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方怡晖 通訊員 李周耿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不斷推動國際合作,打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創新示範區,以中國—新加坡國際合作的國家級項目作爲牽引,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黃埔區以中新合作爲牽引,積極建設“一帶一路”創新合作示範區。其中,中新廣州知識城爲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賈自豪 / 攝
在“十四五”這個新的起點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不斷推動國際合作,打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創新示範區,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目前該區積極推動中新合作取得更大的突破,以中新合作爲牽引,不斷深化中以、中歐、中沙等國際合作。與此同時,一批又一批高質量的項目選擇落戶區內。目前,該區基本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據了解,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經貿聯系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國開發區第2,進出口總額居全國開發區第3,成爲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打造高質量國際合作項目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以中新合作爲牽引,積極建設“一帶一路”創新合作示範區。據了解,中新廣州知識城爲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以“知識創造新高地、灣區創新策源地、國際人才自由港、開放合作示範區”作爲戰略發展定位,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標准建設,努力打造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曆經十多年開發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從地方合作項目,逐步發展成爲國家級雙邊合作標杆項目,並蛻變爲中新合作“3+1”旗艦項目,成爲中新合作新典範,被賦予“推進科研成果創新轉化,建設知識創造示範區,打造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的重要使命。
目前,中新廣州知識城進一步高水平建設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加強與新加坡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知識産權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建成新一代國際數字樞紐、知識塔等國際合作標志性項目,成爲廣州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示範區的關鍵支撐。
凱德地産(中國)戰略關系首席執行官,華南區董事總經理陳培進告訴記者,廣州騰飛園是中新廣州知識城標志性項目,也是第一個引進的項目。騰飛園積極引進新加坡科技項目、産業,運用新加坡科技園區先進規劃理念和管理經驗,成爲新加坡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將打造成適合中新知識城戰略定位的重要平台。
據了解,廣州知識城騰飛園總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科研建築面積約28萬平方米。其産業規劃定位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結合新加坡先進的規劃運營理念,打造以生物科技産業爲核心的綜合園區,已成功吸引3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
陳培進告訴記者,騰飛園內有20%左右的企業是新加坡企業,這些新加坡企業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以生物醫藥産業爲例,騰飛園將國內、新加坡等有關聯性的生物醫藥企業引進來,如新加坡百吉生物等研究腫瘤治療方法的企業、研究院等。目前,生物醫藥産業方面已經初步形成上下遊産業間的集群效應。
騰飛園未來將爲百吉生物、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産學研合作機構配套商業與智慧支持。騰飛園將以新加坡優秀的管理、運營經驗,推動中新兩方企業蓬勃發展。
除中新合作項目以外,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牽頭開展廣州中以高科技領域合作,通過設立廣州中以生物産業投資基金和廣州中以生物産業孵化基地(以下簡稱“中以基地”,合稱“中以生物産業合作平台”),引進和培育全球優秀的生物技術企業落戶廣州。中以生物産業合作平台聯合以色列前工貿部部長、首席科學家辦公室主任蘇格﹒基萊特曼博士及其團隊共同運營管理。通過“一個投資基金,一座孵化基地,一支中以聯合團隊”的創新做法,充分借鑒以色列政府過去20多年支持創新産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並結合廣州發展實際,已逐步走出了一條廣州生物醫藥産業國際合作的創新發展路徑,形成了以色列技術—中國孵化—中國制造—國際化發展的生物産業發展鏈條,爲推進全球生物科技合作起到很好的創新試點作用。
中歐合作也取得長足的進展。自2013年11月被列爲全國首個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地區以來,廣州開發區以科技創新與産業合作爲重點,搭建廣東中歐企業創新合作促進中心、中烏國際(黃埔)創新研究院等中歐雙向創新融合平台,與歐洲國家在科技、金融、文化、教育、人才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推動中歐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第三輪中歐區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區名單》,確定將北京市等22個城市(新區、開發區)列爲第三輪中歐區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區,廣州開發區作爲其中3個新區、開發區之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唯一地區入選。下一步,該區將繼續在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框架下,創新中歐合作體制機制、拓展産業轉型升級合作、推進中歐平台載體建設、深化對歐科技創新合作,推動中歐合作向更深層次推進,爲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貢獻廣州力量。
跨境通讓企業落戶更便利
“對衆多海外投資者來說,距離遠、跑腿多、出入境繁瑣是最大的困擾。”黃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批管理處處長蔣佐龍表示。爲解決海外投資者的堵點痛點問題,今年6月,黃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與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工商銀行廣州開發區支行三方聯合推出了“跨境通”3.0版業務,推出了30多件快捷通服務,通過簡化相關手續,提供商事登記、申請資料、證照轉遞及銀行開戶等全流程服務,推動外商投資企業准入“一體化”,實現外商投資企業“足不出戶”便可一站式投資落戶。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勢複雜多變、跨境投資與合作深受挑戰的情況下,“跨境通”平台的推出打破了空間的束縛,帶來“足不出國”可辦企業的便利,將爲區內源源不斷地注入國際化的新力量。
“目前,海外投資者入境國內,不包含辦理時間,首先就要隔離14天以上,但通過這種便利化的服務,我們開具第一張營業執照只花了9天,時間上大大縮減了。”蔣佐龍表示。
與此同時,跨境通業務的經驗被廣泛運用到其他國際區域。7月28日,該區與G.L.K投資公司(以色列蘇格·基萊特曼博士團隊)、招商銀行廣州分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簽訂商事登記“跨境通”服務戰略合作協議,並現場爲以色列企業廣州魔塊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芙力絲醫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頒發首批中以“跨境通”企業營業執照。此舉標志著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率先將商事登記“跨境通”服務範圍延伸至中東,目前已經覆蓋港澳、歐洲、以色列等全球各個區域,並已形成較爲成熟規範的政銀企合作機制。此外,政府部門主動牽線,充分發揮銀行和投資公司強大的國內外資源優勢,政銀企三方各司其職,建立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平台,助力面向全球引資引技引智。
國際重大項目接連落戶
近日,記者走進百吉生物醫藥公司。在企業的展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百吉生物醫藥于2016年成立,總部設在新加坡,次年就入駐中新廣州知識城,是新加坡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一家生物科研企業。
“作爲新加坡企業,可以更容易地與國外的研究機構進行對接和合作,爲此我們可以與頂尖研究所合作,助力相關項目産品在中國實現進行臨床轉化以及商業化。”百吉生物醫藥董事兼首席營運官陳秩靜告訴記者。目前百吉生物醫藥的産品包括經典CAR-T、TCR-T, 新一代CAR-T、TCR-T以及通用型CAR-T等,産品管線主要針對未被攻克的血液瘤和實體瘤。現階段主要針對多個不同適應症如鼻咽癌、胃癌、結直腸癌等已在多家合作醫院啓動臨床試驗。
與此同時,新加坡百吉生物醫藥公司與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建設的新加坡百吉(中國)生物醫藥生産基地項目,將加速腫瘤細胞治療管線産業化進程和前沿實體瘤療法臨床研究,引領中新兩國生物界的高尖技術。據了解,該項目坐落于中國納米谷,投資總額約5億人民幣,預計2021年底投入使用,落成後將成爲集細胞免疫治療研發、生産、銷售于一體的綜合基地,帶來産值近百億美元,實現每年10億美元以上稅收。
中以合作平台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截止2021年10月,累計對接國內外項目200多個,其中12個項目獲得中以生物産業投資基金投資;16個項目入駐中以基地開展孵化。項目牽頭人包括以色列諾獎得主、英國科學院院士、國內長江學者等,項目領域涵蓋兒科、眼科、牙科、骨科、腦科、呼吸科、真菌檢測、癌症新藥等。
中歐合作方面,目前已設立中歐創新合作促進中心,下一步將加強與英國等歐洲國家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等領域的務實合作。聯合北威州國際商務署共同舉辦2021中歐投資合作主題會議,聚焦中歐投資法律框架、疫情對中德商貿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等熱點問題展開專業研討,推動中歐企業在投資發展、産業對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此外,在中歐合作方面,通過區域政策合作機制,不斷推動與歐洲城市間在新能源、醫療衛生、科技創新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推動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與西班牙巴塞羅那醫院合作建設國際型心髒中心,全面提升區內心血管疾病診療水平。將廣州供電局氫電一體化低碳示範項目列入“中歐區域政策合作重點項目”,充分發揮“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示範效應,助力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氫能産業發展。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合作共建中烏國際(黃埔)創新研究院,重點引進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國家在先進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先進技術。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作爲中新兩國戰略合作項目,知識城立足中新合作優勢,牢牢把握“知識創造新高地、灣區創新策源地、國際人才自由港、開放合作示範區”的戰略發展定位,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標准建設,努力打造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加快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今年,知識城在中新合作各領域都實現了質的飛越。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副院長顧海文告訴記者,目前研究院50%的項目都是國際合作項目,圍繞廣州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研發領域。依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在計算機、信息與通信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等相關學科優勢,通過“政産學研金”合作模式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引進60余個産業化項目,超半數爲兩校合作項目。“目前由于疫情的影響,我們更希望采取新的長期合作方式,比如說推進‘總部經濟’的項目落戶,讓國際企業的總部落戶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並在我們這裏達成長期的深度的國際合作。”
顧海文認爲,目前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要完善健全國際化知識産權運營機制,深化知識産權管理,讓國際項目放心地落戶,更安心地推進研究項目。據了解,目前中新知識城正聯合新加坡知識産權局和南洋理工大學科創公司進行知識産權管理,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搭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加速國際技術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落地轉化;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打造高水平服務型企業孵化平台,吸引更多海內外人才和高科技初創企業落戶知識城,將研究院打造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機構,更好地促進中新在科技合作、教育交流和區域經濟等方面的合作,推動知識城與國際的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
黃埔區的國際合作平台給予企業良好的政策便利與發展紅利,新加坡百吉生物等一批優秀的國際企業選擇落戶在此。受訪者供圖
建設國際人才社區
《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提出,將中新知識城打造爲國際人才自由港。今年6月22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解讀《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聚集人才若幹措施(試行)》(簡稱“國際人才自由港10條”)。“國際人才自由港10條”的出台,向外界釋放出該區建設國際人才自由港的決心和信號。
爲“築巢引鳳,集聚英才”,知識城堅持高標准建設,努力打造宜業宜居現代化新城,爲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使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時下,知識城在發展中尤爲保障和改善民生,引進高品質的醫療、教育、商業、文化資源,推動知識城交通實現外聯內通,全力推進城市更新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之城。
在交通方面,構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知識城已基本建成“8條軌道、5條高速公路、7條快速路”交通路網,實現1小時快速通達大灣區主要城市,推動“五縱五橫”內部骨架路網年底成型,實現外聯內通。
在醫療方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3家醫院運營開業,知識城南方醫院將建成全區規模最大的三甲綜合性醫院。在教育方面,引進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生院、華師附中知識城校區等一批優質學校,規劃建設78所中小學,實現從幼兒園至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城市配套也日臻完善。規劃建設23處新加坡特色鄰裏中心,開芯國際大酒店、納米酒店等高端配套相繼開業。知識城城南鄰裏中心、綠地缤紛城等商業綜合體已開業,330米中新合作標杆項目“知識塔”已動工建設。在建40公裏風雨連廊,100%實施綠色建築。加快城市綠化美化,建成近20公裏風雨連廊慢行系統、33.8公裏花廊、35公裏綠道,100%實現綠色建築。打造迳下花開、蓮塘古村等具有“嶺南風韻、黃埔特色”的生態景觀精品項目,融合現代與傳統人文之美。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2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