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造夢未來
“情人節的那個夜裏,想要給你意外的驚喜,我開開心心,從新山開著車子,越過長堤到新加坡去找你,你看見我不是很高興……你說要我不要再苦苦戀著你,我的心痛痛痛進心裏,我的眼淚流不停。”周華健的這首歌叫《我從新加坡流淚到新山》,講述了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一位馬來西亞的小夥子愛上了一個新加坡的姑娘,跨越新山與新加坡的邊境,開始每周一次的甜蜜約會。然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小夥子再到新加坡女孩子的樓下,看到了另一個男人挽著女孩走了出來。物是人非,此時,天空下起了雨,男孩子流著淚默默回到新山,情願不再續。
然而,現實生活中,此次的旅程中,我們感知到的,卻是新加坡和新山的緊密聯系。
來新加坡好多次了,很熟悉這邊的風土人情。有時候是中轉,只停留幾個小時。應碧桂園森林城市和樂途的邀請,再次來到新加坡。這次的行程還算長,先從廣州飛到了新加坡,遊覽了濱海藝術中心、萊佛士登岸遺址、百年吊橋……雖然是比較常規的旅程,好在心情還算漂亮。克拉碼頭有各種酒吧,晚上來一定燈光絢麗,看遊船來來往往,人流來來往往,很浮世繪的樣子。
第二天,是從新加坡到馬來西亞的新山。新加坡到馬來西亞很方便。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陸路往來有兩個關口,一個是新加坡北部的第一關口,這個關口往來通關的人非常多,
因爲新加坡北部是居住區;第二關口是新加坡的産業區,通關的人相對少一些,如果是開車過關,不用下車,也不用在海關大廳排隊簽證以及等候,只是由司機統一把戶照遞給邊檢人員,人家喊到你時應一聲刷個存在感就可以通關了,感覺非常便捷。
新山屬于馬來西亞經濟較好的三個城市之一,另外兩個是吉隆坡和槟城。華人人口大概占據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5%,大約600萬的樣子,主要分布在吉隆坡、槟城、新山三個地方。這次,走在新山的路上,華人的面孔依舊是非常多的,混血的也能明顯地辨認出來。
其實新山距離新加坡不遠,每天有30萬人左右從新山進出新加坡,新山自然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城市。要是遊玩,往來兩個地方也是妥妥地便利。新山的消費比新加坡要便宜,每逢周末,就有很多新加坡人都駕車來新山消費和娛樂,由于兩國的彙率差異,常有新加坡人來到這裏購物、看電影、K歌、吃大餐,甚至爲汽車加滿油。吃喝玩樂雙城記,實在稀松平常。
新山市是馬來西亞聯邦柔佛州的首府,也是馬來西亞聯邦在馬來半島最南端、也是歐亞大陸最南端的城市,與鄰國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相對,有”馬來西亞聯邦的南方門戶”之稱,爲馬來西亞聯邦的第二大城市。新山距離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有330公裏,而距離新加坡則只有1公裏,只是一座長堤的距離或者國內公交車一站路的距離,感覺很近很近。
這也是一個複古和現代交融的城市。新山這個地兒,古老中似乎還蘊藏著生機。微軟、樂高、淡馬錫、松下、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都進駐了,華爲、碧桂園等中國企業也不甘示弱,早早進駐。有預計顯示,未來十年,新加坡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共同打造的新馬經濟特區預計將保持8%的高GDP增長率,遠高于預測爲4.6%的新加坡!
帶著小朋友的家庭,可以去走走新山樂高小鎮哦,小朋友應該會蠻喜歡那些卡通造型。
要是愛吃榴蓮,一定不能錯過新山的榴梿大巴,上面滿是千奇百怪的馬國榴梿:D24、紅蝦、葫蘆、趙傳、意難忘……愛吃榴蓮的小夥伴,一定做夢都會笑出聲來吧!
迪拜塔、悉尼歌劇院、東方明珠……這些耳熟能詳的建築成爲了一個城市的名片和象征。迪拜填海造成的奇迹還在眼前。馬來西亞的新山也有個神奇的地兒,碧桂園在制造填海造城的奇觀,創造另一個伊甸園。
再回到開頭提到的歌《我從新加坡流淚到新山》,姑娘和小夥分手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很想改寫下結局,要是小夥對著姑娘潇灑地說,我買下了碧桂園森林城市的房子,我們擁有了未來美好的家。不知小夥能否結束異地戀,抱得美人歸。異地戀總歸讓人傷。
森林城市項目位于第二關口旁,是一個可容納100萬人口的綠色智慧之城。這個森林城市是填海造地出來的一個城市,整體被大量綠植覆蓋,位于海島上,造好後從空中往下看,仿佛有一個森林現身海面。
環繞綠植的概念出現很久了,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事實的並不多,碧桂園正把它一步步變成現實。我們看了設計圖,整體效果不錯,體現了移居的概念。走出戶外,碧海白沙,藍天如洗。馬來本身空氣很好,大海非常幹淨清澈,他們在這樣的條件情況下,還增加了非常多的綠植,每五層就有一個小花園。
新山距離中國大部分城市僅4到6個小時航程,打個飛的就過來了!在椰風海浪中,享受有南洋特色的海鮮湯、烹饪的魚和鱿魚、炸油條蘸花生醬、巧克力紅豆冰,滿滿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新山,尋迹潮粵之子瞻首令遺柔佛
我不能說這個秋季的紅葉不夠美麗
我不能說這個寒冬爲何會有綿綿細雨
不是我的情懷不夠詩情畫意
只是我生長的這片土地上只有雨季和旱季
正如我一紙飛往新加坡的機票,最終要到達的地點是心念神往的馬來西亞新山市。
新山–大馬的南方門閘
十一月末裏的杭州城,已從湖山春色陷入層林盡染的深秋,在這十一月的尾聲,我意決來到這地處熱帶雨林地區的馬來西亞度過。提起大馬,無二致地都會停留在陽光、海灘、雙子塔這些印象裏,但行至今,走過不同的國家路過千百的色景,我總有”想在這千色砂石中淘得一與衆獨樹”的心智。于是也正是在這機緣偶合之下,尋到了這歐亞大陸上最南端的一顆明珠–新山。
新山是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最南端、也是歐亞大陸最南端的城市。之所以選擇從杭州到新加坡作爲中轉站也是因之新山僅以一長堤銜接新加坡。新山吸引我毫不躊躇就要到達的理由是什麽?較之于槟城,它沒有馬六甲上的東方花園之稱,也沒有擔當素有”神話之島”美譽的蘭卡威,但于我來說,繁華的街道不如村霧缭繞的雲煙,固然美好得不可方物的陽光沙灘,我卻更偏愛于古樸至臻的曆史建築與先人遺存的文化。步至新山的街巷,皆是美如畫的自然景色,橡膠園與棕榈園的交錯輝映,構成了新山的懷抱。
衆神坐持佑–品柔佛古廟
行至柔佛古廟的那天綿雨連連,寺廟本是信仰與莊嚴的靜根處,這綿雨柔柔倒教我覺得甚是柔情。許是古廟周圍都被高聳而例的摩天大樓包圍了的緣故吧,冰冷的摩天大廈之中藏一古廟坐內,會讓初經過者抑制不住那一抹溢然的欣喜,更想進古廟一睹古樸的純香了。踱步直律街漫阡柔佛寺,首映眼目的便是那尊被當地人奉爲神明的竈公了。聽聞再過幾個月,即正月裏的二十一這天,衆神會出遊,並環繞著新山,也不枉柔佛寺的背山面海,居高臨下,雄視整個新山,好不威嚴,好不氣勢魁梧。而柔佛古寺的曆史若是娓娓道來,則更定令你我頗感親昵。
傳說建廟之人,正是早年來到新山的港主所建。而新山又幾乎是早年間遷移至此的潮州人,因此古廟風格則是帶有中國南部韻味的古築,潮汕風格更是濃郁。由此,漸漸也成了新山五幫華人共同膜拜的寺廟。二戰之後,中華公會成立即爲中華公會會所管轄,並於1945年起,成立”柔佛古廟管理委員會”,負責古廟事務。這頗具考究的曆史價值,怪不得能在摩天大廈中能夠得以存身,妥善立世。直律街的閑步之中,令我發呆刹那,緒思中想,會不會下一刹那我也被時光倒流,倒流到祖先用汗血初建柔佛寺時的景象,倒流到衆神出遊舉行會事的中央,觀之輝煌,榮幸之至,不勝惟光。
擂響擎天思我不息的薪傳–廿四節令鼓
而新山一行探尋古迹的路途中,若選出最令我印象深刻乃至不能忘懷的文化特色,必是”廿四節令鼓”。所說的廿四節令鼓,起由于1988年間,經馬來西亞新山中華公會理事陳再藩、著名歌樂教育家、作曲家陳徽祟創作而成的一種鼓樂表演形式。其特色之處就在于,鼓的內容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令爲創意,並與傳統書法藝術相聯結,配以約摸70公分的鼓面,震耳欲聾的鼓聲之中藏著磅礴的氣勢,側面起到了鼓舞人心的良用。
早有黃石庵老書法家所題作:擂響擎天的鼓聲,思我不息的薪傳,乃爲這節令鼓的文化精神所在。新山是由早起的潮州人遷居至此居多,上代的先輩大都隕落,單留了現代的後輩之子們,而其中的一些後輩們創立這一節日,正是爲了透過傳統節日賦予傳統文化的面貌,以24節氣的書法藝術形式爲二十四面單皮鼓”刻背”,各代表一個節令,以構成一支天地人融合爲一體的大鼓概念,實則振興中華文化。
同時,後輩們爲能夠將節日源遠流長,遂之取與時俱進之意,成立了廿四節令鼓隊。迄今爲止,廿四節令鼓隊除了在馬來西亞開枝結果,成立超過80隊,也傳至新加坡、台灣、泰國、印尼等。也許,像一句老話,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就有舞獅和舞龍,今後,世上有華人的地方,也將有廿四節令鼓這種結合中國老祖宗之天地智慧、書法藝術及傳統鼓樂脈博的中華之聲。
駐足過巴黎的咖啡小築,也品過米其林三星的咖啡館,但,至此,唯有新山的咖啡館讓我印記至深。就像余秋雨寫的:”更羨慕街邊咖啡座裏的目光,只一閃,便覺得日月悠長、山河無恙。”有著廿四節令鼓的咖啡館,便是如此。這家有著廿四節令鼓的咖啡館,其桌子是由破舊的鼓皮改造而成的桌子,牆身更是由1500支鼓棒堆成的”鼓”二十四節令鼓在亞洲的華人世界,已隱然成爲一種結合鼓樂、中華智慧24節字樣,落座區域由六種節氣劃分開來形成一股特色,在傳統元素如此濃郁的廿四節令鼓主題的咖啡館中,配以手磨咖啡的醇香,醉在其中,不忍落日余晖。
行至咖啡館的二三樓,則是排練與學習節令鼓的專門區域,我懷著探奇心去仔細打量這裏,並在專門師傅的指導下去擊鼓,敲出的是古韻,激起的是力求想盡綿薄之力去保護傳統文化的赤子心。
新山的鮮與閑–馬來西亞的另一面
異國情調一詞包含有一些更細微,
更讓人捉摸不定的意義,
異域的魅力源發于新奇與變化,
譬如在異域你看到的是駱駝,
而在家鄉,你看到的是馬匹;
在異域你看到的是不加粉飾的公寓房,
而在家鄉,
你看到的是帶有裝飾性石柱的公寓房。
而除此之外,這一切還可能爲我們帶來更深層次的快樂。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
馬來西亞多華人,甚至和我們說著一樣的華語,長著相似的無法分辨國籍的面孔,若是拍張照片發朋友圈,或許還要遭到是否真出國了的質疑。馬來西亞有藍如寶石的海水,澄淨如風的天空。潛水、出海、曬太陽,是否就已經代表了馬來西亞的全部?
這一次,我們把目光轉向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接壤處的小城新山,去發現馬來西亞的另一面,尋找馬來西亞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快樂。
新山,或許不算熱門旅遊景點,卻夠新鮮,這裏離吉隆坡較遠,卻離新加坡很近,若你飛到新加坡,驅車只需半小時,就能到達這裏。新山華人較多,比起馬來西亞其他城市,宗教氛圍較淡,卻足夠親切,像是不常聯系的一個遠房親戚,熟悉又陌生。
不如在這裏,嘗試做一個閑者,去溫暖在快節奏生活中不得不屈服于快餐外賣的胃。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去新山,當然要吃海鮮。馬來西亞號稱香料王國,炎熱的氣候造就了這裏辛辣豐富的飲食習慣,香料和新鮮的食材是南洋菜系的味道之本。因此,即使是國內常見的食材,也能吃出新鮮感。
國人最容易接受的,便是蝦和蟹了。
新山的麥片蝦堪稱一絕,采用新鮮的虎紋蝦作爲食材,一只蝦足有十幾厘米長,開背後裹上厚厚的鹹蛋黃和馬來西亞特有的香料,最外層是厚厚的麥片,炸到金黃。時間的掌握尤爲重要,多一秒太軟,少一秒又太硬。
不再需要剝皮,一口咬下去,先是麥片香料與蝦殼的絕妙融合,酥脆又帶著麥片的清香和蜜糖的甘甜;接著是厚實的蝦肉,絕妙的口感變化刺激著味蕾,猶如剝開一個期待的禮物,幸福感層層炸裂,忍不住一口又一口。
腦海中的OS大概是”我人生中曾經吃過的所有蝦都是垃圾,沒錯,所有。”
諾,那個讓人幸福的找不到北的家夥長這樣:
而新山的蟹呢,並不是我們在國內常吃的梭子蟹,以青蟹見長。國內吃梭子蟹,是愛那一口蟹膏,蟹肉更像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青蟹則不同,吃的就是蟹肉。新山的青蟹怕是很愛運動吧,蟹肉飽滿又結實,拆開一只蟹鉗,蟹肉好似迫不及待一樣噴出來,這蟹想必在殼裏很是憋悶吧,畢竟殼子太小,可是自己長得實在是太壯了呢。
國內吃蟹,怕破壞蟹膏鮮美的味道,以清蒸爲主,馬來西亞卻愛用他們最擅長的咖喱。白咖喱的味道不似印度咖喱般刺激,溫柔又帶著香草的味道。于是這蟹肉味道,比清蒸更豐富,更綿長,微微辣,又帶著淡淡的甜。吃過一次,就心心念念著第二次。像馬來西亞的姑娘,保留著華人姑娘的溫柔娴靜,又帶著熱帶國家的熱辣風情。這便是異域風情的獨特魅力吧。
呐,那個像姑娘一樣讓人欲罷不能的家夥長這樣:
除了蝦和蟹,新山當然也有很多美食,擺滿一桌不成問題,三五好友太少,湊足十人最好,點多少都不怕吃不完,滿足感不言而喻。比起國內動辄上千的費用,去新山只需要人均一百就可以吃到一本滿足,僅是去吃,這一趟都值回票價。
美食總是值得付諸精力去尋覓,旅途中,值得探尋的除了吃,其他的,似乎都是閑事了。不用豪華遊輪,不用狂熱購物,停下腳步,安靜的,在唇齒之間,感受一個國家的味道和溫度。
這一次,不再用酒精麻醉你的胃,讓自己只是吃到醉,讓旅遊上升成旅行,感受探索的藝術。
下一次,請記得探訪這個值得一吃的小城,體會馬來西亞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