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效率的現代生活中,點外賣成爲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相關研究顯示,截至2018年,全國的外賣用戶已增長到3.58億。由此而産生的外賣也垃圾也越來越多,遠超想象。今年7月30日,美團外賣官方宣布日訂單已突破3000萬單。綠色和平組織調查發現,平均每單外賣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也就是說,僅僅是美團外賣,塑料餐盒/杯的日消耗就超過了9000萬個。假若一個塑料餐盒高4cm,9000萬個可以堆成3座泰山的高度;假若一個塑料餐盒占地面積195cm2,9000萬個可以鋪成245個標准足球場。這還只是美團外賣一天的數據,更不用說還有餓了麽、餓了麽星選(原“百度外賣”)、大衆點評等平台,還有餐具、塑料膜、外包裝袋等其余垃圾。可想而知,我們一天所産生的外賣垃圾該是何等龐大。
大量堆積的垃圾。圖片來源:網絡
當前,外賣造成最嚴重的的問題是塑料汙染。外賣使用的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塑料餐盒和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均是自然環境下很難降解的普通塑料,據專家介紹,這些材料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然而這些塑料制品的去向,有相當的一部分被送進垃圾填埋場,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處理,就會給填埋場周邊的土壤和水源帶來汙染;還有一部分被送進焚燒場,如果燃燒不充分,就會産生二噁英等有毒氣體,汙染周邊空氣。大量的外賣垃圾給垃圾處理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能不能回收再利用?外賣餐盒和包裝袋等塑料制的外賣垃圾,理論上屬于可回收物品。但是由于其質地輕薄、材料廉價,回收價值極低,陷入了難以回收利用的尴尬境地。一位垃圾回收站的人員表示:“現在回收塑料餐盒的價格大概是每公斤2元,利潤太薄,而且用過的餐盒都太髒了,回收意義不大。”因此,解決外賣垃圾的關鍵不在垃圾處理終端,而在于垃圾産生的源頭。
對于我們個人來說,做好垃圾分類是減少外賣垃圾汙染最好的方式。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外賣垃圾産生的汙染問題遠超個人能力的解決範圍,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是要看外賣行業和政府的行動。
減少塑料汙染,外賣行業正在努力。2017年美團外賣就發起了“青山計劃”,從環保理念倡導、環保路徑研究、科學閉環探索、環保公益四個方面推動外賣行業環保化進程。今年3月份,青山計劃就聯合摩拜在上海投放了1000輛單車,這些單車創新性使用了由外賣餐盒回收制作而成的擋泥板,從而實現了外賣垃圾的循環利用。此外,外賣行業還從外賣包裝的材質入手,逐漸“去塑化”,將塑料餐盒、塑料包裝袋等逐漸替換成可重複利用的砂鍋、瓷盤、紙質包裝等,從而減少塑料汙染。
紙質外賣包裝盒。圖片來源:網絡
在國外,外賣行業采取了一些比較先進的運營模式。例如新加坡采取了可重複使用杯子+押金制的模式。顧客在點外賣飲料時,可以選擇可重複使用的杯子並支付押金,當消費者將杯子還到指定地點或任意參與循環杯使用的咖啡店時,押金就會退回,而且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優惠。我們的外賣行業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推出適合當地情況的新模式。
可重複使用杯子+押金制模式流程圖。圖片來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在政府方面,雖然從2008年就開始推行“限塑令”,但是效果並不好。據專家估測,僅2018年,我國消耗掉的外賣包裝就高達231萬噸,比限塑十年所取得的成績還要高。因此,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堅決處罰或取締不符合塑料袋生産標准的廠家;另一方面,政府應該鼓勵廠家和企業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給予一定的補貼以降低生産和使用成本。今年兩會,人大代表鄭月明就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法規,鼓勵從業者和消費者使用“綠色環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並提出首先在一次性塑料包裝、購物袋、食品包裝、農用地膜等領域,制定限制使用塑料的法規,加大鼓勵和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力度。
不管怎麽說,減少塑料汙染,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必將是外賣行業,也是城市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和企業應該緊密聯合,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外賣綠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