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鐵路
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完成後100年後,曆史逆轉,當年沙俄帝國自西向東的野心,對應著經濟正在崛起的東亞。
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世界最長的鐵路,沙俄帝國在19世紀末期開始興建,完成于20世紀初期。起點爲首都莫斯科終點到海參崴,途經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再沿黑龍江到達海參崴。
清朝末年,李鴻章在中日甲午戰爭後聯俄制日,與沙俄帝國簽訂密約,興建東北境內的中東鐵路,從滿洲裏經哈爾濱到達綏芬河,成爲西伯利亞大鐵路初期借道中國東北,由西伯利亞貝加爾湖東岸赤塔到海參崴的捷徑。
在文化及旅遊上,這條西伯利亞大鐵路使得歐洲菁英體驗了殖民帝國的東方幻想,脍炙人口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電影情節,就是以西伯利亞大鐵路作爲背景的上乘作品。
另一方面,西伯利亞大鐵路也是中、俄、日、美的地緣政治及軍事對抗的引爆點,20世紀的日俄戰爭、918事件、滿洲國獨立、中國對日戰爭、太平洋戰爭都和西伯利亞大鐵路興建有密切的關聯。
在西伯利亞鐵路完成100年後,中國在歐亞大陸興建高鐵、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建設,聯結了中國與中亞、東南亞、南亞和中東的運輸路線。這些與中國通往西方與南方的交通基礎建設,不但提供了商業貿易的新通路外,在軍事上也改變了蘇聯解體後,由美國霸權維持的世界秩序及地緣政治。
壹
西伯利亞大鐵路興建曆史
俄羅斯從沙皇伊凡四世開始由于往波羅的海發展受阻,越過烏拉爾山脈向東擴張,在羅曼諾夫王朝時期向東擴張領土,1653年抵達烏蘇裏江江口,建立了伯力城;但17世紀後期在貝加爾湖附近跟清朝康熙王朝交戰受阻,兩國于1689年簽署《尼布楚條約》,暫時休兵。
經過幾乎200年後,俄國終于在1860年借著《北京條約》得到了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的滿洲領土。
從此以後,沙俄帝國的勢力進入日本海,與日本帝國在庫頁島、半島、中國東北展開全面性的競爭。
沙俄帝國得到在日本海的出海口海參崴後,帝俄決定全力開發東方領土,但是海參崴與聖彼得堡(當時俄國首都)之間的東西距離遙遠,西伯利亞氣候長年處于冰雪環境,不適合人類居住,再加上俄羅斯境內主要河川爲南北流向,無法如中國長江黃河,溯溪東下。
由西(聖彼得堡)向東(海參崴)的俄羅斯交通運輸被迫被主要河川截斷,再加上夏季冬雪融化,道路容易積水坍方的缺點,讓俄羅斯的東西向交通在冬季河川結冰時,反而在冰上行動的雪橇車成爲最快捷的交通工具。
因爲東西交通不便,沙俄帝國在考察19世紀中期興建的美國及加拿大橫跨東西的跨洲鐵路後,開始規劃橫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並在1891年開工,至1916年興建完成。起點爲莫斯科直達終點海參崴,全長9288公裏,是世界最長的鐵路。
貳
日本海經濟圈
19世紀後期的亞洲,地緣政治相當複雜。鴉片戰爭後,西方殖民帝國開始蠶食中國這個巨大而衰敗的清王朝,英國爲主的海權國家由南向北進逼,俄國爲陸權國家,則由北往南侵略。日本帝國也在明治維新後開始向朝鮮半島登陸,東北成爲當時中、日、俄“日本海經濟圈”的商業軍事焦點。
沙俄帝國興建西伯利亞大鐵路,自然不只是考慮貿易運輸問題。以俄國的戰略眼光,一旦日本海發生戰事,海參崴的軍事及補給均難以對付日本,導致俄國必須動員在歐洲區的軍事人員及裝備進入東北地區,屆時需要花費極大的時間與人力,所以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成能夠幫助俄羅斯更精准地控制東方。
事實上,俄國興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戰略意圖,讓當時控制朝鮮半島的日本帝國芒刺在背,並選擇加速對滿洲的戰略時間表。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本來能控制遼東半島,但俄羅斯的介入迫使日本以賠款代替遼東半島控制權。
另一方面,中俄訂定密約,俄羅斯帝國興建中東鐵路(北滿鐵路),將西伯利亞鐵路的東段截彎取直,由貝加爾湖東岸的赤塔,越過黑龍江上遊支流,由中國境內的滿洲裏,經過哈爾濱直達海參崴。
密約確認了日本帝國對俄國的戰略意圖,讓日本決定在西伯利亞鐵路完成之前發動日俄戰爭。由于戰爭爆發時,西伯利亞大鐵路在貝加爾湖尚不能完全接通,導致補給線中斷,必須靠黑海艦隊增援,從歐洲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結果還沒趕到,就在對馬海峽全軍覆沒。
日俄戰爭的結果,讓俄羅斯狠狠地吃了一記敗仗,日本更因此得以重新獲得對遼東半島的控制權。而後的北洋軍閥奉系張作霖火車爆炸遇刺、918事變、抗日戰爭,都源于這條西伯利亞鐵路的遠東原始線,並導致滿洲國獨立、美日交惡,最終引爆珍珠港事件及太平洋戰爭。
不得不說過去200年的遠東地緣政治,和這條西伯利亞大鐵路皆脫離不了幹系。
三
東南亞泛亞鐵路網與中日在東南亞的競爭
當年的海參崴是俄羅斯帝國夢寐以求的東方的出海口,現在我們要打通的是直通中東油田及歐洲貿易市場的海陸補給線。這條補給線由蘇伊士運河,經紅海、阿拉伯海,陸地由巴基斯坦經中亞到達中國,海運由印度洋,經馬六甲海峽至南海,由東南亞陸地公路及鐵路通道到達雲南昆明。
西伯利亞
其中,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已具雛形,東南亞的港口、公路及高鐵運輸網也在進行之中。我們最重視的便是東南亞高鐵建設。
東盟國家與我國簽約並開始正式興建高鐵項目的國家,目前已有印尼及老撾,此外泰國及馬來西亞的高鐵項目本已簽約,但其內部爭議,再加上日本及美國的試壓,使得步伐緩慢。
東南亞泛亞鐵路網(Pan-Asia Railway Network)計劃,系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1995年的東盟首腦會議中提出。
泛亞鐵路網分爲三條支線:東線由昆明至越南胡志明市,轉經柬埔寨金邊到達泰國曼谷,中線由昆明經老撾至曼谷,西線由昆明至緬甸仰光,再轉至曼谷。三條支線集中到曼谷會合,再由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線完成最後連接,所以泛亞鐵路網又稱新加坡-昆明鐵路。
經過超過20年的規劃,東盟國家的經濟實力始終無法承擔龐大的經費支出,直到中國經濟崛起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但美國認爲這個帶有高度的地緣政治及戰略目的,高鐵遂成爲大國在東南亞的競爭舞台。
西伯利亞
在東盟國家中,越南懷有曆史上的情結,以致無法達成協議,和中國友好的老撾、泰國與馬來西亞則簽署相關合約或備忘錄。其中老撾部分已開始興建,預計將是第一個完成高鐵路段的國家。
其他合約簽署國,基本上還是持著合作大于對抗的態度。除了中南半島國家以外,印尼也與中國簽署合約興建高鐵,並且第一期工程已完成超過60%的進度。
日本雖然以新幹線的科技與管理爲基礎,積極地與東南亞各國洽商高鐵的合作,但因成本的競爭,導致日本至今尚未在東南亞各國興建或簽署任何新的高鐵計劃。美國雖然以外交實力力挺日本,但未來的趨勢對日本並不樂觀。
肆
小結:影響力延伸
未來東南亞高鐵建設完成後,可以預期中國經濟與東南亞地區將會更爲緊密。未來可借著高鐵網路的完成,將使得東南亞成爲影響力延伸地區。
事實上,高鐵建設的過程不如想象中簡單。2021年初剛過,新馬兩國聯合發表聲明,吉隆坡與新加坡間將不再建設連接高鐵,雖然這段高鐵不屬于簽約的範圍內,也恰好反映出東南亞因疫情帶來經濟與政治上的沖擊,造成籌建的困難。
但最終,無論是百年前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是現今的高鐵,從俄羅斯的經驗上,我們正在學習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失敗,同時也在向往俄羅斯當年所無法完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