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衆多經商群體,閩商是較爲知名的一個分支。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不少閩商遠赴全球各地打拼,在海外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商界“傳奇”。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頭銜包括有: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南洋首富。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他的頭像甚至印在了新加坡紙幣上。
公開的資料顯示:1874年,陳嘉庚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現福建廈門集美區)。在南軒私塾就學,念過四書、五經、綱鑒易知錄等書。家裏有多位親戚在東南亞做生意,兩個伯父也出過洋,父親遠渡新加坡開了家米店。而陳嘉庚小時候和母親在家鄉度過。17歲時,陳嘉庚乘船到新加坡接班,這次出行爲他後來的經商之路打下堅實基礎。剛去那段時間,父親的生意因經營不善而出現虧損欠錢的情況。
到了新加坡,非常有生意頭腦的陳嘉庚發現當地處于熱帶,菠蘿的種植和采買都很方便。于是有了生産菠蘿罐頭遠銷歐美的想法。很快借來第一筆錢便在新加坡創辦了罐頭廠,還經營起橡膠種植業。因爲看到過父親經商失敗,讓陳嘉庚感受頗深,並從中吸取教訓。他認爲父親在生意穩步發展時,卻對業務管理出現疏忽問題。因此他在經營公司時,盡量親力親爲,每天早上都帶著員工前去購買菠蘿材料,然後到各家菠蘿罐頭經銷商去查詢,了解行業最新的罐頭行情,再針對地進行經營。
陳嘉庚的經營原則是薄利多銷,質量也務求最好,在質量和成本把控下,産品在市場非常具有競爭力。生意越做越大,他開始擴大業務,陸續又開辦了米廠和橡膠廠。橡膠樹越種越多的同時,菠蘿逐漸減産,最終完全變成了一個具規模的橡膠園。並且將業務重心放在更賺錢的橡膠廠上。那個年代,膠鞋並不普及,但陳嘉庚很看好這個市場,以廉價價格將膠鞋推出市場,吸引顧客使用,從而也讓膠鞋成爲普通人消費得起的産品。
企業從最初的加工橡膠,爲制造橡膠産品的生膠片提供原料,到後來逐漸拓展橡膠加工業務,造輪胎、膠鞋,以及其他日用品。鼎盛時期,陳嘉庚還經營起冰糖廠、餅幹廠、木材廠等30多家工廠,走起了多元化路線,子公司遍布全球各地,成爲數一數二的南洋巨富。而他也被外界稱之爲“橡膠大王”。
完成了資本積累後,陳嘉庚並沒有忘記家鄉,先是創辦集美中學和集美師範學校。後發起籌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又回國籌辦廈門大學、集美水産航海學校,並且對各鄉小學給予常年補助;在校內建起電燈廠、科學館、圖書館、大型體育場;在僑居地倡辦華文學校。
上世紀50年代,陳嘉庚回國定居,生活極爲簡單樸素。床、寫字台、沙發等家具都是陳舊的,外衣、褲子全都打了補丁,最經常吃的是番薯粥。楊振甯曾經這樣做評價:很敬佩陳嘉庚先生在很困難的時候興辦教育,這是一種很有眼光,有奮鬥精神的舉動。他赤手空拳,在東南亞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企業。他爲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貢獻了全部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