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下午,烏克蘭爲中國海軍建造的首艘“野牛”氣墊登陸艇在費奧多西亞港吊裝上船,即將運往中國。
2013是中國和烏克蘭建交20周年,盡管中烏兩國已是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但有關紀念活動極爲低調。除了4月9日烏克蘭農業巨頭ULF與中工國際簽署價值40億美元的合同作爲獻禮外,還有5月15日中烏民用航空發動機全面合作的簽約。 雙方似乎均刻意避開軍工領域的合作,涉及軍貿的只字不提。實際上,中國是烏克蘭軍事工業第一大消費國,烏方更是期望中國在2013年後成爲烏克蘭頭號軍事技術合作夥伴。 分析人士指出,迄今爲止,烏克蘭已向中國出口了約30類軍事技術,其中涉及用于航空母艦、大型艦艇的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設計、超音速高級教練機、坦克發動機和空對空導彈等關鍵裝備。 20年,中國幾乎從烏克蘭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軍工技術。盡管烏克蘭的軍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單項技術領域,中國仍將持續加強與烏軍工的合作。
“雙引工程”抄底烏軍工人才 中烏軍工合作,始于蘇聯解體後那段特殊時期。其時,獨聯體各國動蕩不安,人心惶惶,工廠、機構大量倒閉,軍工領域許多專家、教授失業,收入銳減。特別是一些尖端行業,大量一流的工程師陷入赤貧,美國、德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等國科研機構紛紛派出專家前往俄羅斯、烏克蘭,以優厚條件招攬人才。韓國的人才計劃卓有成效,烏克蘭專家只要聯系韓駐烏使館,就可以拿到簽證和機票,並提供一個月工資。工資報酬沒有統一標准,視專家本人資曆和貢獻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專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國也加入了這一輪人才爭奪,采用的招攬方法類似韓國,但得益于蘇聯時期中蘇友好的淵源,一些留蘇專家學者通過學術交流、個人友情聯絡等多種形式,從烏克蘭請到了不少頂級專家。
在這段難得的時期,中國主動出擊,目的性很強,直奔軍工領域的關鍵技術,通過個人關系轉讓其技術成果。海軍專家李傑形容那時的工作說,中國人坐一個星期的火車,從滿洲裏出去,穿過西伯利亞,取道莫斯科,再到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進行摸底、契合,很快知道了對方有哪些技術可以進行合作;之後,馬上就有大批的烏克蘭專家赴華,介入具體項目。中國當時的基礎技術比較落後,剛開始技術交流的層次比較低,規模也比較小。後來,中國用輕工産品交換先進設備,烏克蘭專家開始大規模赴華。這些專家大多是毛澤東、斯大林時代的老布爾什維克,重視中蘇友誼,生活要求不高,工作嚴謹,有問必答,技術、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由瓦良格改裝後的遼甯艦
大約是1993年後,雙方交往起來就不那麽順利了。“有些技術材料絕對不給你,想要必須有些手段。”李傑說,有人用一箱二鍋頭或中國的小土特産私底下交換 一些東西,但像過去那樣在實驗室裏正兒八經的實驗,要價越來越高了,“後來幹脆只談錢,沒錢門兒都沒有”。 爲了招攬蘇聯軍工人才,中國政府爲此啓動了一項“雙引工程”,專門引進獨聯體國家的人才和技術。據說,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主抓這項工程,並放言說:這是 一批窮十年之力都無法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對我國而言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
爲做好“雙引工程”,國務院授權國家外國專家局于1991年正式設立國家“友誼獎”,用以表彰外國專家爲中國所做的貢獻,各省隨後相繼設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誼獎。烏克蘭籍專家奧堅科·沃洛德梅爾、科瓦連柯、阿諾·阿夫恰茹克相繼獲得國家級友誼獎;卡強·鮑維爾·尤力耶維其獲得江蘇省友誼獎。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內部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通過官民並舉,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雙引工程”,從俄羅斯以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大約引進上萬名專家,2000多個技術項目。烏克蘭是“雙引工程”的重點地區,每年都有大批專家、學者應邀赴華講學或從事科研。中國駐烏克蘭使館一秘李謙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說:僅2006年,國內邀請烏克蘭科技界專家學者赴華約150批次,2000多人次。
殲15飛鲨
中烏軍工合作,除了轉讓“瓦良格”號這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型項目外,在艦船、坦克、飛機的動力系統,特別是各型發動機方面,表現最爲突出。目前中國諸多水面艦艇,包括“瓦良格”號在內,還有“中華神盾”艦所用的燃氣輪機DN/DA-80、中國爲巴基斯坦開發的“哈立德”主戰坦克所用的柴油發動機6TD-2E、新一代高級教練機獵鷹-15所用的發動機AI-222,以及適合高原山地直升機的發動機,均來自烏克蘭。改良後的DN/DA-80,其可靠性、可維護性、大修周期、使用壽命均超過烏克蘭原裝。 燃氣輪機是現代化大型戰艦的“心髒”。《漢和防務評論》稱,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從烏克蘭“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産聯合體引進了UGT-25000燃氣輪機,不過當時沒有轉讓技術。進入21世紀後,因經濟窘迫,烏終于同意轉讓全部技術。 有關烏克蘭幫助中國建造“中華神盾”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據公開報道,早在2001年4月,時任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的曹剛川曾率團訪烏,專門造訪烏最大的幾家軍工企業,其中就包括量子所及其配套的“火花”無線電設備廠。 據烏克蘭量子科學研究所所長利西采透露,從2001年起,量子所生産的“卡什坦-3”型系統有一半銷往中國和韓國。特別是北京在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承辦權後,明顯加大了對該系統的訂貨。西方防務分析專家認爲,從這個時候起,烏開始參與“中華神盾”艦的設計工作。
神秘的烏克蘭軍工 曾向中國出口巡航導彈
烏克蘭在前蘇聯時代是一個重工業中心,有能制造大飛機的安東諾夫設計局,能制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廠,制造坦克的馬爾舍夫機械廠,訓練航母艦載機的設備,巴頓焊接研究所,黃玉設計局,量子科學研所等。蘇聯解體後這些財産都歸烏克蘭了。所以烏克蘭能制造大型運輸機、坦克、航空發動機、艦船用蒸汽輪機等。而這些技術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十分熱衷的。中國自然對這個科技大戶自然不會放過。中國對烏克蘭在軍用船舶、航空和太空領域的高科技很感興趣,而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十分擔心俄羅斯資本大舉進軍烏克蘭,因此希望利用中國資本在經濟上抗衡俄羅斯,而中國希望得到的回報就是烏克蘭的軍事科技。
而烏克蘭究竟還有那些軍事技術值得關注,他們還有值得關注的項目嗎?就此,我們來特別介紹一下烏克蘭的幾家大的軍工企業。
南方機械廠
烏克蘭是世界上第6大戰略導彈生産國。“南方機械制造廠”是一家以生産戰略導彈爲主的軍工聯合企業,是世界最大的導彈生産廠家之一。前蘇聯62%的地對空導彈,42%的戰略導彈由該廠獨立生産或與其它軍工企業合作生産。該廠主要生産可攜帶10枚分導核彈頭的SS-18型戰略導彈,同時還生産SS-24型導彈,其改進型SS-25爲鐵路車廂式導彈。
其外表與普通貨車車廂一模一樣,可沿鐵路線任意機動,能避開間諜衛星的跟蹤偵察。
資料圖:網上流傳的長劍-10巡航導彈
而前烏克蘭總統庫奇馬曆任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第一副總設計師和“南方機械制造廠”的總經理。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披露,俄羅斯國防部指責 烏克蘭政府偷偷的向中國和伊朗提供了12枚裝備核戰鬥部的空射巡航導彈。據俄羅斯國防部的說法,烏克蘭進出口總公司下屬子公司普洛格拉什公司于2000-2001年間向中國和伊朗各提供了6枚Kh-55空射核巡航導彈這筆交易是通過一家設在塞浦路斯的中介公司進行的,俄羅斯已經掌握該公司的名稱和交易的金額,但考慮到俄羅斯方面仍在調查之中。
Kh-55系列巡航導彈研制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前蘇聯彩虹設計局在1968年奉命研制一種遠程亞音速空射核巡航導彈。Kh-55導彈的翼展爲3米,彈長6米,全重1.5噸,巡航飛行速度940公裏/小時,最大射程2500公裏。制導方式爲慣性制導系統用于中段制導,導彈接近目標區域時,啓動地形跟蹤系統用于末段攻擊,圓概率誤差150米。 挂載油箱後,導彈的發射重量增加至1700公斤,但在射程上也從2500公裏增加到3000公裏,並可攜帶20萬噸當量核彈頭。出于種種意圖和目標的考慮,最新的Kh-55SM導彈重量更大,射程更遠,與美軍的BGM-109B“戰斧”巡航導彈很接近。
據澳大利亞防務專家卡洛·庫普博士在美國國際戰略評估中心發表文章稱聲稱中國已經購買了Kh-55巡航導彈。卡洛。庫普博士認爲Kh一55巡航導彈的戰略意義不能低估。他認爲中國在此基礎上仿制、設計自己的遠程巡航導彈。作者認爲在此基礎上仿制、設計中國的遠程巡航導彈。而我國推出的長劍-10巡航導彈可能就是仿制于Kh-55巡航導彈。
資料圖:烏克蘭裝備的Kh-55巡航導彈
烏克蘭黃玉設計局
位于頓涅茨克的黃玉國家股份公司是烏克蘭一家大型綜合性企業,成立于1974年10月10日,現有1500名科研人員,專門研發複雜的無線電裝置和具有特殊用途的設備。“铠甲”雷達由黃玉公司下轄的無線電設備特別設計局研發。
“铠甲”雷達的研制工作從1993年開始啓動,到2000年制成首套系統。該系統本身不産生電磁信號,而是通過接收目標的電磁輻射信號來探測目標。現代隱身飛機盡管采用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等設計,但它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隱身,因爲它要飛行,它的發動機不能完全“休克”,它的機載通信、導航及其他電子系統不能絕對“休眠”。只要它輻射出一定的電磁信號,被動雷達便能探測到,並對其進行跟蹤和定位,而被動雷達還不會暴露自身位置,也就能避免遭受反輻射導彈的襲擊。所以,一部技術成熟的被動雷達注定是隱身飛機的克星。
“铠甲”雷達的技術性能比捷克的“維拉”-E雷達還要先進。“維拉”-E可同時探測和跟蹤200~300個空中和地(海)面目標,對空探測距離450千米,而“铠甲”則能偵察縱深600千米、寬150千米範圍內的情況,能夠發現 800千米以內的空中目標,是目前同類系統中捕捉目標最遠的裝置。如果由一輛C2指揮控制車同時指揮三部“铠甲”雷達,利用三角測量法,整套系統的探測距離可延伸至1000余米,能同時跟蹤40個目標,飛機外部的隱身設計和隱身塗料對它都不起作用。更令美國恐懼的是,S-300系統使用的第三種導彈代號爲“48N6DM”,可攻擊200千米外的高空來襲目標。有了“铠甲”雷達的幫助,不僅U-2高空偵察機、“全球鷹”無人機等高空目標都在其射程內,甚至連B-2、F-117這樣的隱身攻擊飛機也難逃被擊落的命運。
資料圖:烏克蘭“铠甲”反隱身戰機系統
這麽先進雷達其實早已經進入到了中國,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稱烏克蘭國家出口公司官員證實,“铠甲”被動電子監視雷達系統已經出售給中國,同時堅決否認出售給伊拉克。其根據是叛逃到美國的庫奇馬前保镖梅利尼琴科提供的一盤錄音帶。(注:尼古拉·梅利尼琴科在1999至2000年間擔任庫奇馬的保镖。現在以政治難民身份住在美國。據梅利尼琴科說,2000年7月10日,他秘密錄制了庫奇馬的談話。)
而從2000年到2002年,烏克蘭黃玉國家股份公司(TOPAZ)共生産76套“铠甲”雷達,其中50套賣給俄羅斯和埃塞俄比亞,本國裝備22套,還有4套不知去向。最後,烏克蘭承認將其賣給中國。隨後,美國專家要求烏克蘭提供向中國銷售“铠甲”雷達的合同及相關資料,遭到烏方拒絕。
量子科學研究所
烏克蘭量子科學研究所所長利西采近日透露,該所向中國提供的一種反導彈設備已成爲北京奧運會安保體系中的重要一員。利西采所長介紹,這種神秘武器的正式代號爲“栗樹-3”,它采用定向能技術,通常部署在重要目標周圍。該系統不僅能捕捉到精確打擊武器的制導激光束,還能迅速産生一批肉眼不可見的強激光源,作爲吸引來襲武器的假目標。據稱,“栗樹-3”型系統可同時監控20到30個可疑對象。不僅如此,當有敵機接近時,該系統發出的幹擾信號能還能使對方飛行員認爲自己的導航儀器失靈,進而迷失方向。
同時利西采所長強調,當今世界上還沒有同類産品可與“栗樹-3”媲美。因此,在相當長時間裏,“栗樹-3”型系統將是這個市場上的主宰。
資料圖:中國170艦
據稱,從2001年起,量子所生産的“栗樹-3”型系統有一半銷往中國和韓國。特別是北京在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承辦權後,明顯加大了對該系統的訂貨。利西采透露,自2005年起,中國每年都向量子所訂購價值數千萬美元的設備,而量子所在出售産品的同時,還將一系列系統使用說明、技術性能文件及配套設備交付中方。
而量子科學研究所爲中國發展的最大項目就是爲“中華神盾”驅逐艦配備了雷達系統, “中華神盾”艦被認爲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水面艦艇,可與日本“金剛”級和美國“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相媲美。該艦的核心是一部被外界稱爲“中華神盾”的四面相控陣雷達天線,這部雷達可能包含有量子所的技術成果。而烏克蘭所提供的中央數據處理芯片更是解決了中國芯片價格昂貴的問題,據估計,烏克蘭人的幫助下該芯片成本僅需幾千美金,而之前是幾萬美金。此外,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還多次宣稱“中華神盾”具有“海上反隱身第一哨”功能,能有效監控F-22、B-2等隱形戰機的行動。
上世紀70年代初,蘇聯海軍在發展航母時,最初要求裝備彈射起飛裝置,以保障艦載機的彈射起飛。但航母設計師在研制彈射裝置方面碰到了困難,不得不改爲滑躍板起飛。船舶工業部涅瓦設計局隨後設計出高5米、長60米、寬30米的T-1地面滑躍板。
包括T-1地面滑躍板在內的地面綜合裝置在新費奧德羅夫卡機場安裝完畢後,取名爲“尼特卡”。除T-1外,“尼特卡”上還裝有用于阻止飛機在發動機達到起飛推力狀態前移動的模擬阻擋器以及“斯維特蘭娜-2”著陸攔阻裝置。
目前俄海軍使用位于烏克蘭克裏米亞半島的“尼特卡”海軍飛行員訓練中心來訓練飛行員,這也是俄艦載機飛行員唯一的訓練基地。這裏曾幫助組建和訓練了蘇聯首批艦載機飛行員,引進俄式航母的印度海軍也希望未來借助該基地培訓航母飛行員。由于航母隨海浪起伏不定,俄式艦載機的滑越式起飛和降落尤其困難,艦載機飛行員通常都需要首先在地面固定的模擬設備上進行起降訓練,掌握基本技能後才能進行實際海上起降。這樣的訓練中心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真正的航母上艦訓練。2000年到2004年期間,由于“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長期在港口大修,俄海軍航空兵只能借助“尼特卡”保持起降技巧。
而據烏克蘭媒體報道,在2006年10月,中國就派出了大型軍事代表團前往了烏克蘭,討論了烏克蘭幫助中國培訓航母飛行員的可行性。此後,中國工程師、飛行員、海軍技術專家就開始頻繁的訪問“尼特卡”艦載機訓練中心。有消息說,烏克蘭還幫助中國建造了“尼特卡”地面訓練系統相類似的設施,用于艦載航空兵飛行員的訓練教學,並向中國出售了4套阻攔索。但是中國這邊始終不予承認。
資料圖:烏克蘭尼特卡艦載機訓練中心
烏克蘭軍工曾經的輝煌
烏克蘭軍事工業非常發達。前蘇聯軍事工業在烏克蘭的投資、資源分配都很大。據西方估計,烏克蘭軍事工業占原蘇聯國防潛力的30%。烏克蘭許多企業和科研機構與國防工業有關,主要集中在機器制造業、冶金、燃料動力業及高技術部門,主要生産火箭裝置、宇航裝置、軍用艦船、飛機和導彈等軍工産品。
烏克蘭是世界上第6大戰略導彈生産國。其擁有兩座主要的洲際導彈生産廠,即巴甫洛夫斯克州的“南方機械制造廠”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巴甫洛格勒機械制造廠”,“南方機械制造廠”是一家以生産戰略導彈爲主的軍工聯合企業,是世界最大的導彈生産廠家之一。前蘇聯62%的地對空導彈,42%的戰略導彈由該廠獨立生産或與其它軍工企業合作生産。該廠主要生産可攜帶10枚分導核彈頭的SS-18型戰略導彈,同時還生産SS-24型導彈,其改進型SS-25爲鐵路車廂式導彈。其外表與普通貨車車廂一模一樣,可沿鐵路線任意機動,能避開間諜衛星的跟蹤偵察。
資料圖:威武的歐洲野牛氣墊船
“南方機械制造廠”的宇航技術也很先進。原蘇聯第一顆通訊衛星所用的運載火箭就是該廠生産的。同時烏克蘭通過秘密出口技術和導彈實體來換取資金,比如通過向朝鮮出口R-27潛射導彈技術,使得朝鮮獲得了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技術。
烏克蘭建造軍事艦船的能力很強。原蘇聯6個建造大型水面艦只的造船廠,有3個位于烏克蘭黑海沿岸。位于尼古拉耶夫港的“黑海造船廠”是蘇聯唯一能制造 航空母艦 的造船廠。俄軍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就是該廠建造的。“六一造船廠”也位于尼古拉耶夫港,主要建造巡洋艦和驅逐艦,是前蘇聯唯一能建造“光榮”級導彈巡洋艦 的造船廠。“布隆造船廠”位于克裏米亞半島的刻赤,主要建造驅逐艦和護衛艦。
由于缺乏技術和資金的保障,缺乏民用産品市場,加之軍工企業科技人員流失嚴重,故烏克蘭軍轉民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目前,烏克蘭經濟困難,難以支付軍工轉産的費用,致使已轉産的軍工企業的效益很差。
目前,烏克蘭在航天、航空、航海、冶金、化工等領域居世界前列。雖然“南方機械制造廠”現已不再生産戰略導彈,但該廠仍是世界上著名的運載火箭生産廠。俄羅斯等國使用的“宇宙”、“飓風—2”、“飓風—3”、“天頂”等型號運載火箭都是該廠生産的。此外,烏克蘭太空技術領域近幾年發展很快,2004年9月烏克蘭宣布,計劃在2008年前研制出能多次使用的新一代載人宇宙飛船“快速帆船”。
在國際航空市場上,安東諾夫航空科技綜合體研制的運輸機和客機仍占有一席之地。烏克蘭曾多次展出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夢幻”運輸機。該機最大載重200噸,最大航程4500公裏。目前,“安”系列運輸機仍是俄軍主力運輸機之一。
資料圖:安-225運輸機曾經是蘇聯時代的驕傲
烏克蘭造船業經過蘇聯解體後大幅萎縮,但仍具有很高的水平,保留了可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各型軍艦的完整技術和相關技術工人。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科學院巴頓焊接所的焊接技術在國際上一直居領先地位。利用該所發明的技術,技術工人可以在任何條件下進行焊接。因此,該技術特別適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
烏克蘭是世界上第六大武器出口國,同世界上50多個國家保持著軍技合作關系。烏克1996年以來,烏克蘭已向巴基斯坦出售了約8億美元的武器裝。1999年12月,烏克蘭同伊朗簽訂了在伊境內組裝120架安—140客機的合同,同時負責向伊朗移交生産線,伊朗生産出來的該機叫做伊朗-140客機。同時烏克蘭還爲土庫曼斯坦維修了米格—29殲擊機,提供了巡邏艇。烏克蘭還利用火箭制造和發射的技術優勢,不斷擴大同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巴西等的航天合作。烏克蘭60%以上的軍工産品出口到俄羅斯。,目前烏克蘭向俄羅斯提供的軍工産品達7000余種,從俄進口的軍工産品則達到8000余種。
烏中軍事貿易
實際上,中國才是烏克蘭軍事工業的第一大消費國,迄今爲止烏克蘭向中國出口了大約30多種軍事技術,其中涉及到了大型水面艦艇的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設計、超音速高速教練機、坦克發動機和空對空導彈等核心部件、裝備。
中烏合作期間,正是蘇聯解體後的,烏克蘭國內工廠、機構大量倒閉,軍工領域許多專家失業。特別是一大批尖端領域內的專家。這個時期,美國、德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甚至于伊朗等國的科研機構紛紛派出專家前往俄羅斯、烏克蘭,通過優厚的待遇條件招攬烏克蘭這裏的人才。
同時中國也加入到了這一輪人才爭奪之中,得益于蘇聯時代的情感,從烏克蘭青睐了很多專家。而烏克蘭對華貢獻最大的就是軍工方面。
資料圖:中國L-15高級教練機,現叫名教練-10
中烏軍事合作,除了秘密運來的“瓦良格”號這一具有戰略性的項目之外,在艦船、坦克、飛機的動力系統,特別是發動機方面雙方交際頗深。目前中國的諸多水面艦艇,甚至包括“瓦良格”號航母,以及052C等大型水面艦艇都在使用烏克蘭技術,而小一些的艦艇,比如LCAC氣墊船更是直接配備了烏克蘭技師。而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哈立德”主戰坦克采用的也是柴油發動機6TD-2E、新一代高級教練機教練-10(獵鷹-15)所是AI-222,並且通過仿制發展出了渦扇-15型。
而燃氣渦輪機的進口更使得我國大型戰艦“心髒”終于有了包靠。據外媒報道,中國進口了烏克蘭“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産聯合體引進的UGT-25000燃氣輪機,不過在當時還沒有轉讓技術。最終,烏克蘭統一出售技術。
而烏克蘭的電子設備也是本國創彙的一個重要項目。據烏克蘭量子科學研究所所長利采西說,從2001年開始,量子所生産的“栗樹-3”型光電對抗系統(幹擾巡航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有一半出口到了中國和韓國,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期間,中國大量的進口。在這個時間段裏,烏克蘭也在幫助中國建造海軍艦艇。
據烏克蘭媒體報道,在2006年10月,中國就派出了大型軍事代表團前往了烏克蘭,討論了烏克蘭幫助中國培訓航母飛行員的可行性。此後,中國工程師、飛行員、海軍技術專家就開始頻繁的訪問“尼特卡”艦載機訓練中心。有消息說,烏克蘭還幫助中國建造了“尼特卡”地面訓練系統相類似的設施,用于艦載航空兵飛行員的訓練教學,並向中國出售了4套阻攔索。但是中國這邊始終不予承認。
中烏合作除了航母、戰機、地面坦克、裝甲車的動力之外,還有導彈技術方面的合作。中國引進蘇-27和蘇-30戰機後配套的空空導彈希望得到升級,但俄羅斯基于被仿制的擔心,就拒絕了中國的要求。
資料圖:仿造了烏克蘭尼特卡艦載機訓練中心
這個時候,中國選擇了烏克蘭。基輔雷達廠生産的“阿加特”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改良版,其性能和抗幹擾能力都強于俄羅斯。中國對現有R-27空空導彈進行了改進,同時推出了自己的中距空空導彈系列。
而最近吸引眼球的軍購項目就是中烏合作的“歐洲野牛”大型氣墊船項目。進口“歐洲野牛”的項目始于2003年,有關技術談判持續了6年,直到2009年,烏克蘭媒體才公開這一消息,確認訂購數量4艘。
而作爲“歐洲野牛”的另一個主要生産商俄羅斯很生氣,曾指責烏克蘭無權出口“歐洲野牛”項目,同時侵犯了自己的只是産權。研制這種氣墊船以及全部零部件的知識産權都是屬于俄羅斯“金剛石”公司,最後兩家還是坐到了一起,同意合作建造。
而俄羅斯爲什麽阻擾烏克蘭出口“歐洲野牛”呢,主要就是害怕中國的仿制能力,比如烏克蘭把這種軍艦的技術文件移交給了中方。俄對中國軍工的仿制能力一直耿耿于懷。2005年,烏克蘭把第三架原型機T-10K作爲原型機提供給了中國這讓俄羅斯非常惱火。所以俄羅斯時刻提防中國。而中國和烏克蘭軍事合作也越來越緊密,據外媒報道,雙方的軍事合作項目到了260多個,但是雙方都拒絕承認。
資料圖:瓦良格號航母來中國前就是一個空殼子
美女和拳擊手上台了中烏還會合作嗎?
20日,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表示,烏克蘭的現狀給中國還有俄羅斯的軍工企業帶來很多麻煩,一旦發生政權交替,開始人員清洗和重新劃分財産,完全有可能會上演悲劇。而俄羅斯傳媒委員會主席米特來範則指出,烏克蘭政權的改變將不可避免,俄中兩國必須要應對這種變數。
但這僅僅是俄羅斯方面的聲音,對于烏克蘭來說,中國的軍售是一塊大蛋糕,無論是前美女總理季莫申科,還是自由黨領導人賈格尼波克,甚至是拳擊手克利奇科他們不論誰上台都會對中烏軍事不會産生任何實質影響,未來只會暫停一段時間,畢竟現在國家處于動亂中。而很多人猜測烏克蘭會不會因此和中國徹底翻臉,這一點從贊比亞總統選舉就可以看出端倪,現贊比亞總統薩塔在選舉之初,就以主張嚴厲對待外國投資者,尤其是中國人。沒收中國和其他外國投資者的部分股份分給窮人和本國企業;甚至主張與台灣“建交”。他曾多次嚴厲批評中國“接管”贊比亞的勞動力、“掠奪”贊比亞銅礦資源。而當自己在2011年上台後,反而與中國修好!雙方的互動往來交往更密,甚至于在2013年,我國教練-10戰機首次出口的國家竟然是贊比亞!說白了誰也和錢沒仇,只有利益最大化才符合政治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