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爲傳揚族群文化加入歐亞人協會,瑪麗安·特麗莎對協會培養了深厚感情,當家裏需要援助時,歐亞人協會是她首個求助的渠道。
華社自助理事會和回教社會發展理事會(Yayasan MENDAKI)今年分別慶祝成立30周年和40周年。
上述理念是衛生部長、華助會董事會主席王乙康提出。所謂“種草”指的是繼續推行受衆猶如草地般廣大的補習班等援助項目;“植樹”則是找出更有需要的弱勢學生和家庭,給予他們更深入且全面的援助。
瑪麗安當年向歐亞人協會尋求援助,主要因爲她對協會相當熟悉。她在約20歲時,有感于許多新加坡人對歐亞人文化一知半解,決定參加歐亞人協會,爲傳揚歐亞人文化盡一分力。她與其他會員曾多次代表協會參加人民協會的表演團,參與國慶慶典演出。
三個女兒目前受惠于教育部經濟援助計劃。從前年開始,她們也陸續獲得華助會—宗鄉總會助學金的援助。一家人過去幾年在“准備上學咯!”計劃下獲分發家庭禮包和上學禮包。
“我對歐亞人協會有親切感。有困難時,對協會的人講述自己的家庭問題,會比較自在。”瑪麗安一家主要靠她丈夫維持生計,協會提供的經濟補助爲他們減輕不少負擔。如今,這家人每月仍獲約550元現金補貼和超市禮券。
他說,尤其長女從小一到小四,四個科目總考不及格,有華助會幫助,小學離校考試所有科目過關,順利升上中一,令他很欣慰。
成立于1991年的印度人發展協會(SINDA),以及1994年成爲自助團體的歐亞人協會(The Eurasian Association),也已跨越或即將步入30年裏程碑。這四大自助團體多年來爲我國打造和諧社會、提升社會流動性做出重要貢獻。
此外,華助會下來將試行一項長期援助計劃,讓弱勢家庭孩子從學前過渡至中小學,甚至在中學後的升學路上,繼續獲得扶持。陳業健說,這是華助會一項新嘗試,明年起會針對一小群學生開始試行。詳情稍後公布。
兩個外甥女搬來與瑪麗安同住時,分別就讀小三和小六,學業成績都不理想,令瑪麗安擔憂。
至于歐亞人協會,發言人說,協會從三方面,即教育項目、家庭援助以及促進凝聚力的社區活動,支持歐亞人社群的發展。
瑪麗安·特麗莎(Marian Theresa,53歲)的妹妹是一名單親媽媽,七年前,她碰到個人和家庭問題,把兩個年幼女兒交托給瑪麗安撫養。
“對比30年前,政府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多……華助會是非常小的團體,預算比政府少。正因政府已做了很多,我們更應專注和深化教育這一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提高弱勢群體的社會流動性。”
貝碧說,他們從印度人發展協會的宣傳資料上,得知協會針對年長者推出友伴服務,于是報名參加。過去兩年來,義工經常給他們發短信,每月至少會打兩次電話,偶爾也會登門拜訪。如此一來,她和丈夫覺得日常生活有個人照應,也少一些孤單。
陳業健是愛同學校前校長,也曾擔任教育部校群督導。他指出,不少研究顯示,學生培養良好情商,對未來個人及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華助會將參考這類研究成果並利用教育部材料,爲所聘請的補習教師提供培訓,以便在補習班注入情商管理的教學。華助會也在聘請具備輔導技能的教師,爲心理或學習障礙的補習班學生提供援助。
個案1:幫妹養兩幼女 婦女獲援養家助孩子升學
兩姐妹也獲協會頒發的助學金等援助。如今她們一個就讀工藝教育學院,另一個今年完成N水准。
另一方面,政府和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援助項目,比三十四年前更多元。
華助會“種草植樹”策略盼達致“量與質”平衡
歐亞人協會相信鼓勵不同社會背景的群體互動與合作,有助提升社會流動。協會今年6月舉辦兒童足球營,讓不同種族的學生聚集一起切磋球技。(歐亞人協會提供)
自助團體今時今日是否還符合時宜?它們下來對于提升弱勢家庭,又能發揮什麽作用?
另一方面,李顯龍總理本月初出席回教社理會40周年活動致辭時說,馬來社群的教育成果比40年前明顯改善,回教社理會居功不小。例如,1980年代初,25歲以上的馬來人僅0.4%擁有大學文憑;40年後,這個比率增至超過10%。
印度人發展協會總裁安巴拉蘇·拉詹德蘭(Anbarasu Rajendran)回複本報詢問時說,協會成立之初,兩大工作重點是提升印族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爲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援助。協會當時就清楚意識到這些家庭經濟條件與學生成績不佳有一定關聯。
如今,新加坡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低收入家庭要向上提升,卻也面對更大挑戰。
協會義工也定期做家訪以了解歐亞人家庭的需求。例如,去年和前年,協會就爲受冠病疫情沖擊的家庭提供經濟援助。
瑪麗安與當醫療助理的丈夫育有兩個兒子,家中還有患帕金森症和失智症的母親,加上兩個外甥女,一家七口人的開銷頓時增加不少。
發言人指出,鼓勵不同社會背景的群體互動與合作,也有助提升社會流動。例如,協會今年6月舉辦兒童足球營,讓不同種族的學生聚集一起切磋球技。歐亞人協會下來也會加強與其他自助團體的了解與合作。
退休夫婦尹迪拉·巴布(右)和太太貝碧·尹迪拉·巴布受益于印度人發展協會的樂齡友伴計劃。他們也時常參加協會爲印族年長者舉辦的康樂活動。(印度人發展協會提供)
那段期間,他通過社會服務中心申請社區關懷計劃(ComCare)的援助,而負責他們家庭個案的華助會職員了解他的情況後,也推薦他們申請華助會的經濟援助,讓他們獲得超市禮券,以及水電費和雜費補貼等額外支援。
接下來,協會除了繼續目前的工作,也會鼓勵協會受益者回饋社群,包括幫助提升社群內的弱勢者。
何國強一家人也時常參與華助會爲受益家庭舉辦的親子活動,帶孩子參觀平時少有機會走訪的景點。
“我沒有上中學,我太太小學沒有畢業,現在孩子的功課很難,我們實在無法教導他們。”
31年後的今天,95%印族學生升上中學後教育渠道,比起20年前不到80%有顯著進步。安巴拉蘇說,提升社會流動性是印度人發展協會工作一大主旨,協會目前繼續爲有需要的學生和家庭提供教育和經濟援助,但也陸續根據新的社會需求制定額外的重點項目。
何國強(50歲)是一名私召車司機,一天工作12至14個小時,太太是學校食堂小販。由于沒時間督促孩子做功課,加上負擔不起私人補習教師,他四年多前經朋友和慈善機構的社工介紹,決定爲孩子報讀華助會補習班。
看到外甥女茁壯成長,瑪麗安感到欣慰。“當初我決定幫妹妹撫養她兩個女兒,就是要確保她們順利完成學業、有好的前途。很感謝歐亞人協會在學業上扶了她們一把。我希望她們下來找到好工作,照顧好她們的母親。”
何國強說,他與華助會接觸的感覺親切,也感激華助會全面關注他們的家庭情況,在他們有需要時伸出援手。
尹迪拉·巴布(Indra Babu,71歲)和太太貝碧·尹迪拉·巴布(Baby Indra Babu,68歲)退休三年多。他們的一對子女都在印度工作,因爲疫情,過去兩年多無法回家探望。
陳業健進一步闡述“種草植樹”的策略時說,“種草”仿佛是“量化增加”;“植樹”則是“質化提升”,華助會下來希望更好地達致“量與質的平衡”。
他指出,這些調整並非大幅度轉變,但目的是回到教育的初衷。“一個孩子最大的學習推動力源于自信心。若缺乏自信,學習上的障礙就更大……我們以補習班實施小班制爲基礎,再灌輸情商技能,相信對弱勢家庭的孩子會更有幫助。”
在我國經濟發達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貧富差距擴大,弱勢家庭要提升的難度也加大。受訪自助團體強調,下來不會複制政府的援助項目,而是更針對各自族群的需求量身定制措施,繼續與政府相輔相成,協助弱勢家庭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境中砥砺前行。
援助低收入家庭31年 更多印族學生中學後升學
貝碧說,丈夫曾是藥品技師,因健康問題退休,她唯有放棄文員工作,照顧丈夫。在印度工作10年的兒子,不久前發生意外,經濟情況也不佳。她與丈夫目前主要靠積蓄生活,並且也申請其他社會服務機構的援助,獲得水電費和雜費的補助。
行動不便的丈夫有心髒和腎髒問題,經常得乘坐德士到醫院複診,貝碧時不時聯系義工,通過義工申請印度人發展協會的交通補助券。
總理指出,回教社理會通過教育提升社群的使命仍然重要,不過下來須更廣泛地定義教育,包括更早爲學前孩童提供支援,以及幫助弱勢家庭解決他們面對的家庭和社會問題,讓這些家庭的孩子在更有利的環境中成長和學習。
談及對孩子的期許,何國強說,他與太太對她們的成績沒過高的要求,只希望她們努力向上,學習不斷進步。“將來她們長大了,若有能力,我鼓勵她們回來華助會當義工,回饋華助會的援助。”
歐亞人協會向來致力于傳揚和保存本地歐亞人文化遺産。圖爲舉辦至10月23日的新加坡歐亞人家庭曆史展覽。(取自歐亞人協會網站)
今年6月接棒華助會執行理事長的陳業健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強調,在當前社會,華助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更爲深遠,它恰恰可做得更細膩,發揮強項並集合華社資源,幫助華族弱勢家庭。
子女都在國外工作,印族退休夫婦平日覺得頗寂寞,由于較習慣以淡米爾語溝通,他們接受印度人發展協會友伴計劃的援助,日常生活中有義工照應和關懷。
他在2018年底當拖車頭司機時不慎從集裝箱跌下,右手臂受傷,必須動手術,無奈得停工休養13個月。
個案2:義工常照應關心 退休夫婦不孤單
明年起,華助會從小一和小二補習班開始試行加強情商技能的項目,深化學生的學習。
華助會成立初期,肩負扶持弱勢家庭學生和幫助低薪員工提升技能兩大任務。華助會援助弱勢群體的宗旨不變,但過去四五年來爲回應當前社會發展趨勢而調整策略,開始推行“種草植樹”理念。
個案3:私召車司機受惠感恩 鼓勵三個女兒日後當義工
過去10年來,這些項目包括學前幼童增益課程、提升孩童與青少年數碼技能及數理工科知識的項目、提升婦女能力的活動,以及針對年長者的友伴服務。協會將繼續協助學生、家庭、青少年和年長者應對挑戰,並且發動社會成功人士攜手提升弱勢群體。
在教育方面,華助會除了繼續提供補習班,也要借此平台幫助學生建立情商,以及克服學習或心理障礙。
協會的職員也與印度教基金管理局等其他慈善機構合作,每月爲他們提供日常食品禮包。每逢節日,夫妻倆也會收到協會贈送的節日禮包。
“總的來說,由于我們講淡米爾語比較自在,與印度人發展協會的職員和義工溝通比較順暢。除了去診所複診,我們平時很少外出,因此每當協會邀請我們出席康樂活動,我們一定會參加。”
教育援助促進凝聚力 三方面支持歐亞人社群
爲滿足社群的新需求,印度人發展協會近年來推出更多元的項目,包括學前幼童的增益課程。(印度人發展協會提供)
由于沒有余錢請補習教師,瑪麗安通過歐亞人協會申請讓兩個外甥女參加由四個自助團體合辦的聯合補習計劃。原本成績不理想的外甥女,上了補習班後功課明顯進步,加上協會義工的督導,她們也變得更加自信。
除了幼女還不符合年齡資格,長女和次女先後都參與功課督導小組,進一步獲得功課和品格方面的輔導。
自從三個女兒上了華助會補習班、接受功課督導小組的援助,何國強觀察到她們的成績和過去對比,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