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糖尿病患者以爲只要嚴格控制主食就能控制好血糖了,而對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沒有嚴格控制。脂肪的主要來源是食用油、肉類、堅果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出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需控制在25-30克,而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居民人均攝入食用油量達44克!
什麽是脂肪?
在常溫下的狀態,脂肪可分爲四類:固態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液態的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無論哪一種,每1克脂肪提供的熱量都是9卡路裏。
飽和脂肪
存在于許多天然食物當中,主要來源于牛、羊、豬、奶類等動物制品。少數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中也多含此類脂肪酸。
飽和脂肪食物
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液膽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冠心病發病率。飽和脂肪能升高血膽固醇水平,從而增加患心髒病和中風的風險。
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是植物油經過氫化處理後産生的一類脂肪酸,由于廉價、易使用、保存時間長及能提供讓人滿足的口感,反式脂肪被廣泛用于餐廳和快餐店中,被譽爲“餐桌上的定時炸彈”。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不僅會增加患心髒病和中風的風險,還被證實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油炸和烘焙食品都是隱藏反式脂肪的食物,應盡量避免食用。
單不飽和脂肪
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指含有1個雙鍵的脂肪酸,人體也可合成。食品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
橄榄油
經流行病學調查,不僅有利于降低壞膽固醇,還提供了維持身體細胞所需的營養素及具有抗氧化效果的維生素E。需注意的是,單不飽和脂肪並非越多越好,只有適量食用並取代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入時才對健康有積極的作用。
多不飽和脂肪
多不飽和脂肪像維生素和礦物質一樣是人體必需品,身體無法合成,需從食物中攝取,攝入不足會造成心髒和大腦功能障礙。
葵花籽油
富含多不飽和脂肪的食物主要有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三文魚、核桃和葵花籽等。
健康成人需要攝入多少脂肪?
對于大多數健康成人而言,來自脂肪的卡路裏應占一天攝入總熱量的20%~35%,其中飽和脂肪低于7%。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膳食脂肪酸的配比建議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爲1:1:1。以一天攝入2 000卡路裏爲例,合理的脂肪攝入量應爲45~77克,飽和脂肪不超過15克。
當心食物裏的“隱形油”
通常我們以爲在做菜的時候少放油就可以了,而不知道油脂的攝入除了看得見的做菜用油,很容易忽視“隱形油”。
動物皮
經常做飯的人一定知道動物皮下有非常多的油,以前家裏的老人還會用它榨油,做出來的菜香味誘人。現在已經不建議用動物皮下脂肪榨油了,做菜的時候最好也把這層油去掉。
另外,煲湯的時候更得注意。像雞湯、排骨湯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湯煲好後先放在冰箱裏冷藏一段時間,取出之後,把浮在上面的油濾掉。這樣處理過的高湯既不易導致營養成分流失,也能減少我們對油脂的攝入。
堅果
年輕人大多都愛吃堅果,尤其喜歡邊看電視邊嗑瓜子,不一會就吃了很多下去,油脂就在不知不覺中超標了。
堅果的油脂含量非常高,一般脂肪含量從40%~80%不等,很容易吃過量。堅果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磷脂和維生素E,磷脂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提高記憶力,滋養腦細胞,維生素E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可以把堅果當做上午或者下午的加餐,而且量要控制在自己半握拳的一小把。由于大多數堅果的高油脂特點,建議盡量避免晚上吃,這是由于晚上人的運動量會減少,消化能力也會減弱,攝入的熱量就很難代謝出去。
膨化、油炸食品
膨化食品都經過高溫、高壓的加工處理,因此含油量非常高,而且都是隱形油,經常被忽視。
油炸食品隨著油的每一次的重複使用,油炸用油都再一次降解,並被更多地吸收到食物當中。哈佛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超過25年的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品的人存在更高的患2型糖尿病和心髒病的風險,並且風險隨著吃油炸食品頻率的增加而提高。
膨化、油炸食品和油、堅果不一樣,它並不存在于我們的居民膳食寶塔,不是非要攝入的食物,偶爾吃一點沒有問題,主要也是量的控制。
烘焙食品
由于烘焙的糕點如甜甜圈、蛋糕、曲奇餅都添加了蛋黃、黃油、起酥油等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高的原料,一包普通大小包裝(100 克)的粗糧餅幹裏面,就有 23.4 克的油。所以,如果有條件自己在家制作,可考慮以脫脂奶和不飽和脂肪用油代替原本的材料。
其他
很多人以爲牛油果是水果,但從營養組來看,牛油果的脂肪含量比較高。只不過牛油果的脂肪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油酸占到61%,油酸算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油脂罷了。一個200克左右的牛油果脂肪含量高達近30克,雖然其中20克是單不飽和脂肪,但總脂肪含量仍不可忽略。
這些食物裏的隱形油都是致使我們油脂攝入量超標的主要因素。這也是爲什麽有些人三餐放油不多,仍舊患有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等等。所以,要想控制好自己的油脂攝入量,面對著這些食物時一定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