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藩屏娘子關
提起娘子關,可謂名聞遐迩。作爲“京畿藩屏”,它東扼燕趙之大地,西守三晉門戶,曆來爲兵家必爭之地。秦王翦、漢韓信、宋潘美曾戰于此地,安史亂、契丹侵、八國聯軍都曾攻關城。近代,百團大戰、正太戰役,這裏更是主戰場之一,真乃“雄關百二誰爲最,綿山腳下一古關”。
就在這一古關內,山水環繞,名勝遍地,典故傳說甚多,山村景色無限。妒女祠、鐵佛寺遺迹猶存,水鄉人家葡萄架下,小橋流水,水磨滾滾;水簾洞、咕噜泉、五龍泉各有景致,讓人津津樂道,流連忘返。相比這些山水名勝,讓記者更感興趣的,是一條古街,是一條可以帶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過往歲月商業繁盛時期的古街——興隆古街。
這條古街,是記者漫步村中,不經意間看見的。其實,記者先看到的是一座閣,破舊的閣,村裏人稱其“東閣”。據碑刻記載,東閣之建創于乾隆已未年(1739),東西走向,磚木瓦結構,閣頂爲單檐硬山頂獸頭挑檐,朝東門額石刻“文昌閣“,朝西門額石刻”財神閣“,內塑神像。
財神閣
文昌閣
穿過東閣,記者眼睛便亮了。青石鋪路,三尺石板光溜圓滑,曾有多少馬蹄、車輪、腳印踩踏其上,歲月無聲,青石見證。踩著青石板路,在興隆古街漫步,一路大宅門、板搭商鋪相伴。高高石台階、斑駁黑門板,青磚牆灰瓦檐,門板或牆面上,發黃的商品廣告或宣傳標語依稀可見。一切如此靜谧安然,仿佛幼時玩金手指遊戲,手指一點,大叫一聲:金子!小夥伴便不許再動似的。這條古街這些舊屋連同街頭屋裏發生的一切悲喜哀愁,都隨一聲呐喊凝滯在當年某時某刻,動作封存、色彩封存、喧囂封存、味道封存,風霜雪雨、悲歡離合,封存,都封存。
聽村裏老人介紹,興隆古街長約510米,居民100余戶約300余人。據史料記載,興隆街在明清時就形成了規模。繁盛時有各種店鋪近百家。據說,光緒二十九年(1903),意大利商人就在葦澤關開設了酒店。1914年,範旭生在塘沽創辦了久大鹽業公司。不久,久大鹽業公司就在娘子關挂牌成立了分店。各地鹽商紛紛來老字號一條街販鹽,從而也大大帶動了其他商貿的快速發展。
興隆老街鼎盛時期,店鋪商號林立,老字號和有商號名稱的就有:萬和店、萬和成、和議成、寶玉全、金升樓、三和店、德成裏、德潤勝、太來成、和勝魁、三林堂、增義堂、萬盛店、恒利鋪、仁議永、仁和德、萬和隆、萬和聚、協成聚、成善堂、六大鹽店、績和成、福順碾、恒德厚、一心成、裕和源、沖勝院、大生永、駱駝店等。另外還有丁記刻字店、王文和壓面、丁琳照相館、楊源森修表、胡更祥燒餅鋪、王魁來飯鋪。這裏的商號店鋪經營的商品和服裝種類有食鹽、糧油、雜貨、鐵匠、銀匠、皮匠、染坊、酒店、茶莊、煤炭、布匹、書店、當鋪、藥店、修表、理發、刻字、釘蹄、郵政等。在商業一條街東頭的龍王坪設有禽、獸、騾、馬、驢、牛、羊、豬交易市場,五天一集。東至石家莊、北京,西至榆次、太原,很多商人都來娘子關做生意,是娘子關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
聽著老人們的講述,想象當年,就在這條窄窄長長的老街上,戶戶板搭門,字號百余家,如逢集日街道兩旁貨物齊全,商販雲集,各種商品擺滿街道兩旁,叫賣聲不絕于耳,何等熱鬧。隨著社會的發展,繼石太鐵路、陽井公路相繼建成後,娘子關的經濟文化中心逐漸西移,興隆街逐步冷落,成爲一條可以帶你無聲穿越往過繁華的時空隧道……
這樣想著,記者不禁放慢腳步,壓低嗓音,輕輕拍,慢慢看,唯恐一不留神,驚擾了老店中小二的清夢。白霧清紗似地籠著老街。哒哒哒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吱吱吱的馬車聲由遠而近,在一板搭門店前駐足了。嘩啦啦啦,黑撲撲的板門卸下來了,從裏面急慌慌地跑出店小二,他彎著腰,腼著臉,撲到馬車前,伸出胳膊谄笑著招呼:先生,小姐,您住店嗎?裏面請,快裏面請……
悠悠歲月
想著,走著,拍著,看著,不知不覺,興隆古街從東頭走到了西頭,一座古閣又出現在眼前,村裏人稱其“西閣”。閣爲古拱券,閣上爲磚木瓦結構,閣頂爲單檐硬山頂,獸頭挑檐,洞左山牆石階可上閣上,從側門進入閣內。閣內供有觀音、真武神像。穿過西閣,記者從那年那時,又回到了滾滾紅塵的當下。
來源:今日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