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秉君 (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新華社瞭望智庫軍事觀察員、學術Plus觀察員)
來源:華語智庫公衆號
據美媒報道,2月18日,美國防部長勞埃德·J·奧斯汀三世在華沙表示,對新的國防戰略感興趣的人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作用,因爲美國及其盟國在東歐面臨俄羅斯的侵略。他說,自己爲這份文件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但他還沒有准備好發布它。他確實提供了一些關于戰略和“綜合威懾理念”的暗示,這是其背後的驅動力。
奧斯汀在華沙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中說,國防戰略“肯定會解決對我們安全的重大威脅”。“它還將解決對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重大威脅。”他指出,“綜合威懾”是新國防戰略的一個驅動理念。並強調:這“將是新戰略的關鍵部分”。“綜合威懾意味著使用所有作戰領域的所有能力:空中、陸地、海上、太空和網絡。”它還包括使用每一種國家權力工具:外交、經濟、司法等等。
自去年1月奧斯汀就任國防部長以來,就一直談論“綜合威懾”概念,並稱這是一種接近威懾的新方式。在他的主導下,五角大樓一直在加緊推行“綜合威懾”概念,並將其列入新國防戰略的關鍵內容。
負責政策的國防部副部長科林·卡爾在 2022 年國防一展望峰會期間充實了這一概念。他說這個概念“將告知我們所做的幾乎所有事情。”他對這個概念做了兩個方面的解釋:整合和威懾。“就集成而言……我們的意思是,跨領域集成,如常規、核、網絡、空間、信息,”他說。“[它還]整合了競爭和潛在沖突的各個戰場[以及]整合了從高強度戰爭到灰色地帶的各種沖突。”
盡管在過去的一年“綜合威懾”基本上還是一個概念,但實際上美國已作爲一種威懾戰略加以推行。早在去年7月奧斯汀訪問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時就表示,美國正在亞太地區推行“綜合威懾”戰略,依靠加強防務合作和加強與盟國和夥伴的協調,以更好地應對一系列威脅。他在新加坡的演講中將“綜合威懾”描述爲華盛頓對該地區的“21 世紀新願景”。
爲了加緊推行“綜合威懾”戰略,美國一方面將其正式列入新的國防戰略,並作爲新國防戰略的關鍵。另一方面在兩個敏感地區加以推進。
一是在印太地區動作不斷。2月12日,美國白宮發布題爲《美國印太戰略》的文件,宣稱將聚焦從南亞到太平洋諸島的印太地區所有角落,強調聯盟關系、軍事威懾以及加強在東南亞地區的存在。美方號稱要加強與盟國的關系形成“綜合遏制力”並“塑造圍繞中國的戰略環境”。
實際上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就一直推行新的戰略威懾計劃,並加大美國航母艦隊、核潛艇等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活動。然而,卻接連出現了“康涅狄格”號攻擊核潛艇南海撞擊事故,和F-35C隱身戰機降落時撞擊航母尾部甲板側滑墜海事故,不僅沒給“綜合威懾”戰略長臉,反倒暴露了一系列問題和漏洞。
▲美國海軍多航母編隊戰鬥群進行遠洋巡航任務。
雖然美國在圍堵和遏制中國上制定了相關戰略,但在推行上卻似乎力不從心,因而産生“戰略焦慮”。就連拜登政府的高官也不得不承認,“我們改變中國的能力是有限的”。實際上,美國急于推行的“印太戰略”也是其整體“綜合威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意欲在該地區打造自己主導的“小圈子”,如建立奧庫斯聯盟、“四邊安全對話機制”、舉行美日韓三國外長對話、構建“印太經濟框架”等,都是以此“錨定”自身的霸權地位,並借他國之力對付中國。
然而,美國推行“印太戰略”並不得人心。因爲真正的威脅並不是中國,給世界帶來安全威脅的恰恰是美國。世界各國都不願意看到中美走向零和博弈,也不願意在中美選邊站,更不想被當作大國競爭的棋子。可美國的推行的“印太戰略”首先考慮的是美國的自身利益,而不顧及其他國家甚至包括盟國的切身利益。這些國家早已看清美國的真實面目,美國的“重返”印太對該地區國家來說除了渲染“威脅”以外,所有的承諾只不過是一紙“空頭支票”罷了。
二是對俄持續強化威脅戰略。冷戰結束後,以美國主導的北約前後五次北約東擴,並在俄羅斯周邊部署導彈和薩德反導系統,不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尤其是近年來,美國和北約持續對俄施壓,導致與俄羅斯的關系不斷惡化。特別是近兩年,美俄兩國間威懾與反威懾的頻次明顯增多,威懾方式由遠距離震懾轉爲抵近公開較量。
近兩年美海軍第七艦隊先後出動“馬斯廷”號、“麥克坎貝爾”號等驅逐艦進入俄遠東彼得大帝灣水域實施所謂“航行自由”行動,還出動RC-135、P-8A和EP-3等偵察機赴俄領海周邊偵察。對此,俄海軍作出強烈反制,出動驅逐艦和護衛艦近距離跟蹤監視,並派遣戰鬥機進行低空模擬轟炸。
北約艦船也多次到俄羅斯領海附近抵近活動,甚至公然闖入俄領海挑釁。如2021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保衛者”號驅逐艦闖入俄領海,遭俄軍鳴槍和投彈示警驅離。
俄羅斯海軍“沙波什尼科夫海軍元帥”號反潛艦。
據俄媒體報道,2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海軍太平洋艦隊在鄂霍次克海等海域舉行演習期間,發現一艘“沖闖俄領海”的美國海軍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警告無效後,俄方予以驅逐。報道還稱,該潛艇沒有理會立即浮出水面的要求。俄方決定采取特殊反潛手段,隨後水下目標(美軍核潛艇)釋放誘餌模擬器,並以最大航速駛向中立水域。
之前,俄軍還使用電子戰等手段威懾對手,逼迫其撤離。如在黑海領域,俄軍使用蘇-24戰機搭載的“希比內”電子戰系統,一度令美艦“宙斯盾”防空系統徹底癱瘓。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參與前沿對抗的平台類型不斷擴大,對抗領域不斷拓展,對抗方式不斷改變,對抗強度不斷加大,戰場氣氛越來越濃。針對美國及北約頻闖領海的挑釁,俄羅斯開始使用小當量武器射擊或警告射擊,甚至動用電子戰系統進行強勢反制。
三是加劇軍事沖突風險。盡管美國的“綜合威懾”戰略還沒有正式公布,但實際上美國已在印太地區和歐洲戰略布局中開始實施。美國五角大樓聲稱,“綜合威懾”概念將成爲國防戰略的關鍵。毫無疑問,這也將成爲今後一個時期美國戰略威懾的指導。但隨著這一戰略的推進和實施,勢必給世界安全穩定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甚至加劇軍事沖突的風險。
近日,烏克蘭東部危機已顯現出軍事沖突正在升級。此前,始作俑者美國一直在攪動烏俄危機,一方面渲染俄羅斯“入侵”威脅,並一再公布開戰時間。另一方宣稱,支持烏克蘭並提供武器裝備。但也表示,如果俄烏爆發戰爭,拜登不打算派遣美軍與俄羅斯作戰。
2月22日,俄媒體報道,普京當地時間周一宣布,俄羅斯將立即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爲主權國家,並稱這一決定是烏克蘭未履行明斯克協議的直接結果。普京說:“他們對和平解決方案不感興趣——他們想發動閃電戰。他們每天都在頓巴斯地區集結部隊。”隨後,普京發布總統令,要求俄羅斯武裝力量爲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提供和平保障。
此前,爲了回擊北約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外部邊境的頻繁軍事活動,俄白舉行“聯盟決心-2022”聯合軍演。在這次被稱爲“戰略威懾力量”的演習中,空天軍成功發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北方艦隊和黑海艦隊的艦艇和潛艇發射了“口徑”巡航導彈、“锆石”高超音速導彈和“輕舟”彈道導彈。此外,演習期間還發射了“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和“伊斯坎德爾”陸基巡航導彈。
媒體報道說,演習期間發射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所有導彈都擊中了指定目標。在談到俄方向西方國家提出的安全保障建議時,普京表示,美國和北約沒有充分認識到俄方建議的關鍵要素,……這對俄方來說是無條件的優先事項。
由此可見,美國熱衷于推行的“綜合威懾”戰略,非但難以達到戰略威懾的效果,反而進一步加劇軍事沖突的風險。無論是反制美國及北約的戰略壓制,還是應對烏東危機,俄羅斯都已發出強烈反擊信號,正像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同法國外長勒德裏昂通電話時所說的那樣:“無視俄羅斯在這方面的合理權利將會對歐洲大陸和世界的穩定産生消極影響。”