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02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賽項)經過激烈比拼,在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落下帷幕,該校學生譚欣憑借過硬的心理素質、精湛的技能技藝,從來自全國29個省份的參賽隊中脫穎而出,榮獲中藥傳統技能賽項一等獎。
作爲賽項承辦校,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充分發揮好大賽“樹旗、導航、定標、催化”作用,努力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達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目的。
近年來,學校通過組織與參加技能大賽,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學生參加近5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等獎等13項,護理專業學生張茂晴作爲重慶市僅有的選手在全國首屆職業技能大賽上勇奪健康照護賽項銀獎,並入選國家集訓隊。近3年畢業生執考通過率居全國前列,學生雙證書獲取率達96%,社會用人滿意度達98%。累計爲三峽庫區及西部農村基層培養醫藥衛生人才18萬余名,實現了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爲進一步打好“三峽教育牌”“三峽醫療牌”,學校始終堅持將黨建引領融入學校教書育人、辦學治校全過程,堅持“立足三峽、輻射西部、統籌城鄉、服務基層”辦學定位,圍繞“辦好一流高職院校,培養一流醫藥衛生人才”發展理念,在推進三峽庫區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系統化、標准化、品牌化道路上,砥砺前行,成績顯著。
黨建引領
推進學校事業發展
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將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等融入教書育人、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建設。
創先爭優,做黨建工作“排頭兵”。學校黨委班子連續4年獲評年度考核先進領導集體。學校各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顯著,組織員隊伍和“雙帶頭人”教師支部書記隊伍全覆蓋。培育創建全國“樣板黨支部”1個,建有重慶市“標杆院系”“楊柳清黨建工作室”各1個,重慶市“樣板黨支部”2個。學校黨委和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直屬黨支部被評爲“建黨100周年重慶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立德樹人,做育人育才“導航站”。學校充分發揮醫學優勢,將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與醫德仁心有機融入到醫學生課堂和人才培養中。推進思政課程“九個一”建設計劃,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曆經15年探索實踐,學校在西部形成了“五位一體”鄉村醫生培養新模式,構建了“2年學校理論+1年實踐+畢業後繼續培訓”的“在學在職一體化”培養體系。
學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爲實現“健康中國”提供人才支撐,先後湧現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阙秋紅、“全國優秀共青團員”藍巧、“中國最美鄉村醫生”張瓊仙等優秀個人。
鼓勵更多學子在西部鄉村紮根奉獻,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用實際行動回答了“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兌現了奉獻基層、守護健康、服務群衆的初心和使命。學校2019年獲得“重慶市首批文明校園”稱號。
“雙高”建設啓航
高水平專業群走向全國
近幾年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項目在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落地,學校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成爲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級別示範職教集團、三峽中藥材種源繁育示範推廣基地。
目前,學校建有國家級別骨幹專業4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1個、生産實訓基地2個、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1項,“1+X”制度試點2個、科普基地2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各1個。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國家高職教育大發展戰略,重慶市、萬州區對學校發展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強校、改革創新、開放辦學”理念,穩步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加強專業建設,創新育人模式,努力實現“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在全國多家第三方評價機構發布的中國高職高專排行榜中,學校綜合實力排名均位居全國高職專科院校和醫藥衛生類高職專科院校前列。
學校中藥學專業群入選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中藥學專業群的變革思路,或許更能體現出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提質培優的創新智慧。
在中藥學專業群建設過程中,學校聯動校、地、企多方資源,推進校企(院)制度、文化、技術、資源“四融合”,搭建起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兩協同”社會服務平台,實現了産業鏈、教育鏈和人才鏈的有效對接和深度融合,從而構建起“三聯動、四融合、兩協同”專業群實踐範式。
如今,中藥學專業學生在全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中,通過率位居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之首,中藥、護理專業學生參加近5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等獎等13項,兩個專業均被評爲國家骨幹專業。
同時,該專業群在全國職業教育界和社會各界持續發揮引領示範作用,課題、校本教材、協同創新中心等一大批標志性成果在全國頗具影響力。
創新提質
“政校行院所”聚力育人才
2012年,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牽頭成立重慶三峽庫區醫教協同職業教育集團。2018年,該職教集團獲批重慶市首批市級示範性職教集團,2021年5月被評爲國家示範職教集團。
9年來,依托重慶三峽庫區醫教協同職業教育集團,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跨領域、跨區域、跨行業,積極探索“政府部門領導、行業引導、學校主導、醫院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參與”的多方合作辦學機制,形成了政校行院(企)所“五方”共管共贏、産教深度融合、醫藥行業特色厚重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取得諸多成果,走在了全國職教集團前列。
政校行院(企)所如何形成合力呢?該職教集團催化産教科融合以産生質變,創新形成了“五位一體、合而爲一”産教科融合發展模式,推進集團成員資源共建共享,放大一體化辦學效能。
具體而言,學校與重慶醫藥學校等10余所中職學校開展深度校校合作,共享辦學資源;與武隆、巫溪等區縣政府部門合作開展政校合作,探索基層衛生人才訂單定向培養新模式;與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等共同探索校院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與太極集團等企業合作開展校企訂單培養;還與全國150余家“二甲”以上醫院、大中型企業合作建立學生創業就業基地,形成了合作育人、互利互惠、共謀發展的良好格局。
除了在全國“織密”合作網絡,學校還立足區域發展,積極融入成渝“朋友圈”,與重慶醫科大學、西南醫科大學、成都醫學院、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共同牽頭成立“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衛生職業教育聯盟”和“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衛生高校就業創業聯盟”。
聯盟推動了兩地40余所醫學院校在産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就業創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強區域影響力。集團化辦學的每一個成果,都見證著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産教融合這條路上走向了更深層次,拓展了更寬領域,釋放了更大影響。
仁心醫術
守護百姓安康助力鄉村振興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全體師生以生命赴使命、以責任佑蒼生,構建起“醫院+學校+志願者”體系助渝東北抗疫,取得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複工複學雙勝利,榮獲“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3家附屬醫院嚴陣以待。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被確立爲萬州區定點發熱門診、發熱病區;萬州區人民醫院作爲集中收治定點醫院,運行以來進行醫學觀察1161人,收治無症狀感染者67人;萬州區中醫院爲1.3萬余人次提供熬制好的中藥湯劑。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臨危受命,承擔起萬州區發熱患者(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重任,高效運行28天,累計對492名發熱患者進行醫學觀察,實現了“發熱患者全陰性,隔離人員零交叉,觀察點內零感染,醫務管理人員零損傷”的目標,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開展教育扶貧扶志是阻斷代際貧困的有效手段,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全面落實學生精准扶貧政策。2020年,學校通過國家助學金、卓越獎學金、特殊群體救助基金等各項資助,累計發放5745萬余元資助金,惠及近6000名學生;爲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提供六大類550余個校內勤工助學崗位,惠及1200余人。同時進一步發揮資助育人功效,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的有機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良性循環。
發揮專業優勢、教育優勢,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學校以七曜山中藥材科技專家大院爲依托,完成白術、大黃等基地建設技術服務,帶動中藥材種植面積6000余畝,讓山區通過中藥材種植找到致富路;派出11名扶貧幹部在萬州、豐都、巫溪擔任“第一書記”,學校走馬鎮冒水村扶貧工作隊獲得“重慶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表彰,扶貧幹部毛良獲得重慶市嘉獎。
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號角已吹響。“十四五”發展新征程已開啓,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將勇立潮頭,乘風破浪,砥砺奮進,全力培養具有良好醫學人文素養和發展潛質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爭取早日實現專業升本和創建本科層次醫學院校的目標。
鏈接>>>
多項曆史性突破提升辦學層次。
近年來,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亮點舉措頻頻,綜合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再上新台階,開啓了創新職教本科教育試點新征程,實現了中外合作辦學招生新突破。
過去5年,學校年招生規模從2800人擴大到8000人,學生報到率保持在94%以上。
學生參加2021年普通高校“專升本”統一考試,有1068人上線。相較往年,上線、錄取人數增長5至6倍。
更令人驚喜的是,2020年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實現具有裏程碑意義的5項曆史性突破——
萬州區人民醫院、萬州區中醫院劃轉爲學校直屬附屬醫院,學校臨床實踐教學保障更加充分;
校園面積擴大了近3倍,新校區10萬平方米校舍投入使用,高峰校區新增土地1000畝設計招標,整體辦學規模再創新高;
深入實施新加坡護理醫科獎學金項目,與加拿大聯合開展護理、康複治療中外合作辦學,實現新突破;
與重慶文理學院、長江師範學院分別聯合舉辦本科層次制藥工程、生物工程專業,首批招生150余人,辦學層次更加豐富;
建有國家教育部門三峽中藥種植與加工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抗腫瘤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高等職業院校應用技術推廣中心、重慶市三峽庫區道地藥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4個。(潇雨)
來源: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