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臨床資訊月度盤點——有趣的研究
臨床工作的你,會不會被親朋好友問這樣的問題:醫生,每天走多少步才算健康?醫生每天睡多久才會長壽?醫生每天該吃多少蔬菜水果……
面對這些疑問,想不想優雅地回答他們?“嗯最近的一篇發表在某某某刊的研究表明,每天走7000步以上就夠了……”
有理有據,飽讀文獻,來和策策看一看9月最新的臨床研究盤點。
1
成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中年人每日步數和全因死亡率
■期刊名稱:JAMA Netw Open
■循證等級:病因 LOE2b
■臨床問題:
在中年黑人、白人男女性中,步長或強度是否與過早死亡相關?
■研究結果:
共納入來自CARDIA研究的2110例參與者,平均年齡爲45.2±3.6歲,1205例(57.1%)女性,888例(42.1%)黑人,中位步數(四分位距[IQR])爲9146(7307-11162)步/d。在22845人年隨訪期間,72例參與者(3.4%)死亡。
使用多變量校正Cox比例風險模型,與低步數組的參與者相比,中步數組(風險比[HR]:0.28[95%CI:0.15-0.54];風險差[RD]:53[95%CI:27-78]例事件/1000人)和高步數組(HR:0.45[95%CI:0.25-0.81];RD:41[95%CI:15-68]例事件/1000人)的死亡風險顯著降低。
與低步數組相比,中/高步數與黑人受試者(HR,0.30[95%CI,0.14-0.63])和白人受試者(HR,0.37[95%CI,0.17-0.81])死亡風險降低相關。同樣,與低步數組相比,中/高步數與女性(HR:0.28[95%CI:0.12-0.63])和男性(HR:0.42[95%CI:0.20-0.88])的死亡風險降低相關。峰值30min強度(最低與最高三分位數:HR:0.98[95%CI:0.54-1.77])或超過100步/min速度(最低與最高三分位數:HR:1.38[95%CI:0.73-2.61])與死亡風險無顯著相關性。
■研究結論:
該隊列研究發現,在中年黑人、白人男女性中,與少于7000步/d的參與者相比,步數超過7000步/d的參與者死亡率更低。步行強度與死亡率無相關性。
看完了這篇頂刊
還覺得不帶勁
想繼續閱讀資訊原文
該如何獲取?
獲取禮包詳情
第一步
點擊關注“醫學界臨床助手”公衆號。
第二步
回複關鍵詞“666”,即可獲得本月30篇月度盤點大禮包,每篇資訊還包括期刊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區、臨床問題、研究類型專業的循證證據等級、PMID號。
2
日本、中國、新加坡和韓國成人睡眠時間與全因和主要原因死亡率的關聯
■期刊名稱:JAMA Netw Open
■循證等級:病因 LOE2b
■臨床問題:
東亞人群睡眠時間與死亡率之間有何關聯?
■研究結果:
322721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爲54.5±9.2歲;其中有178542名女性[55.3%])中,共19419名男性死亡(男性平均年齡爲53.6±9.0歲),13768名女性死亡(女性平均年齡爲55.3±9.2歲)。
在男性和女性中,7小時睡眠時間是與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關的最低點,而8小時的睡眠時間在男性中最爲常見,在女性中第二常見。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睡眠時間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系都呈J形。
男性(HR:1.34;95%CI:1.26-1.44)和女性(HR:1.48;95%CI:1.36-1.61)10小時或更長的睡眠時間與全因死亡率存在最大關聯。性別是睡眠時間與心血管疾病(χ25=13.47, P=0.02)、癌症(χ25=16.04, P=0.007)和其他原因(χ25=12.79,P=0.03)死亡率相關的顯著變量。
年齡是影響男性死亡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全因死亡率χ25=41.49, P<0.001;癌症χ25=27.94,P<0.001;其他原因死亡率χ25=24.51,P<0.001)。
■研究結論:
這項隊列研究的結果表明,睡眠時間是男性和女性死亡率的行爲風險因素。年齡是男性睡眠持續時間的修飾因素,但在女性中不是。在這些人群中,睡眠時間的建議可能需要在性別和年齡方面加以考慮。
3
水果與蔬菜攝入與死亡率:2項美國男性女性前瞻性隊列研究和26項隊列研究的Meta分析結果
■期刊名稱:Circulation
■循證等級:預防 預防/2a
■臨床問題:
增加水果蔬菜攝入是否與死亡率降低有關?
■研究結果:
隨訪期間記錄到33898例死亡。校正已知和可疑的混雜變量和危險因素後,觀察到水果蔬菜攝入水平與總死亡率和歸因于癌症、CVD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特異性死亡率呈非線性負相關(所有非線性P<0.001)。
每天攝入≈5份水果和蔬菜,或2份水果和3份蔬菜,死亡率最低,高于該水平的更高攝入量與額外風險降低無關。與參考水平(2份/d)相比,每日攝入5份水果蔬菜與總死亡率風險比爲(95%CI)0.87(0.85至0.90)、CVD死亡率風險比爲0.88(0.83至0.94)、癌症死亡率風險比爲0.90(0.86至0.95)、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風險比爲0.65(0.59至0.72)相關。
劑量-效應Meta分析包括1892885例受試者,累積145015例死亡,得出了相似結果(5份/d的死亡風險比總結=0.87[95%CI,0.85-0.88];非線性P < 0.001)。除豆類和玉米等澱粉類蔬菜外,大多數水果和蔬菜亞組的較高攝入量與較低的死亡率相關。果汁和馬鈴薯的攝入量與總死亡率以及特定原因死亡率無關。
■研究結論:
水果和蔬菜攝入量越高,死亡率越低;每天攝入約5份水果蔬菜,風險降低達到平台期。這些發現支持目前增加水果和蔬菜攝入量的飲食建議,而不支持增加果汁和土豆攝入。
4
客觀測量卒中和非卒中成人的體力活動和鎮靜時間:一項國家隊列研究
■期刊名稱:Stroke
■臨床問題:
有或無卒中的成人體力活動和久坐行爲的數量、模式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研究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腦卒中幸存者的靜坐時間(790.5±80.4 vs 752.4±81.9 min/d)和平均靜坐持續時間(15.7±12.6 vs 11.9±8.1 min/d)較高,體力活動(PA)(低強度PA:160.5±74.6 vs 192.9±73.5 min/d,中至高強度PA:9.0±11.9 vs 14.7±17.0 min/d)較低(P < 0.001)。與對照組相比,腦卒中幸存者的活動中斷次數(65.5±21.9 vs 73.31±18.9次中斷/天)更少,活動中斷時間更短(2.4±0.7 vs 2.7±0.8 min),強度更低(188.4±60.8 vs 217.9±72.2次/分鍾)(P < 0.001)。
■研究結論:
與無卒中的患者相比,卒中幸存者的PA值較低,久坐時間較長,並表現出久坐時間更長和活動中斷時間更短、強度更低的累積模式。
5
極低出生體重兒成年後的運動能力降低:一項基于人群的隊列研究
■期刊名稱: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循證等級:病因 LOE2b
■臨床問題:
兒童出身體重偏低,是否會對其成年後運動能力産生顯著影響?産生這種影響的主要因素是什麽?
■研究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組在最大運動量時,表現出攝氧量、功率、氧脈搏降低(分別降低9.3%、10.7%、10.8%)和無氧阈值提前(所有p<0.0001),所有平均值均在正常範圍內。VLBW組顯示體力活動減少、肺功能受損(FEV1、FEV1/FVC、DLCO降低)、左心室結構/功能改變(質量、大小、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減少)和右心房/心室體積減小。對三組協變量(體力活動與BMI、肺功能、心髒結構/功能)進行校正,解釋了大部分運動差異。除體力活動和BMI的影響外,肺功能和心髒結構/功能的影響大致相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以及其他早産相關圍産期因素(通氣、産前類固醇、極低出生體重、極早産)與運動能力降低無關。
■研究結論:
VLBW成人的運動能力顯著降低,可能是肺功能受損、心髒結構/功能改變和體力活動減少的綜合效應。包括BPD在內的圍産期因素與運動能力降低無關。
6
咖啡攝入量和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報告行爲、孟德爾隨機化及其相互作用
■期刊名稱:JAMA Intern Med
■循證等級:病因 LOE2b
■臨床問題:
適度、習慣性咖啡攝入是否與心律失常的風險相關,這種相關性是否會被影響咖啡因代謝的遺傳變異所改變?
■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評估了386258例個體(平均[SD]年齡56±8歲;52.3%爲女性)。在平均4.5±3.1年隨訪期間,16979例受試者發生了心律失常事件。校正人口統計學特征、合並症和生活習慣後,每多飲用一杯習慣性咖啡與心律失常風險降低3%有關(危險比[HR],0.97;95%CI:0.96至0.98;P<0.001)。每種心律失常的單獨分析中,觀察到房顫和/或房撲(HR,0.97;95%CI:0.96至0.98;P<0.001)和室上性心動過速(HR,0.96;95%CI:0.94至0.99;P=0.002)具有相似程度的統計學顯著相關性。
兩項不同的相互作用分析,一項使用7個基因多態性的咖啡因代謝相關多基因評分,另一項僅限于CYP1A2 rs762551,沒有顯示任何效應改變的證據。一項孟德爾隨機研究使用了這些相同的基因變異,發現不同咖啡因代謝的潛在傾向與心律失常發生的風險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研究結論:
在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中,習慣性飲用大量咖啡與心律失常風險降低相關,沒有證據表明遺傳介導的咖啡因代謝影響了這種相關性。孟德爾隨機化未能提供咖啡因攝入與心律失常相關的證據。
7
健康的睡眠模式與突發性心律失常的風險
■期刊名稱:J Am Coll Cardiol
■循證等級:病因 LOE2b
■臨床問題:
健康睡眠模式與心律失常風險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
■研究結果:
調整了人口統計學、生活方式和遺傳危險因素後,健康睡眠模式與低風險心房顫動/撲動(AF)(與極端類別相比,HR:0.71;95% CI:0.64至0.80)和緩慢型心律失常(HR:0.65;95% CI:0.54至0.77)顯著相關,但不包括室性心律失常。與健康睡眠評分爲0-1的人(睡眠不良組)相比,健康睡眠評分爲5的人患AF和緩慢型心律失常的風險分別低29%和35%。此外,AF的遺傳易感性顯著改變了健康睡眠模式與房顫風險之間的關聯(交互P =0.017)。在遺傳風險較低的人群中,健康的睡眠模式與AF風險的負相關更強。
■研究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健康的睡眠模式與較低的AF和緩慢型心律失常風險相關,獨立于傳統危險因素,且與房顫的關聯能夠被遺傳易感性改變的。
本文首發:醫學界臨床助手
本文作者:界小策
本文編輯:Vinjay 孫穎
更多臨床資訊
醫學界臨床助手查看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審核通過時的准確可靠,但並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准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准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