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杜靜)2017年世界經濟表現令人驚喜:增速創六年來最高,複蘇基礎爲近十年最廣泛,貿易投資顯著回暖……
盡管如此,多方觀察人士認爲,世界經濟難言已跨越了“新平庸”、開啓了“新增長”。當前世界經濟複蘇尚屬“溫和”範疇,未來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世界經濟要持續複蘇,還需進一步發力。
【審時:十年罕見好光景】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複蘇持續乏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2014年采用“新平庸”一詞,預言世界經濟將面臨長期低增長的複蘇態勢,受到國際經濟界認同。
就在一年前,拉加德還在歎惜世界經濟“前景多麽平庸”。如今,她呼籲各國不要“浪費一場可喜的複蘇”。
這種情緒的轉變,緣于今年世界經濟超預期的複蘇。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超預期,按照IMF最新估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6%,爲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
更重要的是,今年全球複蘇基礎之廣泛遠超預期。金融危機以來,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複蘇都很不均衡,部分甚至陷入衰退。這種“大分化”的複蘇格局已明顯改觀,IMF預計今年全球75%的經濟體增速加快,爲近十年來最大範圍的增長提速。
同樣超出預期的是,今年全球貿易和投資迅速回暖。受金融危機重創,全球貿易增速從2007年的7.1%降至2016年的2.4%。但2017年,隨著世界經濟複蘇進程加快、全球總需求水平提升,全球貿易顯著回暖。IMF估測,今年全球貿易增幅可達4.2%。另外,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估測,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增長5%,而2016年爲下降2%。
“曆經多年陰郁和停滯,世界突然轉過一個彎,明顯表現出新的樂觀精神,”英國《每日電訊報》刊文說,“世界經濟的‘好日子’回來了。”
【尋因:複蘇驚喜從何來】
經濟學家普遍認爲,2017年世界經濟複蘇的根本動力在于周期因素。同時,企業和消費者樂觀情緒帶來的預期紅利,以及新技術、新業態帶來新的增長動能等,也是今年世界經濟複蘇漸入佳境的重要原因。
過去一年,美國經濟繼續穩步複蘇。據美聯儲預計,美國2017年經濟增幅有望達到2.5%,明顯高于2016年的1.6%。
對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IMF顯得更爲樂觀,今年連續四次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估值,凸顯了中國經濟增長的“超預期”特質。
中國經濟強勁增長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等渠道對全球産生積極外溢影響。聯合國報告認爲,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爲三分之一。“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帶動了全球、包括發達國家的增長。”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商學院教授漢斯·亨得利希克說。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長陳企業認爲,“一帶一路”建設也給世界經濟複蘇提供了強大動力。
今年,預期中的大量“黑天鵝”沒有出現,也是世界經濟複蘇超預期的一個重要原因。歐洲多國選舉波瀾不驚,極右翼勢力暫時得到遏制;一些地緣熱點問題並未擦槍走火,地緣沖突並未大幅升級;美聯儲加息可能帶來的全球資金流向轉變並沒有大規模出現。
“一些重要國家的經濟增長被低估,預期中的風險沒有完全出現,這是今年世界經濟表現超預期的主要原因。”巴西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說。
【度勢:難言跨越“新平庸”】
那麽,2017年世界經濟表現是否意味著已經跨越“新平庸”?
先看增長的力度。2017年世界經濟增速並不比拉加德作出“新平庸”論斷的2014年高,二者都是3.6%。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速除在2016年降至3.2%外,其他年份都在3.4%到3.6%的狹窄區間內波動。也就是說,今年增速與“新平庸”年份相比並沒有明顯提升。
更重要的是,當前世界經濟增速仍遠低于金融危機爆發前十年4.2%的年均增速。柏林世界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部主任克裏斯蒂安·德雷格說,世界經濟正在經曆周期性複蘇,但增速與金融危機前相比仍偏低,複蘇基礎並不穩固。
再來看複蘇的可持續性。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特別顧問肯·戈德斯坦認爲,若從2010年算起,世界經濟複蘇已經持續8年。如果僅從時間上看,本輪複蘇有可能隨時迎來拐點。雖然低速增長態勢或令經濟大周期有所延長,但複蘇基礎的脆弱性也會增加各國應對經濟下降周期的複雜性,中長期看,全球經濟形勢尚難言樂觀。
【展望:複蘇期待再發力】
按照IMF預測,2018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7%,到2022年增長3.8%。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內,世界經濟增速可能都難以回歸危機前水平。
經濟學家認爲,2018年,世界經濟複蘇面臨至少四方面的風險:一是保護主義風險。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國內搞定稅改後,明年將迎來中期選舉,因此對外更有可能大打“貿易牌”“民粹牌”。
二是貨幣政策風險。當前發達經濟體的超寬松貨幣政策正在逐步收攏:美聯儲持續加息並啓動“縮表”,英國等國央行跟進加息,歐、日央行計劃或考慮縮減量化寬松規模。貨幣政策變化可能對各國跨境資本流動、彙率穩定等産生較大影響。
三是資産泡沫風險。隨著長期貨幣寬松政策釋放出大量流動性,當前一些領域已經存在資産估值過高現象,特別是美國股市等,泡沫一旦破滅,將可能給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波動。
四是地緣政治風險。圍繞朝核問題、中東問題等一些地區熱點問題的壓力仍在集聚,同時包括意大利選舉、德國組閣、英國“脫歐”等在內的歐洲政治風險可能重新上升。
面對各種風險,專家建議各國要未雨綢缪。IMF首席經濟學家莫裏斯·奧布斯特費爾德認爲,各經濟體應抓住經濟提速的順周期機遇推進改革,並采取合適的政策組合以提高潛在産出,增強經濟韌性。他還呼籲各國加強全球合作,以促進全球貿易體系發展,改進金融監管,加強全球金融安全。
“2017年先放松一下沒關系,但要讓這輪複蘇持續更久、要防止世界經濟未來陷入低迷,我們很快就必須開始啃硬骨頭了。”英國《金融時報》這樣警告。(參與記者:王乃水、孫鷗夢、趙焱、徐海靜、溫希強、李曉渝、喬繼紅、王晨笛、馬曹冉、荊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