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遵義市梓縣大河鎮石牛村,有一對夫妻魏發富和王榮蓮,雙雙患癌,丈夫魏發富患的是胃癌,妻子王榮蓮患的是口腔癌。按照醫生的判斷,這對夫妻都不會活太久。
但是他們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們承包了石牛村大坪山上的3200多畝荒山,在這荒山之上植樹造林三十年。三十年過去,荒山變綠林的同時,他們的癌症竟然也奇迹般的痊愈了。
植樹歸來的魏發富
無獨有偶,黑龍江的一位肝癌晚期患者,被醫生判斷只有不到六個月的壽命,也選擇了回歸山林,植樹抗癌,這一堅持,就是三十年,癌症也治愈了。
作家馬原,在被確診爲患了肺癌後,搬到了西雙版納勐海南糯山的姑娘寨,選擇了一個潔淨的地方養病,拒絕手術和化療後,馬原選擇了以運動爲主的自然抗癌方式,至今7年過去了,依然健在。
馬原搬到西雙版納後,還發生了一件曾經轟動了媒體的事情,據說幾個雲南本地人不同意把房子租給馬原,圍毆了馬原一頓,這件事情一度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作家馬原自畫像
我之所以選擇了這樣一個題目,舉出這樣幾個抗癌成功的例子來寫這篇文章,是我臨床多年後,有一些十分深刻的感悟。
這感悟用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中的話來說,就是“病爲本,工爲標”,意即病人才是康複的主力軍,醫生只是在旁起輔助作用而已。
美國前總統卡特,患惡性黑色素瘤後,經半年的治療,渾身的病竈全部消失了。高齡的卡特一直活躍在慈善事業之中,到處忙碌著爲無家可歸者蓋房子。
卡特的故事被國內的一些推銷新藥的機構,用來宣傳他們推銷的藥物的療效,但是他們忽視了卡特精神世界的改觀。
廣西南甯市南鐵北一區有個叫朱蟬枝的癌症患者,48歲患癌,92歲了,依然健在。這位護士出身的患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很感激癌症,假如沒有癌症,她大概不會這麽高壽。
巴馬瑤族自治縣的山水
我們多數人聞癌色變,很多人患癌後,精神崩潰,惶惶不可終日,到處尋求治療。可惜的是,在醫生的幫助下,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最終不治身亡。這是很多癌症患者走過的路。
我治療過的癌症患者成千上萬,固然幫助了不少患者抗癌成功,但是更多的患者不治身亡。這些年我也一直在思考著,究竟是什麽原因,讓部分患者,能夠活下來,而另一些患者卻不幸身亡?
是癌細胞的惡性程度決定的嗎?不是。我見過的活下來的小細胞肺癌患者、神經內分泌癌患者、惡性黑色素瘤患者、肝癌患者,其惡性程度都堪稱癌症中最高級別的,但是他們還是有很長的生存期。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依然健在。
是治療方式決定的嗎?也不是。有的是手術或者化療後生存下來的,但是靠著偏方生存下來的,或者如上所舉的幾個病人,靠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力生存下來的,也大有人在。
是運氣使然?或許有這個因素,但是也不盡然。
多數能夠生存下來的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他們有常人所不具備的毅力。他們能夠徹底的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作息和飲食習慣。
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同樣強大的自律能力,讓一些患者戰勝了癌症,成了幸運兒。
我們中國的患者家屬,在癌症患者得了癌症後,不肯向患者透露半點風聲,消息封鎖得非常嚴。我經常碰到要求我向患者隱瞞病情的患者家屬,那些家屬神經緊張,表情凝重,說實話,這樣的做法對患者的康複完全的沒有幫助。
還有一些患者和患者家屬,甯死不肯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抽煙、喝酒等可以肯定對癌症的發生和發展有促進作用的生活習慣,患者就是死不悔改。只一味的寄望于醫學,醫學卻又是如此的無能,硬是解決不了他們的問題。
昨天晚上,我的一個多年的老友,還爲他的朋友患癌後不能戒酒而咨詢我,爲什麽不能喝酒。他說他的朋友就是戒不了酒,每天得喝兩次酒才能踏實。
也有一些患者,明知抽煙對自己的身體有害,依然故我的抽煙。
對于這樣的患者,我本人是很不樂意去治療的。他們脆弱的意志力和不堪一擊的自律能力,往往會導致醫生對他們的治療徒勞無功。
癌症,一半是器質性病變,一半是心因性病變。總體來說,很多癌症患者,符合佛教所說的“業障病”的特點,既往養成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自己察覺不出的乖張的性情,是一個人患癌的重要原因。
假如不從根子上扳過來,醫藥即便能緩解一時,也無法根治。
我的一些生存期較長的患者,的確讓我看到了他們在患癌後發生的巨大的改變。
過去忙于應酬的,從此不再應酬;過去爭名奪利的,從此淡泊名利;過去抽煙喝酒的,戒煙戒酒了;過去吃喝嫖賭的,也不再沾惹這些惡習了;過去孜孜于自己的事業的,也放下了那些莫名其妙的爲出人頭地而所做的奮鬥。
人自己的身體內有大藥潛藏。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一經戒除後,就如拔掉自己的病根。一個人的意志力若薄弱到在生死的威脅前,尚不能拔除自己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乖張的性情,醫生又能奈你何?
醫藥的作用,僅限于臨時解決患者的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病根還是需要患者自己去拔除。一個人要有勇氣與自己的過去說拜拜,要有能力與自己的過去作切割。
我曾經到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出診過,巴馬這個地方,近年來成爲中國癌症患者的養生基地。去巴馬的癌症患者們,大多相信在巴馬這個長壽鄉,可以沾沾仙氣,延長壽命,甚至不治而愈。
我在巴馬的餐館裏,聽著來自五湖四海的病人和患屬們談論著養生話題,談論著巴馬的所謂地磁有治療作用的話題時,啞然失笑。
高山瑤族在中國是一個長壽的群體,他們之所以長壽,是因爲他們的祖先選擇了一個與世無爭的地方,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一輩子必須勞動才能養活自己。所以,他們祖祖輩輩就維持著較好的生活習慣和較好的心理狀態。
而那些在巴馬養生的患者南轅北轍,在巴馬租著當地人的房子,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期望奇迹降臨,最後不免要大失所望。
我離開巴馬後,在南甯與一個患者的家屬聊天時,這個患者的家屬說廣西人都知道巴馬瑤族自治縣的那些瑤民長壽的原因,吃得簡單,一日三餐玉米糊糊,活得簡單,一輩子勞動。最後,他問我:“這樣活著有什麽意思呢?對社會也沒什麽大的貢獻。還不如早點死了呢!”
面對這樣的問話,我就無言以對了。現代社會裏,人已經異化到了忽視生命價值的程度,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當然,這樣的患者家屬也是站著說話不腰酸,假如真正得病的是他自己,他立即就知道生命的意義大過一切了。
巴黎第五大學的杜桑教授,根據人類最近的120年進化史實進行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雖然人類在營養、醫療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人類的進化已經達到了巅峰,不會再往前進化了。這意味著人類的體能和預期壽命都不會再提高。
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甚至在促進一部分人走向退化之路,我們的體能和預期壽命,可能要比我們的先輩低。
而新加坡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過去的這些年,人類的人均壽命雖然延長了,但是延長的那幾年裏,生活質量很低,基本上都是現代醫學維持下來的低質量的生活狀態。
我們把希望寄托于現代醫療之上,可能是我們犯下的最愚蠢的錯誤之一。
我認爲醫療的目的,只在于緩解患者暫時的不適,搶救瀕臨死亡的患者,而要戰勝慢性病,獲取較長的生存期和較高的生存質量,人們不能寄希望于醫療。
我曾一度希望在現代醫學上尋找到解決癌症患者健康問題的辦法,但是最後發現,古典醫學,尤其是被譽爲世界醫學之母的印度的古典醫學阿育吠陀的一些身心調適的理念,可能更適合用作康複醫學的指導思想。
所以從今年開始,我也在想探索一種可以身心並治的治療方法,帶著患者走向更深層次的康複之路,用醫藥之外的辦法,去解決用醫藥解決不了的問題,最終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