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左一)出訪印度,與印度國防部長開會的畫面。(取自黃永宏的臉書)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11月29日出訪印度時,跟印方達成海軍合作協議,表示歡迎印度海軍使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相較9月黃永宏出訪中國時,僅達成雙邊軍方高層互訪和聯合軍演的共識。新加坡似乎持續在玩大國權力平衡的遊戲,然而想玩這樣的遊戲,必須要有一些前提,未來這些前提恐將不複存在,新加坡若不能及早認清,屆時會面臨轉型困境。
印度《經濟時報》指出,新印兩國防長重申在國際法框架下確保自由航行和自由貿易的重要性,關于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黃永宏說:“我不僅歡迎還鼓勵印度海軍常來,雙邊海軍協議中就包括相互的後勤支持。”該報導強調,樟宜海軍基地靠近南海。
新印簽海軍合作協議
《印度論壇報》提到,美國國防部今年的報告指出,“中國特別依賴南海和麻六甲海峽這樣暢通的海上航道……2016年,中國大約80%的石油和11%的天然氣都是通過南海和馬六甲海峽進口的。”因爲此處的重要性,使印媒歡呼“印度海軍拿到麻六甲東端的後勤基地”“印度在南海附近的存在感將增大”。
不過在印媒近來頗爲熱衷的美日印澳四方軍事合作問題上,黃永宏表示,建立一個集團與另一方作對,對地區穩定無益。應該建立一種穩定的系統,使得大國和小國都有途徑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沖突。
由此看來,如今的新加坡,顯然繼承了李光耀時代的對大國權力平衡外交路線,避免徹底導向哪一方。但想維持這樣的外交,必須要有以下三個前提,缺一不可。
首先,李光耀以奉行平衡外交著稱。首先是借鑒不結盟思想,與美國保持友好關系,但不建立正式盟國關系。其次,采取類似于瑞士那樣的中立政策,多交友,少樹敵,盡量在對立雙方不選邊站。再次,不選邊並不意味著不發聲,而是選准議題、找准時機,闡述自己的看法和立場,彰顯新加坡的存在和影響。在對華關系上,李光耀的平衡外交也有充分表現。身爲華人,浸潤過儒家思想,李光耀對中國是相當了解的。李光耀數十次訪華,爲中新關系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被稱爲“中國的老朋友”。但等到李顯龍下台後,新的繼承人,還能有這樣的人脈、外交手腕維持與各方的關系嗎?
其次,宜認清國際情勢已變。如今馬六甲海峽對中國還很重要,但中國正多方尋求替代路線,包括協助泰國建克拉地峽運河、幫馬來西亞擴建皇京港、修建西馬東部鐵路和競標新隆高鐵,乃至中緬通道與跟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小國要跟大國玩權力平衡遊戲,前提是大國需要這個小國,然而,若是上述建設都完成,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程度將大幅下降,未來中國陸和新加坡之間,誰比較需要對方?
最後,新加坡國內,華人占74%,馬來人13%,印度人9%,過去因爲中國發展較緩,對新加坡華人沒吸引力,因此新加坡實施種種親美政策時可獲多數國民支持,但未來當中國影響力擴增時,新加坡還能實行親美印但和中國保持距離的政策嗎?或許馬凱碩的“小國應該遵守小國外交的本分”可做爲新加坡在外交領域上的重要參考,絕對忠言,但也逆耳!
來源:中國時報
原標題:新加坡平衡外交空間漸窄
作者:季節
編輯: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