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6月26日稱,中方近日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導致雙方發生軍事對峙算起,中印邊界衝突已經持續半個多月了,而且眼下似乎還沒有要平靜的跡象。
印軍越過錫金段邊界進入洞朗地區(資料圖)
本次對峙事件在中國國內引起了巨大反響。作為弱方,印度人自己可能比我們更為清楚。那麼,這次印度為什麼要如此固執地挑起事端,且至今拒不讓步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撥通了一位印度朋友Sanjay的網絡電話,想要從他那兒偵查一些「敵方」的心理活動。
Sanjay(化名)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迷。我最早和他認識,是在四年前的Italki語言學習平台上,他想要學習中文。後來Sanjay考入了孟買最好的大學學習商學,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徐中約的《The Rise of Modern China》(中國近代史)等書,對中國革命歷史了解頗多。作為一個「中國通」的Sanjay,與我有著許多共同話題。
與一些印度人不同,他對中印關係有著冷靜思考,深知印度想要發展,必須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還多次說自己是個「親華分子」(Pro-China)。
對於軍事對峙這個敏感話題,本來我只是抱著嘗試的態度,試探性地問了問他對此有沒有了解。沒想到他似乎早準備了一肚子的話要和我說。相比印度的軍官和政客,Sanjay顯然更為坦誠,幾乎無拘束地將他多年的觀察和思考和盤托出。
中國崛起,印度人心理不平衡
看到中國崛起,印度人心理感到十分不平衡,這是在中印矛盾之中,印度人最重要而廣泛的心理背景。Sanjay向我承認,即使是作為一個親華派(Sinophile)的他,也常因目前中印之間的巨大差距而感覺苦悶不安:
(資料圖)
1962年,中國軍隊在邊界戰爭中大勝印度。
Sanjay接著說,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等中國品牌產品湧入印度,很快征服了當地市場。印度人在讚嘆中國產品性價比之高,佩服中國工程師研發能力之強的同時,也不免生出了嫉妒心理。
Sanjay本身就是一位「米粉」,他對我說:
小米手機在印度銷售時的火爆場面
「中國有個詞叫『羨慕嫉妒恨』,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我問道。
「對,可能就是那種感覺吧。」他答道。
「而這次對峙,」Sanjay接著說道,「我想我們的政府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以保護不丹的名義與中國爭奪戰略要地。他們讓不丹外交部發表聲明抗議中方在中不爭議地區的修路行為,以求在國際輿論中將中國塑造成一個欺凌弱國的壞形象。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地理決定了它在中印之間更依賴印度,所以它沒有選擇,必須照做。」
出兵洞朗,印度軍方的困獸之鬥?
「如果說以前印度人只是嫉妒的話,最近你們真是把我們逼急了。在我們看來,國家安全快要徹底落入中國的掌控之中,不採取極端行動,還有什麼辦法呢?」Sanjay開始激動了起來。 他接著說道:
「從十多年前開始,就有印度人炒作中國的「珍珠鏈戰略」(最早由美國人提出),認為中國在謀劃通過在印度洋區域建設海外港口、軍事基地,來配合陸上力量全方位包圍印度。 」
Sanjay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珍珠鏈』可能只是想像,但今年中國的戰略部署可實實在在地把我們嚇到了,最令我們不安的就是中巴經濟走廊,以及這次的洞朗修路。」
中巴經濟走廊示意圖
「中國已經誠摯邀請印度加入這一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項目,可印度始終躲躲閃閃、過度猜忌,這不能怪我們吧。」我反駁道。
「那至少應該先改名,給印度一個台階下(make India feel comfortable)。現在這個叫法,令印度的參與名不正、言不順。」Sanjay這樣回應我的質疑,「總之,這一項目令印度人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敵意,而我們又沒有反制手段,所以十分苦惱。這種苦悶情緒到中國在洞朗修路時,終於集中爆發。」
「距中印對峙之地洞朗僅幾十公里處,有一條西里古里走廊。看印度地圖就能知道,被稱為『印度的咽喉』的西里古里走廊是多麼的重要,又是多麼的脆弱。那裡是印度國防的聚焦點之一,重兵把守,不敢出任何差錯。之前,由於青藏高原山路艱險,印度自信能夠抵擋住來自中國的進攻。但現在這種均勢正在被修建中的洞朗公路打破。印度媒體已經報道,中國特地研製了一種專供高原、山地作戰的輕型坦克,並在西藏地區部署、實測。十分明顯,這種坦克是針對哪個國家。」
「印度的咽喉」西里古里走廊
說到這裡時,Sanjay的嗓音已經有些嘶啞,在談到中國對印度的軍事優勢時,他不止一次用到「suffocating」(令人窒息)一詞。電話的那一邊,似乎傳來了輕微的哽咽聲。我想,對於Sanjay來說,向一個國際友人傾訴自己國家的弱勢境地,應該也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吧。
印度人的民族情結
在和Sanjay等年輕印度人的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印度人渴望民族復興的心情與中國人很相似。我們遙想漢唐盛世,他們也會懷念孔雀帝國、笈多王朝。
雖然目前印度比較落後,但印度人大多很以自己的民族身份而自豪,正是因為這種有時夾雜著不切實際幻想的驕傲,令印度人不願做任何其他國家的跟班。
這種態度反映到外交政策上,即強調獨立自主。九十年代末,印度曾不顧美國的警告與制裁,堅持發展核武器,就是一例。
但今年的幾個事件卻顯示出印度逐漸靠向美國、日本的趨勢。最明顯的,是印度倡議和美日共同建設「亞非增長走廊」,大量購買美國軍備,以及近日(7月中旬)正在舉行的「馬拉巴爾」印美日聯合軍演。
從上到下分別是參加此次軍演的印度「超日王」號航母、美國「尼米茲」號航母和日本「出雲」號直升機航母
「我們以自身的實力難以平衡中國的力量,靠近美國和日本實在是無奈之舉。印度國內也一直有反美情緒,現在只是出於實用主義的考慮,才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其實,我們都知道,這種合作是很不可靠的,」Sanjay坦率地說,「中印如若真發生大規模衝突,美日會在輿論、軍備或物資上給予印度支援,但絕不會冒著與中國開戰的風險赤膊上陣。我們想要藉助他們的力量平衡中國,而他們則是想利用印度來消耗中國的實力,以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目的。」
Sanjay提高了語調:
在一些新聞的評論欄里,印度網民似乎顯得十分乖戾、暴躁,給我們造成印度人全部反華的錯覺。這種印象和網絡本身的性質有關:人們在網絡上更傾向於發泄負面情緒,而負面的內容也更容易得到廣泛傳播。
其實,像Sanjay這樣對中國抱有好感的印度人並不少。
據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Pew)的調查,41%的印度人對中國持正面印象,而持負面印象的則相對較少(32%)。對中國持好感的現象在印度的年輕人群體中尤為明顯,這部分年輕人在媒體上了解到了中國在經濟、軍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在羨慕之餘也能更冷靜地思考中印關係,清楚地認識到努力維持中印友好的必要性。
所以,我覺得,Sanjay所說的話能代表相當一部分印度人的真實心理。他比印度官方人士更為真誠,敢於說出真實想法,暴露印度的弱點所在。
本次印度軍隊越界進入中國境內,與侵略行為無異,中國有權動用一切手段將敵人驅逐出境。
與此同時,中國也應該多途徑、全方位地去了解印度。對於中國人來說,深入去探究一下印度人對中國、對中印矛盾的真實看法,比簡單宣稱「那是一群我們無法理解的瘋子」,或者說成是「我們不屑一顧的傻子」要更好。對印度輿情、民心的了解可以幫助中國更好地把握局勢,切實地維護國家利益。
畢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