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將如何重塑中國經濟?企業如何應對較高成本的綠電?光伏目前的應用情況如何?氫能發展的瓶頸在哪?多晶硅價格的上漲會持續多久?海外國家可持續能源的開發進程到哪一步了?中國企業出海要如何應對?
11月23日,以“邁向碳中和”爲主題的澎湃新聞2021科創領袖論壇在澎湃新聞北外灘世界會客廳演播室舉辦。實現碳中和目標,即國家要有政策,科學界提供創新的技術,更要有企業家提供市場,在以“企業在‘碳’索”爲主題的圓桌討論上,澎湃新聞宏觀新聞部兼財經新聞總監李躍群與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以及萬國數據高級副總裁梁豔,從市場角度聊了聊企業如何以實際行動實現節能減排。
圓桌討論企業在“碳”索,左起:澎湃新聞宏觀新聞部兼財經新聞總監李躍群,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萬國數據高級副總裁梁豔
澎湃新聞: 在中國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以下簡稱“30-60”)的大框架下,普遍的聲音認爲這將重塑中國經濟,具體到兩位企業家怎麽看待這個問題?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梁豔:以萬國數據爲代表的數據中心整個行業,其實是整個數字經濟的底座,上面承載著成千上萬代表所有數字經濟的企業,例如美團或者是到阿裏,最終這些服務器的算力會落在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有一個值叫做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 越接近1表明非IT設備耗能越少),如果我的PUE是1.2,其實整個1是服務器跟算力承載的能耗,數據中心通過智能支持服務器的算力應用只占另外的0.2。
所以在整個能源經濟中,作爲一個用能的消耗主體,數據中心需要在能效的管理跟整個能源利用上做到最優。工信部要求新建數據中心2023年做到PUE1.3以下,但早在2014年開始,我們整個數據中心的PUE已經到1.3以下,在沒有自然冷卻的情況下,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利用邏輯的優化以及專業人士的精細化管理去節能。
錢晶:雙碳告訴我們一個亘古不變的定義,就是商業文明的使命是讓地球更好,讓人類持續。不誇張地說,自四大發明以後,中國的光伏是對這個地球,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就以晶科能源爲例,截止到去年年底,全球的裝機總量是70GW,到去年底爲止,全球在發電光伏累計的安裝量是700GW,也就是說10片組件有一片來自晶科能源——中國的一家企業,這足以看到中國的光伏對這個地球的減碳,對這個地球和人類的未來起著多麽重大的作用,我覺得非常自豪。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是一個大國的責任,也是一個大國的承諾,對于新能源企業和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和巨大的一個市場紅利。根據雙碳目標到2030年,風能光能發電最保守的估計是12億千瓦,到那個時候跟火電基本上持平,2030年以後會超越火電作爲主體,所以對于這個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
對于這個行業以外的其他行業來說,最大的改變是用“光伏+”的思維來考慮未來。未來的所有企業,我指的是非能源企業,在經營、投資、管理等方面,會有光伏分布式的能源資産。光伏會成爲不僅僅是節能減排的途徑之一,可能是業務部分,或者投資組合的一部分。未來所有的企業在減排的同時,會把能源作爲戰略層面考慮。
李躍群:另外,梁總這邊,你們作爲用能方,也就是通過PUE的降低,減少碳排放,到目前爲止,數據顯示如何?
梁豔:以2020數據來看,華北能做到1.2以下,1.17這樣子,我說的都是沒有用液冷技術的數據。未來要用到1.1以下肯定要上到液冷的技術。在華南差不多,接近跟華東一樣的數字,這樣全年算下來,一年能夠差不多節約的變量在2億千瓦時,也就是2億度,如果折合成碳排放,差不多是16萬噸的碳排放的數量。
李躍群:冷卻這方面,海外有些數據中心有新的嘗試,比如把服務器放到海底,或者溫度很低的北極圈附近,中國有把它放到溶洞,萬國有哪些類似的嘗試?
梁豔: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微軟很早就有放到海底的嘗試,還有Facebook在北極圈附近,數據完全不需要任何冷源,也就是說PUE只爲算力提供,極限接近于1。你仔細觀察,特種數據中心都是我們的甲方的試點,因爲有些可能是離線業務,他們自己可以控制去創新。而作爲國內最大的服務商,做這樣的嘗試還是要謹慎。
回到主題,碳中和新能源的解決方案有很多,但安全第一。很多新能源的技術介入,也是有一個研發期、試點期、測試期、成熟期,這個當中會有一些安全的替代,比如說對于锂電池、氫能,但如果沒有很好的整體解決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冷卻方面,我們還沒有自主去做這些探索,因爲我們是一個運營商,我們承載的是安全服務承諾。
李躍群:說到綠電這塊,前段時間看到了萬國數據和中廣核新能源是數據中心簽署大規模綠電采購協議,萬國做出這個決策是出于什麽考慮?
梁豔:在幾大發電集團裏面,中廣核是純綠電,不像其他發電集團有一定的火電的比例,我們也是前期醞釀了很久,也是希望跟中廣核能夠在短期、中期、長期路徑上,達成一個更大範疇的合作。
第一次20億度的綠電應該是一個開始,萬國馬上會發ESG的報告,目標在2030年要做到碳中和,今年整個綠電比例已經超過30%,到2025年預計達到50%。未來我們的體量一定會增大,而中廣核的速度跟上了追風的速度,通過和他們的合作能助力我們達到目標。
在整個的追風過程當中,采購不可少,雖然綠電有很多種,但技術的成熟需要時間的,我們要選擇最安全的。比如說氫很多技術在汽車非常成熟,但是你要放到數據中心,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躍群:梁總提到氫能,我們知道氫能也有被視爲最有前景的完美能源,因爲在發電過程中産生水。可以看到,包括晶科在內的光伏企業近兩年加緊布局這個領域,目前進展如何?瓶頸在哪?
錢晶:氫能不是一個新概念,大家都知道氫能最大的應用場景,一個是工業應用,解決工業熱源的問題;第二是交通應用。爲什麽近一兩年氫能概念越來越被重視?首先因爲制氫方式改變了。原來的制氫大部分是煤制氫和天然氣制氫,也就是說用化石能源在制氫,解決了一個問題,但又制造了另外一個問題,而近兩年的制氫概念是綠色制氫,也就是用可再生能源制氫、光伏制氫跟風電制氫。
光伏制氫跟風電制氫的概念也不是剛興起的,很早大家就在探索,爲什麽沒有商業化地大規模起來?還是因爲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畢竟是一個商業行爲,必須要有經濟價值,也就是成本。現在的話,比如說我們現在在沙特,如果是1美分一度電,在沙特光伏完全有競爭力。在中國,像中石化領頭也有在做,大家都在做布局光伏制氫,制氫如果在中國2毛錢一度電的光伏電來做電解水制氫的話,具備跟天然氣或者跟煤制氫,加上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的成本可以做持平。但是你2毛錢一度電,目前只能在西北地區,瓶頸在于怎麽運出來。現在用的天然氣管道,不太現實,因爲不同的物理性能,比較可行的就是液氫,目前也在研究中低壓的純氫或者摻星的,但是現在來看儲氫和運氫的成本,不管是轉換成液星、甲烷這種,目的地再轉換成氫,成本都會加上去。
還有一個瓶頸——應用端。像前面講的,應用端沒有起來,氫生産出來了也不知道用在哪裏。像中長途的大巴,做電動車有很多企業,但做氫能車的比較少數,企業如果是大量地做,經常運輸車輛的研發或者是生産,這個應用場景起來,我覺得對于氫能會有大發展。
李躍群:數據中心的運營中,電力成本占了40%到60%,因此數據中心對能源價格相對比較敏感,國內目前綠電比傳統的貴一點,在相對的溢價情況下,使用綠電考慮了哪些因素?
梁豔:現在布局不是算經濟賬。我們和頭部大客戶談訂單時,對方就已經會看這個數據中心是不是綠電數據中心。綠證方面,隨著政策逐步細化,相信綠證也會被通用。
溢價很難算,因爲作爲社會責任也好,“30-60”驅動也好,我們希望整個數據中心的上下遊産業鏈,從客戶到新能源的提供服務商,大家都能夠認同這個綠色的數據中心的價值。商業環境來說,一定程度,我們是作爲運營商用綠電會犧牲一定利潤,但是這件事情肯定是往前走,沒有其他的選擇。
李躍群:數據中心對于電力的成本相對敏感一些,像晶科光伏跟中下遊的産業鏈,對多晶硅價格會比較敏感,尤其在“30-60”大目標下,我們看到市場上對多晶硅需求一下變得很大,但是上遊的多晶硅料價格上漲又是比較劇烈的。錢總,我們怎麽去應對漲價問題?
錢晶:多晶硅在2019年底或者三四季度是60塊一公斤,雙碳目標下,現在已經是250、260,漲了幾倍。傳導到下遊的組件的話,從1.3元/瓦,現在大概到2.1/千瓦。上下遊漲價幅度不一致主要原因還是因爲這個産業鏈比較長,不同的企業,不是完整的垂直。雙碳目標的刺激下,下遊産線更新很快,但上遊沒那麽快釋放,有一個時間差,所以我們預計應該到明年的三四季度,它的産能會有一個(價格的)匹配,這個不用擔心。
從長遠來講,經過這一波供應鏈的大振動,大家知道更關注不僅僅是自己産能的擴張或者縮小,而是說整個産業鏈上遊是什麽情況,更多的企業會往上遊看,上遊産能的情況再決定下遊的速度,這樣比較匹配,所以長期來看,價格不是太大的問題。
李躍群:另外,在碳中和整線的推進過程中,光伏建築一體化比較火,就是BIPV,BIPV不是一個特別新的概念,目前大家在推進的BIPV跟以前的BIPV有什麽區別?
錢晶:BIPV這個概念非常火,從資本市場可以看到端倪,爲什麽那麽火?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新能源整線推進助推BIPV的。目前光伏技術不是問題,成本不是問題,但是它還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未來的安裝面積會越來越少。另外是技術層面,效率需要提高。幾年前BIPV效率是15%,晶科現在的BIPV産品是20%。
第二個,現在BIPV用了新材料,重量減輕了,光吸收率增強了。原來的BIPV基本上是薄膜的一種技術,像一塊屏幕,在建築施工上是大問題。現在的BIPV多數采用晶硅,重量減輕了,例如我們在迪拜的總部大樓一個5兆瓦的BIPV幕牆,整個建築是帆船的波浪形,所有的面積都是BIPV組件。原來的BIPV只能在朝南面利用,現在因爲晶硅的材料特性,反射光的吸收率強,所以幾乎所有的面都可以用。
李躍群:前面聽錢總提到很多項目,你們在海外的訂單比較多,中國提了“30-60”,但是全球比如說發達國家有自己的進度,對可再生能源有自己的需求,重點會在哪裏?重點往後會怎麽開拓?
錢晶:中國的業務在同行裏走得比較前面,在170個國家都有産品銷售。以前我們會說歐美市場比較好,澳大利亞、日本成熟市場,現在發覺印度市場崛起,東南亞僅一個越南市場,去年的排名在全球安裝率排到了第六、第七。我們國家煤電便宜,但在一些缺電或者電力設施不行的國家,分布式光伏更有優勢,所以目前新興市場潛力更大,比如拉美、東南亞、非洲,還有中亞、西亞,這些有廣袤的土地,便宜土地的資源都是非常好的。
李躍群:在數據中心這塊,萬國前一段時間在東南亞印尼拿下比較大的項目,同樣是新基建,萬國在海外比較看重哪一塊市場?
梁豔:我們也是跟著客戶出海。新加坡是網絡結點的彙聚點,但寸土寸金,所以自然而然向外部延展。我們公布的數據中心跟新加坡非常近,整個地理位置 是新加坡plus的概念,目前整個公司比較看好東南亞市場。
責任編輯: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