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是否擔心外界仍以中資的目光看待,潘傑賢說:“我不認爲壹蘋有什麽色彩,我更擔心大家不知道壹蘋代表什麽。最重要是我做的事對得起良心。”
潘傑賢創立“壹蘋新聞網”(簡稱壹蘋),聘雇台蘋200多名員工。
“我們輸了一場戰爭,需要贏回一場戰爭才能重振士氣,所以要去攻打新市場、收購競爭對手。在最虛弱的時候轉守爲攻,是一場很大的賭注。”
至于他是否視收購台蘋爲一次失敗的交易,在一個半小時訪談中侃侃而談的潘傑賢停頓了整整八秒,接著緩緩說:“不算,對方沒把資産交付給我,我也沒付錢。”
從用戶浏覽的新聞預測潛在消費行爲,也是他認爲可以變現的機會。“我們發現讀者一直在看房地産或汽車的新聞,我們是不是可以推薦相關網站給他。我可以和其他公司合作,收取渠道費。商業模式有很多,不一定要靠廣告。”
一切起源于今年6月,市場傳出潘傑賢和香港商人黃浩將以15億新台幣(約6750萬新元)收購台蘋的資産,潘傑賢出資三成。
他在聲明中對于收購案引發的政治紛爭表示錯愕,並一再強調“台灣是我的家”,因爲他“在台灣創業時成爲了台灣女婿,並已經是兩個台灣囡仔(閩南語,意爲小孩)的父親”、他“成立了投資公司,本著愛台灣的心,將創業賺到的錢再度投入幫助台灣企業”。
他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也澄清,15億元是他對台蘋資産的估值,而且出資三成的說法也是錯誤的,實際上是由他獨自出資向黃浩收購台蘋所有資産。
可是,一份聲明能消除社會的疑慮嗎?
潘傑賢舉例,龍丞資本于2021年收購了台灣播客平台聲浪(SoundOn),“壹蘋真的只能有新聞嗎?我可以結合聲浪嗎?用戶來看新聞,然後去聲浪消費”。
“我過去九年沒有失敗過,失敗的定義是放棄,我沒放棄過。”
他說,自己是8月第三周才決定創立壹蘋的。“我們的App和網站在10天內就搭起來……壹蘋能在9月1日上線已經是奇迹。”
龍丞資本是潘傑賢在新加坡成立的家族理財辦公室。由于當時交易仍在進行,還有保密條款,但考慮到社會輿論可能影響交易,潘傑賢不得不發聲明澄清。
潘傑賢透露,他4月回到亞洲才開始認真研究台蘋的收購案。“黃浩去年11月聯絡我,問我有沒有意願和他一起經營台蘋,我說我在非洲肯雅,有什麽事等我回亞洲再說吧。”
潘傑賢和黃浩的媒體公司曾經合作辦活動。黃浩後來于2017年試圖收購《壹周刊》,同樣找上潘傑賢合作,希望由他來經營台灣《壹周刊》。
原本暫緩上市,潘傑賢後來不得不決定放棄上市,因爲認識客戶程序審核須要花上一個月才能完成。
爲陪伴家人 過去兩年“半退休”
趁大兒子明年上小一前,潘傑賢去年5月帶著妻小開始環遊世界,其中一站是私人島嶼馬斯蒂克島。(受訪者提供)
在新加坡土生土長的潘傑賢于2013年創建了約會應用Paktor。當時亞洲沒有類似的應用,Paktor面世短短一個月即進軍海外市場,之後還發展成東南亞最大的約會平台,在八個市場擁有超過2000萬名用戶。
希望廣告越少越好 提升用戶浏覽新聞體驗
潘傑賢在不到兩年內扭轉了M17的命運。如今投資經營壹蘋成敗仍未知,問及是否有設停損點,他說:“設停損點,代表你的終點和我的終點不同,我的終點是成功。停損點代表失敗,我內心沒有這個終點。”
設停損點,代表你的終點和我的終點不同,我的終點是成功。停損點代表失敗,我內心沒有這個終點。
——潘傑賢
令整起收購案再添疑慮的是,台灣的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公開質疑潘傑賢名下的龍丞資本(Turn Capital)有中國資金,指他的一名合夥人也是一家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合夥人,曾參與軍事裝備有關的投資。該智庫認爲,潘傑賢收購台蘋若須要募資,可能會有中資介入,因而呼籲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駁回收購案。
回到台灣後,潘傑賢每天第一個到公司、最後一個離開。“我要讓員工知道我在,有什麽事我來扛。”
“她傳短信問我發生什麽事,還提醒說:‘人離鄉背井,不熟悉的事很多,必須遵守當地法律。人家遵守90分,我們必須遵守110分,不要做違背社會的事、不要挑戰太高難度的事,可能會後悔。’”
上市失敗之際並購競爭對手 短短一年半轉虧爲盈
潘傑賢甚至希望廣告越少越好,盡量提升用戶浏覽新聞的體驗,借著新聞內容創造的流量來導向其他平台進行消費,公司從中獲利。但他不忘先“打預防針”,“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我不是說第一炮就能成功,我還在嘗試”。
壹蘋的當務之急是提高流量。潘傑賢說:“我相信一年內一定能賺錢,我們內部設定的目標是三到六個月。我們第一天就有營收,因爲有廣告。”
如果能重來,潘傑賢是否仍願意提出這項收購,他大笑回應說:“老人家的話還是要聽!”
一名從台蘋轉到壹蘋的記者私下告訴記者,壹蘋新聞室的運作基本上和過去沒有不同。“潘傑賢承諾會保留‘蘋果’的精神,他現在就是專注沖流量。雖然我們人手減少了,但他對新聞的要求還是很高,要求每天早上10時一定要推出一則專題或獨家報道。”
家辦遭質疑有中國資金 被迫發聲明澄清
潘傑賢過去九年收購了10多家公司,大部分是媒體、娛樂和社交領域的公司,分布在南美、北美、歐洲、東南亞、印度和台灣,並創造了超過30億美元(約43億新元)的企業價值。他表示,在計劃收購台蘋資産前,從來不會顧慮社會輿論。
可是,靠廣告收入經營媒體在潘傑賢看來是舊時代的商業模式,他認爲媒體至今仍未實現真正的轉型。
不放棄就沒有失敗
敲鍾了卻沒有上市交易,這是紐約證交所200多年來首次。“2018年6月7日,這個日期我印象深刻,那一次算是我人生最大的打擊。”
爲了收購台灣“蘋果新聞網”的資産,來自新加坡的潘傑賢引起台灣社會高度關注。交易最終沒有落實,但他招聘“台蘋”200多名員工,另創“壹蘋新聞網”。因失戀而自創約會應用起家的潘傑賢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媒體轉型嗎?
靠廣告經營媒體是舊時代模式
2020年暴發冠病大流行病,讓潘傑賢的賭注收獲了成果。公司一年的營收達到7、8億元,據他形容“盈利也是非常可觀”。
M17後來易名爲17LIVE,在2020年脫售了Paktor,潘傑賢在同一年卸下執行長身份,只保留董事長的職務。他說,爲了陪伴家人,自己過去兩年基本上是處于半退休狀態。
2016年,Paktor和台灣的串流平台17直播合並,成立M17集團,由潘傑賢出任執行長。公司拓展到香港、印度尼西亞和日本,並獲得淡馬錫控股旗下的祥峰投資(Vertex Ventures)和蘭亭投資國際(Pavilion Capital)、日本雅虎的YJ Capital、台灣之初加速器(AppWorks),以及韓國KTB Ventures等超過2億美元(約2億8670萬新元)的投資。
潘傑賢也在聲明中說,龍丞資本是他100%持有的私人公司。
然而,潘傑賢始終要面對員工。“上千名員工等著我回去交代,他們還在東京和台北辦了派對。我尴尬,他們更尴尬。”
潘傑賢創建的交友應用Paktor和台灣藝人黃立成(右)成立的串流平台17直播于2016年合並,成爲M17集團。(受訪者提供)
“爲什麽要做件事?這和我看所有事情的角度是一樣的。這是一個好的資産,它有問題,我能不能解決?能夠。我能不能以正確的價格把這個資産拿到手,然後創造回報率?我能夠。”
談到收購台灣“蘋果新聞網”(簡稱台蘋)的起心動念,38歲的潘傑賢以他過去收購企業或企業資産的經驗,整理出一道簡單的公式。
“我記得6月11日晚上,我在紐約開了董事會和股東會之後,向員工宣布這件事。我告訴他們,這不是公司的問題,是技術問題。中間發生了很多不應該發生的事,但陰差陽錯發生了。我已經使出最大的力氣,可是無解。”
公司在紐交所敲鍾沒上市是人生最大挫折
“我當時在玻利維亞,覺得好像不應該把事業留在亞洲,人卻在這麽遠的地方。”
潘傑賢沒有聽媽媽的話,因爲不願意拍拍屁股走人。“我決定創辦‘壹蘋新聞網’是因爲覺得員工們很可惜。他們堅持了這麽久,都以爲這個交易會成,我不可能不負責任地說‘請你們另謀高就’。”
“大家不了解我,很容易産生誤會。認識我的都知道我就是做業務、做營運的,對其他事情沒有太多想法。他們都說我是比較單純和比較直的一個人,但是大衆不一定了解,也不一定在乎。”
6月爆出中資疑慮時,潘傑賢的母親收到了朋友轉發的新聞。
“那是2020年,別忘了,我們是2018年上市失敗。在短短一年半,我們從一個季度虧損3000萬美元,扭轉了過來。”
與此同時,他成功取得一筆大約3500萬美元的融資,並于2019年並購競爭對手MeMe直播。
潘傑賢認爲,人生最大的挫折發生在2018年。盡管M17當時依然面臨營運虧損,但潘傑賢和團隊接受了幾家銀行的建議,決定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因爲失戀創立了Paktor,潘傑賢說:“當時也沒有想要把它發展成一門生意,純粹是爲了認識女生。”而他也確實靠著自創的約會應用認識了現在的太太,在台灣娶妻生子。
收購案最終沒落實,卻讓潘傑賢經曆了一場不小的震撼教育。
事後一度刪光通訊應用窩飯店
“它只是把非即時變成即時新聞,把印在紙上的內容,變成不是印在紙上的。這不是新科技,也不是新媒體,只是把呈現模式改變了,商業模式沒有改變。”
不聽媽媽的話 挑戰高難度
潘傑賢在訪談中也說,台蘋記者過去最擅長的是生活、娛樂和時事新聞,未來依舊朝這些方向努力。
趁著大兒子明年上小一前,潘傑賢去年5月帶著妻小開始環遊世界。他已經把路線規劃好,豈料今年2月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戰爭。
不久後,台蘋母公司壹傳媒的清盤人在香港交易所公告稱,沒有授權出售資産。接著有台灣媒體引述消息指,宣稱手上已持有台蘋資産的黃浩無法出示相關證明,但黃浩後來駁斥這是不實報道。
潘傑賢自稱一向行事低調,若非爲了收購面對營運資金即將斷鏈的台蘋,恐怕不會引起台灣社會的關注。
潘傑賢認爲,流量是壹蘋最大的資産,有流量就有變現的機會。
潘傑賢形容聲浪是他“至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公司”,一年的播客收聽率超過30億次,領先區域的中文播客平台。
由于賣家一直無法提供交易所需文件,交易始終無法進行,上線19年的台蘋今年8月31日深夜起熄燈。
偏偏潘傑賢在交易所敲鍾後,欣喜等待股票挂牌交易之際,接到了殘酷的消息,某名投資人的認識客戶(know your customer,簡稱KYC)程序沒有通過承銷銀行的審核。
短短10天內上線 壹蘋當務之急是提高流量
“我每天窩在飯店,把所有社交通訊應用全刪了,不想看新聞,一直叫room service(客房服務)、一直看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