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喜歡猴子這有靈性又聰明的小動物。
《西遊記》問世後,神通廣大的猴王形象更迎合了老百姓對神明崇拜的需求,齊天大聖也從一個令人畏懼的神,逐漸演化成降妖伏魔保平安的神明。但或許大家不知道,齊天大聖的原型,竟是一只“福州猴”。
故事要從閩越之地多山多猴說起。據史料記載,早在北宋時期,福州人便開始祭拜的猴王形象——“屏山孫老佛”,早于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早在唐宋時期,閩中各地就有猴精傳說和猴王崇拜,在福州、閩北以及台灣等地,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更是香火鼎盛的民間信仰。相傳,福州的猴王丹霞大聖,正是《西遊記》中騰雲駕霧、降妖伏魔的孫悟空的原型。
據《閩都別記》記載,丹霞大聖是一只全身紅毛的猴精,到處爲非作歹,後被臨水夫人陳靖姑抓住收伏,安頓于烏石山宿猿洞。丹霞大聖改過自新後,修得無邊法力,顯聖佑民,成爲人們的保護神,每年都有衆多信徒前來“朝聖”。
自從《西遊記》流行之後,福州各地的猴王廟便按孫悟空的形象改造丹霞大聖,多祭祀“鬥戰勝佛”。
位于屏山的齊天府被認爲是福州大聖信仰的“祖廟”,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有超過200家分堂前來認祖歸宗,甚至包括來自台灣、香港、新加坡的大聖廟。
福州水部門兜火巷裏的齊天府供奉著成佛後的孫悟空,正襟危坐、雙目圓睜,不改火眼金睛,氣勢懾人。
緊鄰醫科大學的“齊天大聖府”,大概會讓《西遊記》的粉絲們既興奮又困惑:身穿铠甲,手持金箍棒的美猴王威風凜凜地立于一米見方的神龛中,安靜地注視著信衆們供奉的水果,一旁的榕樹下插滿了香,一面旗幟上寫著“有求必應”。
福州後縣路大聖廟。@reve 攝
在位于福州台江區大滿村的“積善仁德堂”,殿內布置則與《西遊記》的描繪更加接近。殿內供奉的大聖身披黃金甲,頭戴鳳翅紫金冠,手持金箍棒,兩旁有人工建造的“水簾洞”和“花果山”,除了假山噴泉,還用水泵造了瀑布。兩側牆上,身姿各異、手持金箍棒的猴王畫像活靈活現……
雖然關于孫悟空起源的說法不一,但並不妨礙大聖信仰相傳至今。如今年輕人已經很少聽到這樣的神話故事了,但是在福州民間依然保留著這些傳統習俗。
相比那些虛無缥缈的神話傳說,年輕一代更欣賞大聖身上的傲氣和永不服輸的精神。
來源:福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