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音樂既是武器,又是盾牌。”
無數人被他的詞曲破了心防,也有無數人因爲他的旋律能抵擋更多的悲傷。
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後,是無數次的打磨和跨越了數年的努力,天賦于他,不過是形容詞之一而已。
這個華語樂壇“行走的CD”,將永不停止地唱下去。
華語樂壇從來不乏“歌火人不火”的音樂人。
個人實力與作品均能出彩的歌手寥寥無幾,林俊傑算得上是其中一位。
前陣子,這位“行走的CD”不得不畫下短暫的休止符。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之際,林俊傑不幸“中招”感染,生活停擺。
在此期間,林俊傑迎來出道19周年的紀念日。
經過幾天的調整後,他錄制一條短片,用歌聲對外報平安。
現場沒有華麗的舞台和絢麗的燈光,在這種不加修飾的真實收音環境下,林俊傑一開嗓,依舊喚醒80、90後乃至00後的青春回憶。
在80後眼中,他是唱出《江南》《小酒窩》等經典小情歌的靈魂唱將。
等到“Z世代”新青年大行其道,他乘著短視頻的東風再次上揚。
《醉赤壁》那句“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的歌詞火遍全網,甚至一度成爲流行語。
時間沉澱精華,橫跨三個年代的“歌迷群體”,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邁入不惑之年,林俊傑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性格內斂、不善言辭的乖乖仔,而是一步步蛻變爲華語樂壇的中流砥柱,跻身“新一代四大天王”。
即便如此,他依舊渴望被聽見。
林俊傑曾吐露心聲:
“如今的我,仍然會挑戰自己,要讓人們發現一個不一樣的林俊傑,無論是創作和表演,還是人生。”
天分源于遺傳,林家人皆點亮了音樂的天賦技能。
在2009年新加坡首場演唱會上,上演“全家總動員”,這邊廂林俊傑負責深情歌唱,那邊廂家人負責賣力伴奏。
林爸爸拉二胡,林媽媽撫琵琶,林哥哥彈鋼琴,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2009年新加坡演唱會,全家一起表演
在音樂方面,林俊傑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出生在新加坡的一個音樂世家,父母在學校的國樂社團認識並相戀,從校園走向婚姻,堪稱知音伉俪。
家裏音樂氛圍濃厚,袅袅余音,不絕于耳。
林俊傑和家人
幼年時期,林俊傑常在媽媽的歌聲中醒來,林家也對兩個兒子寄予厚望,沿用“虎媽狼爸”式的傳統育兒模式,管教嚴苛,極其舍得爲教育投資。
因此,林俊傑4歲便接觸鋼琴,彈得不好,藤條伺候是常事。
即便如此,在林父林母眼中,音樂也只不過是藝術的熏陶,是生活的點綴,唯獨不是謀生的手段。
在華人父母眼中,讀書才是最爲穩妥的出路。
林俊傑和哥哥
林俊傑能夠不顧家庭和夢想的沖撞,任性選擇音樂,離不開他“老二”的身份。
他有一個標杆式的哥哥林俊峰,從小到大,林俊傑處處被優秀的哥哥壓一頭。
哥哥成績拔尖又精通樂器,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校園風雲人物,相比之下,腼腆的他便顯得黯淡無光。
那時候,他一直在追趕,卻怎麽也趕不上哥哥的腳步。
直到1996年,命運的齒輪終于扭轉,兄弟倆組樂團參加選秀比賽,結果出乎衆人意料,哥哥落選,林俊傑卻晉級了。
有點驚喜,有點意外。
林俊傑拾起丟落已久的信心。對高度敏感的青春期男孩而言,被聽見、被肯定、被關注,無疑是冬日裏的一縷暖陽,驅散內心的陰郁和憂愁。
于是,他開始頻繁參加各種唱歌比賽並獲獎。
年少的林俊傑到處參加選秀節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99年,他參加了“非常歌手訓練班”,海蝶音樂公司大浪淘沙般從3500人中選了70個人。
林俊傑受到海蝶音樂的欣賞和挖掘,得到夢寐以求的合約。
但,彼時的他陷入兩難抉擇。
那是因爲,林俊傑早已收到新加坡國立大學英文文學系的錄取通知書,按QS世界大學排名來看,新加坡國立大學可以媲美中國的清華大學,優勢不言而喻。
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生活。幸好哥哥早已按照父母的期望升入名校,作爲家中次子,林俊傑擁有更多寬松度和自由度。
最終,他狠下心,決定拿未來“豪賭”夢想,開啓人生新樂章。
21世紀初,可謂是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音樂人呈現出一種“井噴式”爆發,優秀者如恒河沙數,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台灣地區作爲亞洲第二大唱片市場,擁有完整的唱片工業鏈條,引得無數新馬歌手慕名前往,林俊傑亦帶著“新謠”出海。
那時,後來被稱爲華語樂壇“三駕馬車”的陶喆、周傑倫(點擊可查看)、王力宏早已占據歌壇霸主的地位,作爲新人的林俊傑自然難出頭。
海蝶音樂高層認爲林俊傑實在太乖了,缺乏鮮明特色,曾一度考慮放棄這個新人。
公司內部玩起了生存縮圈激戰,進一步篩選手底下的可用之才。
就這樣,頗有才華、顔值欠奉的林俊傑,不得不在職場坐了“冷板凳”,屈居幕後,默默寫歌,積攢原創作品。
好在林俊傑身邊有阿杜的陪伴,兩個同在異鄉漂泊的年輕人,彼此支撐,並肩而行。
阿杜先一步出道,成了同期第一個發片的藝人,走紅後他也不忘提攜昔日的兄弟,讓林俊傑當他的音樂助理,跟著一起跑通告。
不僅如此,每天阿杜還會詢問林俊傑吃不吃披薩,時間長了,林俊傑覺得奇怪,天天吃一種東西不會膩嗎?
其實,這只是阿杜表達關心的一種方式。
意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日子便不再難熬。
曆經多次退稿挫敗後,林俊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創作的抒情歌《記得》被張惠妹采納,並收錄到個人專輯。
一時間,林俊傑成了許多“天王天後”背後的男人。
公司也終于正視林俊傑的才華,決定幫他發行專輯,摸底市場反響。
他的第一張專輯《樂行者》,稚嫩卻真誠。
沒想到,彼時正值非典橫行,行業遭受重創,爲了宣傳,林俊傑也豁出去了。
3個月的時間,他跑遍內地的26個城市。
努力這麽久,結果不盡如人意。
林俊傑去北京商演,周圍沒人認識他;新加坡的家鄉報紙甚至把他的名字錯寫成陳俊傑。
迷茫、錯愕、失落……
多種複雜的情緒纏繞在一塊,林俊傑如同泄了氣的皮球,心情一下子低落起來。
當然,他並沒有被負面情緒裹挾,反而積極找尋新的出路。
身上沒兩把刷子,怎麽敢自稱天王?
對比起來,陶喆開創了華語R&B的音樂先河;所以又被叫做“R&B音樂教父”;周傑倫引領時代風潮,民間甚至普遍認爲“傑倫之後再無中國風”……
由此可知,個人專屬標簽對于歌手的重要性。
林俊傑便決定唱功與創作“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唱功方面,2005年,他遠赴美國拜師學藝,對方來頭不小,是邁克爾.傑克遜的聲樂老師——Seth Riggs。
Seth Riggs發明的SLS聲樂訓練法可以幫助歌手科學發聲,拓寬音域。
學成歸來的林俊傑果然唱功大增,可以遊刃有余地飙高音。
周傑倫誇贊林俊傑“他是我心中最好的男歌手”。
創作方面,芭樂遍地的年代,林俊傑愣是靠競爭激烈的“芭樂情歌”闖出名堂。
所謂芭樂情歌,可以簡單粗暴理解爲節奏緩慢的抒情歌曲,《江南》《小酒窩》便是經典的“林氏情歌”。
江南音樂:林俊傑 – 西界
但是,時間長了,“情歌王子”既是林俊傑身上的標簽,也成了他的桎梏,情歌聽起來沒什麽藝術先鋒性,音樂獎項並不偏愛這種風格。
整整10年,林俊傑多次入圍金曲獎,滿懷希望而來,大失所望而歸。
他倒是從未掐斷希望。
2010年,金曲獎原定嘉賓無法到場,不得不找林俊傑救場,並提出苛刻條件:在4天之內,林俊傑必須拿出一首像樣的作品。
他一口答應下來,經過重新編排,林俊傑串唱了5位入圍最佳女歌手的代表金曲,直接把台下的觀衆唱哭了。
林俊傑一人演唱五位女歌手的代表作
相關視頻的點擊率高達百萬,林俊傑從此一戰封神。
後來,苦等多年的林俊傑終于圓夢,獲封“歌王”。
在衆多的後起之秀中,林俊傑成功擠進“周王陶”的陣營,新的“周王陶林”號稱華語樂壇的新“四大天王”,風光一時。
華語樂壇式微,從業者凋零,年近不惑的林俊傑非但沒有倒嗓,反而一步步夯實天王地位,大批粉絲接踵而來。
音樂不單單是好聽的旋律,同時也是許多人精神力量的來源。
譚松韻(點擊可查看)、王源、張藝興等人都是林俊傑的忠實鐵粉。
2020年,無數抗疫英雄奔赴湖北前線,挽救生命。
有一位白衣戰士在防護服背後寫道“我或許很渺小,也絕不逃”,氣勢磅礴又充滿力量。
偉大的渺小音樂:交換餘生 – 交換余生
她也是林俊傑的迷妹,這句話便出自林俊傑的個人單曲《偉大的渺小》,她每天上下班都要聽林俊傑的歌,以此給自己加油打氣。
有些時候,音樂可訴盡人生百態,歌聲便是那道“召集令”。
林俊傑早早意識到了這一點,歌聲表心聲,希望以此給陌生人平淡的生活帶來慰藉和希望。
2008年汶川地震,他寫出《愛與希望》;2009年台灣莫拉克風災,他又寫出《媽媽的娜魯娃》……
曲高未必和寡,共情才能共鳴。
如同林俊傑所說“音樂既是武器,又是盾牌”,只不過,治愈,遠比攻擊更重要。
來源:讀者人物
參考資料:
1. 《SS 小燕之夜》金曲歌王的老二哲學
2. 林俊傑:音樂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盾牌(新京報)
3. 《背後的故事》—林俊傑專訪
4. 《聽‧見林俊傑》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