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當中國兵馬俑在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展出時,被一位名叫邁克爾·羅哈納的美國青年折斷兵馬俑的手指並將其帶回家中,引發國內輿論熱議。
在當地法院結束初審判決的時候,人們本該迎來一個公正的結果,期待文物的尊嚴能得到保障。然而判決的結果卻是,陪審團經過11小時的漫長拉鋸,以7比5的投票結果産生分裂,多數意見贊成邁克爾·羅哈納無罪。
他的辯護律師認爲法庭的指控過于嚴厲。律師稱,羅哈納不是電影《十一羅漢》和《碟中諜》中的藝術大盜,他沒有穿著忍者服在博物館中潛行,而是一個身著鮮豔而醜陋綠色聖誕服飾的醉酒小孩,檢方錯誤地將適用于大型博物館盜竊的法律施加在羅哈納身上,他沒有“盜竊和藏匿文化遺産”,這只是一起“年輕人破壞公物的行爲”。
Via CGTV
很難想象,此類避重就輕的辯詞竟會發生在美國這個以保護私有財産爲立國之本的國家,會發生在在費城這座起草了立國文書《獨立宣言》的城市。更爲重要的是,此類言論根本沒有考慮到國人的文化情感。中國的文化遺産何時成爲美國的公共物品了?
這些年來,中國文物到海外展覽遭遇損壞事件時有發生。
在新加坡展出的越王勾踐劍
1993年,越王勾踐劍運往新加坡參加文物展的時候,本應是此次展覽的重頭戲,但這次展出卻讓這把稀世古劍遭到損壞,工作人員在拆除展覽設施時,不慎將一塊有機玻璃柄板卡在勾踐劍的劍刃上,導致劍刃留下一道長0.7厘米、寬0.1厘米的傷痕,令人痛心。
這事情當時傳回國內引起很大反響,被認爲是一樁文物的悲劇事件。後來專家出來澄清,稱勾踐劍只是受到輕微損失,但這次事件影響了文物出國展覽的政策,包括越王勾踐劍在內一批國寶級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覽。
“要給文物以尊嚴”已經宣布退休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時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在他給故宮“守門”的七年裏,一系列舉措贏得了輿論贊許,也推動了《國家寶藏》和故宮文創産品這些爆款的流行。
普通人的信仰,才是這個民族的脊梁。而對于文物的傳承和保障,是對這個民族的最大尊重。
由珍藏越王勾踐劍的唯一合法單位——湖北省博物館獨家授權監制,承古人虔心創造,開國寶萬古傳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袁廣如、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袁霖、沈廣隆劍鋪第四代掌門沈新培大師聯手再造國寶重器——《越王勾踐劍》。
讴歌盛世華篇,匠心打造經典
央視紀錄片《國家寶藏》第二期,明星段奕宏還原了越王勾踐劍的前世今生。1965年出土于荊州市望山楚墓群中,國家一級文物,實物現存于湖北省博物館。曆經兩千四百余年,此劍出土時仍完好無損,鋒利無比,近劍格處刻有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劍身紋飾依然清晰精美。曆史文化價值很高,堪稱我國國寶。
湖北省博物館獨家授權監制發行的這款再造國寶《越王勾踐劍》1:1等比建造,與原物的相似度非常之高。
提起越王勾踐,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忍受著滅國的恥辱,給吳王夫差做馬夫,臥薪嘗膽20年,最終破敵複國。越王勾踐這股忍辱負重、二十年磨一劍的膽魄,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和學習。將此劍放于書桌案頭,不僅是一個莊重典雅的裝飾工藝品,更是時刻提醒自己,臥薪嘗膽、勿忘初心!
白玉至尊版
碧玉尊貴版
青玉典藏版
銅典藏版
曆史是有記憶的,曆史的記憶就是今天的文化情感。而永恒的對立面不是瞬間,而是遺忘。無論是對待本國文物也好,他國文物也罷,不尊重的態度都是一種對文明遺忘式的背叛。
兵馬俑手指被掰斷犯罪者卻被判無罪、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參展被工作人員損壞也無賠償的背後,傷害的都是中國人近乎本能的文化歸屬與曆史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