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19:45 | 徐霞客遊線標志地、天台山旅遊
于10月12日晚在京舉行
來自江蘇、浙江
江西、雲南等地的代表
分別分享了徐霞客遊線
標志地確立之後
當地政府在挖掘、保護、利用徐霞客遊線資源方面的實踐探索
我縣相關代表也在會上介紹了
自徐霞客遊線標志地得到論證後
我縣推動遊線申遺工作
沉睡的遺産資源
正被地方創造性地轉化
“專家們一直追問,標志地確立之後,地方政府保護和利用得怎麽樣?于是就有了這個分享會的安排,爲大家分享交流搭建平台,是檢驗,是促進,是推動,也是彼此影響。”第三屆美麗中國建設:徐霞客遊線資源保護和利用研討會于10月12日晚在京舉行,會議主持人開宗明義。
來自雲南昆明西山、麗江古城、大理賓川縣,浙江甯海、天台、金華,江西黎川等地的代表分享了徐霞客遊線標志地確立之後,當地政府在挖掘、保護、利用徐霞客遊線資源方面的實踐探索。分享熱烈、成效令人欣慰。
“千裏姻緣一線牽,千秋偉業一起幹”,浙江省天台縣政協辦公室主任林國幹走上演講台介紹道,自徐霞客遊線標志地得到論證後,天台縣一直把推動遊線申遺作爲重點工作來抓,還制定了《天台縣霞客古道規劃》,建設了天台山遊客中心霞客廣場,啓動了“霞客小鎮”建設。“申遺工作如同‘萬裏長征’,雖然艱難曲折,但‘徐霞客遊線標志地尋找和論證行動’項目組和專家們每到一地,就像‘宣傳隊’,宣傳了霞客精神;像‘播種機’,播下了霞客文化的種子;像‘宣言書’,宣布了霞客遊線的申遺自信!”
鏈接:
第三屆美麗中國建設:
徐霞客遊線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研討會議程
地 點:北京建國門外長富宮飯店,二樓月季廳
特邀媒體:新華社、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主 辦:推動徐霞客遊線申遺研究、遺産保護與精神弘揚協調聯絡項目辦公室
承 辦: XK徐霞客機構、融智庫、江蘇省徐霞客研究會、江陰市徐霞客研究會
主 持:賀春蘭主編,推動徐霞客遊線申遺研究、遺産保護與精神弘揚協調聯絡項目辦公室主任,人民政協報教育、健康周刊主編
致 辭:
張寶川,人民政協報社黨組副書記、副總編輯
葉天峰,推動徐霞客遊線申遺研究、遺産保護與精神弘揚協調聯絡項目辦公室副主任、浙江省甯海縣會展管理中心主任
特邀發言嘉賓:分享(70分鍾)
鄭 明,顧問團成員、雲南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正廳)
張習民,雲南麗江霞客行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
何汝葵,雲南省賓川縣雞足山旅遊公司黨支部書記
林國幹,浙江省天台縣政協辦公室主任
胡錦全,浙江省金華市政協副主席
吳勝蘭,江西省黎川縣副縣長
周曉虹,江蘇省江陰市園林旅遊局局長
潘海生,浙江省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
顧問團成員自由發言:(30分鍾)
孟憲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原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局長、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梁留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洛陽師範學院院長
張 柏,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原理事長
李榮啓,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陳政明, 浙江天台縣政協主席
高永森, 河南新密市政協副主席
項目聯合主承辦方領導、合作方代表發言:
王寶才,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會會長
周仁忠,XK徐霞客機構總幹事
參會名單:
項目顧問:
孟憲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原黨組成員
張 柏,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
梁留科,全國政協委員、洛陽師範學院院長
鄭 明,雲南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正廳)
李榮啓,中國藝術遺産研究院研究員
陳政明,浙江省天台縣政協主席
高永森,河南新密市政協副主席
特邀觀察:
潘海生,浙江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
黃永紅,中科院計算所副研究員、北京可蘭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地方來賓:
江蘇:
周曉紅,江蘇省江陰市園林旅遊局局長
浙江:
胡錦全,浙江省金華市政協副主席
童彩根,浙江省金華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
費曉燕,浙江省政協文史委辦公室副主任
許晨霞,浙江省金華山徐霞客研究會秘書長
陳陸陽,浙江省金華山徐霞客研究會理事
周彩屏,浙江省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院長
李維雲,浙江省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旅遊學院講師
蔣朝永,浙江省天台縣旅發委常務副主任
林國幹,浙江省天台縣政協辦公室主任
車道本,浙江省天台山旅遊集團董事長
劉國鋼,浙江省桐廬縣旅遊委員會黨委委員
徐躍龍,浙江省新昌縣政協原秘書長
袁伯初,浙江省新昌縣徐霞客研究會秘書長
主承辦單位代表:
張寶川,人民政協報社黨委副書記、副總編輯
王寶才,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分會會長
顧曉華,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分會秘書長
賀春蘭,徐霞客遊線標志地尋找與論證項目負責人、人民政協報《教育周刊》、《健康周刊》主編
葉天峰,浙江省甯波市甯海縣會展管理中心主任
柴盛岚,浙江省甯波市甯海縣會展管理中心副主任
周仁忠,XK徐霞客機構總幹事
解豔華,人民政協報教育周刊首席編輯
攝影攝像: 賈甯、宋寶鋼
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
“中國第一代驢友”的天台情緣
天台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在天台山水早已聲名遠播的明代,他三入天台,並前後留下了兩篇天台山遊記,在他的傳世著作《徐霞客遊記》中,他將《遊天台山日記》放在首篇,向世人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天台的萬種風情。
徐霞客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文學家、旅行家,1587年生于江蘇江陰市的一個富庶之家。徐霞客遠祖爲宋代開封府尹,隨宋室南遷至江南地區,徐家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家中一直保持耕讀修身養性齊家治國的儒家文化。
徐霞客父親是一個不喜權貴,不善爭名逐利的人,相反地,他喜好山水,家中所藏書籍多爲山川遊記,徐霞客年少時便對這些遊記的興趣更甚諸子百家,可以說徐霞客的“走遍天下”的志向與興趣,得益于他父親的熏染。盡管父親思想開明,但在傳統的儒家思想面前,考取功名依舊是大多數讀書人的最終目的。15歲那年,他參加過一次童子試,卻未得功名,自那之後便再也未曾進入考場。
十九歲時,父親離世,在母親的鼓勵下,徐霞客開始踏上了“走萬裏路”的第一步。父親在世時,志行純潔,無論對人還是對己,常常待以溫和,而母親則更顯勤勉達觀,她知道徐霞客很想外出探尋名山大川的奧秘,而且想繪天下名山勝水爲通志,卻因她獨身在家不忍成行,她便積極鼓勵徐霞客放心遠遊。
徐霞客從22歲踏上遠遊征途到54歲逝世,他既沒有官府的資助,家庭也不是特別有錢,在這樣的條件下,他還是花了30年時間,東邊渡海到落迦山,西至騰沖西境,北遊盤山,南達廣東羅浮山。走遍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山西等十九個省市自治區,足迹遍及大半個中國,“中國第一代驢友”的稱號當之無愧。而他所著的《徐霞客遊記》更是被學術界列爲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部著作之一,在世界各國享有崇高聲譽,成爲了中國旅遊走向全球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
【萬裏遐征,始于天台】
在徐霞客30多年的旅途生涯中,可以分爲兩個階段。22歲——28歲是他旅行的前期,這一階段,他只是像其他人一樣憑興趣遊覽,並沒有任何特定的目的地,而在他28歲以後,才開始進行真正有目的的旅遊考察。此外,在時間上,前期他每次離家出遊的時間都較短,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不超過三個月,目的地多是距離較近的名山,因爲父親已逝,母親仍在堂,他總會有所牽挂。母親知道他志在走遍天下,不忍成爲他的牽絆,便多次勸說他遠遊山水。
1613年,徐霞客將天台山作爲旅遊考察的第一站,也由此開啓了他“萬裏遐征”的第一步。央視紀錄片《徐霞客》中解釋道:“天台山,既是佛教天台宗祖庭,又是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在明代,天台山遠比現在知名,而且距離徐霞客的家鄉江陰只有400公裏左右,飽讀詩書的徐霞客,對天台山獨特的宗教文化不可能不知曉,明萬曆41年,也就是1613年的春天,28歲的徐霞客乘船從江陰出發,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浙江天台山,這也是他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出遊。”
盡管他此前也遊覽過太湖、泰山等地,但那些都是憑興趣、無考察目的、也無系統詳細記載的,與這次遊天台山有著質的區別。所以天台山是他真正有目的旅遊考察的首遊地。
翻開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第一篇就是《遊天台山日記》。“癸醜(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自甯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裏,至梁隍山。”這段暢快淋漓的文字拉開了徐霞客首遊天台山的序幕。
每位作者對開篇之作都會精心選擇的,徐霞客亦然。既然首選此地首遊,作爲開篇順理成章。而且,天台山當時知名度很高,是名山,由此開篇,有檔次,有分量。同時,《遊天台山日記》寫得精彩,旅遊考察深入細致,文字表述准確精彩,內容與文字都很過硬、很精彩,以此開篇,能夠體現遊聖的高水平,也能夠有沖擊力和帶動力,引人入勝。因此,《遊天台山日記》成了整部《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作,天台山也當之無愧地成了開篇地。
【三上天台,最全路線】
徐霞客曾三上天台山,並寫下了《遊天台山日記》及《遊天台山日記(後)》兩篇遊記,前一篇是他在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遊覽天台山後所寫,後一篇是他時隔19年,又一次深入細致探索天台山華頂、石梁諸勝和西南諸景所寫。徐霞客留在浙江的遊記有5篇,天台就占了2篇,而《遊天台山日記》更是赫然置于書的首篇,可見天台山在“遊聖”心中的崇高地位。
古代沒有汽車、飛機等現代交通工具,徐霞客大部分時候靠的都是徒步跋涉,而他亦沒有大量金錢資助,真正稱的上是“窮遊”。徐霞客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天台山的風光是看不夠,看不膩,看不透的,他三上天台,每一次路線都是不一樣的規劃,而且一次比一次細膩,深入。
第一次:梁隍山(甯海)–天台筋竹庵—彌陀庵—天封寺—華頂—石梁—銅壺—石梁—萬年寺—龍皇堂—國清寺—平鎮—明岩–寒岩—埠頭—平鎮—桃源坑—瓊台—赤城–國清寺。
第二次:岔路口(甯海)–筋竹嶺—天封寺—華頂—石梁—龍皇堂—高明寺(螺溪釣艇)–國清寺—天台—雁蕩。
第三次:雁蕩回天台—赤城—桐柏宮—瓊台—桐柏宮—平鎮—明岩—寒岩—平鎮—護國寺—桃源坑—龍穿峽—萬年寺—塘頭殿—斑竹。
從徐霞客對天台山的重視程度看,他不僅將天台山作爲首選地、首遊地、開篇地,而且一而再、再而三來天台山,足迹遍布天台山各大景點,這在他的人生曆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天台之行,科學考察的起點】
天台山之行對于徐霞客的意義極其深遠,這是他科學考察起步的標志。他登山華頂,只見“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珑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爲高寒所勒耳。”既細致觀察了自然風貌,又科學分析了地理高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他對石梁周邊的地理進行了詳細考察,得出了“嶺西之水出石梁”的科學論斷,從此對水系的考察貫穿徐霞客遊曆之始終。
從徐霞客首遊天台山的心情看。一是將到天台山時的向往、喜悅之情。他借物抒情,“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雨後新霁,泉聲山色,往複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令人攀曆忘苦”,向往、喜悅心情溢于言表。二是到達天台山時激動、放松之情。“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一個“則”字表示了到達盼望向往已久的第一個目的地的釋懷、放松、喜悅、激動的心情。三是在天台山遊覽時快樂、興奮之情。他夜宿華頂, “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他遨遊山谷,“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而在遊曆銅壺滴漏之後,已經“瞑色四下”,還要停足仙筏橋,再觀石梁雪瀑,“幾不欲臥”。遊興之高,無以複加。
徐霞客的遊曆,並不是單純爲了尋奇訪勝,他調查火山,尋覓長江源頭,是爲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他對河流性質的考量,對其源流的辨析,對石灰岩地貌的總結,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的研究,以及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狀況的描述,有不少成爲今天地理學所遵循的規律性結論。徐霞客本人更是世界上第一位石灰岩地貌考察學者。他的《徐霞客遊記》開創了我國地理學上實地考察自然,系統描述自然的先河,被譽爲把科學和文學融合爲一體的“奇書”。
【《徐霞客遊記》非凡的影響力】
毛澤東曾先後兩次盛贊徐霞客及其《遊記》。1958年1月28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徐霞客遊記》不僅是科學作品,也是文學作品。”1959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中說:“《徐霞客遊記》可以看”。
《徐霞客遊記》是偉大旅行家徐霞客給我們留下的旅遊實錄,是他一生進行旅遊活動的豐碑。流傳至今的《徐霞客遊記》文本全文共六十余萬字,以翔實可信受到人們普遍的贊譽。遊記要真實就得觀察細致,記錄及時,描述准確,這是霞客遵循的標准。他日必有記,雖然經過一天旅途的勞累,晚上還挑燈作記,有的一天所記即長達兩三千字。有時在途中走走停停,邊走邊依岩作記。偶因旅途安排太緊,或晚上沒有書寫條件,也必抓緊在兩三天內補記。
《徐霞客遊記》也遠遠超過地方志中對風景名勝的目錄式的枯燥羅列,它對每個風景區的位置、特點、各風景點的分布、地形變化、交通路線、遊程安排等皆有記錄,既引人入勝,又真實可靠,便于後人踵其步暢遊。它不僅導遊風景名勝,還給讀者提供有關的曆史背景、文物古迹、傳說故事、風情習俗等情況,內容充實豐富。
徐霞客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徐霞客在國際上具有不同凡響的影響力。《徐霞客遊記》被學術界列爲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部著作之一,除中國大陸與台灣外,現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會”。徐霞客在地學,特別是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方面,居于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
《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也就是他登遊天台山的日子,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被定爲中國旅遊日,開啓了中國現代旅遊的新紀元。
(原標題《這個國家級盛會爲“古代第一驢友”而開,天台參會代表作介紹發言》。編輯 劉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