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沒在古裝劇看過古典美人了?
之前,豆瓣有個熱門話題:親曆的古典美消亡。
對比圖張張貼出。
才恍然驚覺。
古裝劇中那種庭院深深,柳葉彎彎,淡妝濃抹、而自恰相宜的古典之美,早已久違了。
打開而今的古裝/古偶劇,看到一水的頗現代化妝造。
時常讓人兩眼一黑、男默女淚。
出自趙露思新劇《國子監來了個女弟子》
就想問一句,是我走錯了片場?
還是這是現代人套了件長衣、連妝都沒換就去表演cosplay了。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烏雞鲅魚。
古典美人消亡,從韓式一字眉入侵古裝劇開始。
比如《花千骨》。
命格詭異、身世離奇少女和她的仙男師傅在熒幕上演著吐血、吐血×2、吐血×3的相愛相殺虐戀故事。
但不好意思,虐戀也哭不出來。
畢竟,我眼睛都被本劇無論誰誰誰統一一雙濃黑粗壯到奪人眼球top1一字眉汙染到沒工夫哭了。
也好像從這劇之後吧。
這種一字眉要麽大平眉,就成了時不時出來汙一下眼的古裝造型半永久。
拜托,各位造型師難道都是隔壁劇組小李派來的臥底?
所謂古典美人,美之其一便在于眉目。
一雙美人眉的正確打開方式,明明早已有神級示範。
87版《紅樓夢》。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這是著名的黛玉罥煙眉(juàn,指眉毛像一抹輕煙)。
爲了還原罥煙眉。
造型師楊樹雲研究了《西京雜記》的遠山眉、《楊太真外傳》的涵煙眉等一堆古籍史料,最終決定把黛玉的眉型設計成眉尾低垂的八字眉。
黛玉的演員陳曉旭一開始十分拒絕,等到真的剃了眉毛,畫上前高後低的倒八字眉。
陳曉旭自己都被感染了:“我怎麽看起來這麽可憐?”
如果說,黛玉是那種似蹙非蹙、淚光點點而嬌喘微微的病弱美人,那寶钗又不同。
爲了貼合大家閨秀的人設和表現少女的豐腴晶潤。
楊樹雲爲寶钗設計的眉是更圓潤的秋波眉。
微微拱形,粗細適中,圓潤有致。
一個“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的古典美人就有了。
當然,眉型之外,一個古典美人的誕生,自然少不了搭配相應的妝容、發式與服裝。
黛玉初進賈府的百合分髾髻式樣發型、寶钗從來都要左右對稱的發式,都是塑造人物而渾然一體的必然。
而且,珍惜這份曾有過的工匠手藝活吧。
《紅樓夢》劇組女演員的發型,都是早上起來花幾個小時梳的真頭發,跟現在都用頭套完全不一樣。
老一派的國産古裝劇,正是因著一份“匠心”,才留下了那麽多經典的古典美人像。
《三國演義》中陳紅的貂蟬;
《唐明皇》裏林芳兵的楊貴妃;
《西遊記》裏朱琳的女兒國國王;
《武則天》裏從15歲演到83歲的劉曉慶版武則天;
還有苗乙乙的賀蘭敏月,最美的上官婉兒。
2000年的《大明宮詞》,周迅靈動、陳紅優雅、歸亞蕾高貴。
三代女性,不同的妝造,相同的一如古畫裏走出的美人,古典氣息濃郁。
以前的古典美人,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靜像是古畫。
動態若驚鴻。
看寶钗撲蝶,好個嬌俏;
女兒國國王淚眼送別唐僧,令人憐惜到心窩窩裏。
仙女起舞,亦各個人間絕色。
如楊貴妃一曲“霓裳羽衣曲”,是豐腴多情、萬般勾人而不媚俗;
《大明宮詞》的賀蘭之舞,是玲珑的危險、巧妙的性感;
《西遊記》嫦娥之舞,谪仙般的人,何其優美高貴又氣質清冷。
而現在的美人仙子們呢,站一起常分不清誰是誰;
一曲舞動,撲面而來的多是疑問與尴尬。
多懷念那個淳樸的影視時代。
那時候,塑造銀幕美人,從不用依靠白得發光的濾鏡,更沒有面容都磨到看不清的磨皮技術。
化妝師們、造型師們傾力配合,用妝造來塑造人、並參與敘事。
《上錯花轎嫁對郎》,同樣出自造型師楊樹雲之手。
楊樹雲進入劇組,算陰差陽錯,被拉來臨時救場,可也就這麽隨手一來,就描畫出了至今封神的“古偶鼻祖”。
有趣的是,改編自席絹小說的這劇,講的也是兩對CP陰錯陽差、先婚後愛的故事。
而即使你沒看過劇、不了解角色,亦不影響欣賞她們的古典之美。
兩位女主角,一個是更端莊俊秀的大家閨秀,另一個是一身俠氣、不按常理的武師之女。
看化妝、造型識人。
開篇出嫁路上,避雨停歇,寺廟偶遇。掀開蓋頭,只見一個是頭戴繁瑣貴重的發飾,另一個單插簡約的發簪。
同是偏古典造型的出嫁紅裝,但細節上的不同,不同的性格、氣質就出來了。
當年此劇熱播,凡做造型必獲獎的楊樹雲還納悶去問過,這部怎麽沒有獎呢?後來知道了,說娛樂片不評獎。
但沒過幾年,消息傳來:《上錯花轎》在新加坡拿獎了。
拿的什麽獎呢?“亞洲最美新娘”評選。“雙黃蛋”花落自家,把兩位女主都給評上了。
奇哉樂哉一事!且更見本劇妝造之大成功。
《上錯花轎》是誕生于2001年的新時代偶像劇。
而再往前走,楊樹雲和服裝設計師李建群更合作默契,在陳家林導演的數部曆史劇中,貢獻了自成一派的超一流審美。
比如《唐明皇》和電影版[楊貴妃],讓他們聯合捧回了飛天獎和百花獎。
更爲熒幕(銀幕)史貢獻了林芳兵和周潔兩個難以超越的楊貴妃形象。
裝飾華麗的抹胸、輕盈半透的薄紗大袖、高聳的發髻和誇張的首飾花朵……
以《簪花仕女圖》爲原型的妝造設計。
幾乎爲後來的所有唐代古裝劇都提供了一個參考標准。
其背後所付出,也是當下人難以想象的。
比如李建群曾四進敦煌、七下西安,臨摹了無數壁畫,研究了無數經典,設計了上千套服裝。
後來,一如《甄嬛傳》般備受贊譽的妝造表達情境與故事,《唐明皇》在1992年就實現了。
少女時期,發飾多用盛開的花朵,服裝亦輕盈飒爽。
隨著進宮劇情的推進,楊玉環發飾開始轉爲鑲嵌寶石的貴金屬,顯得繁華而沉重。
最後一場“馬嵬驿之死”的戲,導演要求烘托氣氛,妝造要追求高潔。
于是有了千般設計、萬般琢磨之後的貴妃一身素練白裝。
單一個外披就用了十幾米,貴妃緩步而行,風吹紗動,一幅美麗而聖潔的死亡圖景。
無人不動容。
後來,曾有人問過楊樹雲說:爲何現在的古裝劇越來越無古典味了?
楊樹雲就說:
“我看了多少古代繪畫、臨摹了多少作品、翻閱了多少史料與資料,吸收了多少姊妹藝術的造型精髓。現在的人,不會也不願意下那麽大的功夫了,對中國五千年的民族傳統熱愛欠缺。”
熒幕上古典美人消亡。
消亡的,也是那曾爲造型藝術而癡、付出時間精力鑽研創作的工匠精神。
粗制濫造多了,觀衆的期待也跟著降低了。
就像前段時間,劉亦菲主演的《夢華錄》殺青,劉亦菲曬出和柳岩、林允的古裝造型合照。
就被網友點贊誇獎“造型好看”,用大家的話來說——
“畢竟,她們終于不再是披散頭發的造型了。”
當下,極簡的古裝審美風下,十部古裝劇,八部都是不論男女、複制粘貼飄逸的披發造型,最多綁個高馬尾。
花功夫的盤發和發髻都省了,讓人賞心悅目的頭飾都撤了。
明明各個演的不是天上的仙女,就是人間富貴花,可也各個像極了連钗環、配飾都配不起的落魄仆人。
你說仙俠劇人人白衣飄飄也就罷了。
怎麽所有的古裝劇都開始批量生産白衣批發的男女主角們了呢?
以及,這是真的因爲美,還是因爲便利且省錢呢?
極簡造型下,再搭配一水的頗現代樣式大平眉、假睫毛、大美瞳妝容。
看古裝劇,常讓人懷疑,這是穿越劇吧?
還是影樓內表演古裝cosplay?
請看此前《花好月又圓》,這現代妝容和潦草隨意的服化道。
就問誰能認出來,這是《上錯花轎嫁對郎》的2021翻拍版?
趙露思的《國子監來了個女弟子》,女主全程頂著一頭棕色蠟染的韓式披肩發。
這是現代人吧,是現代人吧?
鞠婧祎的《嘉南傳》,大紅唇、重眼線的“鞠式妝容”,從《新白娘子傳奇》到《芸汐傳》一路畫到新劇。
一套妝容半永久,慘白的濾鏡再一加。
古意是一絲也無,整個一精品櫥窗裏昂貴人偶既視感。
國産古裝劇的全面倒退,妝造的降級首當其沖。
再無優美詩意的古典美人了。
甚至古典這個詞,聽著就與求快求穩的流水線式古裝制作市場格格不入。
美,是需要心血澆灌的。
可惜,這裏有快餐化的創作、邏輯不通的劇情,有日薪208萬的演員,有粗制濫造的一切。
偏偏,沒有對美學的尊重,和對觀衆的尊重。
再這樣下去,國産古裝劇,不如都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