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穎
2017年12月10日,以“新時代的中國”爲主題的第七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召開。從2004年中國學論壇開始舉辦至今已有七屆,期間一直致力于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已經成爲世界中國學專家們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重要平台,也是國際社會觀察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本次論壇以新時代的中國爲主題,呼應了世界對中共十九大的熱烈關切,順應了各方讀懂中國新方略的迫切期待。全球中國學學者及漢學專家積極響應、踴躍參與,主要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的創新型經濟和新漢學的曆史使命等問題發表了看法和觀點。
人類命運共同體顯示了中國外交政策日臻成熟和肩負的全球責任
英國倫敦經濟政策計劃署原署長羅思義認爲,一個真正全球的治理體系不可能基于宗教,必須是基于社會價值觀。很顯然,在這方面中國有著獨特的優勢。中華文明的起點或者說基礎,不是宗教。中華文明是唯一一個不基于宗教的曆史悠久的文明。中國外交政策和地緣政治並沒有受到宗教的影響,它強調平等和多元性。習近平爲此提出了一個指導方針,那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名譽教授伊拉克·希霍認爲,中國1971年加入聯合國只是一個“技術上”的承認,實際上直到上世紀90年代甚至21世紀初,中國才真正地被其他國家“承認”是國際共同體中合法的一員。中國的全球突破,實際上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它離不開中國積極參與世界的動力,但更離不開的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這種做法的承認。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羅曼諾夫認爲習近平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強調不同國家的集體利益是他們合作的基礎。這顯示了中國外交政策的日臻成熟和中國在超越自身利益的狹隘性同時肩負起全球責任方面日益增長的能力。
法國亞洲中心總裁讓-佛朗索瓦·迪·梅格裏奧認爲,中共十九大後,中國將會對世界事務産生實質性影響。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構想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陳企業認爲,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偉大構想,旨在通過中國引領的基礎設施投資與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的互聯互通,受到遭遇發展瓶頸的發展中經濟體的熱烈歡迎。
日本京都産業大學教授岑智偉認爲,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經濟目的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對外擴張和殖民化,而是一種實力的宣示。而現在的“一帶一路”可以理解爲在新一輪中國內生經濟周期繁榮期中出現的經濟現象。這一倡議可以促進世界稀少資源的最佳分配,對世界經濟和福利的發展有一定貢獻。
西班牙佛朗西斯科維多利亞大學中國關系中心副主任維克多·柯蒂佐·羅德裏格茲認爲,“一帶一路”清晰展現了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存在,中國提供了一種重要的發展模式,中國是這一模式的推動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創新型經濟的長足發展是中國經濟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阿根廷拉努斯國立大學當代中國研究學院主任古斯塔沃·亞力山德羅·傑拉多認爲,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技術引進機制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全球價值鏈的擴大爲中國企業參與高技術産品市場開辟了新的途徑,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不斷提高,變得更具競爭力,科技政策和鼓勵創新機制是理解中國企業成功走向國際市場的關鍵因素。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國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馬吉特·莫爾娜認爲,“十九大”重申了2020年之前中國將建成創新型經濟體的目標,這種轉變的先決條件是積累大量的各類資本,包括人力、體制和社會的資本。中國應當通過進一步的改革來積累這三種資本,以實現創新型經濟。
(作者系中央編譯局信息部海外當代中國學研究中心副編審、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影響力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