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證券,王銳、陳佳甯)
1、機械行業回顧和展望
1.1、 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落,制造業保持景氣
2021 年 1-9 月國內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同比增長 7.3%;分項來看,基建投資、制 造業投資、房地産投資、采礦業投資增速均有回落,而制造業投資的表現好于其 他領域,對機械設備行業需求形成支撐。2021 年 1-9 月基建投資完成額累計同 比增長 1.5%,房地産投資累計同比增長 8.8%,采礦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 6.2%, 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 14.8%。
受疫情影響,制造業投資基數較低,各細分領域投資同比增速回升顯著。金屬制 品、化學纖維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 制造業等領域投資力度大幅提升,1-9 月累計同比增長均超過 25%;除皮革、毛 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家具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的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同比 呈小幅下滑,1-9 月其他領域累計同比均呈現增長態勢。
1.2、 機械行業經營狀況改善,子行業持續分化
根據申銀萬國一級行業分類,2021H1 機械設備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 8678.85 億元,同比增長 3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707.66 億元,同比增長 57.0%。隨著國內疫情控制得力,海外出口需求強勁,機械行業業績複蘇較爲顯 著,上半年營收和利潤均實現較好增長。
根據申銀萬國三級行業分類,金屬制品、磨具磨料、制冷空調設備、其他專用機 械營收增速超 50%,其余子行業均有所提升;機床工具、紡織服裝設備、金屬 制品等利潤提升顯著,除機械基礎件,其余子行業利潤規模均有所提升。整體來 看,由于去年低基數影響,2021H1 機械板塊子行業業績全面增長,部分子行業 表現亮眼。特別是機床工具受益于行業周期回暖,延續去年下半年增長態勢,質 量效益改善,利潤增速大幅提高。
1.3、 機械行業股價表現複蘇,估值位列中遊
2021 年前三季度機械行業整體股價表現位于中遊,相較于上遊周期行業的高彈 性,機械行業整體保持平穩。根據申銀萬國一級行業分類,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機械設備指數上漲 7.8%,在 31 個行業中排名第 9 位,較滬深 300 指數高 14.4pct。
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機械設備板塊市盈率(TTM,剔除負值)爲 24.9 倍, 位于 31 個行業中排名第 14 位。當前估值水平較年初估值高位有所回落,但較 年內低點已有明顯複蘇,配置價值凸顯。
2、工程機械:增速回落,長期成長空間廣闊
2.1、 挖掘機月銷量出現同比下滑
2021 年 1-9 月,國內企業累計銷售挖掘機 27.9 萬台,同比增長 18.1%;2021 年 1-8 月累計銷售汽車起重機 4.2 萬台,同比增長 11.6%。但從 5 月開始,挖掘 機和汽車起重機的月度銷量同比開始出現下滑,其中 9 月挖掘機同比增速下降22.9%;8 月汽車起重機同比增速下降 53.5%。叉車銷量表現持續亮眼,1-8 月 累計銷售 75.6 萬台,累計同比增長 58.4%,其中 8 月同比增長 34.7%。
挖掘機和起重機銷量下滑有去年基數較高的原因,也有自身發展周期的影響。9 月國內小松挖掘機使用小時數爲 102.2 小時,同比下降 18%,也印證了行業景 氣度有所下滑。
受疫情影響,2020Q1 基建和地産投資基數較小,2021Q1 累計同比增速較高; 2021 年 9 月基建和地産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分別回落至 1.5%/8.8%。上 半年地方專項債發行滯後,基建項目開工受影響;截止 2021 年 9 月,地方專項 債累計發行 2.37 萬億,同比下降 29.7%。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下遊部分 行業開工意願下降;截止 2021 年 9 月 30 日,螺紋鋼價格已從年初的 4402 元/ 噸上漲至 5899 元/噸,漲幅達 34%。
2.2、 專項債發行有望提速,新基建投資持續提振內需
21 年 7 月底的政治局會議強調,經濟恢複仍然不穩固、不均衡。光大宏觀團隊 認爲,後置的財政發力有望持續至明年,平滑經濟波動,發揮穩增長效力。“合 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 量”,表明中央在督促地方政府爲後續財政發力儲備項目,對沖四季度後國內經 濟面臨的下行風險。“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一方面,意味著今年 12 月可能提前下達 2022 年的專項債發行額度;另一方面,也說明今年下半年將 提前准備明年的落地項目,積極發揮財政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我們預計,年內已下達的專項債額度將發行完畢,後續專項債發行有望提速,以 完成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的要求。隨著專項債發行的提速,預計下半年 專項債投向基建比重將高于去年同期,這將支持基建投資反彈。工程機械銷量有 望隨基建投資的拉動,直接受益。我們認爲,專項債發行提速的預期,邊際上提 升了工程機械銷量的預期,是支撐工程機械銷量反彈的基礎。
長期來看,在“內循環”大背景下,“兩新一重”等新基建投資將持續提振工程 機械需求。“兩新一重”是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 重要工程建設。“兩新一重”是國家主導、企業積極參與的建設,能夠有效穩定 市場預期,保障經濟平穩發展,增強未來經濟競爭力。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國家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 高速化、新舊動能轉換和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手段。加快新基建步伐,能 同步推動傳統基建建設,提升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增強中國未來競爭力。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改造中國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推 動現代化轉型的重要方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能帶動房地産相關行業的 增長,穩步擴大內需。
加快交通、水利重要工程建設。2020 年上半年,發改委審批核准 54 個固定資産 投資項目,總額達 4944 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關鍵領域, 爲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全面長足動力。
“兩新一重”等新基建投資得到重點支持,工程機械上遊新老基建投資升溫。逆 周期調節加碼背景下,隨著基建投資升溫,我們看好工程機械行業的需求增長, 行業長期成長性加強。由于疫情的影響,爲保障經濟增速,內需中的基建仍是保 增長的主要來源,國內“十四五”期間有望新增一批大型基建項目,並將加速批 複落地。此外,5G 鐵塔、特高壓、充電樁、軌交建設等“新基建”實際上同樣 需要傳統基建先行。資金方面,政策支持明顯,專項債發行規模上升,尤其是基 建項目占比較高,加上近期 REITs 基金獲批,有望從投資面拉動工程機械需求 的增長。
2.3、 機器替人趨勢確定,工程機械滲透率提升空間較大
我國老齡化程度逐步加劇。根據 1956 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 確定的劃分標准,當一個國家或地區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 過 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00 年我國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就已達到 7%,正式進入老齡化,截至 2020 年末, 這一指標更是達到 13.5%,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同時,第七次人口普查數 據顯示,2020 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爲 1.3,低于國際社會通常認爲 1.5 的警戒線。
2000-2018 年,我國城市化率由 35.9%增長至 59.2%,提升明顯,但與發達國 家仍有不小差距。2018 年,美國和日本的城市化率分別爲 82.3%/91.6%,較我 國高出 23.1pct/32.4pct。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從勞動力供給和成本的角度來看,未來城市化建設勢必采取更多的工程機械來替代人力,因此工程機械滲透 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4、 海外出口增長強勁,長期潛力巨大
工程機械出口增長保持強勁,國內企業海外開拓卓有成效。2021 年 1-8 月,工 程機械出口金額累計值達到 207.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7.3%。其中,8 月出口實 現 29.4 億美元,同比增長 63%,出口態勢持續向好。
1-9 月,挖掘機出口銷量達到 47,026 台,已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增長 98.5%。 其中,9 月出口銷量實現 6151 台,同比增長 79.0%;同時,挖掘機月度出口台 數占比達到 30.6%,連續兩個月穩定在 30%以上。
工程機械海外市場空間廣闊。根據工程機械行業年鑒數據,2019 年全球工程機 械市場銷售額達 1067 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爲 243 億美元,占比爲 22.8%, 海外市場空間廣闊,出口潛力巨大。
出口比例遠低于海外龍頭,長期潛力巨大。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由于國內市場近年 需求增長強勁,盡管海外收入也有所增長,但增速遠低于國內,因此出口占收入 比例有所下降。對比卡特彼勒、小松等國際龍頭,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市場 的收入占比還很低,其中固然有中國市場較大的原因,但影響有限;國內龍頭的 海外收入規模、占比均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展望未來,隨著國內工程機械銷售增速在高基數基礎上,增速逐漸降低;海外業 務回歸高增長,意味著海外收入占比將出現明顯提升。對比卡特彼勒、小松等國 際龍頭,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收入占比還很低,海外收入規模有巨大 的提升空間。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國內龍頭通過並購等方式,對海 外業務布局較早,未來有望獲得更高的成長。
2.5、 工程機械液壓件:內循環加速進口替代
泵月産量呈上升趨勢,2021 年 7 月産量達 1990 萬台,同比增長 16 %,處于曆 史高位。閥門單月産量波動較大,2021 年以來,同比小幅增長,總體保持穩定。 在內循環大背景下,工程機械主機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將繼續拉動上遊泵閥需 求增長。
泵閥産品競爭力提高,進口替代加速。2020 年以來,泵、閥進口金額基本保持 穩定,出口金額呈現上升趨勢,貿易順差逐漸擴大。我國泵閥行業獲政策支持力 度較大,産品在服務、性價比方面存在優勢;內循環大背景下,國內龍頭企業不 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産品競爭力,進口替代加速;國內經濟率先從疫情中複蘇和海 外後疫情時代複工複産提供有利機會,市場空間巨大。
在“內循環”大背景下,工程機械液壓件將在政策、研發、價格優勢等多因素驅 動下,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競爭力,進口替代已成未來趨勢。
政策推動進口替代。近年來,爲支持液壓行業發展,我國陸續出台了《中國制造 2025》、《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液壓液力氣動密封行業“十 三五”發展規劃》等政策及措施,在稅收等方面爲高新技術液壓企業提供優惠, 有效促進了行業發展。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內循環” 高層定調,産業升級、高端零部件補短板政策將極大推動工程機械液壓件等高端 零部件進口替代。
研發驅動進口替代。工程機械液壓件廠商加大研發投入,在技術含量和産品可靠 性上不斷突破,産品競爭力顯著提升。以國內龍頭企業恒立液壓和艾迪精密爲例, 2017-2020 年二者研發費用率均保持在 4%左右,研發費用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 爲 35.2%和 61.5%,持續高增長。在持續的研發投入推動下,其工程機械液壓 泵閥等産品成功進入了知名品牌中大挖等高端産品配套供應體系。
疫情促進進口替代。2020 年下半年以來,國外疫情嚴重,高端零部件産品供不 應求,促使主機廠購買國內零部件以應對國外供應偏緊帶來的缺口,爲國內液壓 件龍頭企業實現進口替代提供有利機會。
當前,國內廠商的産品已經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檢驗,達到接近國際主流産品的 技術要求。與國外競品相比,國內高端零部件有兩點主要優勢:1、性價比高, 國産廠家作爲市場的新競爭者,在産品質量性能接近的同時有相對更低的價格, 性價比優勢十分顯著;2、供給穩定,當前國際政治局勢不穩,疫情生産複工受 限,而國內廠商與國內市場同頻共振,能夠保證穩定供給。
因此,我們認爲工程機械高端液壓件進口替代已經形成趨勢,且正在加速推進。 未來國內主流甚至國外部分市場都將由國産廠商替代,增量市場空間巨大。
2.6、 工程機械整機龍頭仍有成長空間,液壓件進口替代
潛力巨大 整體來看,隨著下半年財政刺激政策推進,專項債發行提速,內循環基調下基建 投資回暖,以及“新基建”項目的刺激,我們預計工程機械行業的國內銷量同比 增速有望見底回升。在海外,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工程機械産品海外出口已 恢複高速增長,替代國外品牌的大趨勢仍然延續,海外出口成長空間還非常廣闊。
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將是工程機械液壓件,特別是泵閥類和馬達類産品迅速替代進 口的黃金時期。國內企業將從市場的新進入者向主要參與者的角色轉變,市占率 有望大幅提升。此外,優秀的國內企業在發展工程機械液壓件之余,還有望進入 其他泵閥類市場,從而打開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認爲工程機械液壓件的性價比優勢已經顯現,進口替代趨勢確立,替代市場 空間廣闊;推薦工程機械液壓件進口替代龍頭恒立液壓。(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锂電設備:新能源汽車高增長,锂電設備趁勢扶搖而上
3.1、 锂電設備新一輪擴産,帶動板塊整體行情
2020H2 以來锂電設備行業板塊整體表現良好。在锂電設備板塊我們選取的主要 標的有先導智能、星雲股份、杭可科技 3 家企業。2017 年锂電行業處于全面擴 張時期,锂電設備股價超額收益明顯;2018-2019 年行業處于結構調整期,股價 韌性較強;2019-2020 年行業處于景氣修複期,訂單與股價滯後;2020-2021 年行業進行新一輪的擴産,股價普遍上漲。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擴産使得锂電設備企業充分受益。截至 2021 年 7 月,行業多 家公司股票換手率短期內達到高峰值,成交額維持較高水平,行業關注度與日俱 增。國內與國外新能源汽車整體處于起步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增大了電池廠 商需求,動力電池産能缺口擴大,锂電設備企業産能有望持續釋放。
3.2、 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政策推動,锂電設備市場需求逐 步釋放
歐洲電動化趨勢明顯,政策性驅動發展。隨著各大電池企業積極投建歐洲廠房, 歐洲車企産能釋放加速。德國政府在2021H1已爲27.3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12.5 億歐元補貼,並將延長對電動汽車的補貼至 2025 年;奧地利政府從 2020 年 7 月 1 日起加大對電動汽車及電動單車的政府補貼力度,增加電動汽車消費者的補 貼至 5000 歐元,並且給予電動單車消費者最高 1200 歐元的補助;西班牙政府 也相應提高了“MOVES 2020”計劃的補貼資金。
傳統車企拓展布局,豐田 RAV4 與特斯拉 Model3 驅動 21 年 6 月新能源汽車滲 透率上升。2021 年起,美國傳統車企積極推動新能源車型布局,與美國新能源 市場龍頭企業特斯拉共創新能源車型銷量新高。2021 年 6 月,美國新能源車滲 透率高達 3.8%,其原因主要有:1.豐田 RAV4 大幅放量,21 年 6 月銷量達 2875 輛,貢獻 0.23%的滲透率,滲透率環比增長 0.2pct。2.特斯拉 21 年 6 月 Model 3 銷售突破 1 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銷售量 21.6%,貢獻滲透率 0.81%,滲透 率環比增長 0.2pct。在國內,由于特斯拉“刹車事件”,銷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故特斯拉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與美國相比參考意義不大。
美國補貼政策持續加碼,電動化趨勢勢不可擋。《美國清潔能源法案》中提出的 上調 7,500 美元/車的電動車稅收抵免上限遠超市場預期,預計未來增速顯著提 高。美國政府放寬汽車制造商所享受的 20 萬輛稅款補貼,直至電動車占當年汽 車銷量 50%以上,退稅補貼才會下調。政府同時提供 1000 億美元消費者返現, 促進交通電動化發展。
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 19 年部分月份出現一定下滑,但發展前景依舊可觀。由 于國五切換國六打破了原有的燃油車價格體系,提前透支汽車消費,2019 年 7 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至 8.0 萬輛,同比降低 50.2%,之後 12 月回升至 10 萬輛以上。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一月份銷量斷崖式下跌至 4.6 萬輛,3 月份 開始回暖,保持持續增長趨勢,11 月銷量突破 20 萬輛,增長勢頭良好。2021 年銷量逐月增長,除 2 月份下跌明顯,3 月份起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穩定在 20 萬輛以上,9 月銷量達到 35.7 萬輛。
國家出台多項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锂電設備産業需求迅猛提升。 2012-2015 年是動力電池行業的快速生長階段,國家一系列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 發展,進而帶動了锂電設備與動力電池産業的發展。動力電池企業數量由 2012 年的 40 家增長到 2015 年的 240 家,锂電行業進入首次擴産高峰期。2016 年以 來,國家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發改委等持續推出新能源汽車補貼、 應用政策,同時提高動力電池行業門檻,促進锂電設備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新 能源汽車作爲動力锂電最大的需求來源,其持續擴産促進動力锂電産業需求穩定 增長。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乘用車是推動動力锂電池需求增加的主要動力因素。2020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乘用車分別銷售 111.6、124.6 萬輛。其中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銷量的 81.58%,對锂電池需求擴張起到關鍵作 用。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推廣,純電動汽車及乘用車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高,帶 動動力锂電池需求提高。
純電動乘用車锂電池裝機量顯著提升,多家動力電池廠商加速擴産。2019 年以 來新能源車锂電池裝機量呈現一定波動,2020 年 2 月起純電動乘用車锂電池裝 機量顯著開始爬坡,2020 年 12 月達到峰值 8429.6MWh,與上月比增長 14.15%,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景氣帶動锂電池裝機量提升。2020 年以來,多家锂電池 廠如甯德時代、孚能科技、中航锂電通過融資提升自身擴産能力,電動化加速滲 透。
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推廣及锂電池廠商的擴産帶動锂電設備行業需求上升。各電池 廠商基于自身對未來需求的預期融資進行産能擴張,目前已形成相對集中的競爭 格局。新能源汽車與锂電設備關系密切,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加大上遊動 力锂電池的需求,進而促進了锂電設備、電解液、正負極材料的擴産,锂電設備 廠商受益明顯。
政策端加碼推動推動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動力電池市場需求旺盛。根據各國新 能源汽車銷售情況和政策支持力度對 2021-2025 年動力電池需求進行估計,受 《清潔能源法案》推動預計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加速增長,到 2025 年預計達到 233 萬輛,CAGR 超 40%。
電動車市場快速增長拉動,锂電設備投資空間巨大。海外和國內新 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需求測算,我們嘗試在合理假設下推導锂電設備年投資增量。 假設動力電池生産企業的産能利用率維持在 65%;每 GWh 锂電設備對應設備投 資額2億元;動力電池提前一年投資設備對應下一年度電池增量需求。預計 21-25 年動力電池需求 299.2/445.7/629.8/866.2/1163.6GWh,對應锂電設備總投資規 模 920.5/1371.4/1937.9/2665.3/3580.3 億元,則 21-24 年锂電設備增量需求分 別爲 451/566/727/915 億元。
3.3、 锂電設備供給端:動力電池廠商擴張加速,優質锂 電設備供應商稀缺性凸顯
锂電池生産流程複雜,電池質量和安全性要求高精度高穩定性锂電設備供應。锂 電池結構複雜,包括正負極、隔膜、電解質、導電劑、集流體和黏結劑等成分, 電池工作涉及正負極電化學反應、锂離子傳導和熱傳遞等反應。锂離子電池對産 品質量和安全性要求高,要求锂電制造設備具備高精度、高穩定性和高自動化水 平。锂電設備是指將正負極材料、隔膜材料和電解液等原料通過有序工藝生産制 造锂電池的設備。锂電池存在圓柱電池、方形電池和軟包電池等多種形態,不同 形態生産工藝存在差異,但整體制造流程大致相同,可分爲極片制造(前段工藝)、 電芯合成(中段工藝)和電芯封裝(後段工藝),相應可將锂電設備分爲前段、 中段和後段設備。
前段工藝生産目標是完成正負極片的制造,主要包括攪拌、塗布、輥壓、分切、 制片、模切等工藝,塗布是前段工藝的核心環節,塗布環節的執行質量對锂電池 的一致性、循環壽命和安全性有重要影響,漿料厚度不一致會導致電池容量變化, 且在電池循環過程中析锂縮短電池壽命。塗布機的先進程度直接影響成品電池化 學性能的優劣和良品率,是前段工藝的核心設備。
中段工藝生産目標是完成電芯制造,本質上是裝配工序,即將前段工序制成的極 片與隔膜電解質等有序裝配,具體工藝涉及卷繞/疊片、注液和封裝。卷繞是中 段工藝的核心環節,卷繞的松緊差異會導致卷繞出的電芯存在不均勻拉伸形變, 電芯産生分層或者褶皺影響成品一致性。卷繞機是中段工藝的核心設備,卷繞機 的張力控制、自動糾偏技術和卷繞速度是判斷設備先進程度的關鍵指標。
後段工藝生産目標是完成化成封裝,具體工藝包括化成、分容、組裝。前中段工 藝已形成電芯功能結構,通過後段工藝將電芯激活,經過檢測、分選和組裝生産 性能穩定且安全的電池産品。化成和分容是後段工藝的核心環節,均可用充放電 機(化成分容櫃)完成,化成通過充電使電芯初始化,充電過程中锂離子插入石 墨負極發生電化學反應在負極表面形成 SEI 膜,SEI 膜的性能直接決定電池倍率 和自放電性能;分容環節通過電池充放電循環測定電池容量,篩選容量大于等于 設計容量的電池。爲使電池性能穩定,化成分容環節會形成多輪充放電過程,锂 電池化成分容過程對電壓和電流要求嚴格,電壓和電流的高精度控制是評價化成 分容櫃先進程度的關鍵指標。
動力電池廠商擴産加速,平台型锂電設備公司受益全面,具有技術優勢的锂電設 備商同樣迎來發展機遇。國內锂電設備生産廠商中具備全産業鏈設備供應能力的 平台型公司數量稀缺,行業龍頭公司已基本完成锂電設備全産業鏈生産布局,國 內廠商锂電設備産品多數集中于中後段工藝環節,中段電池組裝焊接、後段化成 分容、檢測、封裝環節多數企業布局,前段極片制作設備較少公司參與。先導智 能是國內唯一具備全産業鏈設備生産的廠商,公司從中段卷繞機設備起家,卷繞 機設備取得技術領先後開始向前段工藝延伸,積極布局塗布機等前段锂電設備, 年報披露公司 2018 年成功研制塗布機,2017 年通過收購泰坦新動力實現對後 段設備的覆蓋,由此公司形成锂電設備全産業鏈供應能力。
電池企業訂單溢出利好一二線锂電設備企業,訂單交付集中密集設備廠商交付壓 力加大。動力電池新一輪擴産釋放巨額锂電設備采購需求,锂電生産設備廠商訂 單大幅增長。頭部企業産能滿載的情況下,具有技術和産品優勢的锂電設備生産 廠商訂單增長明顯,綁定龍頭電池廠商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锂電設備屬于非標准的定制化設備,在動力電池産能大規模擴張的情況下具有規 模化供應能力的锂電設備生産商有限,當前設備行業存在産能緊缺情況,锂電設 備進入賣方市場。
其次,優質設備産能稀缺,設備企業擴産速度相對滯後,擴産項目建設投産周期 較長,電池企業擴産加速要求設備企業設備交付速度加快,保證交付産品的質量 穩定性和時效性是設備生産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目前各設備企業的交付日期大 部分集中在 2021 年,少量在 2022、23 年,交付日期集中,設備數量大,今明 兩年按時交付壓力大幅提升,對于企業的産能彈性提出高要求。在産能受限情況 下爲按時交付訂單,企業一方面需要增加員工數量提升現有設備産能,另一方面 或需要外包協助生産,外協費用和員工差旅費都將顯著提升制造成本,導致利潤 端承壓。
4、半導體産品:成長空間廣闊,IGBT國産替代正在進行
4.1、 IGBT 市場空間廣闊,需求維持高增長
作爲半導體行業的重要細分領域,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中電能轉換與電路控制 的核心。其中 IGBT 是功率半導體新一代中的典型産品,是工業控制及自動化領 域的核心元器件,在電力機車、高速動車組、地鐵等軌道交通領域,新能源汽車、 風電、光伏、變頻器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在 2024 年達到 524 億美元。隨著技術的更新以及 下遊市場需求的增加,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總體呈正增長態勢。據 IHS Markit 預測,2020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爲 422 億美元,同比增速 4.5%,預計 2021 年將達到約 441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據 Omdia 預測,到 2024 年全 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524 億美元。
中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市場。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 起步較晚,但在新能源、節能環保“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下, IGBT 發展獲得巨大推動力,下遊市場迅速崛起。IHS Markit 預測 2020 年中國 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 153 億美元,占全球市場規模高達 36%,是全球最大 的功率半導體市場。
IGBT 增長勢頭強勁,爲功率半導體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之一。IGBT 是誕生于 20 世紀 80 年代的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進入工業應用雖然時間較晚,但市場規模 增長較快。自 2015 年後 IGBT 全球市場規模一直穩健增長,2019 年全球 IGBT 市場規模約爲 62.7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爲 10.4%,大于功率半導體行業約 5% 的複合增速。
中國 IGBT 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隨著新電源、節能環保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台, 作爲新能源汽車和工業機器的重要功率器件,國內 IGBT 市場迎來快速發展的窗 口期,我國 IGBT 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從 2010 年的 50.5 億元快速擴張到 2018 年的 161.9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爲 15.7%。
4.2、 IGBT 國産化率低,但正在逐漸提升
全球範圍來看,IGBT 市占率前五企業均爲海外廠商,占據了全球近 70%的市場 份額。根據 IHSMarkit 報告,在 IGBT 模塊市場,2019 年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分 別爲英飛淩、三菱、富士、賽米控和 Vincoteh,五家企業占據了全球 68.9%的 市場份額,整個 IGBT 市場競爭格局高度集中。除斯達半導外,前十其他廠商均 爲國外企業。
全球 IGBT 市場國産化率較低。雖然中國 IGBT 市場需求增長迅速,但由于國內 企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IGBT 模塊大量依賴進口,市場主要由歐洲、日本及 美國企業占領。
IGBT 産業鏈公司運作模式可分爲 Fabless、Foundry 以及 IDM。Fabless 模式 主要負責設計芯片電路以及最終的銷售,將具體生産環節外包,在中國市場主要 廠商有斯達半導、中科君芯等。Foundry 模式主要負責主制造、封裝或測試的 其中環節,主要廠商有上海先進、江蘇宏微等。IDM 模式集芯片設計、制造、封 測多個環節于一身,全球龍頭企業多爲此模式,比如英飛淩、三菱等,在中國市 場 IDM 模式代表企業有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等。
4.3、 IGBT 應用場景廣泛,新能源汽車領域需求快速增 長
IGBT 依據電壓等級不同,可劃分爲低壓、中壓和高壓 IGBT,廣泛應用于消費電 子、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軌交以及電網等領域。
IGBT 是軌交車輛牽引變流器及各種輔助變流器的核心器件。現代軌道交通裝備 的核心技術之一是交流傳動技術,而在交流傳動系統中,牽引變流器是關鍵器件, 而電子電力器件中的 IGBT 則是牽引變流系統最核心的器件之一,是控制電能傳 輸、轉換的核心芯片,也是實現列車高速、重載的關鍵基礎。動車組列車根據型 號的不同,所需 IGBT 數量在 80-150 個之間。
在機車領域,公司産品已基本替代進口同類産品;在高鐵和城軌地鐵領域,公司 動車組和城軌地鐵産品已實現部分替代進口同類産品。隨著公司産品進一步研發 升級,未來有望獲得國鐵集團更多産品供貨認證,動車組等産品的未來市占率有 望進一步提升,成長空間廣闊。
IGBT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是汽車動力系統的“心髒”。與傳 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沒有發動機和啓停系統,新增了電池、電機、電控核 心部件以及車載 DC/DC、電空調驅動、車載充電器(OBC)等電力電子裝置。 在運行過程中,車載空調、OBC、逆變器、DC/DC、發電機等都有賴于 IGBT 對 電的頻繁電壓和交直流轉換,都需要大量的 IGBT 器件。具體來說,IGBT 主要 應用于電機控制器、車載空調控制系統以及充電樁三個環節,直接控制汽車能源 直流交流轉換、電壓轉換、頻率轉換等,是汽車電力電子的“心髒”。
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是 IGBT 下遊應用中備受關注的重要增長點。根據中 國産業信息網,2018 年新能源汽車領域 IGBT 的市場規模占比達 31%,市場份 額較排名第二的家電領域多 4 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領域作爲 IGBT 行業的一大 驅動力,在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帶動下,對應的 IGBT 芯片需求有望出現高速增長。
IGBT 約占整車成本的 5%~7%。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電池+電驅(電機+電控)。 電控是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重要環節,它接受整車控制器的指令,進而控制驅動 電機的轉速和轉矩,以控制整車的運動,相當于傳統汽車的發動機。電控占整車 成本的 15~20%,是除了電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器件。IGBT 則是電控的關鍵部 件,約占其成本的 37%,因此 IGBT 在整車的成本中占比 5%~7%。
我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動車、智能汽車將成爲行業發展 趨勢。從 2001 年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發新能源汽車,並推出一系列國家及地方 政府配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經過 10 多年的研發,我國新能源汽車實 現了産業化和規模化的飛躍式發展。2011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量僅爲 8000 輛, 2020 年産量已經達到 137 萬輛,占全國汽車産量比重的 5.4%。2020 年 2 月, 我國國家發改委等 11 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將“到 2025 年,中國標准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産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准、産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以及“展望 2035 到 2055 年,中國標准智能汽車體 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定位戰略願景,政策內容全面覆蓋智能汽車發展的主要 方面及核心矛盾,預計將對中國智能汽車産業的生態構建和發展形成顯著推力, 進一步確立了全球汽車電動化趨勢。
在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過渡中,功率半導體增量最爲明顯。功率半導體作爲汽 車電氣的核心,是電動車中成本僅次于電池的第二大核心零部件,在汽車引擎中 的壓力傳感器、驅動系統中的轉向、變速、制動以及車頂、儀表盤等儀器的運作 控制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統計,2019 年傳統內 燃汽車功率半導體用量爲 71 美金,占比爲 21%,而在純電動汽車中,功率半導 體用量爲 387 美金,占比達到 55%,是傳統內燃汽車用量的 5.5 倍。
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快速增長,IGBT 市場空間廣闊。根據中汽協發布的産銷 數據,2020 年,新能源汽車産量及銷量分別爲 136.6 萬輛和 136.7 萬輛,同比 分別增長 10%和 13%,産量及銷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2017-2020 年新能 源汽車産量及銷量複合增速分別爲 19.8%和 20.7%。新能源汽車替代率逐步上 升,將持續拉動 IGBT 模塊市場的需求。(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4、 IGBT 産能不足,供不應求驅動行業高景氣
8 英寸晶圓代工資源緊缺,IGBT 擴産受限。國內較多 IGBT 廠商采用 Fabless 模式將 IGBT 具體生産環節外包,這就需要晶圓代工廠的合作,而晶圓代工産能 的持續緊張也是限制 IGBT 産能擴張的一大因素。根據 SEMI 數據,2007 年全球 8 英寸晶圓産線達到 200 條,2008 年之後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8 英寸晶圓産線數量不斷下降,2016 年,産線數量僅爲 188 條。此後,雖然近年來産線數量 逐漸回升,但仍無法填補産能的空缺。
車用市場高景氣加劇 IGBT 産能供求矛盾。2021 年 7 月 EVTank 發布的《全球 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長期發展展望(2030 年)》上調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 量至 1800 萬輛,並展望 2030 年達到 4000 萬輛。EVTank 上調銷量目標數據的 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展遠超預期,其預計 2021 年中國市場新 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 280 萬輛左右,約爲 2020 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 2 倍。車用市場的高景氣在需求端上加劇 IGBT 供不應求的局面。
5、油氣設備與油服行業:景氣度向上,油氣價格上漲只是其中一個驅動因素
5.1、 疫情影響油氣生産和運輸,推動油氣價格持續上漲
2020 年初至今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既有的油氣供需格局。以原油爲例,在 20 年疫情剛爆發的階段,隨著各地工廠停工,原油需求先受到明顯沖擊,供大于求, 原油庫存高企,帶來油價的暴跌甚至負油價。而進入 21 年,隨著疫苗的推廣, 以及部分國家實行常態化管控措施,全球原油需求出現明顯反彈;但原油供給複 蘇卻明顯滯後,導致 2021Q3 全球原油供需缺口擴大至 270 萬桶/天,原油庫存 下降,油價持續上漲。
在供給面,歐佩克、俄羅斯和美國占全球原油供給的半壁江山。21Q3 歐佩克原 油産量爲 2692 萬桶/天,占全球原油供給量的 30%;除歐佩克外,美國和俄羅 斯身爲全球前二産油國,21Q2 歐佩克、俄羅斯和美國原油産量合計占到全球的 54%,在原油市場上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2021 年 7 月,歐佩克+表示,從 8 月起整體産能將每月增加 40 萬桶/日,直到 現有 580 萬桶/日減産限額全部回補(即 22 年 9 月全部恢複),同時將減産協 議延期至 22 年年底。在 10 月 4 日的歐佩克+會議上,歐佩克+仍然決定將 11 月的原油日産量僅上調 40 萬桶,油價隨之繼續上漲。歐佩克+本輪謹慎的增産 策略,使得原油價格極爲堅挺。
歐佩克預計 2022Q3 世界石油需求將在 2021Q3 基礎上增加 383 萬桶/天。在歐 佩克維持增産協議不變的情況下,原油供應緊缺的局面仍將延續。根據歐佩克的 預測,到 2022 年底原油需求有望突破疫情前水平,達到 1.03 億桶/天,若無法 同步擴大供給,油價將面臨持續處于高位的壓力。
通過頁岩油氣開采技術的進步,美國頁岩油産量實現大幅增長,並已超過傳統原 油産量。2010 年以來,美國傳統原油産量略有下滑,增産部分完全由頁岩油貢 獻。
截至 2021 年 8 月底,美國煉油廠開工率/産能利用率 4 周均值分別恢複至 91.7% /91.9%,處于較高水平;受飓風影響,9 月數據有所回落。從鑽井數量來看, 2021 年 8 月,美國頁岩油新鑽井數爲 609 口,較上月增加 32 口;未完成鑽井 數繼續下行,顯示不斷有更多新鑽井投入工作。
從出口量來看,21 年美國對外油氣供應停止了幾年來持續的上升趨勢,港口的 貨物堆積可能也是其中一個原因。2021 年 7 月,美國原油出口量爲 270 萬桶/ 天,同比下降 17%,環比下降 19%;7 月天然氣出口量爲 160.15 億立方米,同 比增長 69%,但較 1 月出口水平有所下滑。
我們認爲,美國頁岩油短期內不會大幅增産;在現有市場份額不受其他國家沖擊 的情況下,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歐佩克和俄羅斯等能源輸出國將以維持中高油價 作爲目標,不會實現大幅擴産;供給增長的遲緩,疊加疫情影響港口貨物裝卸的 負面影響,油價仍將在高位持續一段時間,對油企資本開支形成支撐。
5.2、 能源安全問題凸顯,國內油氣投資韌性較強
國內原油産量自 2015 年觸頂以來,連續三年出現産量下滑。2018 年國內原油 産量爲 2007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9-2020 年産量也僅實現小幅反彈。國內原 油對外依存度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2020 年原油自給率僅爲 26.4%,即對進口 的依賴程度爲 73.6%,已達到高風險的水平。國內絕大多數原油進口通過波斯 灣和馬六甲海峽等地區;一旦某些敏感區域地緣局勢出現變化,原油進口可能受 到影響,嚴重威脅能源安全。
天然氣具有清潔高效的優勢,是全球能源應用的主流方向之一。由于需求高速增 長,産能提升不足,國內的天然氣從供需平衡到嚴重供不應求,僅僅花了十年。 2020 年,國內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 41.9%。天然氣已成爲繼原油之後我國又 一個需要大量進口的主要能源品種,進口量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在油氣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由于能源需求隨經濟發展不斷增長,因此 從供給端大幅提升國內産量,緩解能源安全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從 2018 年下 半年開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油企均提出要響應國家號召,提升國內 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全力保障油氣增儲上産,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三家公司均召 開管理層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確保油氣儲量和産量提升。
2018 年 9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幹意見》。要求 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深化油氣勘查開采管理體制改革,盡快出台相關細則。 各油氣企業全面增加國內勘探開發資金和工作量投入,確保完成國家規劃部署的 各項目標任務,力爭到 2020 年底前國內天然氣産量達到 2000 億立方米以上。
2019 年 5 月 24 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組織召開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 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求,爲進一步把 2019 年和今後若幹年大力提升油 氣勘探開發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石油企業要落實增儲上産主體責任,不折不扣完 成 2019-2025 七年行動方案工作要求。
2021 年 1 月 27 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 2021 年頁岩油勘探開發推進會上要 求,將加強頁岩油勘探開發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氣發展規劃,要聚焦科技創 新關鍵問題,深化地質基礎理論研究,攻關適應頁岩油勘探開發的新技術新裝備, 推動頁岩油綠色開發。
在三大油企堅決執行增産計劃的背景下,國內油氣勘探與開發投資與油價關聯度 低,投資韌性較強。三大油企 2021 年資本開支計劃約爲 3370 億元,較 2020 年投資出現反彈。
三大油企的投資增長取得初步成效,2019-2020年原油産量分別上升1.0%/2.0%, 改變了 2016-2018 年原油産量連續下滑的局面;2020 年天然氣産量同比增長 8.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同比下降 1.0 個百分點至 41.9%,持續下降。三大油 企增産計劃初見成效,但國內油氣依存度仍處于高位,繼續增産確保能源安全仍 然刻不容緩。
由于産量遞減的客觀規律,老油田已逐漸進入産量遞減期。爲保證國內有效供給, 必須由其他新油田增産、穩産來彌補。隨著近年勘探開發力度的加大,新增探明 的油氣田,爲增産提供了保障,也爲新增設備和服務打開了市場。其中最重要的 新增市場來自新疆、鄂爾多斯和西南地區。此外,大慶等老油田勘探出頁岩油資 源,爲老油田的穩産增産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疆:2016 年 8 月中石化宣布,順北油氣田資源量達到 17 億噸,其中石油 12 億噸、天然氣 5000 億方;面積約 1.99 萬平方公裏,儲層平均深度爲 7500 米, 最深 8600 米,是世界上埋藏最深的油藏之一。自 2016 年開發以來,順北油氣 田 2017 年生産原油 30 萬噸,2018 年增加到 65 萬噸,2019 年向 100 萬噸的目 標進發。
2017 年 11 月 30 日,中石油新疆公司宣布在新疆瑪湖地區發現十億噸級特大油 田。瑪湖地區目前已發現三級石油地質儲量 12.4 億噸,其中探明儲量 5.2 億噸, 相當于再造一個克拉瑪依油田。截至 2018 年年底,瑪湖地區已建成産能 188.5 萬噸,投産水平井 174 口,平均每天單井産油 27.5 噸。
2019 年 6 月 28 日,位于新疆吉木薩爾的頁岩油聯合站舉行開工儀式,進入全 面開發建設階段。吉木薩爾油田井控儲量達 12 億噸,是全國最大的頁岩油油田。 吉木薩爾頁岩油區 19 年計劃動用鑽機 45 部,完鑽近百口井;計劃壓裂 55 口井, 其中跨年井 12 口、新井 43 口。
瑪湖、吉木薩爾兩個位于新疆的十億噸級特大型油田,是近年來國內最大的油氣 勘探成果,是當前國內最爲現實的增儲上産接替區。按照中石油加快發展規劃, 瑪湖油區 2021 年原油産量將達到 300 萬噸、2025 年達到 500 萬噸穩産 6 年; 吉木薩爾頁岩油 2021 年原油産量將達到 100 萬噸、2025 年達到 200 萬噸穩産 8 年。
鄂爾多斯盆地:2019 年 9 月,中石油宣布長慶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內勘探發現 了 10 億噸級大油田——慶城油田。至 2019 年年底,慶城油田將具備百萬噸産 油能力。慶城油田屬于頁岩油,2019 年 9 月已探明地質儲量 3.58 億噸,預測地 質儲量 6.93 億噸,形成了 10 億噸級的儲量規模。這是我國在非常規石油勘探領 域獲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西南頁岩區塊:2019 年 9 月,中石油宣布在四川盆地頁岩氣勘探獲得重大進展, 在長甯-威遠和太陽區塊累計探明頁岩氣儲量 10610.30 億立方米,形成了四川盆 地萬億方頁岩氣大氣區。中石油川南頁岩氣田 2018 年底日産量達到了 2011 萬 立方米,突破 2000 萬立方米大關,同比增長 119.3%,已成爲國內最大的頁岩 氣生産基地。中石化方面,涪陵頁岩氣田 2018 全年的頁岩氣産量達到 60.2 億 立方米(約合 480 萬噸石油當量),全年新增經濟可采儲量達到 54.3 億立方米。
大慶油田:2021 年 8 月 25 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宣布,大慶油田古龍頁岩油 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突破,新增石油預測地質儲量 12.68 億噸。大慶油田把古龍 頁岩油作爲重要戰略領域,正全力加快推進各項工作。2021 年將實施 100 口井,已完鑽 58 口井,試油 27 口井,已有 25 口井見油,17 口井獲工業油氣流。“十 四五”將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 10 億噸,頁岩油年産量達到 100 萬噸以上。
國內頁岩油氣開發經曆了近 10 年的攻堅和發展,勘探開發技術水平大幅提升, 諸多關鍵技術實現自主化,開采成本不斷下降,已經具備開發生産的經濟性。同 時,近年來中國油氣消費量激增,這也對頁岩氣的勘探開發提供了市場支撐。受 技術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中國的頁岩油氣開發力度將保持快速增長。
5.3、 頁岩油氣開發投資有保障,壓裂設備需求仍然較高
在國內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儲量豐富的頁岩油氣資源已成爲近年 中石油、中石化的重要增産點。2018年國內頁岩氣探明儲量爲31.6萬億立方米, 占全球頁岩氣探明儲量的 14.3%,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
2020 年國內頁岩氣産量超 200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32.6%,但僅占國內天然氣 總産量 10.4%。2015-2020 年,國內頁岩氣産量實現年均複合增速 34.2%,按 産量增幅排名位居國內能源首位。
同時,隨著勘探力度的增強,我國頁岩氣探明地質儲量與技術可采儲量還在不斷 增加。2018-2020 年,我國頁岩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 1274/7644/1918 億立方米, 其中 2018-2019 年新增技術可采儲量 287/1838 億立方米。
國內頁岩氣開發曆經三大階段:第一階段(2005-2010 年)證實國內存在豐富的 頁岩氣儲量,並嘗試進行工業化開發;第二階段(2011-2018 年)利用水平井、 水力壓裂等技術實現規模化商業開采;2019 年起進入降本增效階段,即尋求協 同性和集約化頁岩氣開采。
國家高度重視頁岩氣開發的戰略意義,自 2012 年以來持續推出四輪補貼減稅政 策,助推西南頁岩氣産量井噴式增長。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頁岩氣發展規劃 (2016-2020 年)》指出,力爭 2020 年實現頁岩氣産量 300 億立方米,2030 年實現頁岩氣産量 800-1000 億立方米。從 2018 年 108 億立方米産量到 2020 年的 300 億立方米産量目標,頁岩氣的開發已經步入跨越式發展階段。
壓裂是提高油井産量的重要手段,隨著國內頁岩油氣開發的推進,壓裂設備景氣 度有望提升。壓裂技術主要運用在兩方面:①在鑽完井階段,通過壓裂提升頁岩 氣的初始産量;②在油氣井使用過程中,容易落入一些外來汙染物堵塞油氣流動 通道,降低油氣井的産量,通過壓裂可以使油氣井重新恢複産能。
進口壓裂設備水土不服,國內競爭格局良好。國內西南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爲主, 埋深超過 3500 米的頁岩占比 65%。BJ、雙 S 等公司提供的壓裂設備主要根據 美國平原地形設計,施工壓力較低,難以適應國內頁岩氣開發需求,已經逐步退 出中國市場。
國內壓裂設備行業呈現寡頭競爭的局面。寶石機械(中石油)、四機廠(中石化)、 傑瑞股份、宏華集團和三一集團等企業是國內主要的壓裂設備供應商。壓裂設備 行業位于發展期,産品不依靠低價競爭,盈利能力相對較強。
電驅壓裂設備優勢顯著,有望逐漸替代油驅壓裂車。電驅化節約的成本來自多個 方面:
設備初始投資成本下降。柴驅機組和電驅機組設備的初始投資成本分別爲 3.16/2.11 億元,使用電驅機組設備可以節省 33%。
後續運行費用的下降。在消耗件、動力、運輸等後續運行費用方面,柴驅 機組需要 7708.8 萬元,而電驅機組僅需要 6474 萬元,又可節省 16%的費 用。
來自噪音降低後工作時長增加、設備利用率提高帶來的成本下降。柴驅機 組工作時噪聲達到 110 分貝,電驅機組噪聲比柴驅機組降低至少 20%,更 低的噪聲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時長,設備利用率提高可以進一步降低使用成 本。
來自所需操作人員的減少、人力成本的下降。以航天宏華 6000 型電驅機組 爲例,額定輸出水馬力是 2500 型柴油壓裂車的 2 倍。按頁岩氣現場壓裂需 配備 5 萬水馬力機組的要求,以 8 台 6000 型電動泵和 20 台 2500 型柴油 壓裂車相比,井場面積可減少 42%,電驅機組配備的作業人員數量比柴驅 機組減少 30%。
電驅設備更加環保。按每段泵送 2000 立方米液,單方液需耗油 5.5 升計算, 柴驅機組總共排放煙氣量 403 萬立方米,二氧化硫 1600 千克,煙塵 286 千克,氮氧化物 1023 千克;而電驅機組可以在施工現場實現汙染零排放, 更加符合環保要求。若未來需要開征碳稅,電驅設備又可節省一筆費用。
由于頁岩壓裂具有規模效應,業主拉電網的成本,遠低于換成電驅設備後節省的 費用,因此業主具有很強的動力切換到電驅設備。我們認爲,壓裂設備電驅化是 大勢所趨;在電驅産品上形成優勢的廠商,有望在未來的壓裂市場獲取更高的份 額。
5.4、 天然氣需求持續增長,LNG 産業鏈成長潛力巨大
天然氣清潔高效,在碳減排的背景下,作爲替代煤炭的重要能源,近年來備受各 國政府與市場的青睐。2017 年,《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提及,將北方 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業和民用“煤改氣”、天然氣調峰發電、天然氣分布式、 天然氣車船作爲重點。2018 年 6 月,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 劃》,提出力爭全國 2020 年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比重達 1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 爲超過 23%),限時完成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打通“南氣北送”輸氣通道, 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步伐。
液化天然氣(LNG)和管道天然氣(PNG)是我國主要進口的天然氣種類。由于 儲運更加方便靈活,價格低廉,LNG 在天然氣進口總量的占比快速提升。2017 年,中國成爲僅次于日本的世界 LNG 第二大進口國; 2020 年 LNG 占天然氣進 口總量的 66.0% ,大幅超過 PNG 進口比重。
從 2020 年全球 LNG 出口結構來看,天然氣主要出口國家澳大利亞、卡塔爾和 美國等國距離中國遙遠,使用船運更加經濟便捷。
LNG 進口量快速提升,近十年 CAGR 達到 21.8%。2010-2020 年,LNG 進口量 由 936 萬噸提升至 6713 萬噸,CAGR 達到 21.8%,增長迅猛。從近期來看,2021 年 1-8 月,我國 LNG 進口 5181 萬噸,同比增長 22.8%。
LNG 船運輸需要先在産地將天然氣進行液化處理,然後通過 LNG 船運送至目的 地的接收站。因此,在沿海地區建有足夠接收能力的接收站方能保證持續進口大 批量的 LNG 天然氣。目前我國沿海 LNG 接收站布局不斷完善,“十三五”時期 新增 LNG 接收能力 4920 萬噸/年。2019 年,我國在深圳、珠海、如東等多個 地區建成 22 個接收站,年處理能力已達到 7742 萬噸;中集安瑞科 2020 年年報 中顯示,來佰特統計截至 2020 年底,中國已投運的接收站接卸能力達到 9310 萬噸/年,並有多個沿海、內河接收站計劃投産。
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未來我國 LNG 接收站將繼續擴建,朝著大型化的方向發 展。截至 2019 年末,我國單個接收站的平均接收能力約 350 萬噸/年,單個接 收站的接收能力還較低。相比之下,日本、新加坡、歐洲等 LNG 産業起步較早 的發達國家的LNG接收站的平均接收能力處于較高的水平,在600萬噸/年左右。
在 2020 年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重點投資項目中,50 萬億新基建中有規劃新建 或擴建接收站多達 20 余個,接收站投資規模超過 2500 億。
根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2020-2030 年間,我國進口 LNG 年均增速 保持在 10%左右。因 LNG 接收站是接收進口 LNG 的必要基礎設施,中國石化 經濟技術研究院預計,未來十年我國 LNG 接收站建設仍將持續增長,至 2025 年我國在運行的 LNG 接收站能力可以滿足進口需求,國內 LNG 接收站的年接收 能力將合計達 1.41 億噸;2025 年以後,國內 LNG 接收站的建設熱度將下降, 至 2030 年,國內 LNG 接收站的年接收能力將維持在 1.48 億噸左右。
LNG 下遊的消費結構主要有居民用氣、運輸用氣和工業用氣。2019 年,工業/ 運輸/居民消費 LNG 比重分別爲 51%/31%/19%。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 2025 年工業/運輸/居民消費 LNG 比重有望分別達到 39%/45%/16%,運輸消費 LNG 或成爲增長最快的領域。
LNG 重卡是運輸用 LNG 消費量增長的重要推力之一,目前滲透率尚低。2020 年 LNG 重卡天然氣消費量爲 260 億立方米,在當年車用 LNG 300 億立方米消費 量中的占比達 86.7%,是運輸用 LNG 消費量增長的重要推力之一。2011-2020 年,LNG 重卡銷量由 0.85 萬輛增長至 14.70 萬輛,CAGR 爲 37.3%;其中 2020 年仍保持 26.7%的增速,增長十分迅猛。但 2020 年 LNG 重卡滲透率仍不足 10%, 隨著機動車國六升級的推進,LNG 重卡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特聘專家李永昌預測,2025 年 LNG 重卡銷量有望達到 20-22 萬輛,保有量有望達到 130-150 萬輛,LNG 重卡的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 600 億-700 億立方米。
LNG 加氣站數量快速增長,爲 LNG 重卡的推廣提供保障。2010-2020 年,LNG 加氣站數量由 100 個增長至 4800 個,CAGR 達到 47.3%,迅速增加的 LNG 加 氣站爲 LNG 重卡的應用推廣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水上 LNG 應用方面,LNG 動力船的應用也迎來多方政策利好:①2017 年國家發改委等 13 個部委聯合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提出,船 舶領域重點發展內河、沿海以天然氣爲燃料的運輸和作業船舶,並配備相應的後 處理系統;②2019 年 6 月,長江航務管理局發布《關于 LNG 動力船試運行通過 三峽船閘相關事項的通告》,表示自 2019 年 6 月 1 日起,LNG 動力船可優先通 過三峽船閘,釋放 LNG 船舶在中國內河發展的利好信號;③國際海事組織(IMO) 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在全球範圍內實施“最嚴限硫令”,加快淘汰高耗能、 高汙染老舊船舶,推進綠色清潔能源船型應用發展。(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6、重點公司分析
三一重工
前三季度業績小幅增長,毛利率有所下降。2021 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累計實 現營業收入 877.2 億元,同比增長 20.3%;實現歸母淨利潤 125.7 億元,同比 增長 0.9%;每股收益 1.49 元。其中,21Q3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05.9 億元,同 比下降 13.1%;實現歸母淨利潤 24.9 億元,同比下降 35.3%。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爲 27.3%,同比下降 3.0pct;淨利率爲 14.7%, 同比下降 2.8pct。
積極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持續拓展客戶。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 43.9 億 元,同比增長 48.0%,研發投向新産品、新技術、電動化、智能化及國際化産 品,産品競爭力不斷提升。根據“三一重工”公衆號,公司北京樁機工廠成爲全 球重工行業首家獲認證的“燈塔工廠”,可將勞動生産率提高 85%,將生産周 期減少 77%;2020 年人均産值達到 1072.8 萬元;公司積極開拓大客戶,21Q3 與沃爾沃卡車、中國土木等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海外市場保持高景氣,公司堅定推進國際化戰略。21Q3 國內挖掘機出口銷量達 到 16,893 台,同比增長 84.5%,海外市場保持高景氣。公司國際化戰略穩步推 進,海外市場渠道建設、服務能力建設、代理商體系建設、服務配件體系建設等 均取得較大進展,海外數字化工作持續開展;公司在多個國家持續保持數一數二 市場地位,有望充分受益海外市場的高景氣。未來國際市場仍是公司業績增長的 重要發力點,潛力巨大。
十四五期間公司有望保持穩健增長。2021 年 7 月,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正式 發布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設定了規劃目標:2025 年工程機械市場規模達 到 9000 億元,年均增長 3~5%;出口額達 280 億美元,年均增長 6%;規劃同 時提出,2020-2025 年行業産業集中度要進一步提升至 50%以上。公司作爲行 業龍頭,有望充分受益,保持穩健增長。
中聯重科(A+H)
前三季度業績小幅增長。中聯重科 2021 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 544.3 億 元,同比增長 20.3%;累計實現歸母淨利潤 57.5 億元,同比增長 1.1%;每股 收益 0.70 元。其中,21Q3 實現營業收入 119.8 億元,同比下降 27.0%;歸母 淨利潤 9.0 億元,同比下降 46.0%。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爲 24.4%,同比下降 4.2pct,主要由于原材料漲價和産品結構變化;前三季度淨利率爲 10.7%,同比 下降 2.0pct。
專項債發行拉動投資,行業四季度景氣度有望回暖。在去年高基數背景下,工程 機械近期銷量增速回落。光大宏觀認爲,後續專項債發行有望提速,預計下半年 專項債投向基建比重將高于去年同期。這將支持基建投資反彈。隨著行業四季度 進入小旺季,工程機械産品需求有望出現反彈。
工程機械主要産品市場地位持續領先,農機産業加速轉型升級。公司工程機械主 要産品競爭力持續增強,保持市場領先地位。根據公告,公司混凝土長臂架泵車、 車載泵、攪拌站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一,攪拌車輕量化産品份額居行業前三;建築 起重機械銷售規模穩居全球第一;汽車起重機保持市場領先,30 噸及以上汽車 起重機銷量居行業第一,履帶起重機國內份額居行業第一。公司大力推進農業機 械産品的升級與統型,加強制造過程管控,邁向高端化農業裝備制造。公司小麥 機、烘幹機、旋耕機、打捆機、抛秧機國內市場份額保持領先;AI 智能農機商 品化進程加速,智慧農業實現商業化落地,智農雲平台快速定型,夯實智慧農業 行業龍頭的品牌基礎。
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成果豐碩。公司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轉型,拓展 移動化業務場景應用,啓動新一代研發數字化平台建設,研發效率大幅提升;加 速生産制造的智能化升級換代,智慧産業城的全面建設,持續推進涵蓋全制造流 程的智能制造先進技術落地應用。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