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灣現在單日確診病例數逼近一萬,台軍中也首次出現將領確診,但蔡英文當局還是不忘對抗大陸搞演習。
(一)
27日,台防務主管部門將召開記者會說明“漢光38號”演習規劃。不過,相關消息在26日就被披露出來。據台媒報道,今年“漢光”演習包括5月的“全民防衛作戰圖上兵棋推演”和7月“實兵演習”兩個階段實施。其中兵棋推演想定以近年來解放軍各種可能“犯台”行動爲基礎,研討各項戰備議題;“實兵演習”則延續兵推成果,以“敵情威脅”與可能行動設計想定場景,進行5天4夜實兵、實裝、部分實彈的操演,重點包括“精進戰力保存,發揮作戰能力”“強化聯合制海作戰,擊敵于海上”以及“整合全民總力支持軍事作戰”等。
乍一聽,今天的“漢光”和往年沒什麽區別,都是以解放軍爲假想敵,但仔細研究會發現,今年多了“俄烏沖突”這個參照物。
距離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行動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島內從最初擔心“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到現在出現“烏克蘭行,台灣也行”的論調。具體而言就是:台灣部分人尤其是“台獨”分子,看到俄羅斯並沒有像預想的那樣短時間內解決戰鬥,反而在一定程度遭受損失,從而做起了“台灣也能抵擋解放軍進攻”的美夢。
(二)
所謂“烏克蘭行,台灣也行”,我想主要基于以下兩點:
一是蔡英文當局看到俄烏沖突爆發後,烏克蘭得到大量援助,同時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勢力紛紛宣布制裁俄羅斯。他們因此認爲,一旦解放軍攻打海峽對岸,台灣也會得到“同等待遇”,包括西方聯合制裁大陸以及提供台灣大量軍火。
但是蔡英文別忘了,烏克蘭和台灣完全不同。烏克蘭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只是中國這個主權國家的一部分;俄烏沖突是兩個主權國家矛盾的大爆發,而解放軍實現統一是中國在解決自己的內部事務,完全輪不到其他任何國家插手、置喙。可以想象一下,一旦解放軍發動“攻台”,歐盟那些國家會明目張膽地插手一個主權國家的家務事嗎?會肆無忌憚地制裁中國嗎?還有亞洲的新加坡等國,會像這次制裁俄羅斯一樣制裁中國嗎?
蔡英文的眼睛只長在美國身上,她沒有看到,在聯合國190多個成員當中,有六七成國家並未參與對俄制裁。這表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審慎和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制裁問題的。
再說制裁本身,能起多大作用也得打個問號。歐美等國連日來祭出各項金融措施制裁俄羅斯,但俄羅斯盧布反彈升值,已回到沖突前水平,並沒有像美國叫囂的那樣變成“廢紙”。整個俄羅斯的貨幣市場,也沒有造成擠兌。中國一窮二白的時候尚且不怕美國圍堵和制裁,何況現在朋友遍天下,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韌性肯定強于俄羅斯。
(西方援助烏克蘭的運輸車。)
(三)
“烏克蘭行,台灣也行”論調的第二點“依據”,是按照某軍事網站的排名,大陸軍力排在世界第三,俄羅斯第二,台當局和烏克蘭也只差一名,“既然烏克蘭都能抵擋俄羅斯這麽長時間,台灣應該也行”。
所以最近網上給蔡英文當局“支招”的不少。比如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認爲,烏克蘭靠3點抗衡俄軍:一是擁有精確制導武器,使部隊在更大範圍戰場上的機動變得危險,台軍未來也可以靠這個影響解放軍針對美軍發展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二是烏克蘭的都市化使俄軍陷入艱苦的城鎮戰,而台灣地狹人稠、都市化程度更勝烏克蘭一籌;第三點是超過60%的烏克蘭民衆擁有智能手機,讓總統澤連斯基能進行成功動員。相比之下,台灣擁有智能手機的人口比例高達98%,“若成功被動員,將成爲大陸軍事行動的‘巨大障礙’”。
美國之音26日報道了美國空軍戰力高級戰略顧問詹益庭的觀點。他認爲,解放軍多年前考慮的是以“B計劃”對台灣進行封鎖,不過俄烏沖突使大陸改變了主意,決定以“灰色地帶行動”造成“既成事實”,讓外力來不及阻止大陸對台灣的“占領”。因此,一旦北京決定對台“動武”,在戰爭一開始就會以更強力度打擊台灣,包括台灣的補給、領導層及通信設施等。
還有智庫“獻策”說,俄軍仗著武器的優勢卻無法重創烏軍,是因爲後者的防空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因此台軍要想有效抵抗解放軍跨海攻擊,必須裝備更多、更有效的防空系統,包括把美制防空系統(如“愛國者”導彈)轉移到台灣、提升自己的防空系統如“天弓”導彈以及在島上部署美制整合防空系統。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煽動蔡英文當局大買美國導彈。
(四)
這些林林總總的“招數”,無疑都忘了關鍵一點,那就是大陸不是俄羅斯。這幾年,解放軍各種新武器相繼亮相,軍事實力大幅增長,可以說和俄軍相比各有千秋,但論兩國的綜合實力,無疑是大陸占據一定優勢。《華爾街日報》3月23日援引五角大樓一名官員的話說,“中國在目前和本世紀余下時間裏仍然是唯一能夠系統性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意味著在外交、技術、經濟、軍事和地緣政治層面上都是如此”。這名官員還說,“俄羅斯不在這個能挑戰美國的國家行列裏,一年前不在,當前也不在”。
再說一點,台灣也不是烏克蘭。除了前面談到的兩者地位不同外,台灣沒有烏克蘭那樣縱深的地理空間,沒有防衛民生基建的能力,有的只是脆弱的鐵路、公路以及水電等。特別是能源結構,幾乎可以說,“開戰等同必然停電”。台灣即使擁有再多的飛機、導彈、軍艦,再多的軍人,只要能源中斷,啥也搞不下去。所謂“烏克蘭行,台灣也行”,無非是蔡英文當局在自嗨。
不過有一點,在台海局勢和俄烏沖突中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面對“同一個美國”。我們知道,美國的圖謀是利用烏克蘭拖住俄羅斯,同時牽制歐盟。美國是怎麽對待烏克蘭這顆“棋子”的呢?一方面不斷添柴加薪,獲得不少眼前的好處,至少又幫軍火工業找到大把訂單;另一方面,美國堅決不肯直接出手。
對待蔡英文當局也是這一套。這幾個月以來,美國包括財政部長耶倫、國務卿布林肯、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都不斷發表刺激性言論,在兩岸煽風點火。4月14日,美國又有6名參衆議員竄訪台灣,再次強調台美關系“堅若磐石”。
美國的目的,一方面想借台灣拖住大陸,妄圖阻礙中華民族複興的進程,同時還想趁機一筆勾銷大陸持有的美國國債,但另一方面,以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爲首的一些人直言,台灣防衛要自己動手。言下之意,別指望美軍會出兵協防。
(五)
經過這幾個月國際局勢的“震撼教育”,台灣民衆逐漸看清美國的真面目。4月26日,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一旦大陸“武力攻台”,36%的受訪民衆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高達54%的人不相信。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說,與俄烏沖突前相比,台灣人的態度發生戲劇性轉變,意味著多數人對美軍協防一事已經“信心崩潰,期望破滅”。
美方一些人故意拿台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類比,目的就是企圖在台海制造一場新的危機,以兩岸人民福祉和地區和平穩定爲代價,服務美國自身的地緣戰略和經濟利益。但台灣不是烏克蘭,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堅不可摧。在台灣問題上拱火,只會迎來玩火者自焚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