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補壹刀
執筆/胡一刀
北約峰會剛結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多國海上軍演就開始了。
美國設定好的這一步步,無不凸顯出其對維持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霸權是何等重視。
在26個國家、38艘水面艦艇、4艘潛艇、大約170架飛機和2.5萬多名人員參演,這些具體數字之下,其實還有幾個前所未有的新特點正暴露出來。
從這些新特點來看,美國正在加強在亞太的海上聯合作戰能力。而加強這種能力,指向的明顯是南海、東海和台海。
美國在“環太軍演”中的打法,也越來越逼近一場真正的戰爭。
1
美國第三艦隊宣布,2022環太平洋軍演6月30日正式啓動。
按照這次官方定下的主題,2022環太平洋軍演參演部隊將演練多種能力,突出海上力量固有的靈活性,“並幫助促進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看上去這些話並不怎麽紮眼,但是美國媒體在報道中突出,參演國家除了美國在北約的鐵杆盟友之外,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成員都參加演習,南海周邊有五個國家派出部隊參加,而且美英澳“奧庫斯”安全同盟的成員也悉數到場。
甚至,還有南太平洋小國湯加派人加入演習。
美國媒體借“分析人士”之口稱,這次軍演就是在向中國傳遞一個訊息,“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擴張會遭到阻止和擊敗”。
所以,美國人搞這場“環太軍演”的目的就很明顯了。
美軍這次派出了以“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林肯號”號(CVN-72)爲首的艦隊。“林肯號”從今年1月開始,就在“印太”地區執行任務並進行密集的軍演。
而且,美海軍陸戰隊首支F-35C中隊也部署在“林肯號”航母上,這令美國航母有了全新的艦載戰鬥能力,隱形艦載機上艦,令“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海空戰力大大提升,尤其是突然發起攻擊的能力更強了。
不過,美國媒體在報道中,更突出“美國亞的核心盟友和夥伴們也派出了強大的陣容”。比如,澳大利亞派出了自己當前排水量最大的兩棲攻擊艦“堪培拉”號。而印度海軍則出動“薩特普拉”號(INS Satpura)隱身護衛艦。
但在美方看來,日本和韓國這次派出的陣容更引人注目。
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陣容包括改裝後的“出雲”號准航母。
現在的“出雲”號已經具備航母化的能力,可以搭載美國的F-35B垂直短距離起降隱形戰鬥機,這樣一來就可以變成一艘真正的“閃電航母”。
“出雲”號也是在改裝後,首次參加“環太軍演”。去年10月,駐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就首次在“出雲”號上完成起降試驗。本次“環太軍演”中,“出雲”號並沒有搭載F-35B艦載機,但有分析認爲,很有可能美軍的F-35B戰機會在演習中,演練在日本“出雲”號上進行起降,從而提升雙方聯合作戰能力。
韓國海軍的參演規模創下了曆屆之最。這是韓國海軍第17次參加“環太軍演”,也是自1990年首次參演以來派出最大規模兵力。
韓國派出的包括,排水量達到15000噸的“馬羅島”號兩棲攻擊艦,相當于直通甲板的准航母,一艘排水量爲7600噸的“世宗大王”號宙斯盾驅逐艦、一艘排水量爲4400噸的“文武大王”號驅逐艦。另外還有一艘孫元一級柴電潛艇排水量爲1800噸左右、1架P-3反潛巡邏機、2架“山貓”直升機以及海軍陸戰隊等一些裝備和人員。
有分析人士認爲,韓國海軍出動如此龐大的陣容參與“環太軍演”,是韓國尹錫悅政府想向美國展示,韓國可以在美韓同盟中扮演更大和更多的角色。從北約峰會到“環太軍演”,尹錫悅政府政府這是在支持美國的“印太戰略”。
2
在觀察“環太軍演”時,與各種眼花缭亂的武器相比,美國提升與其他夥伴的聯合作戰能力,這是這次軍演更值得關注的地方。之前就有美方研究人員稱,如果日本充分利用F-35B戰鬥機在島嶼作戰方面的潛力,將有助于把其空中力量,從東海一路延伸到台島空域的邊緣。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往夏威夷參加“環太軍演”前,6月19日到24日,日本的“出雲”號准航母,與澳大利亞的“堪培拉”號和美國的“裏根”號核動力航母剛剛進行了一次聯合戰術演練。
這三國海軍還與印度海軍加強了軍事聯系,2020年以來,美日印澳四國海軍已經進行過兩場大的聯合軍演,最有名的就是“馬拉巴爾”系列演習。“環太演習”爲四國提供了更多的深層次軍事演練的機會。
除了“四邊機制”的四國和韓國之外,參加本次演習的五個南海國家包括,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新加坡。
據稱,這次“環太軍演”演習內容主要包括反潛、反艦、制空戰等科目。在航母、驅逐艦、艦載戰鬥機和海上巡邏機、導彈等傳統海空武器平台之外,這次“環太軍演”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值得注意。
美軍還將在這次軍演中展示一些最新的武器系統,包括無人水面艦艇。不久前成立的海軍太平洋艦隊無人水面艦艇第一師,將派遣4艘無人艇參加演習3個階段的所有演練活動。無人艇是低成本的水面作戰平台,有助于提升情報、偵察、監視能力。
這個動向表明,美國海軍在與中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太平洋地區,正在將無人戰艦融入總體海軍部署。
“環太軍演”的組織者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遊牧者號”、“遊騎兵號”和“海上獵手”3艘無人戰艦穿越太平洋參加2022年環太軍演,爲海軍傳統的戰鬥力提供更多的戰力和能力,增加艦隊的戰術和戰略優勢,提供更大範圍的能力及部署選項。
報道表示,這三艘無人戰艦是通過美國海軍“幽靈艦隊霸主”項目發展出來的。美國國防部今年早些時候向海軍移交了包括這三艘在內的共四艘無人戰艦。
盡管這些新型實驗性無人戰艦還沒有嚴格界定的作用,但起碼可以實施電子戰、搜集情報、反潛或掃除水雷等任務,甚至在對峙中也能發揮作用。而且,這些無人戰艦可以在有爭議海上區域支援遠程目標搜尋和感應,向傳統戰艦傳遞跟蹤敵艦活動的信息。
扮演“情報搜集員”的角色。
美國海軍在之前發布的有關“2022環太軍演”的新聞稿中明確說明,軍演就是爲了提高“聯合部隊所需的聯合作戰能力、抗打擊能力和靈活性,以阻止並擊敗大國在沖突各領域各階段所采取的侵略行爲”。
這個“大國”模擬針對的是誰,很令人玩味。
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認爲,“美海軍已經將此次演習,作爲應對‘大國沖突’的一個重要訓練平台”。
而且說到准備“大國沖突”,第一次亮相“環太軍演”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作戰團就是美國爲應對西太平洋地區“步步緊逼的威脅”而作出的反應。
今年3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陸戰師的第三陸戰團進行改編,建立了第三瀕海團。與前身相比,濱海團將由更小的、機動的、遠征前進基地分遣隊組成,並配備反艦能力,是美國海軍陸戰隊“2030部隊”設計工作的一部分。
從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到海軍陸戰隊的官員,他們都把中國看作“步步緊逼的威脅”。
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爲2030年制定的計劃,美軍最終將擁有三個這樣的“瀕海團”。除了現在部署在夏威夷的第三瀕海團外,另外兩個將會被部署到關島和日本沖繩的駐日美軍基地。
瀕海團的主要任務是:在複雜作戰環境下迅速控制關鍵航道或島嶼,並使用或引導反艦導彈擊沉敵方艦艇,協助海軍作戰。因此,雖然瀕海團還在發展中,但在這次軍演中,它應該是值得關注的力量。
3
一位匿名軍事問題專家告訴“補壹刀”,今年“環太軍演”的規模的確比較大,但是與以往相比,最大的變化不在于規模,而是指向性。
環太軍演創立的時候正值冷戰,一開始參與的國家不多,而且基本是針對蘇聯的。冷戰結束之後,環太軍演開始轉型,轉而不具體針對某個國家,演習的時候哪怕是有假想敵,也不會明確說出這個國家的名字,而是會用紅色、綠色、藍色來指代。
環太軍演其實分兩部分,一部分是20多個國家都參加的。這麽多個國家參與,說實話,也很難共同指向一個國家,大多數是針對非傳統安全和人道主義救援做的演習。
另一部分則是由美國及其盟國搞的,規模不大,但是指向性十分明顯,那就是針對中國。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變化?這位專家認爲,第一,這次主要是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過去,大多數國家在沒有現實安全威脅的時候,進行軍演基本上都是例行的,程序性地走走過場。但是俄烏沖突爆發之後,性質就不同了,讓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自身的安全問題。
第二,俄烏沖突之後,美國、日本等國,動不動就把烏克蘭跟台海局勢聯系到一起,說什麽“今日烏克蘭就是明日東亞”,這樣的說辭和制造安全焦慮,在美國亞太盟國當中影響不小。
因此,現在凡是提起“亞太地區可能爆發沖突”,一些人就馬上“對號入座”,聯想到台海沖突,進而渲染“解放軍采取武力手段完成統一”。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就與美國開展實戰背景下、假想敵明確的演練。
第三,如今戰爭形態出現新的變化。我們注意到這次演練,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出動的都是各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還動用了很多無人機、無人艦,這都是爲了構成海上大規模作戰網絡、爲美國及其盟國協同作戰,尤其是在亞太、西太平洋地區協同作戰做准備。
舉個例子,像美國的“林肯”號、日本“出雲”號航母以及韓國、澳大利亞的大型艦艇,都可以讓F-35B戰機起降。一旦發生軍事沖突,美國及其盟友可以共享平台,達到“1+1大于2”的目的。
但是演習歸演習,即便是開展實戰背景下的演習,也不意味著台海一旦爆發戰爭,美國及其盟國都能參與作戰。畢竟環太軍演是軍方的專業性的活動,而屆時決定是否參戰則是政治決定。
即便是這次軍演,他們也不敢明確說,“這就是針對中國”或者“就是爲了應對台海沖突”。只不過在這種特定背景下,人們往往會這麽想。
這位專家表示,對于這次“環太軍演”,我們一方面在戰術上,要密切跟蹤演習,畢竟這反映出美國及其盟友對未來戰爭的判斷。及時掌握對手的優勢和不足之處,也能更加了解對手;另一方面在戰略上,我們也不用拿這次軍演太當回事。
畢竟參與國家再多,出動的武器裝備再先進,也就是個演習而已。
的確如此,綜合來看,今年的“環太平洋”軍演規模更大、兵力更多、裝備更全,但更多折射出美欲借演習拉幫結派搞“大國競爭”的險惡用心,反映了美夯實主導地位、推進印太戰略的政治圖謀。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