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葉又黃了
很多人的家門口,都被這深秋最絢麗的景色裝扮,你是否坐在社區某張長椅上欣賞成片的淺黃深黃,又或是在家門口的公園裏悠然閑逛。
電子科技大學銀杏 圖/逆光攝影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聖地亞哥,秋冬的風讓城市的綠植變成一幅多彩的畫,人們走出家門,在社區的某處草地等待風吹葉搖的美景,又或是到哥巴爾博亞公園嬉戲遊玩。
如果站在城市的高空俯瞰,你一定會被這些城市古典與現代交織的溫馨模樣感動。
歐洲中心
在地球村時代的今天,地球正在濃縮爲一個社區,而社區也正在膨脹成一個地球。無論是地球還是社區,都是我們的家之所在。
從城市到區縣,從區縣到街道,最終停駐在我們生活的社區。這個與家聯系最緊密的地方,總能激起我們心中無數的浪花,成爲精神世界裏永遠的牽挂。
作爲城市的主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我們永遠不變的目標。社區,一個我們生活、居住的場所,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基礎空間。
成都,大禹社區生活美學館·悅衆空間
城市生活美學
城市最小的單元裏
社區承載了我們生活的方方方面
去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
送孩子到周邊學校上學到附近的公園散步
……
每一個日常生活的細節
每一次在社區穿梭的片刻
拼成了我們生活的全貌
美好城市,起點在社區,落腳點也在社區。
有人說,一座城市,必須在適度的空間範圍內滿足居民交通、休閑以及公共服務等需求,否則城市很難稱之爲“宜居”。
被譽爲“花園中的城市”的新加坡,城市與自然融爲一體。怡人的環境、便利的設施、休閑的空間、高層公屋和公園相結合的城市布局,讓這個人口密度極大的國家成爲世界宜居城市的典範。
新加坡夜景
鏡頭轉到上海楊浦區的鞍山四村第三小區社區,一個名叫“百家花草之園”的玩兒法,發動人們把家裏的種子和花草帶到小區公共花園來。一起整地,一起培土、一起育苗——小區廢地變成了理想中的家園。
鞍山四村第三小區中心花園被打造成了“百草園”
在成都
15分鍾生活圈、鄰裏中心
天府綠道、濕地公園……
宜居就是眼前的景致
就是一座城市的最基礎也最醒目的符號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你一定發現社區不能缺少生態的價值。錦江綠道穿城而來,帶著厚重的曆史和現代的繁華,畫下了城市的千年畫卷;錦城公園環環相扣,園園相連,讓城市置身綠色的海洋,錦城湖、青龍湖、三岔湖,紐約的中央公園、倫敦的海德公園、東京的新宿禦苑……一個個休閑運動生活場景和生態旅遊消費場景在社區出現,實現一座城市詩意的棲居。
天府綠道西郊河段
如果你是一個居家的人,你一定感受到社區需附著生活之便利。當15分鍾生活圈在成都這樣時尚現代的城市出現,當上海寸土寸金的空地變成社區文化中心,當紐約社區雜亂的草坪變成精致優雅的小遊園,學校、運動場、健身房、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品類齊全的居民生活空間,美學風範的生活場所,目之所及,身之所至,便實現了一座城市的現代立體。
成都紫瑞社區裏由廠房改造而成的室內運動健身場所及室外籃球場
如果你是一個念舊的人,你一定感悟到鄰裏和諧如何豐潤精神世界。一座這座古典文雅的城市,鄰裏中心可以各種形態出現。類似成都,在三千余年曆史的浸潤下,人們沿襲著優秀傳統,見面熱情地問一聲好,組織一場社區文化活動,來一次久違的壩壩宴,那寫下“鄉愁”的漂泊的心,停靠在了在打破城市高樓大廈物理空間的鄰裏中心,它以科技、人文、公益、友善豐富著我們的精神世界,實現了一座城市的文藝雅致。
專業畫院走進社區,豐富社區群衆文化生活
這是社區自然空間的升級,是社交空間的擴充,是人們精神世界的豐富,更是每一座城市對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呼應。
美好生活,活力在社區,尺度在居民。
城市的核心是人,爲人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務,是城市工作的重頭。
精細化的社會治理,是世界衆多城市發展的邏輯。美好生活,一個宏大而抽象的概念,卻在細小而具體的事件裏讓人感知、觸摸和品味。美好的生活、社會的穩定、國家的安全,由一個個城市毛細血管的社區編織而成。
人們的幸福感來自社區,安全感來自社區,獲得感也來自社區。以人爲中心,城市的尺度就是社區。社區是家庭生活的核心,社區有變化,人民才能感受到城市發展。
每一個市民,都是一座城市的價值尺度,是這座城市的核心,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改變著每一個社區,豐潤著一座城市。
紐約人露西在曼哈頓生活多年後搬到維也納,在那裏她購物、旅遊,學會了“什麽才是生活”,她說自己喜歡維也納的節奏,“安靜、整潔且文化豐富”。這與攝影師朱毀毀對成都的感受很相似。他在推文《人間成都》中記錄了不少社區場景,從跳廣場舞的大媽到街道小巷,隨手一拍就是一幅作品。
廣場舞大媽與街頭滑板男孩,多元化構成了社區的獨特魅力
新的生活場景、消費場景、創新場景串聯起了人與人,社區與社區,變成一座城市的可見的福利,變成公園城市的不同維度,更可以變成世界文創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的城市精神和理想追求,推動一座城市高質量發展。
成都城市音樂廳
“休閑之都”的安逸巴適、“生活城市”的惬意美好、“時尚之都”的慢生活、“現代都市”的快節奏、“文化名城”的曆史味、“新興城市”的國際範……每一個標簽的加持,都是城市在社區的發展中的日積月累。
一座在公園裏生長的城市,美麗宜居是理想城市的特質,人本原則是城市治理體系構建的邏輯起點,人民是主人,人民是中心。
城市治則市民安;社會治則生活美;以人爲中心的發展,改變了社區,也改變了城市。
每一個城市的市民心裏應該都有不同的理想生活模式,但每一個市民眼裏一定都有相同的惬意社區。
致理想社區居住者的三封信
這是第一封。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社區。
它是國家與城市最基本的單元,也蘊含著最豐富的邏輯。過去一段時間,“治理”二字被頻頻提及——十九屆四中全會釋放“中國之治”的最強信號之後,上個周末,一場社區發展治理論壇在成都的社區創意亮相。事實上放眼全球,精細化的治理都已是城市發展的潮流。
社治推動城治何爲?活力與秩序的矛盾何解?治理邏輯的創新點何在?這些略顯複雜的問題或許你並沒有思考過,但你一定想象過,自己理想的社區會是什麽樣。其實,時間的行進比你想象更快,很多城市已經在爲它而努力。
社區
紅星新聞評論員 黃靜
圖源 視覺中國 《人間成都(上)》
制圖 | 盧玥
成都發布編輯 | 孟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