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梳理比較東南亞國家獲得疫苗的六種渠道:雙邊購買、雙邊捐贈、區域組織分配、國際組織分配、生産線引進和自主研發,本文指出,雖“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實施計劃(COVAX)”爲代表的國際組織自四月開始在東南亞疫苗供應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雙邊購買與捐贈依舊是目前東南亞國家獲得疫苗的主要渠道。與此同時,區域組織主導的疫苗分配也因爲主要國家內部疫情反彈而顯得遙遙無期,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目前的國力亦尚不足以承擔獨立研發疫苗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引進他國疫苗生産線是目前東南亞國家最有潛力達成的從內部增加疫苗供給的措施。基于以上分析,中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推動對于東南亞國家的疫苗供給,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樹立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1)升級雙邊關系,開始商討疫苗生産線分享;2)填補區域組織的空白:增加與東盟的合作;3)樹立中國疫苗正面形象,傳播中國聲音。
東南亞各國疫苗接種現狀:總體提升,差異增加
自2021年1月開始,東南亞各國陸續啓動境內居民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然而截至2021年7月,東南亞十一國的平均疫苗接種率僅有11.8%。同時,東南亞不同國家間疫苗接種率差距巨大,其中國民接種率最高的新加坡已達49.8%,反觀疫苗接種率最低的越南,則尚不足10%。即使僅僅比較不同國家間接種疫苗的人數,差異仍然巨大。印度尼西亞已經完成了超過1700萬人的接種,而與此同時,緬甸僅有不到200萬的人口接種了疫苗。
圖表 1 東南亞各國至少接種一劑疫苗所占人口比率
由上圖可以看出,東南亞整體的疫苗覆蓋率雖然在四月之後較快提升,但目前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除新加坡外,大部分東南亞國家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的人數均不足50%,菲律賓、越南與緬甸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的人口甚至不足總人口的10%。不僅如此,雖然疫苗覆蓋率在近幾個月都有所增加,但從圖表可以看出,不同國家疫苗接種人數的增速仍有較大差異。柬埔寨、馬來西亞與文萊的疫苗覆蓋率在四月之後的增幅相較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與老撾的增幅較大。根據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6月的研究報告結果,導致東南亞整體疫苗覆蓋率低、國際間接種率差異大的原因,雖然包括當地醫療體系的不完善與較弱的行政能力,但是主要原因依然是當地可用疫苗的嚴重不足。
東南亞國家主要的疫苗來源
總體而言,東南亞國家國內研發疫苗、生産疫苗能力較弱,目前獲得疫苗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從外部引進。縱觀不同國家獲得疫苗的渠道,大致可以歸類爲以下四類:
(一)通過雙邊協議進行采購
目前東南亞國家中唯一有能力通過雙邊購買協議獲得大量疫苗的國家是新加坡。在2020年東南亞國家疫情爆發之時,新加坡雖也未能幸免于難,但是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基礎,新加坡持續購買大量疫苗,持續推進國內公民疫苗接種的計劃,期望通過增加人口疫苗接種率,以減少新冠傳播的風險與因新冠致死的概率。作爲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發達經濟體,在2020年6月,疫苗第三期試驗尚未開始之時,新加坡就已經預先訂購了一批美國的莫德納疫苗,同年八月,新加坡又預定了大量中國的科興與美國的輝瑞疫苗。事實證明,新加坡的疫苗防疫方式頗有成效。如下圖所示,新一輪德爾塔病毒在東南亞爆發後,新加坡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
圖表 2 東南亞新冠死亡率
而值得注意的是,除新加坡外的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並不具備與研發疫苗的生物技術公司達成雙邊購買協議的經濟實力,尤其在疫苗尚處于試驗階段之時,其他東南亞國家並沒有能力承擔進行大量的疫苗訂購所帶來的經濟風險。
(二)基于與大國的雙邊關系獲得疫苗捐贈
除了直接與制藥和生物科技公司簽訂疫苗訂購協議,從2021年初至2021年4月,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疫苗來源都是基于與大國的雙邊關系獲得的疫苗捐贈。除越南外,其余的東南亞國家都接收過來自中國的疫苗。與此同時,印度、澳大利亞、美國也對部分東南亞國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疫苗援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國家所獲疫苗的多寡與先後順序其實很大程度是由其戰略地位決定的。比如緬甸,就因其在地理位置上的雙重重要性(與中國接壤且爲中南半島通向印度洋的門戶),在2021年初,便獲得了中國與印度疫苗援助的承諾。類似的例子還有東帝汶,憑借其與澳大利亞較爲相近的地理位置而獲得了澳方大量的疫苗援助。2021年7月,澳大利亞政府進一步承諾,將給予東帝汶1500萬劑疫苗以幫助其對抗疫情。
疫苗分配除了基于地理位置的遠近、戰略位置的重要與否,還基于與兩大世界權力中心:中國與美國關系的親疏。比如柬埔寨,就通過與中國較爲密切的經濟和人員往來,前後一共獲得了將近2000萬劑來自中國的疫苗。據路透社最新報道中的統計數據,幾乎每五位柬埔寨人中就有一位接種了中國生産的新冠疫苗。而對華對美態度相對模糊的國家,例如老撾,獲得的疫苗援助就相對較少。
盡管早期東南亞國家依靠與單一大國的雙邊關系,獲得了大量疫苗援助,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國內疫苗覆蓋率日益增加、疫情逐漸穩定,東南亞國家潛在的疫苗援助方不斷增多,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開始“選購”疫苗援助。例如此前主要接收中國疫苗援助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與泰國,自七月初開始,也從美國與COVAX接受大量其他國家生産的疫苗。
(三)接收來自區域組織和國際組織的分配
目前在東南亞國家尚未出現疫苗分配的區域性合作。但在2021年3月的四方夥伴(QUAD)峰會上,美方提出合作計劃,希望通過增加印度疫苗的生産,從而在2022年底爲印度-太平洋國家提供超過十億劑疫苗。但是,由于印度德爾塔變異病毒的爆發,印度暫停了疫苗出口,所生産的疫苗生産目前全部用于國內供給,大大減緩了該計劃的實施落地。而東南亞已有的一些跨國組織,例如東盟,也尚未開始進行區域間的疫苗合作。
在國際組織方面,目前最受關注的疫苗公平分配組織COVAX在2021年3月之後逐漸開始對東南亞國家進行疫苗援助。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GAVI)、世界衛生組織(WHO)、流行病防備創新聯盟組織(CEPI)共同發起的COVAX旨在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通過共享購買平台,促進疫苗資源在不同收入等級國家間的公平分配。通過COVAX平台,3月初,印度尼西亞就收到了一百萬余劑疫苗;文萊在4月收到了24000劑阿斯利康制藥的疫苗;而後東帝汶在6月得到了10萬余劑疫苗援助。雖然COVAX疫苗援助進入東南亞國家的時間相較于其他雙邊捐贈較晚,目前也未能成爲東南亞國家的主要疫苗來源,但可預見的是,在之後的疫苗接種中,COVAX對于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性會不斷提升。7月22日,本來不願意參與國際疫苗分配的泰國也宣布參與COVAX疫苗公平分配計劃中。隨著世界主要的幾個發達經濟體內部接種率穩步提升,COVAX將逐漸成爲國際疫苗分配的主導力量之一。
東南亞國家其他潛在的疫苗來源
雖然目前東南亞國家的疫苗供給主要依賴于其他國家、國際平台的支持,但不可忽視的是,東南亞國家在自行研發、自行生産疫苗方面也有巨大的潛力,其國內自主的疫苗生産很可能是未來推動東南亞疫苗接種的重要力量。
(一)國家自行研發
目前開始自行研發疫苗的東南亞國家有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五個國家。其中,越南的疫苗研發已經到了最後階段,部分河內的居民已經開始接種。泰國在5月也已經基本完成了疫苗的研發,目前已經開始進入了人體試驗階段。在目前各國疫苗研發技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自行研發疫苗或許看起來是一種“低效”的做法,但是在新一輪的德爾塔病毒爆發之後,各國逐漸意識到,疫苗或許不是一個短時間內的剛需,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常備的戰略資源。考慮到病毒可能會出現新的變異體,且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時間限制,因而在可預見的近幾年內,各國公民每間隔一到兩年就需要再次接種疫苗,以加強防疫效果。在此情況下,各國自主研發疫苗,獨立掌握疫苗技術,不僅僅是出于公共健康衛生的考慮,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一部分。但正如下圖所示,上述所有計劃獨立開發新冠疫苗的國家都是東南亞國家中相對發達、經濟體量相對較大的國家,而其他東南亞國家目前尚不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以支撐疫苗的研發。
圖表 3 東南亞各國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單位:萬億)
(二)國家自行生産
除了自主研發,許多東南亞國家也開始建立與其國的疫苗生産合作。比如越南在自主研發疫苗的同時,也開始與美國商議合作,通過引進美國疫苗的生産線,在國內進行疫苗生産以對抗東南亞目前爆發的疫情。七月初,印度尼西亞也與俄羅斯就引進疫苗生産線、在印度尼西亞國內生産新冠疫苗達成了確定了合作意向。雖然在目前疫情的沖擊下,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尚未開始獨立生産新冠疫苗,但對于東南亞尚未有能力獨立研發疫苗的國家而言,接收其他國家的疫苗生産線將成爲其保障國內疫苗供應的重要方式之一。相較于獨立研發疫苗,從國外引進疫苗生産線對于該國經濟、人力、技術條件要求都更低。比如贊比亞,雖然國內生産總值(GDP)低于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但該國近期也開始商討引進科興疫苗生産線。可預見的是,疫苗生産線的引進、以及從哪個國家引進什麽疫苗的生産線,這兩個問題將逐漸成爲疫苗援助之後又一個國際力量博弈的關注點。
政策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考慮到東南亞各國與我國經濟、人員方面的緊密聯系以及東南亞地區在太平洋-印度洋地區重要的戰略地位,除了目前已有的雙邊捐贈協議與COVAX平台,中國還可以著手以下幾個方面增強與東南亞國家在防疫方面的合作,增強我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影響力。
(一)升級雙邊關系,開始商討分享疫苗生産線
首先,中國可以考慮開始和部分東南亞國家商討分享疫苗生産線的方案。如上文所述,基于疫情可能長期存在這一預判,以後東南亞國家獨立掌握疫苗研發技術與生産線可能成爲新的國際趨勢。美俄目前都開始與一些國家達成生産線分享的合作,中國可以在東南亞國家中選擇一些對華態度相對友好、合作意向較爲明確的國家進行技術分享。目前比較適合合作的國家有柬埔寨和緬甸。柬埔寨作爲東南亞一直以來的對華友好國家,在2021年上半年得益于中國的疫苗援助,使其成爲了發展中國家中疫苗接種推進較爲成功的國家。面對德爾塔變異病毒的挑戰,如果我國能和柬埔寨達成疫苗生産的合作,那麽對于其國內疫情控制以及促進兩國的友好合作關系,都會有較大助益。緬甸雖然目前疫情形式較爲嚴峻,但是其較大的人口基數與之前部分地區的工業基礎,使其擁有生産疫苗的潛力。且基于目前緬甸被西方世界排斥、封鎖的狀況,中國與緬甸更爲緊密的合作不僅可以減緩緬甸內部疫情的爆發,還可以增加雙邊政治互信,促進未來在一帶一路上的合作。
(二)填補區域組織的空白:增加與東盟的合作
如前文提到的,東南亞目前尚未出現區域性的疫苗合作計劃,美國提出的四方夥伴計劃也因印度國內疫情爆發而暫時擱置。中國可以借此機會,鼓勵或者倡議東南亞各國通過已有的合作平台,例如東盟或者一帶一路,進行可能的疫苗合作。在疫苗分配上,雖然目前東南亞大部分國家都不具備分配疫苗的條件,但是可以倡議由新加坡——東南亞唯一的發達經濟體對周圍國家進行捐助。同時,疫苗的合作不僅局限于疫苗的分配上,還有疫苗的生産、運輸與數據共享。中國可以通過舉辦與東盟各國領導人的疫苗峰會或一帶一路的疫苗合作會議,搭建東南亞國家協商、溝通的橋梁,鼓勵各國積極分享邊境人口疫苗接種狀況,促進東南亞不同港口之間在疫苗運輸與疫苗保存上的合作。此外,可以提議一些有疫苗生産力的國家將來幫助鄰邦的計劃,促進東南亞作爲一個區域集體聯合抗疫的進程。
(三)樹立中國疫苗正面形象,傳播中國聲音
目前,受西方對于中國疫苗诋毀的影響,東南亞許多國家都認爲中國疫苗對于新冠的預防能力,尤其是對于德爾塔病毒的預防有效性不足。基于此,中國需要和東南亞本土的一些科學家及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通過在社交媒體、視頻平台上,以科學、積極的視角解釋中國疫苗的運作機理,傳達中國聲音,爲中國疫苗在東南亞國家中正名。同時,針對東南亞許多國家對于中國疫苗“不夠有效”的诋毀,我們可以提出外派科學家對當地進行考察,實地了解當地疫苗接種與具體防疫工作的實施,給予東南亞國家具體的防疫建議,同時增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關系。
原文標題:
聚焦東南亞:疫苗從何而來?——從東南亞疫苗渠道反思中國的區域角色
本文作者:
劉睿潔
本文選自《中國與全球南方》第六期,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國與全球南方》是海國圖智研究院推出的全新中英雙語刊物,整合了原有的《東南亞觀察》、《拉丁美洲觀察》,和《南亞觀察》三本刊物內容,並增加了非洲觀察的板塊,希望爲對中國外交和發展問題感興趣的讀者朋友,整合更全面多元的視角。
獲取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海國圖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