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21年的尾聲,12月30日,中新廣州知識城2021國際“零碳社區”城市創新論壇在黃埔區知識城舉辦。作爲綠色低碳發展的實踐和推動者,黃埔區正在積極創建一批國際“零碳”社區,以小切口、大變化牽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會上,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表示,按照“雙碳”經濟的打造要求,知識城的潛力很大,“未來會産生新的黃埔模式,第一個典型就應該在知識城。”
黃埔區積極創建國際“零碳”社區
作爲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雙碳”行動中也貢獻了“黃埔智慧”。論壇上,黃埔區委副書記陳智勇出席活動並致辭。他表示,此次,首屆全球“零碳”社區論壇活動是落實中央會議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的具體實踐,向“3060”總體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黃埔區委副書記陳智勇致辭
據了解,作爲首批國家級的經濟開發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連續四年獲得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最佳實踐園區的稱號,2020年獲得了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綠色工業園區、首批國家綠色産業示範基地。下一步,知識城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低碳發展中努力發揮領頭羊探索作用,將在迳下村探索建設低碳社區、“零碳”社區,爲實現“雙碳”目標探索黃埔方案。
廣州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元師分享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實施“雙碳”戰略。他指出,黃埔區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作爲中國和新加坡的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知識城目前正在積極創建一批國際“零碳”社區,以小切口、大變化牽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廣州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元師發表主旨演講
“知識城這兩年發生的變化讓人驚訝、驚喜。知識城不僅引進了新加坡的研發項目,國內幾所大學的研究生院也在這裏開展教學和研發,確實讓人感受到黃埔速度、知識城速度。”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表示,按照“雙碳”經濟的打造要求,知識城的潛力很大,“未來會産生新的黃埔模式,而黃埔模式的第一個典型就應該在知識城。”
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發表主旨演講
此外,在減碳排放中,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模式低碳轉型是重要的一方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李秉仁分享了一組數據,從2005年到2019年,建築能耗從9.3億噸增加到22.33億噸,碳排放從22.34億噸增加到49.97億噸;2019年的建築能耗和碳排放基本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他提倡,推廣發展裝配式建築,來提高建築規劃水平,把傳統的建造方式大量的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進行,采用標准化設計、工廠化生産、裝配式施工,降低對資源的消耗,也減少碳排放量。
可以看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正在發生。
“雙碳”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
碳中和背景下,要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回顧2021年,隨著碳中和被推到時代的風口,綠色金融也備受關注,加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綠色金融領域投融資規模超過2.2萬億元,包括財政支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以及碳市場交易等投融資方式。其中,我國貼標綠色債券發行規模2580億元。業內有預測表示,未來我國將有超過100萬億元的投資涉及綠色發展及“雙碳”目標。
當前,“碳中和”是一個值得投資的機會嗎?將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當天,多位業內專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星河資本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胡贲、基石資本合夥人執行總裁王啓文接受了奧一新聞記者的采訪。
王啓文表示,碳中和産業涉及很多方面的技術,包括電動汽車、光伏、合成生物,甚至包括芯片這些領域。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如材料的突破、工藝技術的突破等,對行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需要不斷技術革新、叠代去推動超推動産業的發展。
“當前碳減排的技術成本遠超過經濟社會的可行性,如何能把一些技術應用到日常的經濟生活過程中,使得它成爲一個新的範式,是一個全社會的變革。”胡贲指出,産業的發展面臨需求端和供給端兩側的規模效益問題,需要同時建立兩個網絡。以氫能源汽車爲例,一方面要有更多的用戶買車,另一方面需要建更多的加氫站,這是一個生態啓動的問題,在産業生態不成熟的情況下,往前推進面臨一定的困難,仍然需要政策層面的鼓勵。
碳中和産業中,挑戰和機遇並存。“碳中和所涉及的産業是一個非常大的賽道,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王啓文表示了樂觀態度。胡贲認爲,大的方向是正確的,但現在産業正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過程中機會很多,而風險也不小。
綠色金融如何支持減碳産業發展?世界銀行氣候變化專家吳垍翀表示,從碳定價政策工具來看,主要包括碳交易、碳稅等形式,都是以市場化的手段實現資源配置,優化配置,並且完成節能減排。從經濟學的角度,采用這一類綠色金融工具,是最有利、成本效益最高的。
王啓文建議,對于減碳産業,政府需要提供更大的投入,比如可以設置專項的引導基金,通過銀行委托給市場化的機構做專業化的管理;其次,對于專業的投資機構,希望建立一個資源的共享平台,來促進産業發展。
奧一新聞記者 馮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