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網11月27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僑批、彙票、信筒、批籃、批袋……在不足30平方米的展廳裏,縱跨近一個半世紀的60余件僑批相關展品無聲地訴說著它們承載的曆史記憶。11月23日,廈門首個“僑批展廳”正式揭幕,吸引了衆多嘉賓以及市民遊客前往。
廈門首個“僑批展廳”正式揭幕,市民在展廳內參觀。王協雲攝
僑批展廳正式揭幕
“僑批展廳”位于中山路繁華地段,由思明區僑聯、思明區中華街道、華僑(永亨)銀行廈門分行曆時5年共同打造。
僑批是海外華僑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彙款的合稱(“批”是指書信,是閩粵方言),2013年作爲民間原生態“草根”檔案文獻入選“世界記憶遺産”。廈門是我國著名僑鄉,是福建華僑出入境的主要門戶,也因此成爲福建僑批最爲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僑批曆史文化研究重鎮。而該展廳無疑是廈門僑批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較爲全面的展示。
記者看到,展廳設有文史檔案、文物實物、多媒體區、文創互動區四個區域,展出僑批、彙票、物件及圖片百余幅,其中實物原件60余件,展品縱跨近一個半世紀。本次首展,人們可以看到清朝中葉“水客”使用的信筒、批籃、批袋以及本期參展中最早的批(1891年)、最遲的批(1988年)和金額最大的批。
許多塵封百余年的僑批雖已泛黃,但蘊藏厚實的文化內涵。一封僑批就是一個故事,這些曆經百年的“跨國家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家情、親情、鄉情、國情、世情等,所述之事大到辛亥革命、日寇侵華、海外局勢、國共戰事、新中國成立,小到宗祠祭拜、育兒養老等,是海外華僑“熱愛家鄉、心懷桑梓、吃苦耐勞、勇于開拓、笃誠守信”精神的曆史文化物證。
一批特殊嘉賓現身
當日的揭幕儀式嘉賓雲集,尤爲引人注目的是現場迎來一批特殊嘉賓———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傅海燕在新加坡駐廈總領事池兆森陪同下率新加坡政府及企業代表團一行60余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曆史性的時刻。
開幕儀式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駐足圍觀。外地遊客周女士在展廳外的活動攤點前手寫了三張明信片,分別蓋上舊時廈門信局的印戳後投入郵筒。“感覺很新鮮又很有曆史感。”周女士說。
市民王阿伯告訴記者,他是特意趕來觀展的。“我年輕時僑居新加坡,僑批寫了一封又一封。這個展覽一定要來看看。”王阿伯說。
精心守護僑批文化
“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産精心守護好,讓曆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爲了喚醒僑批記憶,切實把這一個“世界記憶遺産”保護好、傳承好,自2014年開始,思明區僑聯就邀請廈門著名文史專家、各界各行業資深人士以及僑批收藏家,共同圍繞收集、整理、研究、展示廈門僑批,通過辦展、沙龍、出書、建館,深入挖掘僑批蘊含的豐富曆史、學術、文化和經濟價值,讓廈門僑批成爲僑鄉獨特的人文景觀,成爲城市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在中山路入口成功打造5000多平方米的僑批文化廣場,僑批展廳位于僑批文化廣場旁華僑銀行一樓,于今年10月建成,與僑批文化廣場形成“相互呼應”的有機整體。在此前一個月的試開放期間,前來參觀的市民反響十分熱烈,收藏家們也積極支持,陸續補充了一些稀有珍品。
記者了解到,除了展出外,展館也將開發僑批文創衍生品,供遊客打卡留念。(記者林愛玲吳宇豪 通訊員夏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