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諾獎”——未來科學大獎2021年獲獎者名單揭曉,袁國勇、裴偉士、張傑、施敏獲獎。大家會不會覺得奇怪,獲獎就獲獎呗,有什麽好說的?撇開其他的不談,就說今年的“生命科學獎”獲得者袁國勇、裴偉士,這兩位科學家和現在的熱點——冠狀病毒有關。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冠狀病毒。
01,新冠,這兩年最熟悉的話題
新冠病毒的英文是什麽?可能很多人就要在腦海裏回想一下了。
答案是:SARS-COV-2。
既然有2,那麽1呢?
答案就是,2003年的非典,引發的病毒就是:SARS-COV-1。
SARS-COV-1和SARS-COV-2屬于同一個species,這是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確定的正式命名。
而袁國勇和裴偉士,就是當年發現SARS-COV-1的兩位科學家。
這一點在頒獎詞上寫得很明確:
獎勵他們發現了冠狀病毒(SARS-COV-1)爲導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爲人類應對MERS和COVID-19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産生了重大影響。
02,十八年前的那場非典
我們來講述一下這個十八年的那場非典:
可能不少網友是2003年後出生,或者在2003年的時候還很小,對非典印象不深。
我當時經曆了這場災難,現在記憶猶新。
那個年代,互聯網還不發達,甚至我還沒有手機呢,當時很多人用的還是小靈通。
所以,忽然之間,全國開始抗疫,猶記得當年新聞上看到的小湯山醫院,這裏是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前身,是“小湯山模式”的開創者。
2003年4月,北京非典肆虐,政府決定在小湯山建立非典定點醫院,專門收治非典患者。22日晚,北京市建委連夜部署,抽調約4000人和500多台機械設備進場施工,最多時達到7000多人,北京六大建設集團全部上陣,經過7個晝夜奮戰,擁有1000張床位的野戰傳染病醫院建成。
這場戰役中,
緊急建起的小湯山醫院收治了全國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醫護人員無一人感染,被世衛專家稱爲“醫療史上的奇迹”。
而作爲離北京不遠的山西,我當時也對這場疫情有了記憶。
只覺得忽然間全社會開始動員起來,嚴防死守,而我被關在學校裏,那個時候,特別流行的神藥叫:板藍根。
這次疫情:
截至2003年8月16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數中)。[1] 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台灣: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很慶幸的是,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我國就徹底將非典控制住。這次疫情,也推動了我國公共衛生的巨大發展。
衛健委直報系統也誕生了,這一系統,爲今後的防治禽流感、甲流等疫情做出巨大貢獻,並在18年後的新冠疫情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03,我們錯過了非典的最佳發現時機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次疫情,當時讓中國科研界顔面掃地。當年非典最先在我國肆虐了好久,當時我國卻遲遲沒有發現到底是什麽引發的非典。
甚至,Science還專門出了一篇文章來談這個問題,裏面講的一個事情就是:中國如何錯失了發現非典。
美國《科學》雜志記者馬丁·恩斯林克認爲,這是一次被錯失的科研“黃金機遇”。
是啊,非典是中國首先爆發的,中國也最早接觸樣本,爲什麽我們卻沒有發現這是非典呢?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很可笑,就是,當年帶頭的科學家方向錯了。
簡單地說:
當時我們的科研團隊認爲是:“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體”。
于是所有的科研力量都投到這裏,去尋找到底是什麽衣原體,以及如何抗衣原體,哪怕是有人指出了這是病毒,但是都不被接納。
比如當時南方醫科大學教授丁彥青開展了全世界首例非典屍體解剖,當時是2003年的2月份,他根據自己的觀察,得出這並不是衣原體,而是病毒。
一、衣原體肺炎一般呈散發性,即零零星星地發生,所以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這次廣東局部地區發生的非典型肺炎有局部流行的特點;二、衣原體肺炎死亡率不高,大概在0.1%—1%之間,而且發病也不凶險,比如發燒熱度不會太高,這與本次發生的非典型肺炎不同;三、衣原體肺炎屬肺間質肺炎,肺泡隔會增寬,但這次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屍檢顯示,肺泡隔變化不大;四、在本次發生的非典型肺炎病例中找到了病毒包含體,這是診斷爲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據。
可以說,其實這是最早接近非典病毒的醫學專家,然而,他的結論沒被認可。就這樣,錯了好幾個月。
而直到國外首次報道了這個病原體是:SARS病毒。當然,我們也有理由,畢竟那個年代,基因測序技術並沒那麽發達。不過,這種吧,也不好說,畢竟重測序技術已經誕生,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于2001年完成,中國也是六個參與國之一。
隨後,我國在2002年首次發布了水稻基因組,2003年首次發布了家蠶基因組。
當時我國,並不是和前沿科學徹底隔絕。只是,很遺憾,我們依然錯過了。
不過,客觀的說,當年那位堅持衣原體的大佬,也並不是無的放矢,因爲,他當初的確發現非典患者體內存在衣原體,所以發生了誤判。
04,非典病毒到底是誰先發現的?
其實,關于非典病毒到底是誰首先發現的,目前存在爭議。
我們國內更傾向于袁國勇,因爲他是首次發現並確定了這種病毒,據說最早在3月就分離出了SARS病原體。
上圖中間是此次另一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裴偉士(Joseph Sriyal Malik Peiris)。
但是,國際上,歐洲也發現了這種病毒,加拿大不要臉地去申請了專利。
此外,從發表文章角度,也差不多。可以認爲,三者共同獨立發現了非典。
但是,美國CDC第一個向全世界宣布了。所以,這事情,真的是讓人惱火。
然後,物極必反。
吃了這個教訓,到了新冠病毒發生的時候,中國第一個就發文章,第一個宣布,這次科學界是贏了,但是,有時候,世界運行不以科學爲動搖,也讓我國在國際輿論上成了受害者有罪論。
05,再談袁國勇
當然,袁國勇的成就不止這些。
1997年,禽流感爆發,袁國勇率先在柳葉刀上報道了H5N1的研究,同時提供了檢測辦法;
2003年,袁國勇率先發現SARS;
在這之後,袁國勇還追溯了SARS本身的源頭是中華菊頭蝠(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找到了具體地點,花了十多年);
此外,他是港大的微生物系主任吧,所以本身也做了不少微生物研究,這裏就直接引用了。
他在發現新型微生物方面成就卓著,截至2019年3月已在人類和動物體內發現逾60種新型病毒、10種細菌、四種真菌及兩種原蟲。這些病毒包括蝙蝠冠狀病毒HKU4、HKU5,是MERS冠狀病毒的祖先。
06,全世界團結起來應對新冠
這次袁國勇拿獎,有點像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一樣,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邁克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
其實主要意義之一就是在新冠肆虐的情況下,爲人類用科技戰勝病毒的行爲表功,這也算是一次激勵。
應對新冠,科學防疫最重要,而最終戰勝新冠,肯定要靠科研的力量。
2003年這場非典,我國也誕生了一批優秀的防疫人員,典型的代表就是鍾南山院士。
上面這張圖是當年非典防疫中的鍾南山院士。
鍾南山院士也是當時少數幾個堅持認爲非典是病毒引起的人之一。而鍾南山在關于非典的溯源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是果子狸這個中間宿主。
這一點,在鍾南山撰寫的一份《中國實用內科雜志》編委會約稿中也提到了這一點。
最後,現在我們早早就找到了新冠的病原體,也研發了疫苗,並嘗試了新的疫苗技術,希望未來,藥物和疫苗能夠聯合起來,應對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