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專家及汽車行業專業人士公認無人駕駛技術在 2020 年才會成熟投向市場,就目前來說真正投入商業化的也僅爲此前介紹過的無人送貨車、無人警車等,載人無人駕駛技術則遠未正式投入運營。
然而,就在本月,谷歌正式宣布:將在今年商業化其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
怎麽個商業化?谷歌說得很明白:2018 年再次生産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投入到出租車運營中去。這個數千究竟是幾千,谷歌也沒有說清楚。但按常規推算,起碼 3000 輛以上。
經過近 9 年的開發,谷歌去年首次獨立成一間子公司 Waymo,專門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並且谷歌早幾年就與美國打車軟件 Lyft 合作,展開無人駕駛業務的測試。項目總監 John Krafcik 曾宣布將在美國鳳凰城試營運全球首次的真正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未來鳳凰城居民將可透過手機免費召喚谷歌無人車,實現真正上路,到馬路上與行人、真人駕駛的車輛並行,而不像過去只在限定的封閉區內試行。
在谷歌之前,包括 Uber、以及一間新加坡新創 nuTonomy,都曾各自在美國匹茲堡、以及新加坡當地試營運無人出租車,但都仍會在駕駛座配有駕駛准備隨時接管,甚至後座也會有工程人員隨乘,但 Waymo 的服務則是首次在駕駛座沒有坐人,真正實現無人駕駛。
一般,業界認爲自動駕駛需要到達 2 億英裏才能證明其安全性。谷歌爲了加快完成 2 億英裏的目標,去年 11 月更是在美國的 25 座城市投放 600 輛無人駕駛車來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的測試和升級。
如今,不到三個月時間,谷歌投放的無人車又增加了數倍,按照這個速度,一旦這 3000 輛試運營的效果 OK,將很快增加到「上萬輛」、「數萬輛」!
谷歌無人駕駛公關的負責人說,「我的技術(自動駕駛)在今天已經准備好了,我也准備好了去複制。」他們已經等不及等到美國參議院批准新規,允許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
在谷歌公布的這個信息中我們可以猜測到,谷歌能夠有那麽多無人駕駛車上路,說明谷歌的無人駕駛等級至少達到了四級,已經到了實際運用階段了;並且很快也將突破法律屏障,他們已經等不及等到美國參議院批准新規,允許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
多家公司試行無人出租車
其實早在 2016 年 Uber 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就已經在美國匹斯堡開始運行,當然,作爲測試其仍然有不少限制,比如只有收到郵件邀請的匹茲堡 Uber 用戶可以參加;只有特定的路線才能打到無人駕駛車,並且車的數量也很少。
如果你在匹茲堡叫到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後,你會看到車上其實已經坐著兩個工作人員。一個人坐在駕駛位,如遇到無人駕駛無法識別的緊急情況,或因路況不符合條件汽車自動退出無人駕駛模式時,及時繼續人肉開車;一位工程師則坐在副駕,用筆記本電腦監控車輛對路況的識別情況。
而 Uber 的競爭對手全球知名的打車應用平台 Lyft,除了一直與谷歌有合作,去年還曾與 nuTonomy 達成合作,在波士頓海港區的公路上開展自動駕駛路測,使 NuTonomy 早于 Waymo 成爲 Lyft 平台上的第一個自動駕駛車。
NuTonomy 是一家專門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系統的技術公司,在 2013 年從麻省理工學院脫穎而出,自 2016 年以來一直在新加坡經營自主出租車服務,最近獲准在波士頓測試車輛。與 Lyft 的合作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未來 Lyft 的用戶將有機會體驗自動駕駛。
許多大型汽車制造商也正加緊部署自己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從制造商轉型爲服務提供商。
在去年,德國汽車供應商戴姆勒(Daimler)宣布與博世(Robert Bosch)聯手開發自動駕駛出租車,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無人駕駛出租車的道路測試,這次合作可以看作是與優步、滴滴出行相競爭的舉措。
據了解,戴姆勒旗下的奔馳已經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積攢了較多的研發經驗,而博世也是致力于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服務市場的優秀企業,雙方的合作將優先應用于共享出行領域。
戴姆勒與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副總裁 Wilko Stark 表示:「除了高度自動化的 L3 自動級別自駕汽車之外,我們還將在不久後推出 L4/L5 級別的全自動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競爭激烈
無人駕駛是下一波科技革命的風口,它不僅將把人類從方向盤上解放出來,更重要的在于,誰掌握了無人駕駛技術並率先將之商用,誰就將占領整個汽車産業和出行産業的制高點,成爲智能汽車時代的蘋果公司!
要知道,以後的汽車,其實更多是一個電腦+四個輪子。汽車本身就是自己的司機,自己找路開車到目的地;汽車也將是一個小型辦公室+購物中心+娛樂場所….. 這裏的「聯網」不僅僅是連接網絡,而是一整套智能系統。
當密密麻麻的無人駕駛出租車上路,也將給谷歌提供大量的數據反饋,讓其技術迅速改進,令谷歌能夠迅速拉開與其他企業的差距。
對于全球所有在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的科技巨頭來說,谷歌這次宣布,無疑打亂了他們原本的計劃。原本將要在 2025 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才將無人技術商業化的那些公司,現在將要考慮不僅僅是谷歌先他們一步掌握了無人駕駛技術。
更加殘酷的是,谷歌將以碾壓性的優勢搶走他們的市場,而未來無人駕駛的市場是異常巨大的,裏面所能獲取的利益也是不可估量的。當所有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搶奪這塊大蛋糕時,谷歌卻已經把它吃掉了。
以中國公司爲例,當下,最焦慮的,當數百度、華爲和滴滴了。
對于百度、華爲這兩家能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堪與谷歌 PK 的中國公司來說,他們必須走得更快,幹得更拼命,才能搶在谷歌之前,占據有利地形,組織有效反攻。
而對于剛剛進入發展期的滴滴,如果他們不進行一系列應對無人駕駛打車行業的舉措,那麽無人駕駛的崛起之時便是他們的沒落之日。
隨著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的發展,預計不久消費者將不再購買汽車,而是將交通和個人出行視爲公用事業,就像電力、水和互聯網一樣,這一塊的市場價值將不可估量。由此引發的行業變革,促使無數企業,甚至並非同行的企業都進行著殘酷的跨界競爭。
科技發展如此迅速,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而谷歌是否能持續獨占鳌頭,持續保持如今的優勢占據無人駕駛出租車行業的制高點,還有待時間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