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是世人眼裏的“女中麒麟”。
從藝八十載,她的作品陸續在世界各地展出;走遍大半個世界的她,曾多次摘得藝壇的最高榮譽。
卻因戰亂輾轉多地,逃難數十年。
面對丈夫的突然離開,和家裏8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將如何實現人生的“反轉逆襲”?
今天爲大家講訴國畫大師方召麐(lín )的傳奇一生。
天賦異禀,走出閨閣
圖:9歲的方召麐
1914年,方召麐出生于無錫一個大戶人家。得益于父親年輕時打下的“家財”,方召麐打小就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圍裏。
作爲家中長女,方召麐原本的名字其實是“召麟”,涵義是“下一胎召來兒子”。
但長大後方召麐執意將“麟”改爲“麐”,意爲母麒麟。後來的故事印證,她確實是難得一見的“麒麟才女”。
《生命序曲》
七歲之前,方召麐擁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在家人的影響下學習書法繪畫,並且隨家庭教師學習英文。
沒曾想,七歲那年,戰爭爆發了。父親帶著一家子開始逃難,雖然已經坐上小船,還是沒有躲過劫難。尚年幼的召麐親眼看見父親中彈身亡。
《秋豔圖》
失去主心骨的方家一下子變得窮困潦倒,方召麐一家奢侈的貴族生活一去不複返。
眼看家庭步入困境,方召麐並沒有頹廢。相反,她還去安慰自己的母親和妹妹,主動地挑起了家庭重擔。
她的母親王淑英也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在沒有足夠的經濟收入條件下,還堅持要供兩個女兒上學。
出國留學,邂逅未來丈夫
彼時五四運動余溫未消,中國女性扔掉裹腳布,嘗試走出閨閣,探索獨立。方召麐心中,也漸漸萌生願望:她想去西方看看,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1937年,方召麟身著旗袍、手拎皮箱,氣質雍容美麗。輪船起航,中國這塊故土上的景色在迅速倒退,她睜大雙眼,好奇地看著這波瀾壯闊的時代。
喜上梅梢圖
得益于年少時在家裏學習的英文,她順利進入了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洲近代史,成爲曼斯特大學曆史上第一個中國女留學生。
方召麐和丈夫方心诰在倫敦
在曼斯特校園,她結識了丈夫方心诰。作爲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方心诰兼具軍人世家的豪爽尚武和文人教化的儒雅。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然而生活再次給了她一記重擊。
二戰爆發,方召麐和丈夫不得不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
不久,香港淪陷。這時她已經是六個孩子的母親了。
方召麐夫婦和孩子
雖然逃難萬分辛苦,但生性樂觀的方召麐總能從苦難中找出一點甜。
她給每一個孩子都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甯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甯生”。後來,這個叫方安生的女孩兒,成爲了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
青年喪夫,獨自撫養8個孩子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麟像》
曆經逃難數十年,他們在香港安頓了下來。方心诰開了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生活又好了起來。
夫妻倆以爲可以過上溫馨幸福的日子,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方心诰的生命。留下方召麐和8個孩子,其中最小的「津生」只有2歲。
《梅花》
方召麐像瘋了一樣抓著醫生的白大褂要人。但丈夫終究是回不來了。
八個孩子圍著母親一起哭,他們之中年紀最小的孩子也許並不明白父親到底怎麽了。而方召麐明白:她將再沒有男人可以依靠了。
回憶起那些丈夫在書房看書,她在一旁提筆作畫的夜晚。每當完成一幅滿意的作品,她就會開心地讓丈夫“提提意見”。
而今後她將一個人面對生活,面對八個孩子年幼懵懂的眼神。
重拾畫筆,拜師趙少昂、張大千
方召麟是典型的“反脆弱”型人格。即擅長從混亂中成長。
料理完丈夫的後事,方召麐便忍著傷痛,挑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
1995年作 《坐悟圖》
接手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一年之後,她獲得了一些經濟基礎,隨後便毅然決然地關閉了公司,專心畫畫。
這個舉措遭到家人(尤其是婆婆)的反對,認爲這樣會斷掉家中經濟來源。她卻咬牙保證,“很快,我的畫就可以賣錢。”
《魚樂》
因爲戰亂逃難,她辍筆十年。憑借著十幾歲時的古典書畫基礎,拜師嶺南名家趙少昂。
熱愛讓她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每天淩晨四五點就起來作畫,畫藝很快就能夠和老師比肩。
1952年作 《枇杷草蟲》
拜師趙少昂後只一年時間,師徒倆的作品就一同在日本展出。
隨後她在東京出版個人畫集,成爲了戰後第一個在日本開展覽的女畫家。
趙少昂
方召麐是一個非常尊重老師的人,成名多年後回到無錫,仍然尊敬地前往老師家中拜謝。
趙少昂的葬禮上,她以八十之軀顫顫巍巍跪下磕頭。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後來,方召麐的名氣漸長得益于她拜的第二位老師。
1953年,張大千正好旅居香港,方召麐的朋友顧青瑤看到她在藝術上欲尋求突破,于是介紹她拜師張大千。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不久,張大千收方召麐爲大風堂門人。張大千非常欣賞她,教她學習古畫,教她創造“拙與生”的境界。
雖然他們的藝術作品看來風格迥異,但精神內核卻具有最理想主義色彩的交集。
癸醜(1973年)作 《巴山細雨圖》
隨著她在藝壇名氣漸長,一時間她的畫作成爲香港上流社會爭相收藏的佳品,收藏者包括李嘉誠、霍英東、邵逸夫、董建華等……
詞作家林夕不僅收藏方召麐的作品,還臨摹她的字寫經,認爲她的字“美得不得了”。
1985年作 《清白世界》
她對師傅張大千也極爲恭敬,在香港不僅長期幫張大千辦事,而且言必稱“張老師”。
張大千病逝于台灣後,方召麐因爲當時的政治立場原因,而不能赴台奔喪。這使得她非常痛苦,在家中設靈堂拜祭老師,一連數日以淚洗面。
雖她的畫風與張大千最不相似,但卻是張大千非常器重的弟子。
以畫教子,八個子女各有所成
看到這裏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爲,她的人生已經足夠傳奇,可以開始悠閑的畫畫過完此生了。
但此時的方召麐依舊踐行著“學海無涯”的笃志:40歲入香港大學讀博士;42歲入牛津大學研究《楚辭》。
重回倫敦的日子新鮮而艱難,方召麐只能以獎學金和畫玫瑰賀年卡片爲生。
《荷花小鳥》
幸運的是,英國人非常喜歡方召麐畫的玫瑰。在她留學的第二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就爲她辦了一場個人畫展,方召麐的名字在英國一炮而紅。
之後,她的展覽開遍世界各地,從德國慕尼黑,到美國紐約,從加拿大到新加坡。
《花卉》
當她能夠在英國立足之後,就陸續將孩子們接到倫敦,安排進入寄宿學校就讀。方召麐從不刻意教育子女,而是將自己的人生信條寫成畫的題跋,給孩子看。
現在看,很多畫的題跋並不風雅,但卻樸實而有哲理——她和孩子,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心靈的溝通。
最終,八個子女性格獨立,各有所成,在香港社會有“方氏一門八傑”之稱。
方召麐的八個子女:
方曼生:香港著名律師
陳方安生: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 、曾任立法會議員
陸方甯生:旅遊公司總裁、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方順生: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
方桂生:彙豐銀行經理
方林生:旅遊公司經理
方慶生:香港著名醫生
方津生:骨科醫生兼香港中國醫學專科學院主席
一定會有很多人疑惑,喪夫之後又去海外留學的方召麐是如何兼顧8個孩子呢?
要知道,這些孩子當時可是分布在2至10歲的年齡段。1個熊孩子都足以讓職業女性身心疲憊,8個孩子就不會按下葫蘆起了瓢、抓狂崩潰麽?
細讀她的生平,應該不難感受到,她的教育方式不是全天候的陪伴和督促,而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優秀去感染孩子。
晚年時有朋友問她:“方老師,這麽多年就沒有人追您麽?”老太太說:“追我的人不要太多啊!但是我不能結婚,我要是結婚了,就得給他們做飯,哪有時間畫畫!”
換言之,在方召麐的教育哲思裏,一切都得爲藝術讓路,雞娃只是順帶的事。
方召麐代表作品欣賞
盤石圖
1996年作 黃山民居圖
1979年作 祖國之行
彩墨山水
1990年作 《太湖》
《大好山河》
《平穩過渡》
《揚帆》
山水
《梅花》
《大石小鳥》
內容來源于微信公衆號【飛樂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