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且富有文化特色,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國內的旅遊主管部門、旅遊開發商也都紛紛到台灣考察鄉村旅遊、生態農業休閑旅遊。台灣休閑農莊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建設休閑農業、生態休閑農莊的初衷,有的甚至是爲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
1、融入感情,彰顯個性
台灣休閑農莊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建設休閑農莊的初衷,有的甚至是爲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不斷融于自己的創意,將農莊比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客人可以明顯感受莊主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追求。
2、定位准確,主題鮮明
台灣休閑農莊主題鮮明、個性突出,這些主題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茶葉、名花異草觀賞、昆蟲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魚、鴕鳥等體驗,創新不斷,使遊客始終充滿新奇感。
比如位于桃園觀音鄉的”青林農場”,一年四季都栽種著向日葵,且免費開放參觀,還有專門種植食蟲植物的”波的農場”,種有豬籠草、捕蠅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香草爲主的”薰之園”,以奶牛爲主的”飛牛牧場”,以蘭花爲主的”賓朗蝴蝶蘭觀光農園”,”花開了農場”則栽植了大量珍貴的樹林與奇花異草。
3、持續創新,創意缤紛
例如頭城農場的傳統項目葉拓T恤,不斷有新的圖案推出,時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斷反複前來消費。
金勇DIY農場每年都會增加新的番茄品種,將來自各國的西紅柿組合在一起的”聯合國西紅柿禮盒”,讓遊客在一個禮盒中就可以品嘗到來自各國、各種形狀、各種顔色、多種口味的西紅柿。
桃米村在地震廢墟上建了一個人工湖,在湖邊立起幾個彈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夠體驗地震的搖晃感覺,並將小船名之爲”搖晃的記憶”。
4、深度體驗,其樂融融
休閑農庒都設有可供多人同樂的設施,例如烤肉區、采果區、遊戲區,農耕體驗區等。
有的還設有充滿台灣農村樂趣的烘烤區,提供遊客享受土窯烤地瓜、烤土窯雞的樂趣;有的不定期舉辦農業有關的教育活動、趣味比賽;有的提供與場內動物接觸的機會,遊客可以借餵養小牛、擠牛奶、喝生奶的過程,體會牧場農家的生活。
5、寓教于農,廣受歡迎
休閑農莊不僅是休閑娛樂,遊玩,且是實踐、學習的好場所,農庒平時主要接待學校師生,用作畢業旅行或戶外教學,周末則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爲主,天天都有生意做。
如”台一生態教育農園”精心設計了插花生活館、才藝教室、親子戲水區、花卉迷宮、浪漫小屋、蝴蝶甲蟲生態館等不同區域,遊客可依序參觀。
6、就地取材,點石成金
台灣休閑農莊特別擅于發現和挖掘本土曆史文化與當地特色資源,如草織、藤編、雕刻、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和古迹史話、傳說,通過新奇創意,包裝打造出特色品牌。
如地震災區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台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擁有23種,台灣全島有143種蜻蜓,在桃米發現56種,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
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兩種小動物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制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閑區。
7、以農爲本,高瞻遠矚
台灣大的休閑農莊大多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他們對産品的潛在經濟收益和市場銷路掌握得非常清楚。
農戶在農會的幫助和指導下,自身也成爲一名生産專家,經銷專家和市場分析家。
他們注重産品的國際市場銷售行情,善于捕捉國際市場的變化信息,不斷建立和拓展新的國際市場的貿易往來關系,如清波蘭園栽培的蝴蝶蘭花,原種母體從日本進口,借助農會的技術傳授,采用母體克隆技術和傳統授粉技術,培育繁殖出優良的新種苗,栽培的花苗密切與國際市場緊扣,通過與日本和美國的客商提前兩年訂貨。
8、精深加工,效益倍增
台灣的農産品深加工從果品鮮食、保鮮存放、幹品制煉到成分提取制作面膜膏和護膚美容品等具備一整列的生産、制作和包裝技術,極大地延伸了産業鏈。
如九品蓮花生態教育園區,他們設立有自身系統的農産品加工銷售中心或網點,各類農産品從産品加工、冷藏、噴殺處理到分揀包裝的工藝並不複雜,但其系列産品琳琅滿目,從雪糕、鮮果飲料、果粒制品、幹制果品到護膚品等一應俱全。
再如南投縣信義鄉農會引入返鄉知識青年,依托本地的梅子特産,設計出幾十種特色産品,加以創意包裝,成爲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特産品和最受歡迎的旅遊商。
9、規劃先行,管理到位
台灣的政府部門直接參與規劃和輔導,由農政部門負責對休閑農業的管理和咨詢,提供補助經費和貸款,而且不失時機地出台了各種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並形成了一整套申報審批制度,從省一級到市、縣、區、鄉鎮以至小到一個農場、農戶,大都有一近、中、遠期的規劃,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市場定位、開發原則、項目設置、經費預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閑農業的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有力地推動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每個休閑農場的建設都是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所有房子建造以及住宿都各具農村建築的風格特色,並盡量挖掘當地的資源優勢,如溫泉、草場、溪流、大海、岩石、古樹等等。
在區域規劃方面,台灣現行休閑農業己脫離早期”點”的經營方式,而是”點、線、面”串聯營銷,這樣就便于旅行社包裝不同的旅遊線路,進行分類營銷。
10、布局合理,農旅互動
台灣休閑農場布局合理,大多數都分布在旅遊線路上,每個景區景點都能與旅遊結合起來,這就有了客源的保證。
板塊化、區域化整合,已經有了相當的成效。
例如苗栗縣南莊鄉休閑民宿區,擁有近80家鄉村民宿,依托這些民宿,鄉裏將具有百年曆史的桂花小巷開發成特色旅遊街,帶動了客家特色餐飲、特色風味小吃、特色手工藝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遊客來到這裏之後,在體驗不同的農家風貌的同時能夠比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當地特色的客家文化。
宜蘭縣也形成了梗坊休閑農業區、北關休閑農業區等區域化的鄉村旅遊目的地,達到一定的産業規模,具有區域特色;區域內部各個休閑農業經營單位,在資源、客源市場形成了相互帶動、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
事實證明,休閑農業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景觀效應和産業集聚效應,才能由點成線、成片,爲城市旅遊者提供一日、兩日乃至多日的旅遊産品組合,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11、配套齊全,服務周到
台灣的休閑農業各景點的配套設施都比較齊全,不僅景區外部的道路、交通、水電等設施完善,就是內部的配套設施也安全完善,講究方便,所到之處吃喝玩樂樣樣具備,而且大都幹淨、溫馨、舒適、價格合理,多數休閑農場設有觀光部,負責旅遊推介、接待與導覽業務,有的還現場展示特色産品與特色烹調,讓遊客嘗鮮。
12、學界支持,産研結合
台灣很多專家學者都十分關心休閑農業發展,他們通過不同的視角潛心研究和豐富休閑農業的理論,從休閑農業的意義、功能、形式到規劃,從組織、人力、教育解說到行銷策略和成本分析,從文化、社會、理念到環境設計,等等,研究得十分細膩。
特別是在台灣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院校,還專門開設了休閑農業課程,開展休閑農業教學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休閑農業的理論。
專家、學者通過承擔大量的規劃、咨詢、調查、評鑒工作,爲政府管理者、企業經營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並和企業經營者建立起密切的聯系,做到了理論研究不空泛,實踐發展不盲目。
13、社團務實,中介發達
發育較爲成熟的民間組織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是産業健康發展的保障,無論是從台灣還是大陸的發展經驗來看,在休閑農業發展的初期,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促進和引導,但是政府不能包辦一切,最終産業的進步要靠行業組織和良好的服務體系作爲保障。
服務體系包括營銷體系、培訓體系、行業自律體系等,關鍵是發揮農會、農業推廣學會等群衆組織的作用,幫助農民轉型。
如台北市農會成立輔導小組,按照”一鄉鎮一休閑農漁區計劃”,研究台北市20家市民農園轉爲休閑農場的可能性。
台灣省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和台北市農會聯合開展農業休閑旅遊,還與全省100多家休閑農場結盟,推銷優惠休閑遊。
經營休閑農業者也成立休閑農業發展協會,相互交流舉辦共同活動,使休閑農業走向精細的專業化分工。
也就是說,在區域內部,要通過行業協會、旅遊公司、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等形式,引導當地休閑農業經營者按照”自願、聯合、規範、自律”的原則聯合起來,對內統一服務標准,完善競爭機制,強化行業自律,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對外統一媒體宣傳,並劃撥專項經費制作光碟、休閑農業旅遊指南以及舉辦休閑農業推介活動。
14、網絡營銷,強勢推廣
除了宣傳手冊、廣告路牌、電視報紙等傳統宣傳手段以外,休閑農業要加強網絡營銷,運用科技整合資訊,通過網頁、搜索引擎以及運用3G手機服務等對休閑農業區域的地圖、路線等進行迅捷的引導。
網絡平台在台灣休閑農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台灣民宿協會的”U-FUN民宿達人網”的統計,80%的客人通過網絡預訂。
15、多元發展,穩步提升
台灣觀光休閑農場各具特色,有自助農園、森林遊樂區、昆蟲館、休閑娛樂農場等,能提供采果、露營、烤肉、垂釣等休閑活動,並走向多元化和經常性經營。
他們特別注意海邊發揮海的優勢,農田突出花果飄香,大山盡顯森林韻味,讓你去過一次就會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主題特色的基礎上向內容更豐富的層次發展,規模場地也不斷擴大。
在發展方向上,無論是發展類型、運行機制、組織形式還是投資渠道,都邁向多元化。
例如,台灣農政單位通過鼓勵”青年返鄉”,使一大批接受過良好專業教育的青年人回到農村從事休閑農業的經營開發,使整個産業的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産品也出現了多元化,避免了産品在低層次上的雷同化。
16、特産做強,節會做精
將特産和觀光相結合,推動休閑農業與休閑漁業發展,如屏東縣墾丁地處恒春半島南端,是有名的風景區,春季又是黑鲔魚回遊墾丁外海的季節,結合休閑漁業,這裏每年舉行黑鲔魚文化觀光爲主的春遊。
展銷黑鲔魚、油魚子等海鮮産品。屏東還結合農産品收獲期,將農業特産如黑珍珠、香蕉、鳳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觀光計劃中,帶動觀光和休閑産業的發展。
台東特産的旗魚,能加工成多種食品,他們將産業、觀光、餐飲、民宿等業者結合起來,舉辦旗魚節,推動發展休閑漁業。
17、更新理念,與時俱進
台灣休閑農業在主推”體驗經濟”之後,還出現了”分享經濟”的理念,即休閑農業經營者與遊客分享鄉村生活,變”顧客是上帝”爲”與客人首先成爲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導”擁有不如享有”的消費理念。
特別是頭城休閑農場的創辦人卓陳明女士將現代農業的功能從”三生”(生産、生態、生活)拓展爲”四生”,即增加了”生命的體驗”。
台灣休閑農業泰鬥陳昭郎教授則強調,休閑農業一定要有體驗活動,從親身觀察、參與、體驗過程,認識生物生長現象,感受生命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分享生命的喜悅。
18、示範帶動,強農富民
當初面對”入世”挑戰,台灣農業加速向”精致化的有機農業”、”科技化的生物農業”、”具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品牌農業”及”具特色體驗之休閑農業”方向轉型。
台灣休閑農場積極開展生態農業示範、農業科普教育示範、農業科技示範等項目,通過濃縮的典型科技農業和農業傳統知識的推廣,一方面向遊客展示農業獨具魅力的一面,增強遊人的農業意識,加深對農業的了解。
另一方面加快了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的試驗示範與宣傳推廣,使休閑農業承擔了農業科技推廣普及的作用,促進了大農業的發展,也相應帶動了廣大農民致富。
19、回報社會,共建和諧
台灣休閑農場不僅非常重視環境保護,營造宜居的鄉村環境,還對農場周邊的社區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益活動非常關心,經常和社區聯合舉辦聯誼活動,如歌唱比賽、書法筆會、鄉村趣味運動會、兒童風筝節等,且大都設有公益募捐箱,舉辦愛心傳遞活動和公益義賣活動。
可以說,公益理念已經成爲台灣休閑農庒的重要文化,如”薰之園”休閑農園在擴大規模時,優先錄取弱勢青年,使失足青年以及身體上存在一些障礙的青年獲得工作機會,他們還不定期邀請當地獨居的老人到香草園免費體驗遊玩。
另外,員工內部也經常舉行文娛活動、學習活動和外出參觀遊玩,在他們看來,唯有快樂健康的員工,才能帶給遊客幸福快樂的感受。
20、抱團出海,蹁跹起舞
不久前,台灣休閑農業發展協會率領農場和民宿業者赴海外巡回推廣,一口氣趕場參加香港的台灣缤紛節、新加坡的NATAS春季旅展,以及馬來西亞的MATA旅展,台灣休閑農業館都是各地展場中的高人氣展館,數萬份休閑農場導覽折頁供不應求。
新加坡與香港旅行社包裝的台灣行程以農場假期爲主力,馬來西亞業也跟隨新加坡腳步,以台灣休閑農業爲重頭戲,宜蘭香格裏拉農場、花蓮兆豐農場、苗栗飛牛牧場、台南大坑休閑農場都是熱門去處,行程由4至8天不等,費用也不是極高。
從旅客的型態來看,新加坡以團體旅客居多,香港則以個人旅客爲主,新加坡人喜好香草、花卉與水果等主題農場,香港人則重視料理,普遍來說,兩地旅客都熱衷農場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