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都市生活競爭壓力大,身邊的浮躁風氣愈來愈濃,進入了幹燥的秋冬,整個人就更是難以平複心情下來。從去年梅州回來一趟之後,很是想念那兒的慢節奏生活,有地道的當地小吃美食。經常有老家的朋友來來到廣東旅遊,我最推薦去的地方地方之一——就是梅州了。
在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中上遊,坐落著一座客家小城——大埔。隸屬廣東省梅州市,也是“中國蜜柚之鄉”。大埔縣總體來說消費水平都不高,沒有過度開發,民風樸素。
其實大埔縣城不大,悠悠閑閑地逛一下,感受當地人文風情。在這裏可以吃飯正宗的客家美食——粄。就是用大米、糯米或者木薯粉搭配餡料做成的點心。
大埔縣的筍粄是中華名小吃、廣東省名小吃。是大埔小吃中最典型的帶有濃厚中原飲食文化烙印的一道風味小吃。客家人吃粄,就像潮汕人吃粿,陝北人吃面一樣平常。
客家先民從中原遷移到南方定居後,帶來了中原的飲食習慣,逢年過節都要包餃子,但南方不産小麥,弄不到包餃子的面粉,聰明的大埔人把當地種植的薯類制成澱粉作“餃皮”。用當地盛産的竹筍、香菇、木耳加以肉料作餡,變通制成形似“餃子”的板,因內包餡料主要是竹筍,人們就稱他爲筍叛,爲大埔客家賀歲食品,這樣筍叛就成爲久負盛名的“大埔小吃”。 但是梅州每個地區,有自己的粄味——梅縣的老鼠粄、味酵粄正宗,興甯有蘿蔔粄,到了仙草之鄉平原縣得吃仙草粄。
除了粄以外,大埔還有其他很多美食,喜歡美食的朋友,不要錯過。
百候古鎮
百侯鎮位于梅州市大埔縣,是梅州有名的“文化之鄉”,古代此地多爲“白”姓,以姓氏命名,後改爲“百侯”,喻爲“多出人才”之意。
慢慢悠悠的走在百候古鎮,真切實意的感受到歲月斑駁的痕迹,卻抹不去在這裏流轉的一個個故事。保存完好的這種建于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大約有100多座。走在百侯鎮,每一幢建築都是一種流傳,只是屋子裏的故事越走越遠,恍如隔世。
位于百侯鎮侯北片區“百侯騎樓老街”,始建于上世紀30年代,全長1000多米,騎樓建築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建築特點,又充滿西方建築風格。
每逢農曆三、六、九墟日,百侯街人流貨物塞得滿滿的,想感受這種熱鬧和百年滄桑感,必到老街。
瑞錦酒店
在大浦這裏也不用擔心沒有好的住宿條件哦,瑞錦酒店地處香格裏拉美麗的大埔縣城中心,是富有客家特色的花園式四星級酒店,酒店位于威武的五虎山下。
酒店毗鄰具濃郁客家風情的西湖公園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書法公園,依山傍水,景色秀麗。
如果實在懶得不想出去又想要覓食,酒店內就有好吃的客家美食。各類舒適、高檔的客房,設施齊全,環境溫馨,讓遊客盡享舒適體驗。
大埔第二屆美食文化旅遊節
2013年被評爲“中國長壽之鄉。這裏的壽命達 7848歲,高居全國 43 個百分點,城鎮和鄉村都湧現了衆多耄耋高齡的長壽老人,四代乃至五代同堂的幸福家庭屢見不鮮。第二屆千人長壽宴在梅州大埔舉行。
養生之道,莫先于食。藥食同源或醫食同源的觀念,在中華民族文化中早已形成。回歸自然,藥食同源作爲一種養生觀念,從吃、喝入手,探討防病與治未病、保健與增壽,是當今人人渴求的熱點與焦點問題。在長壽宴上看這裏的長壽老人是怎麽吃出健康、吃出長壽。
大埔種類多樣的長壽宴菜品,較好地傳承了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福、祿、壽、喜、財五福,並得以發揚光大,而且特別突出“壽”字。“壽”字即是長壽,是人們追求五福中的最高境界。
長壽的原因除了優良自然環境外,還源于家族遺傳、生活方式、心態平和等因素。而生活方式主要是飲食習慣和生存環境。長壽宴菜品體現了客家飲食講究均衡調和、滋養身體的”德食和飲”習慣,是典型的客家美食。
千人長壽宴上有各種民俗文化表演,邊吃千人長壽宴,邊看表演,活動在彰顯大埔特色的同時,推動大埔旅遊資源的整個與發展。
西河張弼士故居
中國葡萄酒之父張弼士曾任新加坡總領事,官至光祿大夫(一品大臣),曾受過光緒皇帝、慈接太後、孫中山、袁世凱、張學良、美國威爾遜總統的接見。張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愛國僑領,爲客家八賢之一。
張裕釀酒公司創始人張弼士的故居,在距大埔縣城17公裏。光祿第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結構爲三堂四橫一圍,內有18個廳、13個大井、99個房間,工藝精致、繪雕並舉、雄渾嚴謹、氣勢壯觀,是一座超大型圍龍屋。
外圍整合了周圍山村、田野、村莊、河流、融合客家民俗文化和張裕酒文化,建造了客家門樓、客家農具展示長廊、品酒長廊、客家美食館、茶藝館、還有葡萄園、百果園、百草園等。
一座美輪美奂的典型中國園林式豪宅,也是客家圍龍屋,氣派非凡,拍照不錯。
西河北塘村
北塘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據相關資料考證,北塘于宋末元初建村,至今有上千年曆史。行走村中,百年歲月的痕迹隨處可尋,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紹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還有百年古樹、古井等。
“北塘村現存1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都有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曆史,風格各異,除了圍龍式的輔德堂,還有四點金、殿堂式、走馬樓,乃至近代的中西合璧式、石砌樓等。”西河鎮黨委書記丘武秋說,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西河鎮很注重對這些古民居的保護,“因爲這是西河最有特色的東西。”
中山紀念堂
原來第一座中山紀念堂,是在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三河鎮彙城村的鳳翔山腳,從1929年至今已經有90年的曆史。當年三河中山紀念堂的建設是爲了紀念孫先生曾經在1918年來過廣東梅州大埔縣三河壩。
在三河中山紀念堂所在的中山公園有一塊石碑,在破四舊時期碑上被人塗抹上白灰,碑也被深埋在了地下。村民重新把碑從地底下找了出來,並還原了碑上的字迹。
來證明了三河的中山紀念堂才是中國建造最早的中山紀念堂,建造年代比廣州中山紀念堂早兩年,比梧州中山紀念堂早一年。
這座中山紀念堂被稱爲中國建設最早的中山紀念堂、中國面積最小的中山紀念堂、中國保存最完整的中山紀念堂。
長壽老人廖果
位于廣東省大埔縣三河鎮,是一個曆史名鎮,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有600多年曆史.鎮上還保存著多座多層樓閣式的客家民居,、
在這個三河鎮上住著一位百歲老人——廖果,她一生養育了10個子女,整個大家族裏有130多口人,屬于五世同堂。每到春節,130多號人都會回家來給她拜年,熱熱鬧鬧的簡直比一個村裏的人都要多。
聽說廖奶奶20多歲嫁到林家,在林家養育了10個兒女(4男6女),把他(她)們一個個拉扯成人。以前爲了維持家庭的重擔,每天田頭地尾、竈頭鍋尾、針頭線尾,忙得團團轉。
爲了家庭,爲了兒女,廖奶奶以其濃厚的母愛,博大的胸懷,強健的肩膀,默默地承擔起“齊家”的重任,雖然吃盡苦頭,但無怨無悔。
雖然廖奶奶已經一百多歲了,但是身子骨十分健朗,手腳比一般年輕人都麻利。90歲高齡還曾坐飛機去了北京,到天安門、長城等地遊玩過。
長壽是有秘訣的,所謂“知足常樂”,廖奶奶是很知足的人,很少與人計較所以她活得很快樂。兄弟姐們,妯娌之間也是相處團結和氣,子孫滿堂的廖奶奶生活悠然自得。晚上睡前都要喝一杯客家酒,聽說女人喝不僅暖身暖胃,還能活血。
韓江客家母親雕像
韓江是粵東第一大江,源出閩粵贛三省交界山地,上遊北源爲汀江,西源爲梅江,東源梅潭河。
兩江一河交彙于大埔縣三河壩,三河壩以下始稱韓江,至潮州入海,是客潮兩地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因紀念潮州剌史韓愈而命名,全長438公裏。
從不同的角度,看韓江源標志性建築——客家母親石雕像。感受母親在韓江遙望蒼天,守望一方家園,等待遠方的遊子歸來。
三河壩,是因梅江、汀江、梅潭河在此交彙成韓江而得名。如今,三河壩不僅成了韓江的源頭,也成爲了客潮兩地人的母親河。
爲了彰顯世界客都的人文秀區梅州大埔與潮汕平原一衣帶水,兩地人同飲一江水的情誼.
不過,三河壩不是因地理位置重要而聞名,卻是因一場戰役–三河壩戰役而出名,你看紀念園的入口處有條紅色的標語,標語上寫著“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這就是對三河壩戰役的曆史地位和評價!
如果假期不長不短,可以非常建議去這裏呆上幾天。在這裏格外的悠閑,明媚的星空,清冽的晚風。夾雜著淡淡的青草香氣。人們圍坐在一起喝茶閑聊,這是一個舒適閑適。“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有時間的話可以到這裏慢慢悠悠的玩上幾天,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