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當代經濟體是一個不斷成長的有機體,那麽大型交通樞紐便是當代有機體的關鍵脈絡穴位,激活穴位,方能精進體魄。
在傳統制造業主導的國際貿易中,主流運輸方式是海運。而在新的技術體系和經濟結構下,人們需要更高效的方式連接生産生活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在這種趨勢下,空港在全球資源配置中心的地位正不斷增強,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機場。
一個時代的交通方式對這個時代的經濟模式和城市發展方式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全球資源配置中心城市的地位與機場的網絡樞紐地位是高度正相關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廣州這座城市已經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是國內三大航空樞紐之一
這些年來,在發展戰略上,廣州全力推進空港經濟工作部署,一方面立足于良好區位優勢的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則著眼于“老城市新活力”下經濟增量的新突破。
空港經濟的發展價值,早已有目共睹。2021年2月1日,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項目動工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署活動舉行。活動期間,廣州空港委與廣州海關、南航集團、廣東省機場集團共同簽署《高質量推動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國開行廣東省分行聯合簽署《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形成強強聯合的協同效應。
按照規劃,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將打造集會議、展覽、商務、酒店、文旅、總部等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臨空標志性綜合體。
空港中央商務區的加速建設對站在新起點的廣州來說意味著什麽?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主任毛豔華認爲,發展臨空經濟的特點是利用航空樞紐的流量,發展流量經濟,其産業特點是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國際化程度高,廣州啓動空港中央商務區建設,有望帶動高端專業服務水平獲得提高。
簡單來說,廣州空港CBD來了。當前,臨空經濟示範區成爲廣州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承擔著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使命。千年商都的城市基因也會令廣州因勢而變,在臨空經濟版圖中找到更高的站位。
新階段,超級綜合樞紐再升級
提起臨空經濟,很多人會立刻想到美國孟菲斯、韓國仁川、新加坡樟宜等著名機場。而在不久之後的廣州,一片嶄新落成的空港CBD將會更新大家的認知,讓人形成一種放眼世界的內在沖動。
一個大型樞紐機場的輻射功能遠遠超乎人的想象力,與過去的海港、河港和鐵路時代相比,空港將社會經濟活動在時間和空間雙重維度上拉深。從哪裏到哪裏,它不僅是物理上的一條線,尤其是擁有空港CBD的機場,占據了城市核心一脈,全球資源不約而同彙聚,成其城市經濟中樞,決策一座城市的資本走向。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卡薩達教授的“第五沖擊波”理論認爲,交通方式的變化是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動力,航空將是繼海運、內河航運、鐵路、公路之後,經濟發展的“第五沖擊波”—“長期以來,城市的輪廓和命運都取決于交通運輸方式。如今,是航空運輸的時代。”
被稱爲“第五沖擊波”的臨空經濟,是以機場爲地理中心,沿交通線向外發散式擴張,實現以臨空産業爲核心,帶動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等要素聚集。國內外航空項目的發展經驗數據顯示,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後,給當地帶來的效益産出比爲1∶80,技術轉移比爲1∶16,就業帶動比爲1∶12。
簡單來說,一個以大型機場爲核心發展起來的臨空經濟圈將會帶動一種新的城市形態,更爲周邊發展帶來無可匹敵的引領力甚至競爭力。空港時代,新思想、新理念,新的貿易通道,都在醞釀産生。
2016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批複設立廣州臨空經濟示範區,標志著廣州空港經濟區上升爲國家戰略。中國在臨空經濟上的布局正在加速,廣州是關鍵一子。近年來,隨著國際航空樞紐能級和臨空産業集聚水平的不斷提升,臨空經濟“廣州經驗”的示範效應正逐漸增強。
在全球範圍內,2020年旅客吞吐量第一的機場,正是位于廣州的白雲國際機場。身爲中國三大樞紐機場之一和廣東外防境外疫情輸入的主戰場,這個規模龐大、功能複雜的空陸一體化大型樞紐,在過去的一年中實現旅客吞吐量達4376.81萬人次;空運進出口貨值再創新高,達2809.3億元,增長21%。
廣州空港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還在“升級”,不斷向縱深發展。投資逾200億元的白雲機場第二航站樓、商務航空服務基地已投入使用,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已順利開工。
截至2019年,白雲機場航線網絡已覆蓋全球230多個航點,與國內、東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交通圈”,與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時航空交通圈”。《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19)》顯示,2019年,廣州空港高質量發展協調性指數居全國臨空經濟示範區第一。
廣州用密密麻麻的航線構建出了一張順應經濟規律的交通網。圍繞白雲國際機場設立的廣州空港經濟區,這些年正大力推動臨空經濟持續加速發展,已入駐企業超過1.7萬家,形成以飛機維修制造、跨境電商、航空物流、航空總部商務、通用航空、飛機租賃六大臨空産業爲支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創新融合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國際空港城市産業體系的雛形已經顯現。
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動工是一個新的起點,象征著這個超級綜合樞紐的再提質、再升級。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表示, “空港中央商務區是臨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不過,它只有吸引了足夠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才能“呼之欲出”,否則只會成爲空城,而廣州臨空經濟養精蓄銳多年,打造空港中央商務區恰逢其時。
據了解,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未來將打造成爲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廣州花城的空中門戶、産業門戶、城市客廳。這一項目區位優勢明顯,選址于廣州空港經濟區核心位置、白雲機場南側,毗鄰白雲機場商務航空服務基地,緊挨著白雲機場的兩個航站樓,靠近兩條廣州地鐵線路的交彙點。
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項目規劃效果圖
在約150萬平方米的總建築面積中,會議展貿綜合體占25萬平方米。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項目聚焦“展城融合”,重點建設會議展貿綜合體和商業商務配套。從規劃到落地,空港正在成爲新經濟資源的聚集和交換中心,這片區域將會釋放城市發展的強大潛在“勢能”。
廣州空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的建設將會進一步拉動空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有力增強廣州空港經濟區“投資窪地”效應,助力打造一批百億、千億級産業集群。據了解,空港中央商務區將分爲兩期建設,第一期預計于2022年8月份建成交付,其中有一兩個展館可投入使用。
新發展,服務于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
放眼全球其他灣區,所有的世界級城市群都少不了具有明顯的航空樞紐指向性的産業集群在空港周邊所形成的經濟區,比如硅谷就落戶于紐約聖何塞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圈內,引來了包括蘋果、谷歌、特斯拉等一系列高端公司的入駐,成爲空港經濟時代下的創新聖地。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顯露出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國際自由貿易港的雛形,也是中國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階段的必然産物。世界級城市群對應的必然是世界級的空港經濟規模,全球高端産業將依托國際空港城市進行點對點布局,呈現出一種“大空間”的特征。
有專家認爲,在傳統經濟時代,大魚吃小魚是一種常態,而在以時間爲基礎的主流競爭之下,出現了“快魚吃慢魚”現象,強調了對市場機會和對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因此,現代經濟正在創造一個以航空化、數字化和以時間價值爲基礎的全新競爭體系。
除了千年商都的商貿底蘊與産業優勢,廣州作爲灣區的核心增長極之一,現階段必須要依靠空港經濟,進一步推進高端服務業,才能在灣區突圍,在全球突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要“提升廣州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推進廣州臨空經濟區發展”“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
根據規劃,廣州空港經濟區將爭取用3~5年的時間,將廣州空港經濟區建設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樞紐港和國際航空城。到2025年,國際先進、功能完善、綠色生態、産業高端的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將基本建成,廣州空港的航空産業總産值將有望破千億。
從更大範圍的地理位置來看,廣州位居面向當今世界經濟主要增長地帶的亞太區中心位置,是聯系國內外兩大市場、引領國內外雙向開放的橋頭堡和先行地,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具有極大的發展和運作空間。
特有的樞紐帶動力和網絡連通性,以及戰略機遇疊加優勢,讓廣州的空港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建設與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相匹配的空港中央商務區,能夠有效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有力撬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成爲廣州在經濟加速變革的時代背景下的自我覺醒。
在全球範圍內能夠對資源用途、布局和流向進行整合、創新、決策、控制、分配和激活,這是空港經濟的一大優勢所在,能幫助廣州實現的從參與到主導國際市場的轉變,由集聚全球資源到配置全球資源的轉變。
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形勢下,國際形勢出現了全球保護主義擡頭、全球市場萎縮和疫情阻斷對外投資渠道的變化,廣州更是要高水平建設空港中央商務區,助推廣州國際航空樞紐能級“升艙”,加強國家中心城市服務機制建設,優化國際物流和商貿往來便利度,豐富與全球商貿聯系的通道,提升聯結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的服務能力。
廣州空港經濟區總部經濟園
未來,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將暢通要素、商品、經濟、産業和經濟社會循環,建設成爲融入城市生産生活的國際樞紐港、廣州國際商貿與交往的新高地,不斷發展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開放的強力引擎、國家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十年後,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將有望跻身全球前十,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對外主要通道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空門戶。
正如“全球空港經濟之父”約翰·卡薩達所言,“在速度經濟時代,城市的機場,正升華成機場的城市。依托綜合航空運輸體系迅速崛起的未來城市形態,已成爲城市化的新模式。”讓老城市迸發出新活力,廣州正在蓄勢准備一場新的出發。
作者 | 楊閏然 龔翠雲
統籌 | 楊園園
排版 | 粟靜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