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有5萬多個核彈頭,約達200億噸TNT當量的核武器,一旦發生核戰爭,地球上會不會出現類似的核冬天呢?這個問題引起五位美國科學家的注意。他們經過一年半的研究,于1983年10月正式提出“核冬天效應”的理論,從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日本還專門拍攝了《地球凍結》的科幻影片。研究者以美蘇使用核武庫中40%核武器(50億噸)在北半球進行核戰爭爲背景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公開發表的核武器性能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終于得出這樣的推論:在一場50億噸當量的核大戰中,可將9.6億噸微塵和2.25億噸黑煙掀入空中,射向地球的陽光被這些黑煙的微粒吸收而變熱,變熱後的黑煙又産生一股上升氣流,將黑色微粒子推向30公裏高的同溫層,使臭氧層遭到破壞。這樣,整個地球就會變成暗無天日的灰色世界,厚厚的煙雲遮蓋著天空,終日不散,陸地再也見不到陽光,白天和夜晚難以區分,氣溫急劇下降,綠色植被凍死,海洋河流凍結,地球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人類生存條件被毀于一旦。這就是核冬天和核冬天效應所帶來的悲慘世界 。
之前人們雖然對核戰有一定的恐懼,但衆所周知的是,美蘇兩國均擁有可以抵禦核襲擊的軍事基地,因此“相互毀滅”理論並沒有絕對的威懾性。而“核冬天”理論的提出,則使人們徹底明白了核戰的毀滅效應,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儲存數百年的食物,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核戰襲擊後還有幹淨的空氣,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在核大戰後活下來。薩根長期從事太空氣象研究。早在1971年,美國”水手”9號宇宙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後,發回了火星被其風暴掀起的塵埃所遮蓋的照片,就引起了卡爾·薩根的注意,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連續3個月的跟蹤監測。結果發現,升到火星上層大氣中的這些塵埃能大量吸收陽光,並使這一層的大氣加熱,而火星表面則變得黑暗不清,溫度很低。1983年初,當卡爾。薩根從瑞典《環境》雜志上看到《核戰爭後的大氣層:昏暗的中午》論文後,思維豁然開朗,這一問題與他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具有重大的潛在意義和深遠影響。由于問題重大,他又感到個人力量之不足,于是,他迅速會同美國航天局的另外四位著名科學家:科特,圖恩,阿科曼,波拉克,組成小組,利用物理模型,核戰爭模型,就一場大規模核戰爭産生的煙雲和塵埃對地球大氣的影響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小組五位科學家,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初步攻克了這一課題。1983年10月31日,在華盛頓召開了”核戰爭以後的世界--關于核戰爭帶來的長期的全球性生物學後果討論會”。
有蘇美等近20個國家的500名正式代表參加。與會代表中有科學家,各國的外交使節和官員以及來自美國各地的政府官員,教育學家,環境問題專家,企業界領導人,外交政策制定者和軍界頭面人物。會上。小組聯名宣講了他們的學術報告,題目是《核冬天:大量核爆炸造成的嚴重後果》。會議還安排了一個90分鍾的電視節目,即與由著名的蘇聯科學家組成的小組進行電視對話。蘇聯人的研究結果證實了美國科學家的觀點。在這個劃時代的華盛頓會議之後,又有許多詳細的研究工作證實了,兀’小組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地球上的生命正面臨著核冬天的嚴重威脅。這篇報合後來公開刊登在美國1983年2月23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核冬天的影響
在每一個核爆炸地點上空,都會騰起一股巨大的由塵土和煙灰構成的柱狀雲團。這股雲團上升到大氣層5~10英裏乃至更高的地方,然後沿著水平方向四處擴散,很像暴風雨來臨前的“鐵鑽”狀積雨雲,接著又合攏到一塊。核打擊次日的清晨將沒有黎明,中午時分天空仍會一片漆黑,這種黑暗將持續若幹星期。在此期間,氣溫將日複一日地下降。在大陸內地,氣溫總計可能下降40℃(72F),這足以變夏日爲冬日,變冬日爲北極的冰天雪地。至于在沿海地區,例如在英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會少得多,可能只下降15℃(27F)。這是由于海洋溫室效應的緣故。但即便如此,沿海地區氣溫的變化也足以變夏季爲冬季了。要知道在正常情況下,英國四季的氣溫差本來就不像大陸性氣候那樣明顯,這當然也是出于海洋溫室效應的作用。首先是 這種黑暗與致命的霜凍,再加上來自放射性塵埃的高劑量輻射,會嚴重地毀滅地球上這個地區的植物。嚴寒、高劑量輻射、工業、醫療、運輸設施被廣泛破壞,再加上食品和農作物的短缺,將會導致因饑荒、輻射和疾病引起的人類大規模死亡。科學家還認爲爆炸産生的氮氧化物將破壞臭氧層。科學家已經在熱核爆炸實驗中觀察到了這種此前未曾預料過的效應。由于臭氧層的再生,這種效應會被削弱了。但是一場全面核戰爭的效應,毫無疑問將會更加巨大。臭氧耗盡(以及隨之而來的紫外線輻射增加)的次生效應將非常顯著,它會對人類多種主要農作物産生影響,也會通過殺死浮遊生物而毀壞海洋食物鏈。
其他
此外,核國家之間的緊張對立依然是最有影響力的“三戰起源說”,他們相信諸如巴基斯坦與印度、中國、朝鮮、俄羅斯與美國等核國家之間的對立將是未來和平的最大威脅。總之,各種說法似乎都離不開一個地區性大國的影響,尤其是美國同其他國家的沖突,似乎被形形色色的觀點普遍認爲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鍵性”因素。
威脅依然存在
我們發現自己所處的戰略環境越來越危險。烏克蘭危機已經威脅到了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的穩定,包括在核武器層面。上月有報道稱,克裏米亞危機期間,俄羅斯的國防官員曾建議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考慮讓俄羅斯的核武庫處于警戒狀態,尤其能說明危險的存在[3] 。
外交行動幾乎未對這種新的核緊張局勢起到任何緩解作用。這使俄羅斯和美國進行談判,以緩解在危機期間“要麽使用,要麽失去”核力量的壓力,並將錯誤發射的風險降到最低,變得更加關鍵。
事實是,我們依然信奉冷戰時期的核打擊原則。這一原則規定了三個戰略選擇:先發制人、收到預警後發射和遇襲後報複。只要“共同毀滅原則”(mutuallyassured destruction)的架構完好無損,就沒理由認爲俄羅斯和美國已經放棄了這些選擇。
對任何一方來說,收到預警後發射的決定,都是基于來自早期預警衛星和地面雷達的信息。考慮到戰略導彈的飛行時間爲15到30分鍾,在收到可能會遭到攻擊的警報後,必須在幾分鍾內做出發射決定[3] 。
擦肩而過
“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核武器足以讓對方毀滅數十次,因此不得不保持“恐怖平衡”。現在不少人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爲核裁軍導致了核武器數量的削減,核恐懼以前沒有導致核戰爭,以後也不會導致核戰爭。印度一位學者研究認爲,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面對美國和蘇聯兩個核大國數次核威脅。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不但向總統提出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而且提出要使用原子彈。
英國不只一次計劃用核武器攻擊中國[4] 。英國戰略核力量在世界範圍內的秘密部署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並且一直到1998年才停止在海外部署核武器,部署的範圍遍及歐洲、美洲、澳洲和亞洲,其中最爲驚人的是,英軍曾制定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絕密計劃,1963年11月,開始在新加坡進行針對中國的原子彈投擲訓練。我們老老實實過自己吃糠咽菜的窮日子,沒招誰沒惹誰,真是人在家中坐,禍自天上來。英國在東南亞地區進行核武器部署的理由,是准備對付東盟與中國之間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有限戰爭,也是不讓美染指英國“傳統的勢力範圍”。英國首相麥克米倫此時的想法是美國人的勢力控制了朝鮮半島、台灣和印度支那半島,那麽東南亞這一片決不能再落入美國人手中!向東南亞地區部署核武器是“最沒有風險”便可達到控制該地區的一個辦法。更讓人震驚的是,英國轟炸機的攻擊目標還包括緬甸,因爲英國軍方異想天開地認爲,一旦中國與東盟開戰,那麽中國軍隊肯定要向緬甸挺進,所以原子彈打擊的範圍包括緬甸境內的目標。英軍在新加坡丁加機場低空核轟炸演習,一直持續到1970年。2006年6月30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了一批1957年—1961年間的絕密檔案,從而揭開了一個驚天秘密,英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爲防止中國收回香港,曾計劃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並且在新加坡部署核轟炸機,計劃秘密儲存48枚核彈。爲給保衛香港上“雙保險”,又唆使美軍參與對華核戰爭計劃,狼子野心,何其毒也。1966年,中國成功研制出原子彈,這場核戰爭鬧劇終于偃旗息鼓。
這是英國,美國也同樣,多次計劃動用原子彈[5] 。白宮的一份文件《美國對共産黨中國的政策》認爲,“在與中國全面沖突時,美國的力量(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武器)將給中國共産黨的空軍和地面裝備以致命打擊”;並且指出,這樣做,“或許會消耗掉美國原子彈儲備的一個相當的比例”。據公開的文件表明,1954年一年之內,白宮專家們曾五次勸說艾森豪威爾對中國進行核攻擊。五次建議雖然都未被艾森豪威爾采納,但是,爲了對“迅速增長的蘇聯和中國的威脅”作出反應,艾森豪威爾還是于12月1日會晤國防部長威爾遜和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斯特勞斯,安排“增加在海外部署”美國的核武器,讓他們放手執行一項把36%的氫彈和42%的原子彈部署在海外的計劃。他還指示斯特勞斯把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對原子彈的控制權移交給國防部。
美國軍事指揮官也曾計劃對中國進行核打擊[6] ,以保護法國統治的印度支那免遭侵略。並說,他們“並不打算對共産黨國家的領土和人民進行大規模的核打擊,而是打算在適當的時候,對朝鮮的軍事目標以及中國境內的那些被用來支持在朝鮮的軍事行動的軍事目標進行常規打擊和核打擊”。國家檔案館公開這份備忘錄只是大量銷密工作的第一階段。根據克林頓總統的命令,大約有長達4400萬頁的曾經是機密的文件最近將公之于衆。
2006年4月30日,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公布了12份冷戰期間的文件,有原子彈攻擊中國廈門的具體步驟。艾森豪威爾回憶說,在1958年8月解放軍炮擊金門後的九個月裏,美國爲了支持台灣國民黨軍隊,不得不卷入一場危機之中,也差點使國家走向“戰爭的邊緣”。 從一開始,白宮內部就有分歧。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阿瑟·W·雷底福海軍上將代表參謀長聯席會議大多數成員宣稱,對這些島嶼全力防禦對于保衛台灣至關重要,他還提出如果中國對台灣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美國就應動用原子武器。這是雷底福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裏,第三次建議對中國采取侵略行動,包括投擲原子彈。核戰爭的幽靈嚴重威脅著中國與世界的安全。波蘭解密的曆史檔案顯示,華約曾想用核彈蕩平歐洲。中蘇關系緊張時期,蘇聯也曾計劃動用原子彈襲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