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延喬路雖短,但精神綿長。”10月21日,在以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命名的安徽省合肥市延喬路的路標下,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瑞士、德國、馬達加斯加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成員們在一旁的紀念牌前鞠躬致敬,緬懷先烈。
“前輩們爲革命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才換得如今的國泰民安”“珍惜當下,先烈的血才沒有白流”……華文媒體代表們在紀念牌前詳細了解兩名烈士的革命經曆,很多人爲之動容,感觸很深。
“沿著這條路走時,我看到路邊擺著許多花束,卡片上還有很多小朋友寫的質樸的話,我非常感動。我拍了許多照片放在新聞報道中。”亞太通訊社副社長、澳門衛視節目總監陳紅玲說。
“延喬路以陳延年、陳喬年的名字命名,是一座城市對兩位英雄最好的禮贊。”澳門《國際貿易導報》總編輯殷杉在報道中這樣寫道。
采訪團參加的是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科技興皖”2021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行活動,他們先後前往合肥、蚌埠、蕪湖等地,緬懷革命先烈,同時也感受安徽科技發展最新成果。
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智能寫作平台、世界首條千公裏級別量子保密通信技術……采訪團先後參訪合肥科學島、中國聲谷、國盾量子等創新型産業平台、科技企業,了解合肥的創新産業鏈布局,感受科學研究轉化成果。
“非常震撼,今天的參觀讓我意識到高新科技産業不是只集中在一線大城市,合肥已經走在了科技前沿。”衛報中文網副總編輯吳利沙說。
“安徽科技發展令人驚喜,發展空間廣闊!”歐亞時報社社長朱愛蓮說,“來到這裏之後,發現之前對安徽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這次采訪從各個方面都能感受到安徽在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和以科技創新帶動産業轉型的決心。”
0.12毫米玻璃,千萬噸級生物材料聚乳酸、維生素系列及生物醫藥三大類産品生産基地……蚌埠的科技創新成就讓采訪團成員們大開眼界;雙發動機、續航300公裏、機身98%都是碳纖……蕪湖航空産業園吸引著采訪團成員們的“長槍短炮”。
安徽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也成爲越來越多僑胞的創業沃土。據不完全統計,安徽現有僑資企業1萬多家,投資總額占該省外商投資的60%左右。
張心鳳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安徽人,2004年前往新加坡工作並深造,2014年底,張心鳳從新加坡回到合肥創業。“創業期間,我們受益于國內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也得到僑聯組織的大力支持。”張心鳳創立的安徽純源鍍膜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真空納米鍍膜設備。2017年和2020年,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多項專利設備入選《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作爲一名歸僑,我會堅守科技報國初心,繼續進行科技研發,爲家鄉、爲祖國多做貢獻。”張心鳳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