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灣網友在上海旅遊時發現,上海洗碗工月薪16000元新台幣,而且還包吃住,獎金另算,都快趕上台灣22K的大學畢業生了。他將帖子PO上網後引發熱議,島內低薪現狀再度引發討論。
20多年前兩岸“薪情”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把時間往回撥30年,“大陸工資趕超台灣”的說法無異于天方夜譚。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兩岸交流剛剛起步,大陸民衆一般是通過返鄉的老兵來認識台灣的。當老兵說“一萬元新台幣只是零花錢”時,大家都震驚了。當時人民幣和新台幣的彙率約爲1:3(1994年數據),對大陸民衆而言,一萬元新台幣絕對不是小數字。
那個年代,大陸工地上的小工每天約爲5元人民幣,大工是七八塊,一月30天都上班,每月工資不過一兩百元。在大城市,工人的工資或許高些,通常也才三四百元而已。
再看看台灣當時的“薪情”。《台灣導報》資深記者陳先生說:20多年前,島內媒體行業尚處于黃金時代,競爭也不像今天這樣激烈,當時每月領八九萬元新台幣很正常。部分效益好的媒體集團甚至是“單月領單薪,雙月領雙薪”,“台灣錢淹腳目”正是當時的寫照。至于其他行業,陳先生表示,當時工薪階層的月薪也普遍在三四萬元新台幣。
三四萬元新台幣對上三四百元人民幣,在那個年代,兩岸“薪情”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若考慮購買力因素
大陸薪資已超台灣
1991年,台灣基本工資突破萬元,達到11040元新台幣,二十多年來,台灣基本工資僅僅實現翻倍。台當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台灣平均月薪爲48790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1022元),扣除物價因素後,和1997年差不多。
智聯招聘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大陸37個重點城市的平均招聘月薪爲7376元,其中北京最高爲9791元,上海緊隨其後,爲9337元,廈門位列第10名,突破7200元。對于該調查報告,雖然有不少大陸網友抱怨“被平均”,但大陸近年來工資快速增長也是不爭的事實,部分城市已快追上台灣。
至于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畢業六年的台灣女生小葵透露,畢業後她選擇在飯店行業工作,第一份工作月薪是2.2萬元新台幣。如今6年過去了,她的月薪僅增長至2.5萬元新台幣。台當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大學生的起薪普遍介于2.2萬—2.5萬元新台幣之間,畢業于名校且專業較好的,或可拿到2.8萬—3萬元新台幣。
2.2萬元新台幣換算成人民幣,相當于4800元。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大陸本科生平均起薪爲4854元,在一線城市則爲5218元。對此,台媒驚呼,兩岸畢業生在薪資方面已出現“死亡交叉”。
如果考慮購買力,台灣的薪資水平已低于大陸。有專家根據兩岸物價水平的差異,認爲兩岸實際彙率(考慮購買力因素)應爲1:9。也就是說,如果在台灣拿2.7萬元新台幣的薪水,其購買力僅相當于大陸(個別大城市除外)的3000元人民幣。
台灣博士西進
找到教書舞台
伴隨少子化危機,台灣大學教職市場連帶緊縮,教學工作一位難求。近年來台灣博士或教授主動爭取到大陸教書的人數不斷增加,這些台灣教師主力群體的年齡約在30至40歲之間,論及未來,他們已無意回台工作。
來自台灣的黃宗昊,台灣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在得知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在招聘講師後,決定將個人簡曆送過去,完整的學術經曆獲得面試主管青睐,後來正式在上海交大展開教職工作。他說:“我也想留在台灣啊!但就是沒有機會,再加上不想一直兼課,不上不下的日子很難過。”
黃宗昊說,在大陸任教的台師人數一定超過500人,甚至千人都有可能。對于人生首份教職工作在大陸取得,黃宗昊直說:“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找機會,就是想當學者,能到上海交大,我很慶幸也很珍惜。”
新加坡的哥:
“台灣人真的很可憐”
台灣知名投資銀行家黃齊元也曾在博客發文,指搭乘新加坡出租車,連司機都知道台灣低薪狀況,還同情地說“台灣人真的很可憐”。台灣科技業者也認爲,台灣現在跟大陸沿海城市比,從新人、課長到高階主管,一路都輸。
對此,宏正自動科技全球人資中心資深協理王安倫說,她曾爲大陸公司找一個中階人資主管,月薪如果沒有開價2.8萬到3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2萬8000到13萬8000元),是找不到人的;而同樣職位條件,在台灣不過7到8萬元新台幣。
她認爲,大陸這個領先態勢3到5年內不會改變:“因爲我們産業結構轉型太慢,台灣大勢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