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隨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離世,“告別英聯邦”“告別君主制”的聲音再次響起——(引題)
英聯邦,走向不確定的未來(主題)
梁凡
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新國王查爾斯三世隨後登基,同時也接過了英聯邦的領導權。
然而,隨著女王的去世,“告別英聯邦”“告別君主制”的聲音也在不少英聯邦國家再次響起。
一
英聯邦是一個松散的政治經濟磋商和合作組織,其前身是有著“日不落帝國”之稱的英帝國。英聯邦沒有中央政府,英王是英聯邦的名義元首。英聯邦也不設權力機構,秘書處是英聯邦的行政機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勢力大大削弱,許多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各英屬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都是獨立的。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確定自治領的完全獨立主權,英聯邦正式形成。
“二戰”以後,英國的國力進一步衰退,同時全球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殖民化運動。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當時的英國政府和1952年即位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嘗試通過英聯邦這一較爲松散的組織形式,繼續維系英國與其前殖民地的關系。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的70年裏,英聯邦的成員國從8個發展到如今的56個,分布在非洲、亞洲、美洲、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總人口幾乎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英聯邦的56個成員國又分爲兩類:一類是尊英國國王爲元首的國家,被稱爲英聯邦王國,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國家;另一類英聯邦成員有自己的國家最高領導人,且大多是總統制國家,比如新加坡、斐濟等,不過也有一些君主制國家是以自己的君主爲元首,比如馬來西亞、文萊、湯加等。
二
2018年,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推舉下,英聯邦首腦會議確認查爾斯將出任下一屆英聯邦首腦。
盡管有分析人士認爲,鑒于繼任的查爾斯三世作爲元首的角色僅具有象征意義,英聯邦內部應該不會立即發生顯著變化。但事實上,英聯邦內部早就已經有了“不穩”迹象,而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後,這一動向變得愈加明顯。
對于仍奉英國君主爲國家元首的“英聯邦王國”而言,君主制的存廢一直是受到關注的議題。
2021年11月,加勒比島國巴巴多斯宣布不再承認英國女王爲國家元首,正式改制爲共和國。牙買加也暗示可能會效仿巴巴多斯的做法。今年8月的一項調查顯示,56%的牙買加人贊成取消英國君主的國家元首地位。
9月10日,另一個英聯邦成員國、加勒比海國家安提瓜和巴布達總理加斯頓·布朗表示,該國將在三年內舉行“共和制公投”。
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後不久,英聯邦王國成員之一的澳大利亞就有政客呼籲進行憲法改革建立共和制國家,不再將英國君主視爲國家元首。
雖然澳總理阿爾巴尼斯12日稱,“現在不是進行這種辯論的時候。”但此前澳政府內閣增設“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被認爲是“去英國王室化的一次突破”。
12日,當被問及英國君主的更叠是否會引發共和制的討論時,新西蘭總理阿德恩稱,目前新西蘭不會積極采取措施在短期內成爲共和制國家,但她預計新西蘭最終會改制爲共和國。
三
有英國媒體認爲,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後,英聯邦正在尋找一個“新角色”。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一變化爲英聯邦國家“重置”殖民時期的不平等、種族主義等遺留問題提供了機會。
女王去世後,部分英聯邦國家政界及活動人士已在借機呼籲,要求取消英國君主作爲英聯邦國家元首地位,並要求英國爲曆史上的奴隸販運支付賠償金。
9月8日,巴哈馬國家賠款委員會主席霍爾·坎貝爾表示,“隨著君主制角色的改變,希望這可以成爲推動本地區有關賠款討論的機會。”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報道,今年6月在盧旺達舉行的峰會上,當時還是王儲的查爾斯,曾向英聯邦領導人表達他對奴隸貿易帶來的痛苦感到悲傷,並稱只有承認過去的錯誤,才能發揮國際大家庭的潛力。他還表示,各國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離開英聯邦成爲共和國。
今年3月,英國威廉王子及妻子凱特曾到訪加勒比英聯邦國家伯利茲、牙買加、巴哈馬,外媒分析稱,此舉或是爲了說服該地區國家不要跟隨巴巴多斯解除英國女王的國家元首職務,卻遭到牙買加活動人士要求英國爲其曾經的殖民活動道歉和賠償的抗議。
美國《紐約時報》9月8日刊文稱,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一直是“穩定的基石”,但“不應該浪漫化她的時代”。文章稱,女王“幫助掩蓋了非殖民化的血腥曆史,其程度和遺産尚未得到充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