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中資券商上半年營收、淨利潤腰斬
中國基金報記者 莫琳
隨著A股中期業績披露完畢,在港中資券商的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港中資券商中,僅華泰國際和中泰國際的淨利潤實現了正增長,中金國際和中信證券國際淨利潤均同比下降超40%。曾經的“營收老大”海通國際的淨利潤則直接由盈轉虧。
華泰國際以營業收入(50.21億港元)和淨利潤(13.10億港元)分別同比上漲17%及19%的好成績,占據出海券商排行榜第一名。
中泰國際研究部副主管趙紅梅認爲,恒生指數過去12個月下跌24%,3月曾創十年新低,指數成交量都在跌;投行業務方面,港股IPO融資金額同比下跌91%,同時,由于內地房企發生大面積違約中資高收益美元債下跌劇烈;在資金端方面,香港銀行間拆借利率大幅上升至0.87%,這些外部因素導致在港中資券商經紀、投行、自營、資管多條業務線收入下滑,尤其是投資收益大幅下跌。
投行業務腰斬、自營業務大幅虧損在港中資券商業績大滑坡
近兩年的香港IPO大浪潮,掩蓋了以IPO保薦,債券承銷爲主的在港中資券商的業績隱憂。今年上半年,投行業務腰斬、港股市場低迷,高收益美元債暴跌,使得注重在香港做市、投行中介等重資産業務的在港中資券商們普遍面臨營收、淨利雙降。
去年的“香港IPO之王”中金國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港股IPO共27單,融資規模26.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1.2%;再融資方面,完成79單,交易規模55.08億美元,同比下降90.1%。美股方面,中資企業美股IPO共完成5單,融資規模1.48億美元,同比下降98.9%。中資企業美股再融資和減持共完成11單,交易規模 2.07億美元,同比下降96.7%。
投行業務的腰斬讓中金國際的營收下降31%,淨利潤更是下降了42%。天風證券指出,中金國際的盈利下滑,還拖累中金公司投行業務以及整體業績表現。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營收和歸母淨利同比下降16.1%、 23.3%。
中信證券國際、國泰君安國際、海通國際等去年的港股IPO前十強選手,在今年上半年,投行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水。
銀河國際則另辟蹊徑,開拓東南亞市場。股票經紀業務在新加坡市場穩居第1,在馬來西亞市場排名上升1位至第2,在印尼和泰國市場也排名前列。數據顯示,銀河國際淨利潤雖然同比下降超70%,但是仍然實現了4700多萬元的盈利。
銀河國際也認爲,憑借地域多元化優勢,銀河國際營收和利潤韌性凸顯,在今年上半年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實現盈利。
投行業務縮水的同時,自營收益的虧損讓在港中資券商的業績更加“雪上加霜”。在爲數不多披露具體營收構成的國泰君安國際的財報裏,交易及投資收益是唯一虧損項,虧損約2.87億港元。
興證國際將盈轉虧的主要原因歸于受全球貨幣政策收緊、地緣政治以及疫情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股權及債券投資公允價值發生變動而産生虧損;同時,受投行項目周期性影響,承銷業務收入同比減少;以及報告期內就保證金貸款産生之應收賬款的預期信貸虧損。
西證國際則營收、淨利潤雙雙錄得負收益。半年錄得綜合淨虧損約2.02億港元,淨利潤同比減少3933%。該公司董事會認爲,上述業績下滑主要由于報告期內坐盤買賣業務錄得投資虧損淨額約1.15億港元,同比減少約198%。
銀行系的中資券商交銀國際則在2022年上半年因自營交易大幅虧損13億港元,同比由盈轉虧,環比虧損擴大。這13億的虧損中,包括3.9億港元對資産管理客戶的保證收益付款和8.8億港元股票、債券投資和Pre-IPO股權投資淨損失。
輪流“踩雷”美元地産債
繼去年中泰國際“踩雷”境外地産美元債,巨虧8億元之後,海通國際今年上半年疑似也“踩雷”地産美元債。
雖然海通國際對于虧損超11億港元的原因是,“香港資本市場活動在2022年上半年放緩導致集團的傭金及手續費收入減少,及因金融市場震蕩造成證券價格下降而産生投資淨虧損。”
有業內人士指出,海通國際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實際還是因爲“踩雷”美元地産債。這個問題實際在去年就已經顯現出來。
根據2021年財報,海通國際去年三季度就開始出現投資收益的虧損,到了第四季度,投資收入出現有逾8億元損失。
數據顯示,海通國際管理的海通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房地産持倉曾高達81.55%,直到2021年12月才發生大幅調倉,房地産持倉占淨值比重大幅調低至48.36%。雖然此後的每個月都在調低,直到目前房地産持倉只有15.46%,但依然位于第一大倉位。2021年中期,其資産尚有4.7億美元,目前基金規模只有0.33億美元。
8月30日,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中信證券國際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85億元、淨利潤8.4億元,表現好于同業在港中資券商。因爲中信證券國際在房企美元債的相關敞口較低,受市場下行影響有限,業務風險可控。
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盈利的銀河國際也表示,在去年就已經提前出清內地房地産美元債敞口。今年上半年,繼續加強了風險管理,主動排查,消除風險隱患,在市場激烈波動的情況下未發生重大風險事件。
逆風而行香港券商子積極拓展跨境金融綜合業務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25周年,也是中資券商耕耘港市的25周年。以國君國際、華泰國際、銀河國際、海通國際等爲代表的一批在港中資券商抓住了中國資本市場持續開放,兩地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深化所帶來的的曆史機遇,不斷創新,實現了由夾縫求生到成爲香港資本市場中流砥柱的華麗蛻變。
今年,各家中資券商在業務打法上呈現差異化,但在業務發展布局思路上則有一個趨同方向,即加速推進拓展其他發達或新興市場。多家券商香港子公司表示,基于香港市場而布局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把握對外開放帶來的跨境新機遇,也是許多中資券商的未來戰略選擇。
券商香港子發揮各自優勢拓展多元化經營
在今年海外市場大幅波動,香港股市表現疲軟的大背景下,各券商香港子公司依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拓展多元化經營,努力開拓亞洲市場,提升市場份額。
記者了解到,華泰國際在跨境業務方面,依托數字化平台持續提升交易能力,上半年,華泰國際跨境業務交易量突破1.1萬億港元,同比增長超110%。通過跨市場與跨境聯動,華泰的場外衍生品及跨境業務持續領跑。公司在戰略上去方向性、去自營投資,同時采取多樣化的對沖手段,強化風險前置管控能力,通過加強數字化應用完善風控體系,在波動市況下把控住風險,穩步穿越周期。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夕,華泰國際捕捉時間窗口發行10億美元公募債,發行規模爲同業同期最大,同時利差最窄。此外,由于業務發展穩健,公司還在上半年逆勢舉辦人才論壇,強化人員儲備。
2022年上半年,頭部券商收入利潤排名重新洗牌,國際業務成爲決定排名的主要變量,剔除國際業務影響後,收入利潤排名變化不大,但銀河證券利潤排名提升2名。銀河國際表示,主要原因是東南亞業務及輕資本的費類收入結構改善。銀河證券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立足香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金融服務,海外客戶總數超過51萬,其中東南亞客戶占比超過90%;經紀業務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4個核心市場市占率超過6%,在新加坡連續5年保持第1,在馬來西亞連續10年位列前三。”
此外,今年上半年,銀河國際股票經紀業務在新加坡市場穩居第1,在馬來西亞市場排名上升1位至第2,在印尼和泰國市場也排名前列。今年上半年,銀河國際投行業務收入逆勢上升,同比增長49%。債券承銷項目數增長近5倍。資管業務托管規模在逆市中穩中有升。
記者注意到,風險管理也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國君國際堅持穩健的風險與合規文化,果斷輸出高效風險管理措施。針對美國國債利率不斷攀升、內房債違約等高風險事件,采取動態風險對沖,避免重大損失。持續壓縮高風險敞口,熨平市場風險、金融資産價格波動對資産負債表的影響,風險價值及各項風險敏感度指標均于上半年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提升客戶驅動型業務占比,改善資産負債表結構及整體風險調節後的收益率。
此外,集團還全面啓動跨境業務綜合服務平台,緊抓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機遇。上半年,在機構交易、企業融資、財富管理、研究服務、資産管理五個方向加強兩地資源的深度融合,並已落地不同資産類別下各類跨境交易産品以滿足客戶需求。6月底,中國證監會就集團設立澳門子公司事項正式出具無異議覆函。同時,集團加速布局東南亞市場,越南和新加坡子公司收入同比穩步提升。國泰君安證券總裁王松表示,接下來公司將繼續加大境外客戶開發力度,把握“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發展財富管理與跨境業務,並著力提高在越南市場的影響力。
海通國際(美國)則在年初完成首個美國SPAC IPO項目,開創了中資投行以美國主體公司做承銷工作的首例,並在積極開拓全球存托憑證(GDR)項目儲備。同時,該公司的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在新加坡積極推進家族辦公室業務,與多家當地資産管理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正式于新加坡市場展開外部資産管理(EAM)業務。
賦能更多中小券商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2年,香港證券業日子並不好過,香港券業結業潮來襲,中小券商更是舉步維艱。爲攪動市場活水,賦能更多中小券商,記者了解到,已有頭部中資券商和中小券商展開合作,鼓勵中小券商“加盟”,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去年年中開始,華泰國際就開始探索“賦能中小券商”。比如通過旗下自主研發的一站式財富管理平台漲樂全球通APP,鼓勵中小券商“加盟”,把客戶轉介進來買賣産品。據華泰國際介紹,這些合作券商可獲得分傭並節省自身的系統運營成本。在開放平台合作模式下,一方面中小券商有更多時間觸達客戶,另一方面漲樂全球通APP可提高用戶黏性,同時通過合作券商理解客戶投資需求,進一步優化和提升平台用戶的體驗,真正實現共贏。數據顯示,漲樂全球通自今年7月上線以來累計下載量超過 145 萬,上半年平均月活數爲 16.09 萬。截至6月底,漲樂全球通已成功對接了十多家中小券商,成功引領行業“開放”熱。
“公司樂意做市場的“鲶魚”,希望和更多中小券商合作,共享共用金融科技,實現高質量發展。”華泰國際向記者表示。
今年7月,國泰君安國際也在香港推出“開放金融”理念,加強證券金融行業間協作與共贏,並鼓勵香港同業券商或資産管理機構,通過EAM、轉介與綜合賬戶等多樣化方式加盟,共享財富管理平台,爲客戶提供全面、高質量金融産品。
國泰君安國際行政總裁祁海英女士表示,“開放”是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未來香港證券行業的主要方向。證券行業企業間互相競爭,但更多是良性的合作共贏。隨著香港財富管理市場不斷發展,行業將不斷創造增量市場。大家共同做大蛋糕,互爲生態,爲客戶提供更優質、全面的金融服務。
銀河國際則提到,目前中美審計監管協議初步達成,對部分在美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公司而言屬利好,但中概股整體未必會因此將美國當成主要上市選擇,新公司特別是業務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公司仍會審慎考慮赴美上市。同時,港交所持續推進上市制度改革(如引入SPAC機制等)和深化互聯互通(MSCI中國A50期貨、跨境理財通等),香港資本市場的活力和對資本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在港上市也更方便吸引內地投資者,港股IPO仍將爲港中資券商帶來大量業務機會。
編輯: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