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工業正在打破“橫向”擴張的空間路徑依賴,轉向“縱向”布局,向空中拓展空間。
今年上半年,在城陽區,均和雲谷·青島未來創新園首批次樓座封頂。項目建成後,主要引進智能制造、電子信息及研發設計等生産服務相關企業,將打造成爲青島高層工業樓宇經濟的樣板。
位于西海岸新區的中德生態園新型電子元器件研發生産項目(創芯彙)竣工。作爲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首個“工業上樓”項目,該工廠占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到7.8萬平方米。
眼下,位于即墨區的聯東U谷·青島智造港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建成後,這裏將豎起多棟配備專業貨梯的工業樓房,成爲都市型産業集聚地……
聯東U谷·青島智造港項目規劃圖
這些項目相繼落地,是青島推動“工業上樓”,打造都市工業的積極嘗試。
土地,是最爲稀缺的資源,尤其對于青島這樣的特大城市而言。“工業上樓”這一向空間要資源、要效益的産業模式,成爲越來越多城市破題的重要方向。
作爲較早出台相關政策的城市,青島對“工業上樓”的探索和實踐已有多年。在市南、市北、崂山、城陽、西海岸新區、即墨等區市,一批工業樓宇正加快建設。青島的“工業上樓”項目形成了開工一批、竣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梯次化推進格局。
當前,青島正深入開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低效片區(園區)的開發建設是重點之一。“工業上樓”是提容增效存量産業用地的有效模式之一,將爲推動城市産業轉型升級、有效提高畝均産出提供支撐。
01 探路“工業上樓”,是時候了
城鎮化與工業化進一步深化,土地資源緊張、土地成本攀升等問題成爲制約城市産業發展的瓶頸。全球範圍內各城市、尤其是各發達城市都在積極研究探索,如何挖掘存量用地潛能、提升土地效能、拓展産業空間。
上世紀80年代,爲應對城市土地資源短缺現狀,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出現了一批“堆疊式廠房”,針對某些中小型企業,創建了集研發、制造、倉儲和辦公多功能一體化的工業空間。“工業上樓”概念逐步形成。
10年前,“工業上樓”開始在國內前排城市落地實踐。2012年,深圳投資打造的全至科技創新園,按照“廠房+寫字樓”的複合標准建設了23層的科創大廈,定位研發、辦公、生産一體化,將工業空間向上大幅拓展。
推動“工業上樓”是一舉多得,不僅有助于破解空間難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發揮産業集聚協同的效益,有利于産業轉型升級。
基于上述原因,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探索“工業上樓”。目前,深圳、佛山、東莞、中山、蘇州、杭州、嘉興等多地已相繼出台“工業上樓”相關政策,從政策上明確了“工業上樓”的産業導向、開發要求、扶持條件等。
東莞松湖智谷工業樓宇項目
工業是青島經濟的“脊梁”,撐起了整個城市的發展與躍遷。青島高度重視工業發展,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高舉“制造強市”的大旗,將“推動制造業優先發展”寫入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
今年以來,青島著力開展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重塑制造業競爭優勢,通過全新的産業載體模式盤活存量土地,溢出更多産業發展空間;通過新載體集聚高含金量産業,進一步提升土地效益。“工業上樓”是突破口之一。
02 “向上”發展,青島在行動
對標先進城市,青島的土地效益並不高,工業用地産出與杭州、成都、廣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提高畝産尤爲迫切。
作爲産業發展空間載體的青島各區市,開始了對“工業上樓”的探索。
2018年5月,城陽區發布《加快高層工業樓宇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山東省率先提出“工業上樓”,同年,引進了高層工業樓宇項目——聯東U谷·夏莊智造園。
2020年3月,爲了推動“工業上樓”,西海岸新區發布了13條扶持政策,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拓展工業發展空間,提高工業用地産出效益,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爲主體,與現代商貿、科技創新服務融合發展的“都市型工業”新業態。
中德生態園工業上樓示範項目
同年,在市北區,青島市首個新型産業用地示範項目——“工業上樓”産業園開建。
今年,青島啓動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把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作爲一大主攻方向,劃定10個重點片區和園區,以點帶面帶動全市低效用地再開發。
通過推進低效片區再開發,進一步優化産業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爲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導入新産業、煥發新生機。
“盤活低效用地不是一味地把産業,特別是工業往外遷,而是要努力保留創新創意空間,結合産業特點,發展都市工業,讓工業向上尋求發展空間。”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理事長宋軍這樣說。
爲盤活這些低效片區(園區),各區市鼓勵引導“工業上樓”。
在李滄的樓山區域,今年被樓山街道招引來的青島粵浦潤海科技有限公司剛剛完成登記落戶。下一步,粵浦科技將在青鋼片區北側200余畝地塊建設工業樓宇,計劃總投資超過百億元打造“工業上樓”産業園區。屆時,這個區域將形成大型工業産業園加居住的生態空間。
在城陽區的青島軌道交通産業示範區及周邊區域,已經成型的青大工業園是高層工業樓宇的先行樣板。該項目是全國首例全裝配式的工業高層樓宇,原本占地只有3萬余平方米,通過向上生長,總建築面積拓展到了11.2萬平方米。樓宇跨度達到了15米,樓層負荷高達1.2噸/平方米。未來,産業園將以新興産業爲主導,形成完整的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裝備相關技術創新體系和産業集群。
對老四方工業區,市北區已經明確今後五年的發展方向,將依托産業基礎推動都市工業、生産性服務業等加快布局,建設工業煥新的“創新四方”。
03 工業要“上樓”,急需“扶一把”
在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推動下,青島的“工業上樓”迎來加速推廣的窗口期。
不過,作爲一種新模式,各地對“工業上樓”的探索研究還需深化。比如,如何才能讓工業企業願意“上樓”?如何在産業聚集、人口結構、産值效益、城市發展、帶動其他産業發展等層面形成良性循環?
事實上,“工業上樓”不是廠房簡單堆疊,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包括廠房層高、承重、隔振、吊裝、物流等問題;“工業上樓”也不僅是爲了降低工業企業的成本,而是要更好地滿足新興産業的個性化生産需求。
比如生物醫藥企業的廠房,要滿足生産工藝和空氣潔淨度的要求;精密儀器制造對振動較爲敏感,建築設計就要有減振措施;生産企業涉及大型機械設備的“上樓”,廠房的層高、承重等建設標准要達到相應標准。
推廣“工業上樓”一定要規劃先行,根據自身實際和項目類型,量身定制。
建設之前,先確定適合上樓的對象。地方政府要做好産業規劃,進行産業引導,園區開發者則根據産業規劃,結合“工業上樓”的限制,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産業,再依據産業特性,企業特質,進行前瞻性的園區規劃、建築設計。
今年1月,青島未來科技産業園內的“城陽第一高樓”封頂,它是城陽區首個新型産業用地(MO)項目。這座工業樓宇還未投入使用,就已被企業預定。青島諾安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潘強說,“園區定位符合我們的産業類型,可以滿足我們多重需求,期待正式入駐工業樓宇項目後,企業取得更大的發展。”
針對入駐企業的需求,爲“目標企業”提供定制化廠房和服務,高層樓宇只有滿足了企業的基本需求,企業才有可能願意上樓。
工業企業願意“上樓”只是第一步,在“上樓”過程中和“上樓”以後,對于這一工業發展的新模式,政府和園區能否給予全流程的、創新性的精准服務,至關重要。
今年兩會,青島市政協委員沈芳提出推動工業上樓,創新産業空間模式的提案。她表示,近年來,青島各區市圍繞産業發展、工業上樓及招商引資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相繼出台了多項支持工業上樓的相關政策。下一步,相關部門還應精准扶持工業上樓的相關企業,給予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以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推動“工業上樓”。
實踐證明,“工業上樓”用好了,可以助力低效片區破題,産業升級,城市高質量發展。青島應盡快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本著做精做細做優的原則,紮紮實實做好每個“工業上樓”項目,摸索出一條適合青島的都市工業道路。
作者|長亭 策劃|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