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炎先生畢業于上海精武體育師範學校,從趙連和學潭腿,從陳子正學鷹爪,從羅光玉學螳螂,從耿霞光學形意。畢業後,留任精武,先後在上海、漢口、廣西、福建各精武團體執教。其間,得以與楊澄甫、吳鑒泉、孫祿堂、黃柏年諸位前輩相過從。承李景林將軍青睐,與同學龐宜之成對子,學得武當對手劍法。後列入董英傑老師門牆,系統學習楊家太極拳術。1940年,先生南下新馬,開國術傳播海外之先河,分別在星州中正中學、吉隆坡雪蘭莪精武會、南洋大學、九龍堂等傳授國術。並在中正中學、南洋大學擔任華文教師。1967年任新加坡九龍堂會長,倡議成立伯炎太極健身會,致力于楊氏太極拳的推廣和發揚,而今新馬各地,太極如潮,誠先生開山之力。二水于04、05年,兩次赴新加坡交流太極拳,與先生各個時期多名學生交往,並得以結識先生之女,現任伯炎太極健身會會長林玉亭女士。林玉亭女士承其父業,爲人謙和、淡泊,而有巾帼氣概,見二水心儀伯炎先生拳架之舒展儒雅,遂將其珍藏的董英傑、董虎嶺、伯炎先生等各個時期的數冊拳照、生活照見示,並贈予伯炎先生之《太極拳學筆記》。是筆記,顯非系統拳學論著。從內容看來,系伯炎先生在拳學的不同時期,隨手記下的學習心得或教學體悟。從這些瑣碎的只言片語之中,我們不但能一窺老一輩武術家的嚴謹、誠摯的拳學態度,更能在字裏行間,窺探楊氏傳統太極拳的規矩和奧秘。誠乃由入門至懂勁之階梯也。因而,與其文字沒有系統性,才更加顯示珍貴。爲便于閱讀,二水將此筆記整理成文,具有獨立含義的,逐條編碼,加以標點。誠如林玉亭女士所言:“識者珍之,不識者棄之”,此以飨有緣者焉。
1、 左退則右進,右退則左上。
2、 推手時,勿亂撞。拿人時,先問勁數次,倘放過機會,能使人不知我意。
3、 肘與膝合,腕與踵合。
4、 中平步不可太大,太大則後足不實,進退亦不靈便。
5、 放勁時,手動幅度不過五寸,然後由大收小,惟意要愈長,眼神要愈看得遠,久練之,其勁自足,不必手長足長也。露禅大師發人僅用分毫勁,故時不見其手動,而對手已跌出。
6、 發勁時,後足偷上半步,貼近對方,回束胸腹,蓄勁蓄勢,而出手,則不過膝。
7、 扌履 時,胸腹先回束,眼神看後手,前足膝勿過腳背,尤不可過腳尖,手指尖卻與後腳踵相聯絡。
8、 出雙掌要豎起,兩肩井與拇指、小指成一線,力貫掌心,勁由跟發。
9、 遇人頂勁時,手略回去,身勿前俯,胸略含。
10、人手有勁,在手上打,無勁,在身上打。
11、采人要握指根處,勿握腕。單練采手或散手放勁,均不宜有明勁。
12、遇人托手。則翻掌下墜。
13、練勁時間,應以適當休息,每次勿太辛苦,耗力過度。因力用盡時,則精神提不起,難長功夫。
14、擠出時,或用掌腕之端,或用肘,不宜兩頭並進,變爲雙重。
15、手步太長則無彈勁,放人不脆。
16、人拿則靠。
17、人以相對手按我肘上節(臂),則打斜飛式。按肘或略下,則打提手。按腕則疊肘,坐腰化。
18、出拳要放松,及定點,始緊握。
19、人托我肘,則往上化。
20、與人接觸時,前進則利,後退則失。遇逼而入,愈不得力。進步時,如得勢,應走擠步,不可將後步越前,以免前手撤回,被人逃走或換勁。
21、手與肘,應隨人之勁,互相上下,如翻筋鬥,然不可雙重。
22、人托我肘,則往回墜肘,以化其上托之力,同時翻掌擠,後步發之,不可退步。
23、斜飛式應用時,人下按,則下墜右手,以左手采之;人上托,則上舉右手,以右手挒之。采手要順采,以拇指置入腕內,上步要踏入人之中心,入裆最好。
24、太極拳開手先進左半步,意在取人側面。
25、下采人手時,如人前俯,則松手提掌背,擊其面,人往後仰,則放之,或提掌推之。
26、拿人時,如人使勁向上翻,則引長其手,彼必難起。如再使大勁翻,則趁勢放之。
27、人兩手握我一手,要在未握定時,意在人先,變化之。如彼已握緊,則不宜變矣(人已握緊,可以抖擻勁轉動我手,然後束身墜肘,引長其手,避其一手之勁,制其另一手,使彼身散亂失勢,或進擊之,或橫推之)。人以兩手握我一手,亦可用海底針之栽手,繼而上步靠之。
28、人欲踢腿,則引其踢出,以前手粘其手,勿令其再得機得勢。
29、人以單掌擊來,可不必化,含胸以疊其掌,還掌以截其勁。
30、推手時,無論人來勁長短,我均以徐扌履 應之,不可驟退或抽或落。
31、開法有向前向後之分,合法則僅有退後。
32、人手發勁,可以身接其勁掤之(似頂實非頂也)。
33、以沉勁拿人之腕,則人難動。拿肘較難,肱更難。人拿我,肘可長出。
34、太極拳法,有進無退,退即速進,切不可停。
35、以斜飛式右手擊人,左手搭人手,人愈用力,我左手愈得勢。如人用力過猛,則以右手接之,變錘,以左手打其面,再以右拳放之,謂之緊三錘。
36、人要,我不要,則不頂。
37、進退提腿,不可提高。
38、采人時,須順勢坐腰,再以他手按其肩,斜放之。
39、采人至相當地位,釋而放之。
40、左手采人右手,以右手擊其面。
41、彼翻掌擠我,即提右拳含胸。
42、人左手采,則以打虎式擊其脖。
43、彼如向上頂頸,采之不動,則用肘底錘。
44、人以異手橫采,我疊肘沉擊之,伸手,跟打挒。
45、拗步擠,須將人扌履 橫,擠手可變鷹蹄。
46、以搬攔錘式打人時,可以左手采人右手,以右掌打一挒後,不論其變何式,我即以左手變掌,按其喉,向橫打之,同時打挂腿,無不仆者。
47、放人之時,眼神看高看遠,如人坐回,則看下打倒之。
48、對敵時,應上人斜方,以直破其橫。人右順步,我上左步時,則在其右腳外,勿在其內。上右步,則在內,勿在外。
49、騎馬式扌履 人即跟擠,磨轉心不轉。
50、有勁則滯,在意則窒。
51、單鞭左手回時,勿近心口,近則自閉。雲手之後手,亦不可過心口。
52、松裆下坐,方有蓄勁。
53、打人時喊叫,系高興及沉氣之作用。
54、如封似閉,兩手分開,勿寬過肩。
55、人雙手握我左右手時,須向左右斜走大圈,以硶其手,或打圈,回身墜肘拿之,或反手墜肘以陽掌尖對其胸口放之。如敵頂勁,則撤回寸許,再放。
56、靠人時,亦向其心口而往。
57、硶手要將人手引長,宜大不宜小。
58、按放敵人時,按肘勿按臂。
59、以退爲進法:前步退回時,順手引敵手往後,再上他步放之,同時眼前看,心想遠。
60、采人時,手要松,采勿僵硬。
61、人以右手握我右手,則向右引長其手,而撅其指放之。
62、按人時,以小指管其肘,若人向上擡,則按腕重,按肘輕。
63、擠人時,以一手采之,他手擠之。或用一手用力掤之引其手直,而以他手擠之。若采不動,則偷移後足,則攻之。
64、采人之手,以雙手握腕,先略采之,彼拉回,松之再用力采之,則震及腦矣。
65、推手時,十指要稍伸,略用力,不可太軟。
66、人若按我,雙按則往上打。
67、摟膝拗步要打人之橫,故掌稍斜去。按人之手勿撞,要粘住再按。若人更向右轉化,則徐隨之向右,而在其勁頭上,迅速左轉(右手粘右手,左手翻之),同時含胸。去時不含,回時合,去時開。
68、雙按時,勿太開,免爲人由中而入。
69、與人動手時,前手要五六分力,稍轉小圈,或移動不可停,停則不活。不用力則不能抵抗,用力太大,則滯。後手作第二道防線,以自顧。在轉人時,亦可幫前手打出。
70、粘人之手,則引其斜方,彼必無力,或往上或往下,均可截至其勁。
71、人握我腕,可引以閉之,或斜以閉之。
72、與人推手,不可太前俯。
73、與人動手,以右手向上,不高不低,俟其來時,右來則在外,往外化之,或采之;在內則內化之,而擠之;或往右下,以左手按之,切不可抓人之手,自受人牽制。人抓我手時,如系雙手,則不沉轉,但以他手擠之。人以纏絲手攻我,我往右轉以化之。人如踢腿,則上前按之,切不可退,上時走其外,勿走其內。人如反蹬腿,則推其胯股自跌。
74、人肩向後、向上,則踢腿意。
75、輕拿重打,先穩後打,有機即打,打而複打。
76、推手時,要兩手牽粘人兩手,勿令有打我之機會。如覺人用勁或忽然松動,即爲打我之動機,我即趁機而打之,後發先至(楊老師謂:逢頂即打,逢丟即打,即後發先至之意)。
77、練架子時,肘要松墜,手要長,胸要活(忌呆板),腰腿與手要一致,勁在腰腿則沉、大,在手則浮、小,要不用勁練,而人看似有勁,推手時,肩肘一段要靈活,肘腕一段要有綿勁。
78、與人推手時,左粘則右打,右粘則左打。有機則打。但勿令人知我。
79、人以右手頂勁太大,退而松其勁,再轉圈以右手提其右手,我上彼下,則解其僵勁。或以我手,輕分其右手,迅擊其胸,再繼以雙按,或引其勁向上落空,以左腳鈎之,或人右手隨我上引時,我以左手托其右手,以左掌放之。
80、我右手搭人右手,要在其上,手指對其左肩。太開則恐其逃,太攏則人易翻。如人欲翻時,我以前節回打一圈,再向前伸出。我左手扶其肘外,伺機攻之。如敵制我,我以右手下粘其右手,以我右手搓進按之,以前手采人手向下向前,同時以我後手打迎面掌,使其身體牽動,即松前手,握拳擊之。
81、與人推手,我以左右手掤人雙手時,乘人尚未發勁,我即以左右手,在掤手下打按。
82、扌履 人時,兩手勿雙重。
83、人以後手按我後手,若不能上起時,我以後手粘領其後手,向斜下,以我前手粘其肘而分之。如人開時,即轉我前手在其肘上,以拇指開其臂,再以後手打之。
84、人以一手按我肘,貼身時,我以被按手之手指,略用勁,向其肩峰方向斜打小圈化之。如一圈將勁,人又作第二按時,則再打一反圈化之。人以前手下壓我前手,我將前手松下作海底針,再打一小圈,進步采其前手,以我後手(此時變成前手)略按其前手,小臂內層處,即轉赴擠之。
85、按人時坐掌,自練或推手,均要後退坐多,前腿坐少。單手按人時,須對其無抗力之方向,不可對後足。
86、人以雙手按我雙肘,雙方僵持時,我用松沉勁擺脫一手,以我另一手采敵肘。坐回後,閃身引敵向前,再以擺脫之手掌擊之。同時,我采敵人之手,脫封敵肘。
87、前右手搭人前右手,如人欲開,我手順其開勢打一小圈,再向其左肩前進。此時,我肘腕彎曲,肘下墜,食中兩指微指敵,但勿用沉勁(如人松去時,我手不致下落),若敵遇我指前進欲撥開時,我候其撥至正中,則打擠。如人撥開太遠,則趁其撥勁未盡,退步打一大圈,上步作雙手合擊之。如人欲用斜上撥勁,則轉我手心,向上開提之,但不可過開,過開則滑脫矣。如人直上撥勁,則轉手心向下,而粘提之,兩手相粘處,不即不離,提至相當處而按之。如人抵抗,則再提。
88、推手時,不丟不頂。跟勁兜勁,有時可帶跟步。
89、如人右手橫時,以我左手食指粘其右肘,無名小兩指在肘下上托,同時我右腕在其腕上下壓,宛如手揮琵琶式(但非肘後,亦非合勁),左上右下搓扭之再放勁。如敵肘下墜頂牛,則以我左手至其肘彎處,開其右肘,以右手作打虎式外擊之。擊時,手要松。如人右手直挺,我右手壓之不落,則以我右手粘處轉至其右腕內,同時以我左手伸指,推其肘進略右(我之右方),以我粘彼之掌進擊之。或遇人挺右拳時,以我右手采其斜下,以右足踏其前腿彎處打倒之。
90、如人在前,分握我雙腕,我可向前放之。如人屹立時,我可悠(音)勁擠之。
91、如人在後提我雙肘,我身不動,我兩肘頓後可放之(切忌僵勁)。
92、如人在後抱我,一可頓肘,二可拳擊其頭均可。
93、與人比賽推手時,須使其處處不得勢。
94、人按我後手肘,我佯扌履 ,以我右手空前(要輕靈不帶絲毫勁),以我左後手補入我右腕內,擠之。人以前右手頂勁時,我以右前手粘住,轉入腕內,同時,以我左手封粘其右肘,以我右手滑打之。同時,我右足略提起,配合右掌並進。如前述,以我右手粘提人右手而下按,倘人再頂勁,則再提回,往外略打一小圈,在其手掌或手指處對其身按之,以前右手采人前右手,退步上左手擠之,左前手要成斜直向。
95、人采我*。靠不到,則以前手打野馬分鬃。
96、以我前右手按人前右手,,以我左手托人右前肘,同時,我右手粘住打一圈,以掌擊之,如欲傷人,則先以指拍之,跟住掌根放之。或以我右手順勢壓下,繼而提起打提手。若被閃過,則以打虎式下打其脖,再坐身以腕下鈎其脖,再以肘向前放之(仍打其脖胸部)。
97、我右掌前擊時,人右手下壓,則以右前臂粘轉敵臂外,輕握其肘部斜采(輕采之不動,則擺。切勿用笨勁),再打擠。我右手指采敵前手,敵若貼身,則打擠,敵若伸入,則輕采後,即以左掌打其面(一往一來,同時用輕蕩勁),再以右掌擊之。
98、我右手輕握敵手,我上左後步,左掌略彎扳其眉際,即以我右前手退擊之。如人左手迎來,則迅轉跨虎式,以我左手采其左手,同時換步作左前虛式,以右掌擊之。
99、引進入空,忽隱忽現,跟勁堵勁,上步跟步,勿使人走掉。閃賺騰挪,使人勿知所措。
100、敵以左手按我左手,以右拳擊我左面,則作左丁式,同時,我左手松架,以右拳啄勁打其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