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經濟受到重創,各主要經濟體均出現不同程度衰退,全球貿易鏈、産業鏈面臨嚴峻挑戰和深刻變革,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強勁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在此背景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開放還是封閉、是合作還是脫鈎、是外資競相投資的熱土還是紛紛撤離的荒地,何去何從備受矚目。
開放決心堅定不移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42年改革開放給予我們的重要啓示。正是因爲堅持對外開放,打開國門搞建設,中國擺脫了積貧積弱,發展成爲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彙儲備第一大國。當前,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仍是中國不斷取得新發展成就的重要法寶。在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國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爲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爲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9月1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也再次強調,中國要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深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業態和模式創新,加快提升貿易質量,穩定産業鏈供應鏈,培育外貿新動能,深入推進貿易便利化,優化外貿發展環境。
開放措施不斷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今年以來,中國總體關稅水平已降至7.5%以下,低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正式實施、全面取消商務領域外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的審批和備案、實施信息報告制度、大幅壓減負面清單,一系列旨在擴大開放、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改善外資營商環境。在促進外資增量方面,發布了2020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進一步縮減了負面清單,全面放寬了一、二、三産業的外資准入限制;加快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出台新的配套優惠政策;授權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登記,大大便利外資進入中國內陸地區。在維護外資存量方面,積極幫助在華外資企業克服疫情等帶來的不利影響,保障其同等享受中國各級政府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比如,在現存的40多萬家外資企業中,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業,他們均可享受國家和部門層面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旨在幫助困難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財稅、金融、社保、就業等方面政策支持;對重點外資項目一視同仁加大用地等保障,提高外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便利度;新近出台的減稅減費等政策外資企業同等享受等。未來,中國還將進一步落實好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加強外商合法權益保護,確保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讓外商願意來、留得住、能發展。
開放未來外界看好
金碑銀碑不如外界的口碑。近日,英國智庫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分析師大衛·拉米雷斯發表名爲《新冠疫情:全球貿易和疫後供應鏈》的文章認爲,新冠疫情後全球供應鏈將加快重組,中國仍將扮演“關鍵角色”,各國與中國進行大規模“經濟脫鈎”不切實際。首先,生産重新布局和供應鏈重塑極端複雜,耗時且成本高昂。其次,東南亞一些國家盡管制造業不斷發展,但仍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及零部件,並且在基礎設施方面也與中國存在較大差距。第三,中國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跨國企業之所以在中國設廠,就是爲了擁有更多機會直接接觸中國14億消費者。文章最後認爲,新冠疫情後,可靠性將取代低成本,成爲供應鏈管理的主要目標。中國完善的基礎設施、龐大的經濟體量以及廣闊的消費市場,爲跨國企業提供了可靠的生産與交易平台。最新數據顯示,99.1%的外企表示將繼續在華投資經營,89%的歐盟企業不會考慮把産業鏈撤出中國,91%的受訪美國企業在華業務保持盈利,83%表示將中國視爲全球最重要市場之一,近70%的受訪企業對中國市場未來五年的商業前景表示樂觀,75%表示未來一年將保持或擴大在華投資規模。此外,今年外資大項目持續落地,埃克森美孚、寶馬、豐田、英威達等跨國公司不斷加大在華投資,加快在華布局。今年1-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其中日本在華新設企業415家、美國860家、韓國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國296家、德國245家。這些都是世界給中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
不拒衆流,方爲江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開放的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的機遇,尋求與中國脫鈎,就是與發展機遇脫鈎,就是與最具活力的大市場脫鈎,就是與未來脫鈎!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將始終堅定不移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不斷擴大開放,以自身發展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爲疫後全球經濟複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