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百個黨建品牌“大創建”、千余業務主題“大考驗”、萬名書記“大培訓”的“百千萬”特色工程;新增投資7000多億元,加大對三大先導産業、五個新城、長三角等領域、區域布局;90%的市場競爭類和全部金融服務類監管企業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産上市……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與黨的建設同頻共振,競爭力、影響力不斷提高。
五年前(2016年10月10日),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爲新形勢下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5年來,上海國企全力推進黨的建設和改革發展創新等各項工作,成爲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新民晚報記者撷取四家國企在改革發展中的片段,展現國資國企在上海經濟發展中的“力量擔當”。
舊改“窪地”成城市更新樣板
繼創下舊改“加速度”之後,虹口17街坊再次取得重要突破——順利完成“場所聯動”股權轉讓,昔日“窪地”已蝶變爲上海同類舊改項目的新高地。
圖說:虹口東余杭路舊改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下同)
和很多二級以下舊裏一樣,虹口區17街坊的居民們一直過著手拎馬桶、合用竈披間的生活。在江西北路生活了近80年的陳阿婆回憶道,因爲沒有洗澡的地方,有些老人一個月不洗澡。“2016年,我們盼來舊改喜訊,弄堂內變得格外鬧忙。”陳阿婆回憶道,她和老伴激動了好多天,想盡早搬離陰暗的亭子間。一個多月後,工作人員上門退還了戶口本等資料,並陸續撤離。有居民傳來消息:因爲資金不夠,舊改暫停了。
“讓更多老城廂居民告別‘手拎馬桶’生活!”2019年3月,陳阿婆從居委獲得舊改重啓的好消息。沿街的牆壁、弄堂口懸挂著一條條紅色橫幅:“政策前後一致,早簽約早搬遷”、“保障居民權益,維護居民利益”……“沒想到那麽快速度啊!”陳阿婆回憶道,當年6月底,陳阿婆和鄰居們見證了17街坊房屋征收高比例簽約揭牌。全貨幣補償方案的她拿到了一筆征收補償款,和老伴如願搬入電梯房內養老。
上海舊改“加速度”從何而來?上海地産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城市更新發展公司董事長趙德和介紹說,上海城市更新發展公司與虹口區虹房集團等區屬國資企業投資成立了區級城市更新公司,具體負責舊改地塊的改造實施。這一“政企合作、市區聯手、以區爲主”新模式,爲舊改地塊的順利啓動提供保障,加快舊改流程。
依托新機制,上海地産與相關區合作參與舊改地塊70個,涉及動遷居民6萬多戶,占全市成片二級舊裏以下舊改任務的60%。如何將舊改“窪地”打造成“功能提升、經濟發展、城市治理”的高地?上海地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馮經明表示,上海地産以開放的態度引導市場力量積極參與,讓最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據悉,虹口區17街坊項目成爲國內首個“場所聯動”招商合作模式的舊區改造項目,順利實現了綜合土地市場與産權市場特色的擇優遴選招商目標。未來,“場所聯動”招商股轉的機制將在更多地塊中應用。
記者從上海市舊改辦工作專班獲悉,截至9月底,上海中心城區已完成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62.8萬平方米,涉及3.2萬戶居民,占全年計劃任務的90%、94%。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
老字號用創新俘獲人心
在“50後”“60後”的心目中,大白兔奶糖、光明牌冷飲、梅林午餐肉是陪伴他們長大的童年味道,而在“90後”、“00後”的購物車裏,它們變身爲大白兔雪糕、大白兔牛奶、“豬大萌”午餐肉,成爲博主測評的熱門單品。而這些“火出圈”的“老牌新品”,全部來自光明食品集團。
曆經百年沉澱,承載著時代記憶的老字號,曾是亮眼的“金字招牌”,卻不是市場經濟中的“免死金牌”。旗下擁有17個老字號品牌的光明食品集團,面對市場的淘洗,用“創新”爭取年輕人的青睐。
圖說:大白兔雪糕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
2020年3月,大白兔光明聯名雪糕橫空出世,不但複刻了大白兔奶糖的濃郁奶香和咀嚼口感,還“拿來”經典的藍白配色包裝,俨然是一支冰凍版“大白兔奶糖”。“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情懷,而對于我們來說,是光明冷飲和冠生園之間的‘天時地利人和’。” 光明冷飲市場總監張楠告訴記者,短短一年多,大白兔雪糕不僅從“網紅”賣成了“長紅”,銷售額達到億元級,而且揚帆起航,蹦跶出國,相繼成功進入美國的紐約、洛杉矶以及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從一根雪糕開始,老字號的“網紅”之路越走越順。去年“雙十二”,90歲的上海梅林推出新生代午餐肉罐頭産品“豬大萌”,粉嫩的包裝裏有一把“豬蹄勺”,滿足年輕人挖著吃的需求。加入高熔點奶酪的芝士午餐肉罐頭,是梅林和光明乳業的跨界“牽手”,梅林市場部副經理張燕霞說,“芝士就是力量”很快就俘獲了年輕消費者,成爲露營時的最佳拍檔。
大白兔奶糖的創新之路更是如兔子一般跳脫。大白兔奶糖味的潤唇膏、香水、牛奶、冷飲等層出不窮,還有一大波文創産品,掀起了一次次“回憶殺”。“我們不是爲了創新而創新,爲了跨界而跨界,而是要傳承和創新兼容並蓄。”冠生園副總經理沈晴峰說,62歲的大白兔既要保持一顆童心,用“反差萌”的創意驅動流量,也要打出感情牌,豐富“文創”內涵,成爲上海“四大品牌”的代表作。
圖說:大白兔奶糖味香水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誰在買光明旗下的老字號産品?這些站在市場一線的“光明人”發現:過去在社交媒體上,消費者會“心疼”光明冷飲不漲價,現在則熱議又出了什麽新品;過去在超市裏買罐頭、棒冰和奶糖,全家人一起吃,如今會拍各種開箱測評的視頻,在網上“曬著吃”,進擊的老字號開始自帶流量。
新民晚報記者 張钰芸
地中海東南岸樹起一片“上港紅”
碼頭上一聲鳴笛,橋吊操控員坐在嶄新的中控室,遠程操作起吊,第一箱集裝箱接受自動化指令緩緩升起,被裝入首靠船“中遠海運阿爾卑斯”指定位置……一個多月以前,以色列海法新港碼頭順利投入運營。這個以色列60年來的首個新碼頭,也是迄今爲止地中海東南岸最先進、最綠色、建設速度最快和成本最節省的碼頭,由上港集團打造。
“回顧整個項目的曆程,從2014年開始籌劃,2015年投標並中標簽約,2018年開始接收地塊並全面建設,直至正式開港,經曆了2000多個日日夜夜。這期間,受到了規劃調整、全球疫情、異常天氣和地區沖突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上港集團副總裁方懷瑾回憶說,在各方支持下,項目團隊夜以繼日、爭分奪秒,確保了海法新港碼頭按計劃投入運營。
海法項目經理鄭科還記得,以色列港口工程技術管理與國內差異較大,工程涉及各種標准、規範,項目整體技術管控存在極大困難。比如,以色列工程師曾提出,按照當地建設慣例,軌道吊基礎必須打樁。但按照上海港的建設經驗和對海法新港的地質結構分析,並不需要打樁。爲了說服以色列相關管理部門采用“中國方案”,上港集團邀請當地咨詢工程師到中國實地考察上海港,輔以詳實的數據和碼頭堆場實際說明,最終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同。以色列一名資深結構工程師評價說,上港集團的實力說服了一群專業的工程師,同時相當于改變了以色列相關的標准,“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
圖說: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33箱區 陳夢澤 攝
以色列港口的一抹“中國紅”“上港紅”也得來不易。按照當地航空管理局和當地相關標准強制規定,項目橋吊和軌道吊的顔色必須爲“橙色+白色”,而不是上港集團傳統的“紅色+白色”方案。團隊通過舉例說明和詳細解釋,最終還是改變了以色列當地傳統的標准。如今,紅白相間、巍峨雄壯的橋吊在地中海東南岸一字排開,銘牌上“上港集團”字樣格外醒目。
海法港成功複刻上海港“智慧大腦”,僅用時三年就建設完成並開港,並産生了許多提升以色列港口行業的新規則。這也是我國企業首次向發達國家輸出“智慧港口”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
2020年,全球港口運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但上港集團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350萬標准箱,同比實現正增長,連續11年位居全球第一。預計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有望再創曆史新高,繼續領跑全球。
新民晚報記者 葉薇
在長江那頭栽活1500畝公益林
不毛地變幸福灘,1年余,8萬多棵樹紮根荒灘,95%成活率。
當上海市民通過手機集能量栽下一棵海南州的紅柳,多數人不知道,阿拉上海有一家國企,默默在青海海南州的德吉灘種植了1500畝生態公益林,山杏、丁香、山桃、榆葉梅、雲杉茁壯成長,成爲“中華水塔”三江源的守護屏障。
2020年,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主導啓動“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建設。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平均約吸收1.83噸二氧化碳。科學造林,保護水土,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國企擔當起社會責任。中國太保方面表示,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積極探索聚集全社會的力量推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精准扶貧的新路徑。
地處進入三江源核心地區的東大門,幾年前德吉灘還是黃沙漫天,嚴寒、缺水、大風使得栽下的樹木難以存活。中國太保請來上海園林集團全程參與建設,科學規劃、合理配置樹種。老鄉學會了高成活率的秘訣:以前栽完就走,現在用防護架支撐防大風;建設施引埋水管,及時澆灌;組建護林員隊伍,悉心照顧樹苗。
“驅不走沙漠,拔不盡窮根。” 太保公益林首批護林人之一紮西,帶著附近幾個村40多人,一同參與到了林地的種植養護工作中。他感慨道:“有一種幸福叫做家門口的就業。每個參與公益林種植的村民每天可以拿到140元,比外出打工賺得多,還學到了許多植樹造林的技術和經驗!” 據統計,太保公益林一期建設項目共用工4萬人次,務工人員全部來自海南州共和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均每戶增收12000元。二期項目已爲附近村莊200余人解決了就業問題。
迄今,一期、二期生態公益林已建成。2000多萬元資金來自于太保員工的捐款,營銷夥伴、客戶們也自發加入認養種樹。太保集團計劃繼續把種樹這件事做下去,爭取爲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栽種萬畝森林。
一年多過去了,昔日荒灘上新添的這片廣袤綠色,變成當地居民休閑遊玩的景點,青年拍婚紗照的攝影基地。在藏語裏,德吉爲幸福之意。生態公益林築起綠色屏障,高原上的德吉灘真的成爲“幸福灘”。
新民晚報記者 談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