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衆號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總計20篇,現在,下部曲10篇也和你見面了!這20粒微小的水珠,折射出的是整個人民軍隊90年不變的初心。無論裝備如何更新換代、國力軍力怎樣不斷強大,流淌在軍隊血液裏的,仍是當年艱苦歲月裏的優良傳統。
11
“五湖四海”裏有用人導向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1)
作者:吳曉榮
單位:國防大學聯合指揮與參謀學院學員一隊
堅持公道正派選拔使用幹部,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傳承和弘揚這一優良傳統,就要到“五湖四海”裏選人用人。
毛澤東同志在其名篇《爲人民服務》中談到:“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爲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人民軍隊來自天南海北、四面八方,要體現選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只能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決不能按地域、按山頭選人用人。
1945年重慶談判時,毛澤東的3個衛士都不是湘潭人,也非湖南籍。蔣介石奉化籍的侍衛官問陳龍:“您同毛先生有什麽親故?”陳龍如實相告:“我同毛主席一不沾親二不帶故,共産黨的警衛人員來自五湖四海。”
再看看蔣介石。他從起家便以親友、同鄉爲班底,財權乃至行政權力長期由妻兄宋子文、連襟孔祥熙掌握,特務頭子戴笠、毛人鳳和最信任的嫡系將領陳誠、湯恩伯等又都是浙江同鄉,蔣介石的侍衛官、外層警衛隊以及司機、廚師也都是他原籍奉化縣的人。蔣介石只相信嫡系,與雜牌軍一直矛盾重重,這種矛盾恰恰成爲他失敗的一個原因,也成了毛澤東同志所說的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的一個條件。
“國家存亡之本,治亂之機,在于明選而已矣。”而明選就要沉到“五湖四海”,劃“更大的圈”,決不能在“小圈子”裏打轉轉。圈子越大,各方面的優秀人才就容易進入視野,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就容易進入耳朵,在選人用人上就能知得愈多、識得愈准、任得愈善,就愈不容易出現偏差。如果是自己圈子內的人就使用,反之則視而不見,不僅會埋沒人才,還容易贻誤黨和軍隊的事業。選人用人只有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不搞“小圈子”,不“在少數人中選人”,才能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進強軍興軍的偉大事業。
90年來,我軍很多領導幹部一直堅持五湖四海,堅持公道正派選人用人。當年,不論是來自一野二野,還是三野四野的開國戰將,調到哪裏就選用哪裏的人,從來不搞什麽“山頭主義”“圈子文化”。郭林祥將軍調動工作,總是只身前往,不帶一人,秘書、警衛、司機,全部由新單位選派。由成都軍區至總後如此,由總後至新疆軍區如此,由新疆軍區至南京軍區亦如此。
然而,曾幾何時,在少數領導幹部身上出現了一種很不好的現象,那就是喜歡用身邊人、用自己親近的人。他們用人要麽以人劃線、以地域劃線、以單位劃線,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夥;要麽親疏有別、唯親唯近,先把自己的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安排好。如此一來,不僅破壞了我軍優良傳統,還扭曲了用人導向,惡化了用人生態。
堅持五湖四海,才能百川歸海;注重公道正派,才能才盡其用。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大力弘揚我軍優良傳統,以更廣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打破狹隘思維,不任人唯親,不爲關系所縛,真正做到“爲官擇人”、任人唯賢,切實把各方面的優秀幹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爲強軍興軍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12
“電報”裏藏著善戰密碼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2)
作者:馮智文
單位:火箭軍某基地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據統計:建軍以來,我軍取得了400次戰役的勝利,戰役層面的失敗僅有10次。90年的軍史證明,能征善戰早已成爲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
能征善戰、能打勝仗的密碼在哪裏?可以從毛澤東的“電報”裏窺探一二。從1948年7月到“進京趕考”,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普通農舍裏,親手擬寫了408封電報,以卓越智慧和雄偉氣魄,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導演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對此,周恩來曾風趣地說:“我們一不發人,二不發槍,三不發糧,只是天天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
善戰在于戰略指導的高明。戰爭的勝利,首先是戰略上的勝利。對手用戰術指導戰略,我軍則“抓住戰略樞紐去部署戰役,抓住戰役樞紐去部署戰鬥”,猶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一掃千裏、勢不可擋。錦州一戰,毛主席連續發了20多封電報,封封都事關戰略,使東北野戰軍“集中力量打錦州,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後來,有被俘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說:錦州戰役,“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
善戰在于注重發揮各級指戰員的積極性。黨中央、毛主席指揮打仗只是交代戰略任務,至于具體的戰術行動,則完全由戰場指揮員自己決定。毛澤東同志發給前方將領的電報,多寫有“請酌辦”“望機斷行之”“請按實情決定”。淮海戰役時,毛澤東同志電示總前委:“情況緊急時機,一切由劉鄧臨時處置,不要請示。”他善于授權,充分相信和依靠一線指戰員,故而多打勝仗。相反,蔣介石不善于分權,每戰必親臨指揮,結果多打敗仗。白崇禧曾說,蔣介石指揮作戰,連一個交警大隊,一個步兵營也要幹涉,弄得前方將領束手無策,動彈不得,別人說他是步兵指揮官,我說他是步槍指揮官。
善戰在于上下同欲、官兵一致。純潔鞏固的內部關系是我軍團結戰鬥的根本保證,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我軍“曆來依靠官兵一致,獲得了光榮的勝利”。每次大的戰役前,毛澤東同志總會給前線發電報,“要讓戰士們吃好,不行的話,就把戰馬殺掉”。三軍統帥如此愛兵,頑敵焉能不克!戰爭焉能不勝!
善戰在于依靠人民群衆的支持、依靠機動靈活的戰法、依靠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這些在毛澤東同志的電報裏多次闡述,有力地指導了革命戰爭的勝利。
回望90年,我軍以能征善戰著稱于世,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戰績。同時,我們必須看到,能打勝仗的能力標准是隨著戰爭實踐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以前能打勝仗不等于現在能打勝仗。當前,我軍仍存在“兩個能力不夠”“五個不會”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我們下大力研究現代戰爭,掌握現代戰爭制勝機理,爭做現代戰爭的“明白人”。今天,面對新體制、新職能、新使命,我們既要從我軍能征善戰的曆史中探究制勝密碼,又要積極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的特點,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勝戰之路。如此,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在未來戰爭中“喝到祝捷的美酒”。
13
煤油燈點亮真理之光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3)
作者:徐國岩
單位:武警上海市總隊
一盞煤油燈,被放置在陸軍某部“大功三連”連史館最醒目的位置。40多年前,該連堅持“煤油燈下學毛著”,連隊建設年年有進步,被中央軍委授予“基層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如今,他們緊跟黨的創新理論步伐,堅持把學習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作爲興連之魂、育人之本,全面建設再上新台階,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學理論愈深愈真,信仰就愈是笃定;理論上堅定成熟,就不會爲任何幹擾動搖。90年來,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貫注部隊、教育官兵,一直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人民軍隊之所以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爲我們講真理、有主義,始終堅守理論自信、始終保持政治定力。
“國之千秋系于政,千秋勝負決于理。”不論是對于一個人、一支軍隊還是一個國家,理論都是前進的指路明燈、發展的科學指南。理論之光穿越古今、璀璨奪目,理論之力移山填海、克敵制勝。理論要“掌握群衆”,需要“群衆”主動地學習。把理論學習作爲神聖職責、終身追求,黨的創新理論發展到哪一步,學習就同步跟進到哪一步,部隊才能做到平時有生氣、有正氣,打仗有士氣、有底氣。
“沒有理論的人容易被‘俘虜’,被人家天花亂墜的話所迷惑。”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尖銳複雜,固根與拔根、鑄魂與去魂的鬥爭尖銳複雜。少數官兵特別是領導幹部,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因爲理論學習沒有抓緊抓好、同步跟進,以致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不強,受到各種錯誤觀點的侵蝕影響,在大是大非面前、重大原則問題上無法保持清醒頭腦。
俗話說,練就金剛身,不怕百毒侵。要想以理論清醒保持政治堅定,就必須加強理論武裝工作,築牢官兵精神支柱。只有對黨的創新理論做到真學、真信、真懂、真用,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眼力、理論功力和工作能力,才能認清態勢、重視趨勢、把握大勢,不斷提高從政治上把方向、看問題、幹工作的水平。
煤油燈裏閃耀著真理之光。廣大官兵應當像“大功三連”那樣,把學習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爲最高的政治責任、最好的政治訓練、最大的政治忠誠,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不斷增強對講話精神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做到政治上絕對忠誠、情感上真摯熱愛、行動上緊緊跟上。
14
半條棉被見證魚水深情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4)
作者:張順亮
半條棉被,其價幾何?
就市而賈,不值幾文。然而,若與一支軍隊的生死存亡、一個政黨的興衰成敗聯系起來,則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深情講述,讓“半條被子”的故事穿越曆史時空,盡顯曆久彌新的魅力。
一條棉被,剪成兩半,永不放棄,永遠相連,記錄著紅軍戰士與老百姓的親密感情,象征著人民軍隊與廣大群衆須臾不可分離的魚水深情。
一部紅軍長征史,同時是一部反映軍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萬裏轉戰史;一部人民軍隊史,同時是一部見證軍民血脈相連、生死相依的魚水情深史。
子弟兵愛人民,是天然的,因爲這是我軍的宗旨。人民軍隊爲人民,又是必然的,因爲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
毛澤東同志講:“魚離開了水,你安安全全地幹死在那裏吧,餓死在那裏吧。”沒有人民群衆“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怎麽會出現抗日戰爭“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解放戰爭“潮湧般的小推車和擔架隊”,抗美援朝“舉國上下願傾其物力財力”?
“軍民的情有多重?沒法測來沒法稱。”無論條件多麽艱苦,無論環境多麽險惡,只要自己有一條棉被,也要給百姓割一半;只要自己有一口糧,也要給群衆分半口。從蘇區打土豪分田地,到延安精兵簡政減負;從拿銀元換票子,到不准與民爭食,人民軍隊始終把百姓冷暖挂在心上。
“請你問硝煙,硝煙會作證;請你問炮火,炮火最知情。”爲了掩護群衆安全轉移,狼牙山五壯士與敵周旋到最後一刻,縱身跳下懸崖絕壁;劉老莊八十二勇士阻擊牽制日軍10多個小時,全部壯烈犧牲。甯可丟掉性命,也要保護百姓,這是人民軍隊永恒不變的信念與堅守。
兵出以律。人民軍隊所到之處,都嚴明紀律、秋毫無犯。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先爲部隊“約法三章”:以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奪民財者,槍斃;強奸婦女者,槍斃。第三野戰軍進駐上海,陳毅制定“入城規則”:部隊入城一律不得入民宅,並強調“天王老子也不行”。
“鋪路許輸頭作石,攀天甘獻骨爲梯。”只要人民有難,縱是滔天洪水、沖天烈火,縱是天塌地陷、病毒肆虐,縱是千裏撤僑、萬裏維和,人民子弟兵甘願把頭作鋪路石、骨作攀天梯,義無反顧、赴湯蹈火。
長河浩蕩流日月,愛民情懷永不變。
誰贏得了群衆,誰就贏得了人心。無論生活條件怎麽改變,無論戰爭方式怎麽演變,我們都不能忘了這條鐵律:依靠人民打勝仗;也不能忘了那一叩問:若無人民豈能活?
過去如此,永遠如此!
15
紅菜盤映照甘苦一心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5)
作者:高永堂
單位:山東省軍區
長征途中,毛主席來到紅一連與官兵交談,不知不覺到了吃飯的時間。得知連隊只有一個老南瓜時,他寬慰大家說:“南瓜就很好,我今天就在你們這裏打個牙祭,管飽就行!”于是,茶壺托盤成了招待領袖的菜盤,平常的南瓜成了美味佳肴。
後來,連隊官兵用紅布把紅菜盤包好,一茬一茬傳了下來。紅菜盤見證了領袖與戰士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感人場景,也揭示出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制勝之道——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同甘共苦,通俗地講就是“有鹽同鹹,無鹽同淡”。這八個字,是戰爭年代幹部共同的“口頭禅”。有一次,部隊打了幾只野鴿子。戰士們爲了讓首長補補身子,開飯時誰都不動筷子,鄧小平操著四川口音笑道:“我們紅軍的老規矩,就是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大家快把野鴿子湯報銷啰!”
同甘共苦,心與心便會貼在一起;患難與共,情與情便會融在一起。戰火紛飛、環境惡劣,官兵一雙草鞋讓著穿、一塊幹糧分著吃、一壺清水輪著喝,凝結成了生死相依的革命情感,産生了上下同心的巨大合力。
爲什麽舊軍隊一遇薪饷不濟就會嘩變、潰散,而我軍卻能忍受“高原寒,炊斷糧”“金絲被,蓋身上”的艱難困苦而愈挫愈勇、所向披靡,靠的正是“什麽都一樣苦”的好作風、好精神。正如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給中央的報告中所寫:“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麽人都一樣苦,從軍長到夥夫,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夥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麽人。”
千難萬難,官兵患難與共就不難;千辛萬苦,官兵同甘共苦就不苦。古代李廣,“得賞賜辄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士卒皆願“與之俱死”。朝鮮戰場上,彭德懷立下規矩:國內運來的慰問品,一律發到基層官兵手中,志願軍總部機關一件不留。他常說:“我們都知道前線的同志苦,要設身處地,跟他們一樣,不能有任何特殊。”志願軍正是靠著官兵同甘共苦、衆志成城,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
同甘共苦者興,上下同欲者勝。現在,環境改變了,條件改善了,不需要再用紅菜盤、喝南瓜湯了,但“官兵一致同甘苦”的精神與傳統,仍是攻堅克難的一把“密鑰”、克敵制勝的一把“利器”,永遠不過時,也永遠不能丟。尤其是面對改革的挑戰與考驗、轉型的攻堅與開拓,亟需全體官兵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苦吃在一起,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幹。惟此,才能實現“上下同欲者勝”。
16
軍號聲聲激揚血性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6)
作者:張首偉
單位: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
在我軍的曆史上,一個叫軍號的物品,生動彰顯著子弟兵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
習主席視察過的“煙台峰英雄連”連史館裏,珍藏著一把軍號–該連司號員張群生留下的軍號。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該連奉命在煙台峰實施阻擊,至11月2日,連隊幹部和班長全部犧牲,只剩下17名戰士。這時,司號員張群生站出來說:“現在我代理連長,人在陣地在。”最後全連僅剩3人。夜幕下,張群生吹響軍號,以這種方式向營指揮所報告:陣地還在,我們還在煙台峰上。
無獨有偶。在軍事博物館裏,也珍藏著一把軍號。這是朝鮮戰爭第三次戰役中,“英勇頑強、威震天德山”英雄連司號手鄭起生前留下的。就是這把軍號,令號稱英軍王牌的“萊福槍團”官兵聞風喪膽。在全連只剩7人的危機時刻,鄭起吹響軍號,潮水般湧來的英軍嚇得鳥獸散。後來,有英軍士兵在日記中寫道:“聽到這號聲,我感覺這分明是中國式的葬禮!”
一把軍號,就是一把點燃血性、勇往直前的火炬;一聲聲沖鋒號,就是一條條“甯可前進一步死,決不後退半步生”的殺敵令。可以說,軍號聲聲激揚血性。勇氣和血性,是軍人的脊梁、勝利的基因,也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鑄劍先鑄魂,練兵先練膽。一支軍隊、一名軍人,如果沒有橫刀立馬的底氣、舍我其誰的勇氣、一往無前的士氣,要想打贏戰爭,只能是一句空話。
90年來,無論是對抗反動派軍隊,還是對壘外國侵略軍,我們從來沒在武器裝備上占有太多優勢,但總能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軍具有“逢敵亮劍、英勇頑強”的血性虎氣,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這也充分印證了這樣一句真理:利劍總是對精神俯首稱臣。
今天,面對一體化聯合作戰,少數官兵認爲,打贏戰爭主要靠智能化裝備,靠殺手锏武器,勇氣和血性已不是那麽重要。事實並非如此。一個懦弱的“劍客”,即使擁有天下最鋒利的寶劍,也不可能戰勝對手;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如果缺少一股氣,也不可能打勝仗。強大的軍隊,必須具備敢打必勝的亮劍精神。這種精神一旦轉化爲官兵的思想意志和具體行動,就像一柄柄尖刀利刃,直刺敵胸,一往無前。誠如拿破侖所言:“戰爭的勝負,四分之三在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在于實際力量的對比。”
強軍必先強精神,重塑必先塑血性。現在,我軍正處于強軍興軍的加速推進期、履行使命的嚴峻考驗期、深化改革的攻堅克難期,也可能遇到“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的艱難險阻,可能面臨“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風險挑戰。但只要廣大官兵大力弘揚我軍優良傳統,保持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具備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對手。相信,當軍號再次響起時,人民軍隊必能亮劍出鞘、所向披靡、不辱使命。
17
一根燈芯見證勤儉節約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7)
作者:王洪國
單位:96035部隊
井岡山時期,按照規定,毛澤東晚上點燈可用三根燈芯,但爲了省油,他堅持只點一根。警衛員擔心他的視力,每到天黑就點亮三根燈芯,可毛澤東一進房,就悄悄挑滅兩根。就是在這一根燈芯的微弱光亮下,他寫下了《中國政權爲什麽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等光輝篇章。
一根燈芯照亮革命的偉大征程,也折射出革命前輩艱苦樸素的政治本色,映襯出人民軍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抗戰時期,愛國華僑陳嘉庚從新加坡回到中國,蔣介石花800銀元宴請他。而到了延安,毛澤東用自己種的豆角、西紅柿招待他,一頓飯只花了1.5元。陳嘉庚從餐桌上品出國共兩黨的未來,他斷言:“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革命戰爭年代,我們號召“節省每一個銅板爲著戰爭與革命事業”;和平建設時期,我們提倡“勤儉是個傳家寶,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改革開放年代,我們強調“要勤儉辦一切事情”。90年來,正是靠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人民軍隊在“苦日子”時,戰勝了物質匮乏、條件惡劣的困難;在“好日子”時,保持生活簡樸、開支簡省,不僅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人心。
勤儉節約是“興國之光”,也是興軍法寶;既能砥砺品格,也能保持本色。90年來,一代代革命軍人始終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僅涵養了良好的道德品質,也立起了精神文明的好樣子。事實證明,什麽時候弘揚我軍優良傳統,什麽時候就能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什麽時候丟掉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傳統,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反觀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幹部腐化變質、違紀違法,往往是從講排場、比闊氣開始的;一些人思想滑坡、信念動搖,也往往是從鋪張浪費、貪圖享受,不願過艱苦生活發端的。
甘過“苦日子”,也要善過“好日子”。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國力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國防和軍隊建設經費投入也越來越大。需要看到的是,雖然軍費有所增長,但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亟待投入的地方還有很多:人才培養、實戰化訓練、信息化建設、高新武器裝備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等等,都是需要花錢的事。只有堅持勤儉辦事,從管住“錢袋子”嚴起,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才能爲打勝仗提供有力保障。如果消費沒有章法,好鋼沒有全部用在刀刃上,不僅會助長奢靡浪費之風,也會損害部隊凝聚力戰鬥力。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今天,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重要的是把軍費管好用好,加強科學管理,統籌資源配置,堅持按照戰鬥力標准花錢辦事,把有限的財力物力用好用活,真正花在刀刃上,花出名堂、花出效力來。
18
“跟我上”彰顯以身作則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8)
作者:高海濱
單位:武警承德支隊政治處
在視察原16集團軍時,習主席講了一個以身作則的故事。
他說,“革命戰爭年代,我軍和國民黨軍隊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我們的幹部帶兵打仗都沖在前面,喊‘跟我上’,而國民黨軍官則往往是讓士兵‘給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八路軍一二九師旅長範子俠對部隊講:‘我前進你們跟著我,我停止你們推著我,我後退你們槍斃我!’這三句,我看可以成爲共産黨人的帶兵箴言”。
事實就是如此。我軍廣大指揮員把“跟我上”作爲帶兵箴言,抗日戰爭中打出了八路軍、新四軍的威風,解放戰爭中打敗了無數喊“給我上”的國民黨將領,贏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偉大勝利。
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主席把“堅持黨員幹部帶頭、以身作則”作爲我軍的優良傳統。90年來,人民軍隊上至三軍統帥下至基層指揮員,一直赓續和弘揚這一優良傳統。爲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毛澤東第一個把兒子送到朝鮮戰場;爲了作戰的方便,鄧小平第一個在二野部隊剃了光頭;爲了帶領官兵打勝仗,許世友、王近山、韓先楚、鍾偉等戰將帶頭沖鋒……正是一大批指揮員身先士卒、模範帶頭、率先垂範,影響和帶動廣大官兵激揚血性、英勇戰鬥,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爭。
軍之大事,命在于將。龍頭怎麽擺,龍尾怎麽甩;兵頭怎麽站,兵尾怎麽看。指揮員之于軍隊,如同舟行之羅盤,夜行之明燈。領導幹部擺正了位置、把准了方向,披堅執銳、奮勇當先,才能帶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才能確保隊伍打不垮、走不散、擊不敗。可以說,一句“跟我上”,一聲“看我的”,一嗓子“向我看齊”,包含著人民軍隊帶兵制勝的成功密碼,也形成了一支軍隊新型的官兵關系。誠如革命戰爭年代一位將軍所言:“你沖鋒在前,退卻在後,在部隊裏放個屁都是香的!你要是臨陣退縮,又吃不得苦,唱曲人家也不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90年來,時時處處以身作則,關鍵時候敢于喊“跟我上”,一直被廣大指揮員實踐著,從而帶領官兵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如果領導幹部不願帶頭,自身不過硬,一心只想著個人得失,甚至搞歪門邪道,怎麽能讓官兵信服?殊不知,缺少信任指數,何來打贏底數。實踐證明,我軍堅持弘揚領導帶頭的優良傳統,部隊就能始終保持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今天,我軍正行進在轉型重塑的新征程上。對指揮員來說,弘揚領導帶頭的優良傳統,不僅要帶頭轉作風,還要帶頭強能力。未來的信息化戰爭,打的是一體化聯合作戰,不僅需要指揮員具備良好的作風,更需要具備較強的戰略頭腦、科技思維、信息素質、指揮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帶領官兵打勝仗。一名指揮員如果不帶頭學理論、學裝備、學科技,不帶頭鑽研現代戰爭制勝機理、爭做明天戰爭的明白人,就無法喊出“跟我上”,也無法指揮官兵決勝于未來戰場。
領導帶頭,萬事不愁;幹部不領,水牛掉井。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只要指揮員敢于喊出“跟我上”“看我的”,部隊就沒有攻不下的山頭。
19
識字板見證學習革命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19)
作者:李挺
單位:武警衢州支隊
回望人民軍隊90年的曆史,一塊識字板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見證了我軍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的優良傳統。
在長征的隊伍裏,紅軍將士“認字就在背包上,寫字就在大地上,課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蓋上”。多年後,一位老紅軍感慨:爲了擺脫敵人追擊,那麽多好不容易繳獲來的辎重裝備都丟了,唯有識字板沒有丟。這支帶著“學校”、帶著識字板出征的隊伍,打出了新中國,也學出了人民軍隊的嶄新未來。
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基于這一認識,人民軍隊非常重視學習,一直保持刻苦鑽研、勤奮學習的優良傳統。建軍之初,我軍士兵雖有許多不識字,但喚起工農者大都是先進知識分子。他們中有後來被稱爲“無産階級孫武”的劉伯承、“詩人元帥”陳毅、“政治元帥”羅榮桓、文武全才的儒將葉劍英……在他們的帶領下,我軍掀起一輪又一輪的學習革命。正是依靠用科學理論、科學知識、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廣大指戰員,人民軍隊才克服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戰勝一個又一個強大敵人,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
戰爭既拼血性,也拼理性;既要勇氣,也要知識。一定意義上講,制勝優勢的取得,靠的是比對手更高的學習能力。戰場上的角逐,始于書本上的較量。不打贏書本上的戰爭,必然會輸在未來戰場。
新形勢下,我們的學習條件今非昔比,廣大官兵應倍加珍惜,自覺發揚我軍勤于學習的優良傳統,在學習革命中走在前列。不可否認的是,眼下仍有少數官兵學習熱情不高,有的忙于會桌,疏遠書桌。
殊不知,升級才能生存。不主動學習、及時升級,就無法掌握新知識、具備新技能、熟悉新戰法,必然會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能打仗、打勝仗就會成爲空話。
能否贏得學習革命,決定能否贏得軍事革命。當前,世界正經曆一場激烈的軍事變革,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演變,戰場空間正向太空、網絡、智能、深海、生物等領域拓展。打贏信息化戰爭,是力量的對抗,更是智力的比拼。面對“兩個能力不夠”“五個不會”等問題,我們唯有持續發起學習革命,才能迎頭趕上,挺立軍事革命潮頭,打贏未來高科技戰爭。
當前,我軍“脖子以下”改革正深入推進。轉型先轉素質,變革先變能力。學習不提高、能力不升級、本領不擴容,就驅動不了新體制、擔當不了新使命。只有時刻有一種“本領恐慌”,保持我軍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優良傳統,全心學知識、一心研軍事、潛心謀打贏,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實現能力升級、走在轉型前頭,讓能力優勢轉化爲體制優勢,讓體制優勢轉化爲制勝優勢。
20
“金剛鑽”精神無堅不摧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20)
作者:蒲毅
單位:第77集團軍某旅
“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是第77集團軍某旅前身部隊在抗日戰爭最艱苦階段叫響的戰鬥口號,是我軍著名的“金剛鑽”精神,一直閃耀在人民軍隊厚重的曆史中。
1942年,爲了反蠶食反掃蕩,新四軍2師10團突破火力封鎖,與日僞進行白刃格鬥,攻克了在淮北地區號稱“萬無一失的鐵桶”的杞崗,被上級授予“金剛鑽”團光榮稱號。“金剛鑽”團先後參戰1100多次,殲敵7萬余人,湧現出16個英模連隊,贏得無上榮光。“金剛鑽”精神是我軍不講條件、不怕困難、不懼硬仗的集中展現,也成爲人民軍隊無堅不摧、無敵不克、無戰不勝的優良傳統。
傳統無聲,作用無限。90年來,在人民軍隊的曆次戰鬥中,處處體現著“金剛鑽”精神,彰顯著我軍無堅不摧的優良傳統。洛陽戰役中,後來被授予“洛陽英雄連”的某團5連經過1個多小時的浴血奮戰,勝利攻克西門,而連隊129名勇士只剩下19人。塔山阻擊戰,將士們用血肉之軀築成鋼鐵堡壘,冒著頭上傾瀉而下的炮彈,擊潰號稱“沒有拿不下的陣地”的敵“趙子龍師敢死隊”。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在被轟炸成焦土的陣地鏖戰43天,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打出了國威軍威。曆經槍林彈雨的千錘百煉、無數惡仗的血火考驗,敢于亮劍的勝戰基因深深地融入我軍血脈,成爲克敵制勝的法寶。
毛澤東說:“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90年來,從南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到井岡山上的紅旗漫卷;從萬裏長征的艱難跋涉,到抗日戰爭的抵禦外侮;從解放全中國的南征北戰,到抗美援朝的保家衛國;從抗洪搶險的血肉長城,到抗震救災的生死救援;從走出國門的維和護航,到遠赴大洋的實戰演練……人民軍隊正是憑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虎氣銳氣、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戰勝一個又一個強大敵人,克服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爲黨和人民建立了偉大的曆史功勳。
勇者無懼,血性無敵。戰爭年代,“金剛鑽”精神在逢敵亮劍的沙場上閃光。和平時期,我軍優良傳統在練兵千日的實戰化訓練中砥砺。俗話說,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新形勢下,無論是攻下“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山頭”,還是啃下“一體化聯合作戰訓練的硬骨頭”;無論是遂行搶險救災的非戰爭軍事行動,還是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神聖使命,都離不開“金剛鑽”精神,離不開無堅不摧的優良傳統。
今天,我們正處在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的關鍵時期,前進的路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永葆赤子之心,不忘奮鬥精神,始終弘揚我軍優良傳統,喚起“知其難爲而爲之”的責任擔當,堅定“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如磐信念,就一定能砥砺前行、不辱使命,在新長征路上爲黨和人民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