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道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23日報道,台當局已籌編完成明年的總財政預算案,其中軍費預算將較今年增加3%。台當局防務部門另外規劃特別預算案,包括制造具“源頭打擊”能力的導彈以及建造軍艦的經費,以強化自主作戰能力。
報道稱,台行政機構已經完成明年度的總預算案。台行政機構“主計長”朱澤民表示,目前規劃提報26日台行政機構會議審查。
報道稱,經台軍積極爭取,台行政機構就人員維持費、作業維持費與軍事投資總計編列3726億元新台幣(1元新台幣約合0.23元人民幣——本網注),較今年增加3%。
報道稱,蔡英文當局執政5年多來,防務預算平均以超過2%、3%的幅度逐年成長,原則上希望以不低于當年度的經濟總體成長幅度來編制防務預算。
報道指出,台當局2016年上台時編制2017年度總預算案,經台立法機構通過2017年度防務預算爲3192億元,占當年度總預算比率爲16.2%。2019年度防務預算達到3404億元,占當年度總預算比率達17%,爲執政以來防務預算占總預算比率最高的一年。2022年度的防務預算更成長到3726億元。
報道注意到,台當局防務部門還規劃提出達2000億元導彈“全量産”特別預算案,重點在于加速提前量産各式具備對大陸沿海機場和軍事設施進行“源頭打擊”能力的導彈,此案已獲蔡英文拍板,預計在9月初由台行政機構送交台立法機構進行審議。
報道稱,台軍現役射程250至600公裏內的彈種包括“雄風二E”巡航導彈、(戰機挂載)空射型“萬劍彈”等。目前正在研發射程達1000公裏對陸攻擊彈種,傳有包括具備戰術反制的“雲峰”中程導彈、增程型“雄二E”、防空增程型“天弓三型”等導彈。
台灣《中國時報》8月23日發表題爲《撒幣充實戰力 不如提振經濟》的文章,作者爲呂昭隆,文章稱,大疫期間,台灣民衆生活大受影響,不少家庭陷入困頓,此時提特別預算造導彈及造武器,時機不對,台當局應該三思。誠如民意代表所言,編特別預算造導彈還不如買疫苗,台當局應振興經濟,並讓人民盡速恢複正常生活,才是當務之急。
文章稱,就軍事面言,對于發展反制(進攻性)導彈,特別是中程導彈,台軍方內部一直有較大爭議。持反對意見的將領認爲,兩岸實力與資源差距拉大,台軍發展中程(進攻性)導彈達不到嚇阻效應,也與台軍整體防衛構想不符。
文章還稱,連自造潛艇這等重大軍事投資,都是編在年度防務預算,沒走特別預算的路,造導彈卻以特別預算支應,說不過去。
文章指出,此外,若因阿富汗政局影響,台當局想增加軍費,向國際表達“自我防衛”決心,若以2000億元新台幣(量産導彈)特別預算,分10年編列計,1年多200億元新台幣,則編到年度防務預算即可,更能充分反映軍費成長事實,又何須列特別預算?
文章認爲,就政治面言,兩岸問題該用政治手段解決,而非軍事解決。當然,現多了個美方變數,兩岸灰色沖突與小規模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是有,但台當局的責任應是避免戰爭發生,而不是美方作勢喊沖,我們就真要奉陪到底。
文章稱,現民進黨雖居台立法機構多數,但在大疫期間,編列逾2000億元新台幣造武器的特別預算,多數台灣民衆未必支持,執政黨應該要體察民意,不應站在民意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