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永遠不要打聽女士的年齡,但“新航空姐”除外。
“新航空姐”(The Singapore Girl)是一個閃亮的名字,是多彩的天使,有時候也被翻譯成“新加坡女孩”。她誕生于追求時尚、創造和變革的1970年代,雖曆經數代傳承,仍隽永如新——美麗、優雅、隽永、時尚。 時光流轉,新加坡女孩早已經成爲新加坡國家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航空姐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無疑就是他們那身帶有濃濃南洋風情的制服。身著標志性沙籠可芭雅制服的她,早已被全世界視爲亞洲熱情好客的象征。沙籠可芭雅(sarong kebaya)制服由法國知名的女裝設計大師鮑曼(Pierre Balmain)在1968年設計,以傳統亞洲蠟染布料精制而成,初期是馬來西亞-新加坡航空(MSA)的空乘制服。
制服沿襲了馬來沙籠可芭雅服飾的傳統線條,並針對馬新航空的企業文化在褶邊、袖口、領口和前襟處進行了設計方面的創新。1972年馬新航空分家,新加坡航空開始獨立運營。1974年新航再次邀請鮑曼對制服設計進行了修改,通過對領口的圓潤修改使其更符合東方女性的面部特點,寶藍蠟染面料的選用也更突顯了新航的地域特征。如今,沙籠可芭雅制服早已經是新加坡航空的標志性符號。
制服面料共有四種顔色,每種顔色都代表著不同級別和職位的新航空姐。藍色代表一般意義上的空姐,綠色代表高級乘務員,紅色代表乘務長,紫色代表總艙務長。雖然顔色多元,但是制服的款式和整體設計在誕生後的四十多年間並沒有什麽顯著的變化,從而也讓新航空姐這四個字成爲了一個文化符號,镌刻在了新加坡的國家品牌簿上。
新航在最初對空姐的選拔方面,條件比較苛刻,諸如年齡必須在26歲以下、身高不低于170cm、容貌姣好還必須是符合國際化審美的亞洲面孔等等。在女權組織的呼籲下,這一標准才有所放松,以弱化原來的男性中心主義。
不論是制服還是個人容貌條件等等都只是外在的客觀條件,新航空姐概念的打造更爲關鍵的還在于其嚴格的品牌塑造流程和高效的品牌管理體系。借助完備而貼心的機載娛樂、口感滿足的餐飲、周到及時的地面服務、高效穩健的安全駕駛等,在塑造了新航品牌的同時,也讓這一品牌的核心參與者新航空姐這一文化符號得以確立。
翺翔在藍天上,與新航空姐的每一次邂逅都成爲新航客戶的美好回憶。在很多的乘客心裏,新航空姐就是天使的化身。天是藍的,天使卻是多彩的。因爲她們的名字叫:新加坡女孩。
新加坡航空
新加坡航空公司是新加坡的國家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以樟宜國際機場爲基地,主要經營國際航線,在東南亞、東亞和南亞擁有強大的航線網絡,並占據袋鼠航線的一部分市場。除此之外,新加坡航空的業務還有跨太平洋航班,包括以A340-500來營運的全球最長的直航航班新加坡-紐約和新加坡-洛杉矶。新航還是首個營運全球最大型的客機A380的航空公司。
新加坡航空公司對其旅客的關心和照顧爲其贏得了許多航空界和旅遊界大獎,包括第 27 次獲得 Business Traveler 的“世界最佳航空公司”大獎、連續 20 年獲得 Travel+Leisure 雜志的“全球最佳國際航空公司”大獎,並在《財富》雜志的“2015 年全球前 50 名最受欽佩公司”中名列第 19 名。
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其對旅客服務的專注。所有服務艙級的機上菜單都會提供由國際知名廚師團隊烹饪的美味食物,所有旅客也都能享受到公司最新的機上娛樂系統,可提供業界最多的電影、音樂和遊戲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