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果園港在多式聯運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圖爲在果園港碼頭,一艘輪船正在卸貨。 本報記者 暨佩娟攝
2017年9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鐵海聯運通道常態化運行班列從重慶鐵路口岸出發。 人民網記者 黃 軍攝
2016年4月28日,重慶到東盟公路貨運的首趟班車從重慶東盟國際物流園內駛出。這10輛滿載出口貨物的標准集裝箱大卡車途經廣西憑祥,最後抵達越南河內,全程約40個小時,比水運縮短了15天。 重慶公運東盟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供圖
貿易通道在變——從新加坡出發,經由“南向通道”,集裝箱鐵海聯運10天到達重慶,比江海聯運通道節省15天;
物流效率在變——多式聯運智慧系統,5分鍾就能找到貨物信息,實現快速集櫃,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拼箱難題;
服務業態在變——貨物、技術、資源不斷集聚,新商機催生多式聯運、跨境大數據平台、合資商務咨詢等一批外貿新型服務;
商務往來在變——重慶和新加坡的往返客流量從過去的4.5萬人次增至去年的19萬人次,商務旅客越來越多,航班從每周5班增至每周14班;
……
變化,源自中國和新加坡政府“第三次牽手”。
2015年11月7日,中新兩國設立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落戶”重慶。兩年多時間,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爲主題,圍繞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領域,總金額約208億美元的116個重點項目在重慶“落地生根”。
“聯通”——
“南向通道”連接國際海運網
4月19日,滿載著模具原材料的40尺集裝箱從新加坡出發,10天後,一勝百模具技術(重慶)有限公司順利收貨。
這樣的速度讓公司庫存管理員譚郦欣喜不已。此前,從新加坡進口貨物,通過江海聯運,先到達上海再進入重慶,耗時近一個月。“如今,貨物從新加坡發出,先到廣西欽州港,再通過‘渝黔桂新’鐵海聯運班列到重慶,整個過程只需10天。”
譚郦口中的這條新線路,正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以下簡稱“南向通道”)。
重慶作爲運營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向西,經中歐班列(重慶)達中國西北、中亞和歐洲;向東,經長江“黃金水道”接上海出海口。向南,馬六甲海峽東南側的新加坡港,250多條航線彙聚于此。
通過“南向通道”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順利“牽手”,形成完整環線。
2017年9月,“渝黔桂新”鐵海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標志“南向通道”正式運營:從重慶出發至廣西欽州港,再銜接海運抵達東盟各港口,進而連通國際海運網。
與此同時,重慶聯通中南半島的“跨境公路運輸”“國際鐵路聯運”也正在實現。
跨境公路班車線路:從重慶南彭出發,經廣西以及雲南沿邊口岸出境,通往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中南半島國家。
國際鐵路聯運線路:利用西南地區鐵路網絡,通過憑祥、河口、磨憨、瑞麗等沿邊口岸,與泛亞鐵路網絡銜接,連接中南半島。
三條線路,縱橫千裏,互爲補充。向南,打通了中國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任督二脈”;向北,盤活了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通往中國西部、中亞及歐洲的經貿往來。“這將使中國全境大部分區域與東南亞、歐亞大陸、非洲等形成聯結,大大提高貨物的通行速度。”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
4月20日,一批來自越南的液晶顯示屏只花了10個小時,就從越南到達欽州港,經“南向通道”到重慶,並搭載當日開行的中歐班列(重慶)駛往波蘭。
“在欽州港完成海鐵聯運報關只需90分鍾,在重慶鐵路口岸完成鐵路中轉報關只需70分鍾,高速高效!”中新南向通道公司董事長王渝培表示,“南向通道”與中歐班列(重慶)已實現無縫銜接。
目前,“南向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的內外貿港口已覆蓋東亞、東南亞、非洲、美洲、中東在內的45個國家和地區的82個港口。
“新中一關通,鐵海達全球。”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長陳振聲這樣诠釋“南向通道”的目標。
“創新”——
互聯互通內涵日益豐富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連接的是中國和新加坡,對接的是戰略通道。與中新合作建設蘇州工業園和天津生態城不同,這個項目沒有土地開發和園區規劃,也看不見熱火朝天的場面。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坦言,推進這個項目,毫無先例可循,只有先行先試蹚著走。
在鄭永年看來,沒有物理層面的實體,意味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將比中新前兩個合作項目面臨更大挑戰,具有更重要的創新意義。
要實現“從0到1”的飛躍,必須抓住創新這把“金鑰匙”。國家有關部委給予項目57條創新舉措支持,2017年,重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創新舉措。
創新從工作機制開始。聯合實施委員會“發現問題”,聯合工作委員會“研究問題”,聯合協調理事會“解決問題”。“三級工作機制,‘由下及上’打通梗阻,推動問題解決,這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最有吸引力的地方。”韓寶昌說。
一步一步,互聯互通的內涵日益豐富。
今年3月,砂之船房地産投資信托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作爲中西部地區首個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房地産投資信托項目,這對中西部地區企業探索跨境融資新模式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創造的內陸“第一”不止于此:2016年12月,隆鑫控股在新加坡交易所發行8億元人民幣境外債券,這是中國西部地區首個民營企業公募債券。在全國率先推出運單融資、“出口雙保通”貿易融資、跨境資産轉讓、內河承運人責任保險等創新金融業務。
如今,雙方已建立多樣化的跨境投融資渠道,累計完成各類型跨境債權融資項目60個、融資金額50.6億美元,融資成本降低1.15個百分點。四川、青海、陝西等省份赴新加坡跨境融資金額達22.3億美元,成功實現中新跨境融資模式向周邊省份輻射。
通過與新加坡企業合作,重慶企業也在創新中成長。幾年前,丁豔所在的重慶埔程物流有限公司要實現快速拼箱,只能通過人工查詢和打電話。而新加坡輝聯集團的多式聯運智慧系統,只需要輸入貨櫃、出發港、目的地信息,5分鍾內就能找到貨物信息。看到這,丁豔坐不住了,立即同意了輝聯“持股51%”的要求。去年5月,兩家企業聯合成立了新公司——重慶輝聯埔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
創新帶來的精細化管理,讓丁豔受益匪淺:從部門衆多、管理層級複雜,到按照分公司模式、制定單獨的考核和利潤指標;從注重節約用人成本到運用完善的薪酬體系、進行科學人才儲備。“人員增加了1/3,效益卻增加一倍以上。”丁豔說:“就連庫房設計也實現優化創新,庫房一層變雙層,每平方米增加花費不足千元,卻多出一倍的使用面積。”
很多中小企業由于貨品批量小,難以組成整箱運輸。嗅到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商機,中新企業聯姻應運而生。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和新加坡環通物流集團去年2月共同成立了中新環通(重慶)多式聯運有限公司,提供公共拼箱服務。“拼箱價格和海運差不多,卻更節省時間。”公司副總經理王火泉說。
“共享”——
擴大開放通道“朋友圈”
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一座寫字樓裏氤氲著咖啡的酽香——這是重慶咖啡交易中心。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孫政說,以前,從越南進口的咖啡豆,都是借助江海聯運送到重慶,加工成咖啡粉後再發回越南。“南向通道”啓動後,運輸時效大大提高,外資企業相繼在重慶開設工廠。
重慶咖啡交易中心作爲中國最大的咖啡現貨交易地,還將把雲南、東南亞的咖啡賣到歐洲,形成對全球咖啡産業的輻射和集聚。
不只是咖啡,“南向通道”與中歐班列(重慶)實現無縫銜接後,菲律賓金槍魚罐頭、越南服裝等也不必再從伊朗中轉。在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報關,搭載當日的中歐班列(重慶)從新疆出境,不到20天就能到達德國。中國西北地區的洋蔥、蘋果、高原夏菜、中藥材等,也開始成爲東南亞國家市場上的“緊俏貨”。
“通道上聚集的貨運量越高,參與者越多,規模經濟效應也越大,從而可以降低成本,惠及包括企業在內的所有參與方,有利于中國西部的經商環境,並促進投資。”陳振聲說。
“南向通道”的“朋友圈”不斷擴大,通過發揮輻射效應,增強對周邊地區的示範性和可複制性。重慶作爲運營中心,會同廣西、貴州、甘肅、青海開展區域聯動,共商共建共享“南向通道”。今年4月召開的“南向通道”中方聯席會議,已邀請內蒙古、四川、雲南、陝西、青海、新疆等省區參加。
通道不是簡單的“過道”,共享需要不斷提升服務軟實力。中新智慧城市已在5個區縣啓動試點,智慧交通、智慧畜牧業、智慧樓宇的合作正在展開;重慶與新加坡合作,年內3家無人值守超市將在新加坡落地;中新跨境企業大數據服務平台于今年4月上線,平台集聚中新兩國企業數據信息,促進企業跨國發展;重慶豬八戒網與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共同投資的新加坡豬八戒網Zomwork中英雙語人才服務交易平台已正式上線運營……
互聯互通,催生內陸開放新機遇。
今年以來,重慶中新巍星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新增了10家准備來重慶投資的新加坡企業客戶。總經理黃培淯計劃到周邊省份招攬更多人才,“‘南向通道’連通了新加坡與中國內地,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忙了。”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9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